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体裁 > 抒情性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59 题号:2188195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里的娘

宋兆梅

娘坐在一棵掉了叶子的白杨树下。这棵树好大。树下的娘,显得娇小、无助。杨树的左边是一垛春玉米秸子,叶子随风发出唰啦唰啦的声音,树叶在风中舞着,转着,一片叶子落到娘的身上,①娘没有察觉,娘对一切都漠不关心。

娘坐在一个高高的凳子上,娘的右手扶着我给她买的拐杖。娘的眼睛闭着,头蜷在两腿和腹部之间,娘的头发全都白了。娘没有发现我,娘在梦里做了天使,右翅膀上是我,左翅膀上是娘的其他孩子。娘很少有时间这么酣睡。她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劳作,她一生都在担心挨饿,担心她的孩子们不如意、不幸福。

我对秋的记忆是深刻的。娘,五十多岁。那年我刚高中毕业,我不去追究自己的任性和不努力,面对家庭的困难不理解父母,反而和娘冷战,任娘唤我数遍,我也装聋作哑。收玉米的日子,父亲病了,家中只有我和娘两个。娘给我的脸上蒙了纱巾,还给我的胳膊上戴了套袖,我顺着地垄,把玉米仇恨地扔得到处都是。娘一边飞快地掰着.玉米,一边飞快地把我乱扔的玉米拾到筐子里,挎到地头上。晌午,娘让我回家做饭,她一个人待在田里。等我给娘捎饭回来,一大片玉米,娘全掰完了,还全部挎到了地头上。娘的头发上粘着玉米的碎叶,碎花衬衫渍出盐卤,娘的脸黑红黑红的,冒着油光。

那张黑红而坚定的脸,像季节一样,慢慢地滑过去。79岁的娘,很多讲究和争强好胜荡然无存。我叫一声“娘”,娘像个婴儿一样睁开浑浊的双眼,说,是兆梅,什么时候来的,怎么不进屋?

我想扶着娘,娘说,不用,我自己走。娘用左手移着凳子,用右手拄着拐杖。娘像一只老了的蚂蚁,慢慢蠕动。娘高大的身体缩了一半,娘的眼神里依旧带着岁月的感恩和生活的温暖。我想娘生我的气了,我好久没回家看娘了。几个月来,工作不顺利,无缘由的质疑和诬陷,还有变化多端的心灵,让我焦头烂额、身心疲惫。

风,从窗缝里钻进来,游走在娘的头上。娘的头发,银子的颜色。娘坐在炕上,一言不发。我拿出给娘新做的褥子,换下旧的,准备带回家去拆洗。

娘说:“我什么也不要了,你就不知道你娘的情况,活不了几天了。”娘的话,像刀,一刀刀切割着我的灵魂,让我日夜不安。③娘的被褥蜷乱着,落满头屑和灰尘。我一边整理一边止不住地流泪。

“你觉得你的娘还是个好人?没几天活头了,我的骨头都碎了,你看看腿和胳膊都肿着,不是个好人了。”

娘半闭着眼,一遍遍重复这句话。每次见到我,娘都是这几句话。

“我不指着闺女,你哥哥嫂子们待我挺好,闺女管什么用?”娘一触即发,喋喋不休。

“娘,这段时间忙,很多事情纠缠着我,就没顾上来家看你,你生气了?”

“我谁的气也不生,也不敢生。我生了你们姐妹六个,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娘不中用了,都嫌弃了。”

我无言以对,自责地看着娘。

娘,说了很多,沉默了。娘沉默的时候像个无辜的孩子,眼睛闭着,头蜷在两腿和腹部之间。我给娘换下脏的衣服,娘说,昨天自己刚洗了的。可是,我看到衣服上很多发光的油渍和斑斑点点的东西。

我把娘的衣服用清水泡了一大段时间,衣服上飘出一股怪味。在我的手摸上娘的衣服的时候,内疚和自责再一次袭击了我。很多东西,我有口难言。娘健康的时候,娘清醒的时候,我的苦闷是说给娘听的,娘会大发牢骚,又会教我宽容待人。现在的娘老了,糊涂了,我的心里话又对谁说?

