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当代 > 肖复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2 题号:2226116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黄昏时分

肖复兴

旧时京城,黄昏时分,即使普通平民院落,屋顶上的鱼鳞瓦铺展连成一片,如同海浪翻涌,平铺天边,是只有北京见得到的风景。各家开始做晚饭了,即便都是简陋的煤球或蜂窝煤炉子,炊烟袅袅中,有千篇一律的葱花炝锅的香味缭绕,也是分外让人怀想的。

那个时候,我和我的一位女同学,从我家小屋出来,便是在这样的炊烟袅袅和炝锅的葱花香味中,以及街坊们好奇的眼光中,穿过深深的大院,走到老街深巷里,一直往西走,走到前门大街,过御河桥,往东一拐,来到22路公交车总站的站台前。它的一边是北京老火车站,一边是前门的箭楼。黄昏时分夕阳的光芒,正从西边的天空中泼洒过来,洒在前门的箭楼上,金光流泻。雨燕归巢,一群群墨点一样在金光中飞舞,点染成一幅点彩画面。

我们是同住在一条老街上的发小儿,读高中,为了能够住校,她考上了北航附中。几乎每个星期天的下午,她都来我家找我复习功课和聊天,黄昏时分,我送她到前门,乘坐22路公交车回学校。每个星期天如此,从高一一直到高三毕业。前门箭楼前的黄昏,涂抹着我们15岁到18岁青春灿烂的背景。

高中毕业后,我去了北大荒,在七星河南岸荒原靠西头的二队,生活了整整六年。一望无际的荒原,荒草萎萎,无遮无拦,一直连到遥远的地平线。我们开垦出来的地号,都在东边,按理说,每天收工都要往西走,回队上吃晚饭。正是黄昏,一天晚霞如锦,夕阳横在眼前,在荒原上应该格外醒目。奇怪的是,我竟然一次都没有注意到黄昏的情景。也是,干了一天的活,如果赶上豆收,一人一条垄,八里地长,弯着腰一直往东割,割到头,已经累得跟孙子一样,再好看的黄昏风景,也没心思看了。

六年后的早春二月,我离开北大荒,回北京当老师。中学同学秋子,赶着一辆老牛车,从二队送我到场部,准备明天一早乘车到福利电火车站回北京。老牛破车,走得很慢,走到半路,天已黄昏,忽然回过头往西张望,想再看看生活了六年的二队。二队家家户户炊烟四起,淡淡的白烟,活了似的,精灵一般,袅袅地游弋着。西边,晚霞如火,夕阳如一盏硕大无比的橙红色大灯笼,悬挂在我头顶,然后像大幕一样缓缓地垂落。我从来没有见过夕阳居然可以这样巨大,大得像神话中出现的一样,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

我真的有些惊讶,一句话说不出来。秋子见多不怪,头都没有回,只是默默地赶着马车。黄昏,这样的壮观;忙碌了一天,夕阳谢幕时,这样的从容,让半个天空伴随它一起辉煌无比,和即将到来的夜晚交接班。

岁月如流,人生如流。无数个日出日落,构成了逝者如斯的岁月与人生。前年到美国看孩子,一眨眼似的,我的孩子都有了孩子,少年和青春,轮回在儿子和孙子的身上。每天接送小孙子上学放学,将孩子送到家门前不远的路口,等候校车。黄昏的时候,眺望远方,盼望着黄色的校车,从树木掩映的小路上,像一朵橙黄色的云朵一样蜿蜒飘来。

校车出现的前方在西边,茂密的树木遮挡住天空,看不见夕阳垂落。正是晚秋时节,有几株加拿大红枫,高大参天,看不见夕阳,却看得见夕阳的光芒打在树上,让本来就红彤彤的枫叶,更加鲜红,如同燃烧起一树树腾腾向上直蹿的火焰,映彻得天空一派辉煌。

如果没有蔓延全球的疫情,今年这时候,我可能还会在那个路口守候孩子放学,看到夕阳燃烧加拿大红枫的情景。因为不是送别,不是分手,而是守候,有了期待,有了盼望,灿烂的黄昏,显得更加灿烂,而且,多了一份温情。

前两天,偶然又听到美国老牌民谣歌手安拉唱的一曲英文老歌《黄昏》,不由自主联想起这几个难忘的黄昏。安拉的《黄昏》,唱的是失恋,伤怀悼时,感叹余音袅袅在耳,却昨是而今非。这只是这首老民谣唱的黄昏,和我记忆中的黄昏不同,它不过让我望文生义想起了我的黄昏而已。我的黄昏,无论是告别,分手,守候,都是美好的。黄昏时分,走在寂静几近无人的街上,想起这首老民谣,也想起郁达夫写黄昏的诗:遥街灯火黄昏市,深巷帘栊玉女笙。记忆中存在的,眼前浮现的,是美好的值得期待的黄昏。

