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0 题号:220962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边走在秋天里

胡炎

秋日晴好,午后的村庄静得有些诡谲。老边住在村头,不远就是庄田。再往远处望,起起伏伏,连连绵绵,全是山。庄田旁是沙河的一条小支流,淙淙有声,细密的波纹揉搓着干净的日头,揉搓了多少载,无从考证。距河岸百米,是村里的麦场,一座座麦秸垛浑圆饱满,时隔数月,依旧散发着幽微的麦香。几条狗在追逐嬉闹……老边就这样和他相依为命的牛走在秋天里,嘴里吧嗒着旱烟,不时咳嗽一声,丹田气足足的。

“下地呀?”

“下地。”

和村人打了几个招呼,自家田便到了。老边打量着田野,田里布满了玉米茬。日光在土地上跳荡。土地的气味融在日光里,有种温软的香。老边深吸了几口,如喝了半斤苞谷烧,醉到了心里……

老边

我就爱闻这味,这味里有奶香,有酒香,你信不?我还能闻到汗腥味,臭脚丫子味。多少代人在这片土地上耕种,我可数不清。这土地有血肉,那血肉的味就是人味。自然啰,还有牛的味道,没准还有驴、骡子、马的气味。先辈们把他们的味渗到泥土里,泥土就有了魂,庄稼就也有了魂。我呢,只要走在庄稼地里,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

我老在想,我的先辈们是咋耕田的?一百年前,二百年前,三百年……是不是和我一样,抽着早烟,耙田犁地,播种插秧。天冷穿棉袄,天热光膀子,脊梁黑得跟站鱼似的。有时不小心,刀削破了手指,锄头碰掉了脚趾甲,反正这两样伤,我都有过。对了,这泥土里还有血味,有了血这泥土就活了,就肥了,庄稼绿得冒油,打出的粮才格外香。

耕田离不开牲口,人和牲口处久了,你就觉得牲口也是人,是兄弟,是儿女,是老伴,对吧?老伴死好多年了,剩我一个孤老头子,一个闺女早就出门了,多亏有这头牛。这头牛跟我多久了?真记不清了,十年八年总是有的。日里夜里,风里雨里,看看这头牛,我心里就踏实。白天一块儿干活,晚上在牛棚里唠嗑,啥都唠。老伙计,你没眼福,不知道我老伴年轻时候有多俊,可惜命太短,生下闺女半年,一头栽地上,死了。我一把屎一把尿把闺女拉扯大,出落得漂漂亮亮的,出去打工,认识个外地小伙儿,嫁人了,还嫁到了几百里外,成年见不着一回面。过得好不好,我不知道。这是她的命,也是我的命。老伴没了,我还有闺女;闺女走了,我就没魂了。好在,我有了你,有了你我就不孤独了,地里有帮手,心里有指靠,年年月月,就这么过来了。我真不敢想,要是没了你,这日子可咋过?日头不会老,河也不会老,可人会老。如今我老了,你也老了。伙计,咱俩都老了。

老牛

今天浑身不舒坦,有段日子了,总也打不起精神。上午犁了半晌地,腿都抬不动。老了,没气力了。一看到这片地,我心里就发愤。想当年,在这片地上忙活一天,连气都不喘,玩似的。现在,不老不行了。

我知道这老头叫老边,他对我好,吃的唱的,没委屈过我。大热天他给我扇扇子,扑打那些可恶的牛虻,腊月还把棉被披我身上,怕我冻着。为了老边,我也得好好下力气。不耕地,要我有啥用?我是耕地的命,老边也是。不过,老边跟我不一样,他能使唤我。我真不愿用“使唤”这个词,可不用这个词,也没其他好词替代。

