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24 题号:25014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无言的骡子
相裕亭
冬日黄昏,太阳像个霜打的红柿子,软蔫蔫地落下了。可那会儿万顺大叔正起劲地赶着他的骡子,从村东的水泥制板场又拉来满当当的一车水泥板子,精神抖擞地奔着这边公路赶来。他的儿子——一个长着小黑胡子、个头儿比万顺大叔还要高出一头的大小伙子,这阵子可能还在为刚才与父亲的争执而不快——远远地跟在后面,好像前面的车和车上的水泥板子与他无关。
万顺大叔看儿子那副熊样,不想搭理他。万顺大叔想拉完这一趟,返回来再跑一趟。可儿子不那样想,儿子想拉完这一趟,就收工回家。他和西巷的三华子约好,晚饭后要去城关找朋友玩。
可父亲不让,父亲说:“今晚得把九更家的楼板送齐了。”
儿子说:“明天再送不行吗?”
父亲说:“明天还有吉庆家的、小套家的等着哩!”
小村腊月,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了,好多人家都选这个时候盖新房。万顺大叔为了揽下这送楼板的差使,专门在水泥制板场请了酒席。这阵子正忙得不可开交,他巴不得眼前的骡子能变成一匹马,一匹能多拉快跑的骏马才好哩!可他这个不争气的儿子正好与老子的想法相反。这小兔崽子,从小到大,一天力气活儿没干过,整天当个宝贝一样疼着他惯着他,把他惯坏了!而今,干什么都没有长进,见天就知道和三华子伙在一起四处疯玩。
万顺大叔不想跟他啰唆,套上骡子,如同身边没有这个儿子一样愤愤地赶着车,前头走了。儿子看父亲拿他无所谓,他本不想跟父亲走,可也不敢离去,就那么很无奈地跟在父亲后面,如同无事人似的。
眼看,前面就是村路与公路的交叉口。那儿,有一个看似很不起眼的陡坡。
但是装满水泥板子的骡子车爬上去很不容易,尤其是公路上浇灌了水泥板道以后,明显高于那条横向而来的乡间土道。
好在,万顺大叔的骡子爬过这个陡坡,知道在什么时候加劲,什么时候瞪起眼来爬坡。万顺大叔也相信他这老伙计有那个能耐。但他,在骡子加速的那一刻,还是下意识地回头瞥了儿子一眼,万顺大叔想让儿子快点儿赶过来,在后面用力推一把。看儿子那副蔫不唧的熊样,万顺大叔气不打一处来!他一咬牙,扬起鞭子,嘎,嘎!两声空响,给了骡子一个爬坡的信号,那骡子立马陡起耳朵,蹄下生风,扬起一片烟尘。万顺大叔在那烟尘中,随之弓下腰,一把拽住车子左边的护栏,瞪圆了眼睛,与骡子奋力冲向陡坡!
万顺大叔想在儿子面前显显他的能耐!他想正告儿子:你个小兔崽子,少在老子面前耍横,老子没有你来做帮手,照样能把这车水泥板子拉上坡去!往常,儿子不在的时候,万顺大叔与他的骡子确实那样爬过。
可今天,那头骡子跟万顺大叔跑了一整天。一天中,每一车的水泥板子都装成小山一般高。这会儿,那骡子可能是体力不支了,万顺大叔抓住护栏的那只胳膊已经帮骡子下足了力气!可那骡子,偏偏在前蹄踏上公路的一刹那,打了一个前踢,就听咔嚓一声脆响,双膝跪地了。随之,车上的水泥板子往前一倾.当即把骡子压趴在地上了。
万顺大叔扬起鞭子,想让骡子站起来,快站起来!万顺大叔猛抽了骡子一鞭,声嘶力竭地扯嗓高喊:“驾,驾!”
走在后面的儿子,看到前面发生了意外,一个箭步蹿上来,跳到车子的尾部,想以他身体的重量来平衡骡子背上的压力,企图帮父亲,或者说是帮骡子重新站起来。
父亲看到儿子的举动,心中虽有些暖意,可他仍旧面无表情。但,接下来,父子俩配合得十分默契。就在儿子纵身跳上水泥板车的一刹那,万顺大叔啪的一声鞭响,正抽在骡子的脖子上,给了骡子一个死命令,让它站起来!
骡子极有灵性,随之划动四蹄,想站起来,但它并没能站起来。这期间,万顺大叔又是重重一鞭,这一鞭,狠狠地抽在骡子的耳根部,这对于骡子来说,是无情的抽打,是凄惨的抽打!与此同时,就看那骡子瞪直了眼睛,从肚皮底下伸出一条后腿,划动了一下,没有找到支撑点,但它的两条前腿却神奇般地支撑起来,随之另一条后腿也颤悠悠地支撑住了。可,就在万顺大叔拽紧了缰绳,强迫骡子往前迈步时,就听扑通一声响,骡子再次重重地倒下了。
万顺大叔扬起鞭子,还想抽打它,只见那骡子脖子一软,鼻孔里呼出长长的一团热气,两行浑浊的泪水,如同两条蠕动的蚯蚓一样,顺着它眼窝的黑线汩汩地流下来——那骡子的一条后腿,被顺势而下的水泥板子给撞断了。但,骡子无言,无法诉说它的腿断了,辜负了主人的期望,它在主人的皮鞭下,深深地把头戳在地上了。
这时候,儿子从后面过来,想看看前头的骡子到底怎么了,没料到,此刻,正蹲在地上与骡子“对话”的万顺大叔,抹着骡子的热泪,莫名其妙地扬起鞭子,冲着儿子,劈头盖脸,噼啪噼啪地打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既是环境描写,又具有象征意味,为故事的展开营造氛围,“太阳软蔫蔫地落下了”也蕴含着小说的悲剧意义。
B.小说中多次写到万顺大叔的心理活动,一则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二则充分揭示了小说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推动了情节发展。
C.小说结尾写到骡子“两行浑浊的泪水……顺着它眼窝的黑线汩汩地流下来”,作者用拟人手法表现出骡子对自己命运的伤感。
D.父亲用鞭子抽打儿子的反常动作,突出了万顺大叔对相依为命的老伙计深厚的感情,骡子受伤了,他心疼。在艰难的生活中,畜生比儿子还要亲。
E.小说截取了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展示了转型期两代人价值观的矛盾交织,通过对一骡子命运的描写,表现出作者的悲悯情怀和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
2.“骡子”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主人公万顺大叔这一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这篇小说在艺术表现上重要的手法是对比,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4-15高三上·甘肃嘉峪关·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5]
【知识点】 其他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哥儿俩