(选自《新民晚报》20211123日第20版)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篇写旧日京城的黄昏景象,既写了瓦片翻涌、炊烟袅袅的外景,又写了烧火做饭、葱花飘香的内景,很有立体感。
B.作者在北大荒生活了六年时间,却一次都没有注意到这里黄昏时的情景,是因为满目荒凉的环境让其厌烦,无心去看。
C.作者回忆青春时光的黄昏,将归巢的雨燕喻为在夕阳金色光芒下飞舞的一群群墨点,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雨燕数量之多和景色之美。
D.面对离开北大荒时黄昏的壮观景象,“我”和秋子的态度形成了对比,既表明了各自的日常生活状态,也突出了秋子不能回城的失落感。
E.本文时间跨度较大,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将人生不同阶段黄昏时分的画面连缀起来并逐一展现,意蕴丰富。
2.请分析第一自然段在本文中的作用。
3.文章以“黄昏时分”作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理解。
4.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5.本文作者曾说,散文写作在语言风格、文气(行文)和心地(内容)等方面都要讲求“清”的境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作者这一创作观的理解。
【知识点】 肖复兴 记叙性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日花格窗

肖复兴

窗户,对于老北京人度夏而言,很重要。在没有电风扇、没有空调的年代,全靠窗户通风透气,让凉爽能进得屋子。以前的老北京,一般人家,大多不是玻璃窗,而是那种花格纸窗。

夏日到来,即使不可能家家都像有钱人家换成竹帘或湘帘,起码也要换上一层窟窿眼儿稀疏的薄纱布,好让凉风透进屋里。过去有竹枝词道:“绿槐荫院柳绵空,官宅民宅约略同,尽揭疏棂糊冷布,更围高屋搭凉棚。”各家的窗户上安上新纱帘,即竹枝词里说的“糊冷布”。那时候,我们管它叫“豆包儿布”,很便宜。

对于老北京四合院的格局,夏仁虎在《旧京琐记》里曾给予特别的赞美:“京城屋制之美备甲于四方……因地因时,皆有格局也……夏日,窗以绿色冷布糊之,内施以卷窗,昼卷而夜垂,以通空气。”他说的没错,一般的窗户都会有内外两层。只是,我小时住过的大院房子,和他所说略有不同:窗户外面的一层,是花格窗,糊窗户纸;里面的一层,一平到底,糊冷布。这样的设计是有道理的,可以让风尽可能畅行无阻地吹进屋子里。

那时候,在我们大院里,糊绿色冷布的有,卷窗很少见。外面的一层窗是可以打开的,往上一拉,有个挂钩,挂在窗户旁边的一个铁钩子上,旁边还有一个支架,花格窗就支了起来。如此一来,里面的“冷布”,既可挡住蚊虫,又可让凉风长驱直入进屋子。

如果夏夜户外正好有树,又正好有明亮的月光,把摇曳的绿叶枝条的影子,映在窗户纸和冷布上,朦朦胧胧的,变幻着好多图案,有一种水墨画的感觉。这是在玻璃窗上绝对看不到的景象。

前些日子,读到邵燕祥先生的一则短文,题目叫《纸窗》。他说的是1951年的事情。那时候,郑振铎的办公室在北海的团城,他去那里拜访。办公室是一排平房。郑振铎的写字台前临着一扇纸窗。郑对他兴致勃勃地说起纸窗的好处,最主要的好处是它不阻隔紫外线。老人对这种老窗,才会有这样的感情。事后,燕祥回忆那一天的情景写道:“心中浮现一方雕花的窗,上面罩着雪白的纸,鲜亮的太阳光透过纸,变得柔和温胞,几乎可掬了。”将纸窗的美和好处以及人和心情连带一起,写出一种静暄柔美的意境。

对于北京的这种纸窗,燕祥还这样写他自己的另一番感受:“也许明清以后的人才用纸糊窗,也才领略此中的情趣。月明三五照着花影婆娑,这是温馨的;若是霜天冷月,把因风摇晃的枯枝的影子描在窗纸上,可就显得凄厉了。”他说得真好,夏天的夜晚,月光把树和花的影子描在窗户纸上,才是美好的温馨的。而且,老北京多用高粱纸糊纸窗。冬天,薄薄的纸窗,是难敌朔风的扑打的。其实,纸窗再怎么好,也是难抵玻璃窗的。纸窗不过是农业时代的产物而已。