我让娘坐在凳子上,给娘洗头。

我把娘小心地安置到凳子上,凳子摇晃了一下,娘就吓着了。她问:“牢固吧?”娘是爱惜生命的,她的牢骚和不想活了,是在撒娇。娘学会了撒娇,娘变成了老小孩儿。

娘的头上也有一股怪味。娘的头发还很密实,像一朵枯萎了的花蕾,动动就掉下一些花瓣。娘的头皮松松的,像一根失去了弹性的带子,用手摸着就有松弛感。想起娘乌黑发亮的大髻,放下来如黑色的瀑布。娘把掉了的头发收集在一起,等货郎担到村时,可以换来一包缝衣服的大针。想起我和二姐为娘剪掉大髻的日子,我俩趁娘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下了狠手。娘留短发的样子,很端庄,在秋风里荡着。④老屋里所有的老物件,蓦然生香。

风,开始蹦跳。从娘的脸上,跳到我脸上。我的脸上带了娘的温度,倍加温暖。

我把娘的眼睛用热毛巾擦了几遍,娘的双眼皮瘪成狭小的三角形,她脸上的皮用手一动就连根拔起。我看着娘,看得目不转睛。等到我的灵魂老了,等到我的翅膀累了,娘会在哪里?

给娘洗脚的时候,我轻轻地撸了娘的腿,娘的腿并不像娘说的肿了,但娘的脚确实肿了,肿得毫无章法。娘的脚趾变形,指甲硬而枯黄,凸起、无棱、折弯。

给娘洗脚,我周身涌上一种快感,做女儿的快感。和娘相依为命的日子,我家是贫穷的,现在的娘也依然贫穷。正是这种贫穷,给我与别人不一样的执拗和坚定。

风,从屋子里消失了。有一天,娘也会变成一阵风。

若是有来生,我做娘身边的凳子,以我微弱的力量支撑我的娘。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两次写到娘“眼睛闭着,头蜷在两腿和腹部之间”,第一次侧重写娘酣睡时的状态,第二次侧重写娘絮叨后的沉默。
B.娘宁愿依靠自己的双手慢慢蠕动,也不愿让“我”扶,可以看出娘既有对“我”工作不顺利的理解,也表达了对“我”到来的不满。
C.作者回家看望母亲,为母亲拆洗衣物、洗头、洗脚等,叙述中透出了一点点欣慰,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自责与内疚。
D.娘既是生“我”养“我”的人,又能理解“我”的苦闷;她是给“我”人生指路的人,又教给“我”坚韧地生活。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娘对一切都漠不关心”与后文娘对“我”的絮絮叨叨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娘对“我”的牵挂。
B.句子②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容貌及性格的渐变过程,从而自然引出下文对母亲现在状态的描写。
C.句子③中的“蜷乱”“落满”表现了娘的被褥许久未整理、清洗的散乱状况,意在凸显“我”和哥哥嫂子们的不孝。
D.句子④中的“老物件”意味着作者对老屋里的东西充满感情,写其“蓦然生香”其实是在表达对母亲的赞美。
3.文章最后一段有读者建议删去,但是大多数读者认为不能删去。请你作为代表阐述不能删去的理由。
4.文中多次写到与“秋风”有关的场景,试举三例简述其作用。
【知识点】 抒情性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五月的北平

张恨水

①能够代表东方建筑美的城市,在世界上,除了北平,恐怕难找第二处了。描写北平的文字,由国文到外国文,由元代到今日,那是太多了。要把这些文字抄写下来,随便也可以出百万言的专书。若写北平的人物,由文艺到科学,由最崇高的学者到雕虫小技的绝世能手,这个城圈子里,也俯拾即是,要一一介绍,也是不可能。你又叫我写哪一位才让圈子里的人过瘾呢?

②现在是五月,我们还是写点五月的眼前景物吧。北平的五月,是一年里的黄金时代。任何树木,都发生了嫩绿的叶子,绿阴满地。卖芍药花的担子,天天摆在十字街头。洋槐树开着其白如雪的花,在绿叶上一球球的顶着。柳絮飘着雪花,在冷静的胡同里飞。在人家的白粉墙头,送出兰花的香味。风季就过去了。市民开始穿起夹衣,在不暖的阳光里走。

③照着上面所谈,这范围还是太广,像看《四库全书》一样。虽然只成个提要,也觉得应接不暇。让我来缩小范围,只谈一个中人之家吧。北平的房子,大概都是四合院。洋楼带花园,这是最令人羡慕的新式住房。可是在北平人看来,那太不算一回事了。北平所谓大宅门,哪家不是七八上下十个院子?哪个院子里不是花果扶疏?这且不谈,就是中产之家,除了大院一个,总还有一两个小院相配合。这些院子里,除了石榴树、金鱼缸,到了春深,家家由屋里度过寒冬搬出来。而院子里的树木,如丁香、西府海棠、藤萝架、葡萄架、垂柳、洋槐、刺槐、枣树、榆树、山桃、珍珠粤、榆叶梅,这时,都次第的开过花了。在五月里,北平市房全参差在绿海里。这绿海就大部分是槐树造成的。