老边爱抽烟,嘴里老有股烟味,我不喜欢。心里不喜欢,可我装作喜欢,老边有时抱着我的头,把脸贴在我脸上,我就屏着呼吸,任他亲,任他抚摸。说实话,除了那股烟臭,我真的很幸福。老边手里还有样东西,我更不喜欢,就是那条长长的鞭子。那条鞭子是用来抽我的。当年老边暴打我的情形,我到现在都忘不了。他把那条鞭子蘸上水,结结实实地抽了我一顿。老边那时有多凶,你都想不到五官静狞,青面燎牙,像个魔王。他一边打一边骂:“畜生,服不服?”我服了,怕了,因为我已经魂飞魄散。老边说,听话,听话就不挨打了。打那儿以后,我再也不敢任性了……这么多年,他倒是很少抽我,可我瞧见它,心里就不是滋味。老边疼我,爱我,咋就不舍得把这条鞭子扔了呢?

我最喜欢看老边蹲在家门口的大槐树下,手里捧着老海碗,和邻居们一面吃饭一面唠闲嗑。那只老海碗有两个豁口,我怀疑他爹活着时,是不是也用过这只碗。碗里盛着玉米糁,玉米糁里还有红薯和咸萝卜丝。老边吃得很香,还用筷子敲碗沿,好像不这样这饭就少了滋味。他们唠的嗑杂七杂入,三皇五帝,妖魔鬼怪,七荤八素,没他们不知道的。不过老边最喜欢唠的还是他老伴,邻居们也都咋舌说他老伴比花都好看,说着说着便叹气,这么俊的女人咋就不能多活些年月呢?……听着,心里也伤感,可他们不知道,我不光为老边的老伴伤感,我还伤感自己,我咋就没有一个老伴呢?我咋就没有一群可爱的小牛犊呢?

老边啥都好,可就是不懂我的心思。我要是他儿子,他一准得给我张罗媳妇。可我不是。我只是一头牛,一头牛而已。

为这个,我没理由不伤感。

(有删减)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浑圆的麦秸垛,淙淙的流水,写出村庄的静谧美好,跳荡的日光则传达老边对土地的热爱。
B.文中划横线句子中的省略号省略了时间列举,借老边之口写出先辈们与土地联系之久之深。
C.在老边眼中,土地的味道不仅是它自然的味道,还饱含着一代又一代的农民的劳动与情感。
D.老边谈及自己老伴时言语间都透露着深情,而对于自己女儿则有疼爱不舍与恨铁不成钢之叹。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用比喻来塑造人物形象,例如“脊梁黑得跟鲇鱼似的”“像个魔王”形象地写出老边勤劳又暴躁的性格。
B.“鞭子”含有奴役压迫的意味,它让老牛屈服而不敢反抗,传达了小说不反抗就只能当一头畜牲的重要主题。
C.小说语言通俗易懂,口语化的色彩较鲜明,不论是老边还是老牛的讲述,都能贴合叙述者身份并反映其心理。
D.小说行文如同《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第一人称叙事一样,从“我”的视角展开叙事,给人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3.小说是如何展现老边的孤独心理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却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真实感”。本小说最后一节让牛有了人的思想情感,从它的视角展开叙事,也给人十足的“真实感”,这种“真实感”是如何营造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呼伦贝尔牧歌

海勒根那

连绵的丘陵草原已绿得沁人心脾,春风空阔而浩荡,万顷草香从春风里倒出来四处流淌,阳光明媚得像泉水般清凉。天是深蓝的,被雨后舍不得离去的一簇簇青灰色的云朵拥挤着,像海的波澜一样涌在天空。而最接近那些波澜的,是远处丘陵峰巅之上的一杆杆风力发电机,像极了高耸入云的银色风车,随着丘陵的跌宕起伏而错落有致,使得这片丘陵草原看上去更为瑰丽。