后来,我读《燕京杂记》,其中提到一种特殊的窗户纸:“玻璃纸,俗谓光明纸,用以糊窗,自内视外则明,自外视内则暗。”我没见过这种玻璃纸。在我们大院里,倒是看过有钱人家将花格纸窗换成玻璃窗。我家的窗户没有全换成玻璃的,父亲为了省钱,只是在窗户中间一块对开的杂志那样大的地方换成了玻璃,也算是跟随时代的发展吧。我曾为此很有些阿Q式的自鸣得意。尤其下雨的时候,趴在玻璃前看:雨珠打在玻璃上面,又顺着玻璃一颗颗滑落下来,再一滴滴前仆后继地爬上去。这成了我寂寞童年里难忘的记忆。

后读清人杨静亭的竹枝词:“画堂春坐日迟迟,富贵人家得自宜。不待揭帘知客至,疏窗嵌得是玻璃。”不觉笑话自己当初的自鸣得意。人家早在清朝就已换上玻璃窗了,坐井观天的我还以为换上巴掌大的玻璃窗,就是跟上时代了呢。

我们大院没拆的时候,我回大院,看到那些花格木窗早都没有了,都换成了大玻璃窗。但是,每扇窗户旁边的铁钩子和支架都还在——虽都已锈迹斑斑,却像是沧桑的时光老人,不动声色地垂挂在那里,任其风吹日晒——是那个逝去年代的夏日留下的一点儿记忆的痕迹。我问旁边的年轻人: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吗?他们一问三不知。

如今,大院早已拆干净了,老北京那种花格窗再也见不到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从窗户之于老北京人度夏的重要作用起笔,再点出以往老北京普通人家大多用花格纸窗的事实,呼应标题,领起下文。
B.文中援引关于北京纸窗“月明三五”与“霜天冷月”之夜迥异氛围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前者那种美好、温馨氛围的喜爱。
C.“却像是沧桑的时光老人,不动声色地垂挂在那里”这一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美好传统消亡的莫名惆怅。
D.文章以“花格窗”为线索组织材料,既叙述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也插入他人的生活体验,内容丰富,感情真挚,语言质朴。
2.文中两处引用竹枝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文章结尾一段能否删除?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021-07-30更新 | 9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大自然的情感

①可能是虚构越发远离真实,脂粉过重让美人日渐打折,我现在对作家笔下的文字心存怀疑,便自立法门。其中之一,看他们对大自然的态度和描写,来衡量其真伪与深浅。这是一张PH试纸,灵验得很。普里什文说过:在大自然中,谁也无法隐藏自己的心迹

②一直喜欢普里什文。没有一个人能够如普里什文倾其一生的情感和笔墨,专注书写大自然。

我以为是微风过处,一张老树叶抖动了一下,却原来是第一只蝴蝶飞出来了。我以为是自己眼冒金花,却原来是第一朵花开放了。谁能够有这样的眼睛?在一支支春水流过的地方,如今是一条条花河。走在这花草似锦的地方,我感到心旷神怡,我想:‘这么看来,浑浊的春水没有白流啊!’谁能够有这样的情感?春天暖夜河边捕鱼,忽然看见身后站着十几个人,生怕又是偷渔网的,急奔过去,原来是十来株小白桦,夜来穿上春装,人似的站在美丽的夜色中……谁能够有这样的心思?

④只有普里什文。这样的眼睛,是大自然的眼睛;这样的情感和心思,和大自然相通。也可以说,这样的眼睛、情感和心思,属于大自然,也属于童话和赤子之心。

⑤我信任的另一位作家是于·列那尔,缘于他曾经这样写过一棵普通的树,他把树枝、树叶和树根称为一家人:他们那些修长的枝柯相互抚摸,像盲人一样,以确信大家都在。就是这句,让我感动并难忘。他还曾经这样描写一只普通的燕子,他把它看作和自己一样写文章的人:如果你懂得希腊和拉丁文,而我,我认识烟囱上的燕子在空中写出来的希伯来文。他以平等的视角和姿态,将树和燕子视作与人一样。确实,我们不比一棵树和一只燕子高贵和高明,甚至有时还不如。

⑥很多年前,读迟子建的小说《逆行精灵》,里面有一段雨过天晴后阳光的描写,至今记忆犹新:阳光在森林中高高低低地寻找栖身之处,落脚于松树上的阳光总是站不稳,因为那些针叶太细小了,因而它们也就把那针叶照得通体透明。