④在一个中等人家,在五月里,槐叶已在院子里著上一片绿阴。白色的洋槐花在绿枝上堆着雪球,非常的好看。冬子花是淡绿色,和小叶的颜色同样,而且它又极小,只比芝麻大些,所以随便看不见。可是它那种兰蕙之春,在风停日午的时候,在月明如蛋的时候,把满院子都浸润在幽静淡雅的境界。假使这人家有些盆景(必然有),石榴花开着火星样的红点,夹竹桃开着粉红的桃花懈,在上下皆绿的环境中,这几点红色,娇艳绝伦。

⑤北平这个地方,实在适宜于绿树的点缀,而绿树能亭亭如盖的,又莫过于槐树。在东西长安街,故宫的黄瓦红墙,配上那一碧千株的槐林,简直就是一幅彩画。在古老的胡同里,四五株高槐,映带着平正的土路,低矮的粉墙。行人很少,在白天就觉得其意幽深,更无论月下了。在宽平的马路上,两边槐树整齐划一,连续不断,远远望去,简直是一条绿街。在古庙门口,红色的墙,半圆的门,几株大槐树在庙外拥立,把低矮的庙整个罩在绿阴下,那情调是肃穆典雅的。在伟大的公署门口,槐树分立在广场两边,好像排列着伟大的仪仗,又加重了几分雄壮之气。太多了,我不能把她一一介绍出来,有人说五月的北平是碧槐的城市,那却是一点没有夸张。

⑥当承平之时,北平人所谓“好年头儿”,在这个日子,也正是故都人士最悠闲舒适的日子。在绿阴满街的当儿,卖冷食的担子,在幽静的胡同里叮当作响,敲着冰盏儿,这很表示这里一切的安定与闲静。渤海来的海味,如黄花鱼、对虾,放在冰块上卖,别有风趣。又如乳油杨梅、蜜饯樱桃、藤萝饼、玫瑰糕,吃起来还带些诗意。公园里绿叶如盖,三海中水碧如油,随处都是令人享受的地方。但是这一些,我不能、也不愿往下写。现在,这里是邻近地火边沿。北方人吃的面粉,三百多万元一袋;南方人吃的米,卖八万多元一斤。穷人固然是朝不保夕;中产之家虽改吃糙粉度日,也不知道这糙粮允许吃多久。街上的槐树虽然还是碧净如前,但已失去了一切悠闲的点缀。人家院子里,虽是不花钱的庭树,还依然送了绿阴来,这绿阴在人家不是幽丽,乃是凄凄惨惨的象征。谁实为之?孰令致之?我们也就无从问人。《阿房宫赋》前段写得那样富丽,后面接着是一叹:“秦人不自哀!”现在的北平人,倒不是不自哀,其如他们哀亦无益何!

⑦好一座富于东方美的大城市呀,他整个儿在战栗!好一座千年文化的结晶呀,他不断的在枯萎!呼吁于上天,上天无言;呼呼于人类,人类摇头。其奈之何!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都写了槐树,前者侧重写叶和花,后者侧重写落蕊,表现了不同季节的不同心境。
B.文章以《四库全书》让人应接不暇的特点来类比北平五月的景物的难以说尽,意在表明五月的北平景物之丰富。
C.文章写中等人家院子色彩丰富:槐叶绿色,槐花白色,枣子花淡绿色,石榴花、夹竹桃红色,营造了诗情画意的境界。
D.作者认为“北平的五月,那是一年里的黄金时代”,眼前美景难以描绘详细,妙处难以说尽,故“不能、也不愿往下写”。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北平,建筑可以出万言专书,人物俯拾即是。作者宕开一笔,以“春色”为切入口,既可以出新,也有利于抒发情意。
B.第2小节写“五月的眼前景物”时,作者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展现五月的北平生意盎然的特点。
C.作者学习《阿房宫赋》的笔法,在铺叙了五月的槐树、枣花、富有诗意的日常生活后,转入抒情议论,倾吐了心中块垒。
D.本文语言质朴,闲适冲淡,作者几乎是在用“拉家常”的口吻和读者“说北平”,有“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的效果。
3.树木本无情,却经常触发人们的情感,被融入种种情愫。你如何理解“这绿阴在人家不是幽丽,乃是凄凄惨惨的象征”?
4.作者说“我们还是写点五月的眼前景物吧”,接着说“让我来缩小范围,只谈一个中人之家吧”,但是第5小节的描写却又跳出了中人之家的范围。你认为第5小节可以删去吗?请说说理由。
2022-01-12更新 | 14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大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鸭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住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柏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予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绝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Spaziergang(散步)一词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不多。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罢,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的三五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卓,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杈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作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作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有几年,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太冷的日子,将在明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早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日本人叫作Hiking,德国人叫作Spaziergang狂者,所以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