两个牧人打扮的骑手就在这壮美的丘陵间爬上爬下。

“这么多年,还以为你不会骑马了呢,没想到你还真行!”说话的是骑红马的汉子,宽肩厚背,老式前进帽遮压得很低,一双豹子才有的赭黄色眼睛眯成一条缝隙。

“不会忘记的,骑马就像吃饭一样,多少年也不会忘。”白马背上的汉子顶的是牛仔帽,一张乌铜色的脸刀削一般棱角分明,一圈黑胡子连着双鬓。

一条村村通公路像铁灰色的蛇盘旋在丘陵间,忽左忽右,一会儿又被丘陵遮蔽了,不时有货车呼啦啦驶过。临近公路的一顶彩条布帐篷里拴着五六匹马,靠路边的牌匾上写着“巴尔虎骑马场”。

“那是做什么的?”牛仔帽问。

“那是招揽游客骑马的,这会儿游客还没上来。等七八月份,一百匹马也闲不住。”前进帽说,“现在咱们呼伦贝尔旅游很热,旺季大客车都得排队。这些年变化大着呢,喏,邻近的满洲里,建的都是俄式洋楼,前些年贸易火的时候,满大街都是俄罗斯人,也有外蒙古人。等过些天我休假,带你和巴德玛去城里喝几杯。”

“快别开我的玩笑了。”牛仔帽笑了笑,表情里隐藏着几丝忧郁,“你确定巴德玛想见我?当年她可是对我只知喝酒打架对她无端发火是有怨恨的,况且我是刚刚释放的……”

“咳咳,今天咱不说那些。对了,巴德玛那儿,我已经和她说过你好多次,上次在甘珠尔庙遇到她,她还主动提起你,盯着我问东问西的,她还在关心你,这是她的眼神告诉我的。我说你一切都挺好,出狱后,村委会给盖了新房,村集体还赊给你十几头牛和一群羊,你也不喝酒,只知道干活儿赚钱,一门心思致富呢。”

“我可没你这个第一书记说的那么好,不过说真的,我已经十多年不喝酒了,年轻时总因为喝酒闯祸,我要长这个记性。我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你还记得吗?那年呼伦贝尔那达慕上,一百八十多个搏克手(摔跤手)里,我夺了魁,还赢得了一峰骆驼十只羊呢。”

“还不是奶奶把你喂养得好,总拿你当两个月的失孤羊羔嘛!”前进帽笑道。

“是啊,奶奶把我从小养大,她明明知道我不是她的亲孙子,是她从海拉尔医院门口捡来的孩子,我听别人说,包裹我的襁褓里有纸条,上面写的是汉字,是我的汉文名字和出生日,可奶奶从来都没和我说过这些,她生怕被我知道我是她抱养来的。现在你瞧我的模样,小眼睛高颧骨,长得越来越像她老人家了。”

“你喝了呼伦贝尔的水,吃了这里的牛羊肉,晒了草原上的太阳,当然要长成牧人的样子,你的性格更像个蒙古族汉子,人们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这个道理。”

“我还会唱蒙古族歌呢,还记得奶奶教的那首长调吗?那首呼伦贝尔牧歌讲了奶奶的‘阿爸’的亲身经历呢。”

“我当然记得,那个爱情故事凄美得让人落泪,奶奶总在睡前讲给我俩听,总哼起那首牧歌,声音又软又悠长,好似风吹锦缎那样,可真好听,里边的忧伤像雾似的,又像长长的鞭子抽打在心上。”说着话,前进帽轻声哼起了歌儿:

我离开湖边来到新的草场,

可是我的马群不肯吃草,

捧起盛满奶食的碗,

可是我却无法下咽,

我到处去寻找你的踪影,

我的心永远都无法安稳

……

牛仔帽落下了眼泪,雨点儿似的啪嗒啪嗒,挂在胡子的尖梢上:“这歌儿让我想奶奶了,可我没能为她老人家尽孝,奶奶临走时也没能送上一程,我真不孝。”

“老人走得很安详,那些天我和邻居们一直守在她身边。奶奶生前做了太多善事,草地上的孩子有几个没受过她的百般呵护、吃过她做的美食的?包括当年那些城里来的知青,天天长在奶奶家,吃的用的穿的,老人家倾其所有。”     