⑦更多年以前,读苇岸《大地上的事情》,说到他曾经在一次候车的时候看到一只麻雀,发现麻雀并不是平常所说的只会蹦跳,不会迈步,只不过是移动步幅大时蹦跳,步幅小时才迈步。这一发现,让他激动,他说:法布尔经过试验推翻了过去昆虫学家‘蝉没有听觉’的观点,此时我感到我获得了一种法布尔式的喜悦和快感。

⑧如今,谁还会在意落在松树上的阳光,因为松针细小而站不稳这样的小事?谁又会为注意麻雀和其他小鸟一样会迈步,而涌出一种法布尔式的喜悦和快感?观察的细致入微,来自潜心专注。眼睛视而不见或熟视无睹的粗心麻木,缘于心已经粗糙如搓脚石一般了。

⑨去年,读李娟的一篇文章。她说花的形状和纹案只有小孩子们的心里才能想象得出来,只有他们的小手才画得出。她说花开成的样子,一定有着它自己长时间的,并且经历相当曲折的美好想法吧?她说花散的香气,多么像一个人能够自信地说出爱情呢!她还说那些没有花开也没有名字的平凡的植物:哪一株都是不平凡的。它们能向四周抽出枝条,我却不能;它们能结出种子,我却不能;它们的根深入大地,它们的叶子是绿色的,并且能生成各种无可挑剔的轮廓,它们不停地向上生长……所有这些我都不能……植物的自由让长着双腿的任何一人都自愧不如。

⑩感动的原因,是她和上述那些值得信赖的作家一样,有这种本事,平心静气,又气定神闲,内心里充满平等,又充满真诚,把大自然中这些最为普通的一切,细腻而传神地告诉给我。只有他们才有这种本事,信手拈来,又妙手回春一般,将这些气象万千的瞬间捕捉到手,然后定格在大自然的日历上,辉映成意境隽永的诗篇、生命永恒的乐章。

⑪谁能够做到这样?这样对待大地上一朵普通的花、一条普通的河、一棵普通的树,或一只普通的燕子或麻雀?我们会吗?我们可以把花精致地剪成情人节里的礼物,可以在河里捞鱼或游泳,可以到原始森林里去旅游或野炊,可以在落满雪花的大树前或爬到树上去拍照片,但我们不会有春天里第一朵花开时瞬间的感觉,不会注意到阳光在松针上站不稳、麻雀会迈步、燕子会写希伯来文字这样的细微处,更不会面对平凡不知名的植物而心怀自愧之感。

⑫想起英国的作家乔治·吉辛。几乎和这位李娟一样,他也曾经注意并欣赏过平凡的小花和无数不知名的植物,认为那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在《四季笔记》一书里,他这样说:世界间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妙的呢?在阳光普照的春晨,世上有多少人能这样宁静,会心地欣赏天地间的美景呢?每五万人中能否有一人如此呢?

⑬我是吗?是这每五万中的一个?

(取材于肖复兴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谁也无法隐藏自己的心迹   心迹:内心真实的想法
B.浑浊的春水没有白流   浑浊:含有杂质不清澈
C.也属于童话和赤子之心   童话:儿童的故事
D.定格在大自然的日历上   定格:停留、确定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用“PH试纸”形象地写出“对大自然的态度”在衡量文字真伪方面的重要性。
B.第②段作者解释自己钟爱普里什文的原因,也为下文引用普里什文的文字作铺垫。
C.第⑥段引用迟子建描写阳光的文字,意在表明细致入微的描写最能表现作家功力。
D.第⑫段作者借英国的作家乔治·吉辛的话升华了全文的主题,卒章显志,启人思考。
3.第⑪段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简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4.在作者看来,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大自然?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2024-05-05更新 | 20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剑门古道

肖复兴

①我特别欣赏我国的一句古话:橘易地而成枳。

②真的是这样的。同样的东西,放在不同的地方,意味迥然不同。同样的亭台楼阁,放在自家的庭院里,只不过是摆设;放在皇家园林里,只不过是(诗情画意/柔情蜜意)中色彩明艳的一笔。但是,放在山川之上,特别是高拔入云的山峰之间,那意思就大不一样了。如同一位女人,出现在自己庭院里或皇家园林里,是小家碧玉,尽可以婀娜多姿;倘若是出现在战火纷飞的关隘险峰之上,那就必须是花木兰、穆桂英之类的巾帼英雄。有着关山度若飞,或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劲头。