(有删改)

文本二:

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

我曾经到过濑户内海旅行,月夜行舟,四面青葱欲滴,当时我就只想在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民。依船楼而四望,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后来也登过东海的崂山,安徽的黄山,更在天台雁荡之间,逗留过一段时期,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

(节选自郁达夫《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依次描绘了冬晨谈天、寒郊草木、寒冬闲步、寒村微雨和江南冬雪五幅图画,传神描绘了江南冬景特有的景象和情致。
B.作者在描写寒村微雨的冬霖景象时,用色状物写景,浓淡适宜,描绘了一幅富有悠闲情调的水墨画,表达了对江南冬景的喜爱。
C.文章构思巧妙,描写江南冬景,却从北国冬天写起,此处宕开一笔,运用类比联想表现江南冬天的温和可爱、恰到好处。
D.同是写景抒情散文,本文与《故都的秋》在意境和情感方面迥异:前者温润清朗,闲适恬淡;后者清静悲凉,并流露出深远的忧思。
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芦花、红叶、柏子、草汇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青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气。作者将这种富有生气的色彩和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相连接,别有一番情趣。
B.全文语言清新、纯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同时语调舒缓,情调悠闲,在洒脱中又不可避免地透露着一丝丝惆怅。
C.“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将“酒”比作“姑娘”,“调戏”将“雪月梅”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冬雪的美丽。
D.文章最后一段语言平实而又活泼,照应全文行云流水般的描述,既是一个巧妙的收束,又是一次洒脱无羁的荡开。
3.文本一第七段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雪景,而是引用了大量古诗文。这些诗文的顺序可否调整?为什么?引用这些诗文有什么好处?
4.文本二画线句说:“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请结合两则文本和下面的语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有说服力。

陶渊明、谢灵运这般人的山水诗那样的好,是由于他们对于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他们随手写来,都成妙谛,境与神会,真气扑人。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2024-03-01更新 | 7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好的故事

鲁迅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进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我就要凝视他们……。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文本二: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节选自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所作《<野草>题辞》,有删节)

文本三: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书选自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三日所作《<呐喊>自序》)

注释:①《初学记》类书名,唐代缘坚等舞,共三十卷、取材于群经、请子、历代诗赋及虚初诸家作品。②地面,比喻黑暗的旧社会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灯罩很昏暗”“是昏沉的夜”与“昏喑的灯光”“在昏沉的夜”首尾照应,凸显现实环境的黯淡,与梦境形成鲜明对比。
B.读《初学记》侧面体现“我”受旧式教育的读书人身份,意味若“我”欲追挽的美梦,乃旧文化思想框架下的好故事。
C.“铁屋”是思想文化桎梏的象征。“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可见作者不认同打破铁屋。
D.作者“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对野草的死亡、腐朽与烧尽报以“坦然、欣然”“太笑、歌唱”,反映其破旧立新的立场。
2.关于梦境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整篇的影子”,量词“篇”表明文题中的“故事”可指梦境。
B.两处“美丽,幽雅,有趣”运用反复手法,突出故事之“好”,“一天云锦”“万颗奔星”“夏云头”等喻体将美具象化,
C.许多“美的人”“美的事”倒映水中,交织、融合、退缩,复近于原形,写出了水中倒影丰富多彩、历久弥新的特点。
D.“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蕴含“一切概莫能外”的意味,梦境虽美,却也千篇一律。
3.怎样的故事才真的是“好的故事”?请结合文本二与文本三,谈谈你的理解。
4.有学者认为,文学家之最可贵者,在于既披沥了自己的心,也照亮了世界,鲁迅作品就非常符合这一文学的理想。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023-06-03更新 | 1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