“奶奶临终时说,她要回到草原上去。我和乡亲们把瘦削成小女孩儿似的她用被子包裹了,放在勒勒车上。奶奶躺在车上就像睡着了,她也一定闻到春天的气息了,听到云雀和百灵子的欢叫了……”

牛仔帽沉默着望向远处,山坡那儿正有成群的马儿和牛羊忙不迭地埋头吃草。那寸把高的鲜嫩且茂盛的青草是大地历经一个漫长的冬季孕育的,是长生天对牲畜的犒劳。那些欢叫连天的白羊羔、活蹦乱跳的黄白花牛犊,还有或棕或红或黑的四处撒欢的马驹,把绿意盎然的草原点缀得越发生机勃勃。

两个汉子勒马驻足,听着满耳的湖鸥和各种水鸟的叫声,嗅着潮湿扑面的带着鱼腥气的风,一时间只有静静瞩望的份儿。

“它还和我小时候看到的一样,好像湖水更清澈了!”

“是啊,前些年它的四周都是旅游点和偷捕的渔船,现在都被拆除、清理了,而且全面禁渔了,所以,这片大湖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有道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阿哈,我想和你赛马,我们兄弟俩就像少年时那样赛一次吧!”

“真有你的,我刚刚也这么想!”前进帽哈哈大笑,双脚一磕马镫。

风渐次分开,向身后疾去,牧草是被风带走的箭镞,密集地分射向两边,四面的丘陵也随着飘扬的马鬃依次飞去。大地颠簸得恍若大海,马上的两个汉子将双腿直直地立在马镫上,伸展开手臂,你一声我一声地欢呼,像两只翱翔啸叫的鹰。

“阿哈,我以后要去镇上开修理铺!”

“你能!我赞成!”

“奶奶会保佑我们的!”“奶奶还想听你对着巴德玛唱那首熟悉的牧歌呢……”

(有删改)

【注】海勒根那,蒙古族作家。在蒙语中,博克手指摔跤手,阿哈指哥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道巴尔虎骑马场的用途,既表明刚刑满释放的牛仔帽已与社会脱节,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B.牛仔帽是被收养的汉族小孩,得到蒙古族奶奶无私的疼爱,成长为蒙古族汉子,这体现出蒙汉民族一家亲。
C.奶奶去世时“瘦削成小女孩似的”“听到云雀和百灵子的欢叫了”等描写,为奶奶这一形象增添了神秘感。
D.提到巴德玛时心存忧虑,谈到奶奶时深感愧疚,想到未来时充满希冀,牛仔帽心绪的起伏折射出他性格的复杂。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万顷草香从春风里倒出来四处流淌”一句运用通感,化虚为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草原之美。
B.“博克手”“勒勒车”“长生天”“阿哈”等让小说带有浓郁的地域和民族特色,给读者带来特殊的审美感受。
C.高耸入云的风力发电机、盘旋在丘陵间的村村通公路等都只是自然环境描写,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场景。
D.文章以兄弟二人赛马的场面描写为结尾,与开头部分相照应,故事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3.这篇小说的叙事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展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呼伦贝尔牧歌”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023-07-14更新 | 2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蹲野猪

七里老塞

他有个习惯,每天傍晚要去村口蹲上一个钟头。什么也不干,只是蹲着,死死地盯着路口。

书记经过路口,抱起双手问,钉锤,又来蹲野猪啊?①钉锤面无表情,不看书记也不回话,只瞟一眼那棵老椿树篼。某日,钉锤又蹲在这里。突然,从山里窜出一头野猪,嘭的一声,野猪撞椿树篼上,死了。钉锤捡了野猪回去。女人问,哪来的野猪?

捡的。他干巴巴地回道。

烧水,烫猪,刮毛,剖肚,清肠,开骨,砍腿,剁头,分肉。一头七八十斤的野猪,他只留了半边猪头、五斤肉,其他的挑镇上卖了。回来时,他给女人买了一身新衣服和一部收音机,他说,给你听听外面的世界。

女人说,崽啊,你不去外头打工,天天帮我种田,何苦呢?我又没得工钱给你!