③川北的剑门关,就是这样的一个关门。远远地看去,如果省略掉四周层云涤胸的起伏山峦,它和一般的山门或城门没有什么两样,甚至就是我国仿明代亭台楼阁建筑中的一种。尤其它是前几年地震之后新修的建筑,尽管石头的底座和木制的凌空飞檐都十分考究,但毕竟是新的,像树木没有多少年轮,沧桑是如何也化妆不出来的。

④但是,簇拥着它的是四围山色,一鞭残阳,却不是新的,而是上千年前就在这里了。站在剑门关上,望七十二峰,峰峰如剑,直刺云霄,云来云去,穿梭在峰峰之间,不是游龙戏凤,而是如水长流,如风尽吹,顿觉气脉贯通,血脉偾张。一下子,站在这里,再弱小的人也会感到有了气势,这和站在一池桃花水边或一道黄土坡前的感觉大不相同。

⑤我是从剑门关的后面上去的,这样的逆行,走的是当年出川人的行动路线,相比较而言,一路平坦,当年,李白和杜甫从陕西入川时,是从山底一步步爬上来的,这才会有李白____________的感叹,才会有杜甫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的描写。站在剑门关上,往北望,如今有一阶阶的台阶,想当年,那陡峭的山岭,一步步,该是多么地难攀,在险之间,人如蚂蚁一样渺小,却又如蚂蚁搬山一样地伟大,在这里演绎了多少悲壮的故事。

⑥新中国成立后修的108国道,就是蜿蜒盘上这些山峦过剑门关的。如今,高速公路穿山而过,108国道,铺上仿旧的石板,再现了当年的壮观,成了游人游览的路径。只有把剑门关放在这样壮观的历史与大自然的背景中,才会彰显其气势和无可替代的位置,在险峻一线天的两山之间,在乱峰如阵的群山之上,剑门关显得很小,就意味旷世绝代的好汉,其实往往都是不显山露水的,只有在沧海横流时,方显英雄本色。

⑦离剑门关不远,依然是原108国道上,便是当地人称的翠云廊。其实,它是一个古代的驿道,最早修自秦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要说驿道,在我国到处都有,并不新鲜。它的新奇之处在于两侧有古柏参天,最早的植于秦朝,然后到明清两代,延续至今。如此上千年和几百年的古柏浓荫夹道,在各地驿道中(空前绝后/绝无仅有),历史最为兴旺时期,这里号称是三百里程十万树,浩浩荡荡,分外壮观。遭遇了历代战火和自然灾害,如今的古柏已经远远没有这么多了,但是,依然可以让我们想象当时的壮观,古柏森森,绵延百里,遮天蔽日,一派浓荫匝地,满树鸟鸣啾啾。如此壮观的古柏,才配得上险峻的剑门关,过剑门关,进入这条驿道,看到道两旁这样列阵的古柏,像是列队迎接凯旋英雄的仪仗队,该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神气十足)。想象当年108国道盘上剑门关,然后就在古驿道边穿过时,尽管已经没有三百里程十万树,却一样是古柏夹道,真的是有一种在历史隧道穿越的感觉。

⑧徜徉在古柏夹荫的道上,阳光从浓荫之间筛下,也变成丝丝缕缕绿色了。如果赶上细雨飘飘,就更宜于瞎想悠悠,雨丝中夹带着古柏的清香扑面,两千多年的历史,也在你的脸颊上轻拂了。

⑨入川来,要想看水之秀美,当然要去九寨沟;要看山之险峻,必须要来剑门关;要想看树之壮观,得要到古驿道。前者,有阴柔之美;中者,有阳刚之奇;后者,有历史之幽。

(有删改)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关(ài)        然不同(jiǒnɡ)
B.拥(cù)        娜多姿(ē)
C.蜿(yán)     英雄(ɡuó)
D.脸(xiá)     沧海流(hénɡ)
2.依次选用括号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柔情蜜意      空前绝后     心旷神怡
B.柔情蜜意      绝无仅有     神气十足
C.诗情画意      空前绝后     神气十足
D.诗情画意      绝无仅有     心旷神怡
3.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诗句是(     
A.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D.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4.下列有关原文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树木没有多少年轮”来比喻新修的剑门关十分考究却难有沧桑之感。
B.作者以站在桃花水边或黄土坡前与站在剑门关山的感觉对比,突出游人在剑门关上的不同感受。
C.古驿道最早建于秦朝,曾经绵延三百里,浩荡十万树,至今依然古柏参天,遮天蔽日,特别壮观。
D.末段语言简洁,句式整齐,总结了全文内容,突出了剑门关和古驿道的主要特点。
5.文章以“橘易地而成枳”开篇,有何用意?
6.文章如何表现剑门关的特点?请结合④⑤段概括作答。
2023-10-16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