每当这时,②钉锤就盯着女人看半天,不说话。有时说,种田,有饭呷,知足哩。书记听了就会接话,婶娘,你有福啊,罢了个亲崽,捡个不要钱的崽,前世肯定是个好人。女人瞪眼回一句,嗯,我这世是坏人!

说钉锤是捡来的崽,也不准确。其实是他自己寻来的。那是1995年冬的一个傍晚,当时,钉锤手里拄一根棒棒,打狗用的,背着一个布包,里面包着一把杀猪刀和一条长长的白布。他穿着单薄,冻得浑身打哆嗦,嘴唇都乌青了。他立在门口,一边朝屋里张望一边问,是万刚家吗?女人听见声响就摸出来,是是,你是哪个?

我找万刚,他在屋里吗?钉锤哆嗦着问。

找刚子啊,这个天杀的一年到头四处游荡,一回来还要打劫我这个半瞎子娘。我卖辣子卖花生的钱都被他摸走了。

钉锤没接话,继续张望,浑身颤得更厉害了。

小刚娘又问,你是他同事吧,快进屋,外头冻死人哩。

钉锤打量着半瞎子,缓缓地把包拉进怀里抱紧,拳头也不自觉地攥紧又松开。他面无表情地咬紧下嘴唇,似乎怕嘴里的话杀出来。他的心跳跟寒风中的枯草一样。良久,他才说,嗯,他讲他过一阵子就回来过年,叫我过来看看你。

这一看就是三年。这三年来,小刚从没回过家。有人就讲,肯定是被人贩子骗走了。也有人讲,讲不好是去做传销了。还有人讲,手脚不干净的烂人,被人打死了也难讲。女人也不生气,有时她还跟着骂,天杀的,死在外头更好!

当时钉锤只想着住一晚,过阵子再来会小刚。但没想到那晚小刚家失火了,小刚娘和他都差点儿葬身火海。他觉得这场火灾是他带来的,他必须负责。他就留了下来。耕田种地是日常事务。得闲了,他就踩土砖,挖地基,打石头,给小刚娘重新修了两间屋。上梁那天,又出了事,小刚娘被一根橡砸中了腰。他原想等修好屋就回去,毕竟家里还有两位老人。再恨,也要回去。但这事一出,他又走不脱了。他得负责到底。

耕田种地,搞建筑,蹲村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人晓得他为什么去村口蹲着。书记的玩笑开了之后,就有了理由:蹲野猪。

女人时不时地说,崽,你回去吧。

钉锤就说,等小刚回来,我就回去。

女人就摇头,似乎知道小刚再也回不来了。女人心想,公安都找不到,你能等到?

钉锤还有一个祖传的手艺:杀猪。这个手艺不挣钱,只挣肉。杀一头猪,二斤肉。当天还有好酒好菜招待。他把肉都交给半瞎子,偶尔回家也带一点儿给娘。

但,事情就出在这门手艺上。说起这事,钉锤就恨他爹。事并不大。那人就偷了一个西瓜,被他爹抓了个现行,骂了几句。偷瓜贼上来就拳打脚踢。老头儿咽不下这口气,就回屋里摸出杀猪刀。偷瓜贼也不跑,他想狠出名;打算让对方见点儿血,这样以后在十里八乡混就没哪个敢惹了。当时偷瓜贼就夺下刀,一顿乱舞,结果误杀了老头儿的孙女,也就是钉锤唯一的女儿。

女人跟钉锤讲,崽啊,你还是回去吧,再讨个婆娘。钉锤不吭声。

他不是不想讨,是讨不到。当年,要不是有门手艺在身,他根本讨不到婆娘。但到最后,婆娘还是跑了。如今在外打工的女人都见过世面,个个眼光都高得很,他一个钉锤高,生得又像个田螺样儿,哪个能看上他?

女人给钉锤做媒。来一个黄一个。钉锤就讲,你就莫操心哩,我不想害人。

第六年,钉锤攒了些钱,就带半瞎子去城里治眼睛。钱花得不少,女人的眼睛还是没治好。女人就讲,崽啊,算哩,瞎了更好,天杀的要是回来,我不想看到他。周围的人看钉锤对半瞎子这么好,就开始猜测,钉锤肯定是半瞎子的私生子。

书记动员村里人把荒田荒地重新翻开,种什么都可以,只要不荒,政府有补助。钉锤把荒地包下来种猪血李,荒田种水稻。他说,打工打不得一世,还是要耕田种地,这是祖祖辈辈的事业。书记佩服钉锤能干,帮他挂了一个猪血李生产基地的牌子。有了这个牌子,申请专项款就更容易了。挂牌那天,书记偷偷问他,半瞎子真是你娘吗?③钉锤面如死灰,也不看书记也不答话。书记又问,你到底跟刚子是什么关系?钉锤咬咬牙说,要命的关系。

书记并不晓得,钉锤是去找万刚报仇的。他要万刚偿他女儿的命。但他一直在问自己,杀猪你敢,杀人你敢吗?

第十一年,半瞎子病逝。闭眼前,她拉着钉锤说,崽啊,刚子有天收他,你千万莫犯错啊。出山那天,万刚仍未现身。

钉锤回到自己家,他爹鼻子哼哼:仇没报成,替别人当孝子,真能干啊!④钉锤面无表情,也不回话,拿了户口本就回他的基地去了     

(选自《2022 年中国小小说精选》)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钉锤初到万刚家时几次哆嗦颤抖,既是因为天气寒冷,也是因为他准备报仇,内心感到快意与激动。
B.钉锤对刚子的称呼由一开始的“万刚”变成了后来的“小刚”,这暗示着钉锤不再恨小刚。
C.钉锤最初执意报仇,最后却替仇人当了孝子,这种极致的反差源于钉锤内心的善良不忍,彰显了人性的光辉。
D.文章大量运用“崽” “有饭呷” “生得又像个田螺样儿”等方言口语,真实地再现了农村的生活风貌。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钉锤面无表情也不说话,原因在于村长的猜测不正确,但他又不愿意也不能告诉村长他蹲守的真实目的。
B.句子②中对钉锤的描写体现了他复杂的内心:既想向刚子娘将实情和盘托出,又害怕刚子娘知晓了真相。
C.句子③运用比喻的手法写钉锤的表情,说明他怀疑村里人已经得知他来村里的真实目的,内心十分害怕。
D.句子④钉锤对爹的责备面无表情也不回话,说明他此时仍然恨着意气用事的爹,也说明他此时已做了扎根刚子村庄的决定。
3.一个复杂的小说人物总是要面临和处理一些矛盾,请分析钉锤所面临的矛盾。
4.本文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是作者善于讲述故事,试结合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讲好故事的。
2023-12-13更新 | 12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暮  鼓

铁凝

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

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

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

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他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粝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

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网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他喊着,“妈,快点儿!菜汤都凉了!”

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

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

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

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

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

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

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

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美优墅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地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

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对这近切的鼓声充耳不闻。

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如儿子“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这一平常细节,把儿子对母亲的孝心刻画得淋漓尽致。
B.小说运用暮色中坚强有力、催人振奋的鼓声,烘托了母亲虽然已近暮年却仍然不屈服于现实的坚强品格,同时也使小说韵味无穷。
C.母子二人衣着寒碜、饮食粗陋、工作繁重,而她却“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对比中批判了她的奢华腐朽。
D.小说虽然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文字也朴素平实、简约凝练,但字里行间散发着生活的味道,传递出宝贵的精神,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2.小说中多次写到路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她”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2021-12-05更新 | 10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