凌叔华

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很高兴地跳着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

“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

“给野猫吃了!”妈的声音非常沉重迟缓。

“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二乖愣眼望着哥哥。

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他们也不听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大乖忽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里,拉起二乖就跑。妈叫住他,他嚷道:“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不报仇不算好看!”妈听了二乖的话倒有些好笑了。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

“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低声吩咐厨子。

大乖听见了妈的话,还是气呼呼地说:“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哥,打死它,要它偿命。”“打死它才……”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

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快起,快起,二乖,起来打猫去。”二乖给哥哥着急声调惊醒,急忙坐起来,拿手揉开眼。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掸子,拉了袍子,嘴里喊着报仇,跳着出去。

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树枝上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上。

二乖跷高脚摘了一枝丁香花,插在右耳朵上,看见地上的小麻雀吱喳叫唤,跳跃着走,很是好玩的样子,他就学它们,嘴里也哼哼着歌唱,毛掸子也掷掉了。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后院的了。他蹓达到有太阳的墙边,忽然看见装碎纸的破木箱里,有两个白色的小脑袋一高一低动着,接着咪噢咪噢地娇声叫唤,他就赶紧跑近前看去。

原来箱里藏着一堆小猫儿,小得同过年时候妈妈捏的面老鼠一样,小脑袋也是面团一样滚圆得可爱,小红鼻子同叫唤时一张一闭的小扁嘴,太好玩了。二乖高兴得要叫起来。

“哥哥,你快来看看,这小东西多好玩!”二乖忽然想起来叫道,一回头哥哥正跑进后院来了。

哥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同二乖一样用手摸那小猫,学它们叫唤,看大猫喂小猫奶吃,眼睛转也不转一下。

“它们多么可怜,连褥子都没有,躺在破纸的上面,一定很冷吧。”大乖说,接着出主意道,“我们一会儿跟妈妈要些棉花同它们垫一个窝儿,把饭厅的盛酒箱子弄出来,同它做两间房子,让大猫住一间,小猫在一间,像妈妈同我们一样。”

“哥哥,你瞧它跟它妈一个样子。这小脑袋多好玩!”弟弟说着,又伸出方才收了的手抱起那只小黑猫。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大乖和二乖生活在一个经济状况良好,文化氛围浓厚,尊重孩子,兄弟友爱,人际关系和谐的家庭环境中。
B.文中的大乖报复心强,缺少孩子应有的善良,而二乖却言行稚拙,情感率真,喜爱小动物,有爱心,小哥俩形成了对比。
C.文中作者以儿童的目光观察事物,以儿童的心理对事物作出反应,展示了天真稚气的儿童世界,赞美了儿童“爱的天性”。
D.作者描写的是平常的生活,描写细腻自然,语言平淡,情节简单,结局却出乎意料,让读者看到了孩子与生俱来的同情心。
2.八哥被野猫吃掉后,小哥俩的心理经历哪些变化。
3.小说为什么以“小哥俩”作为标题?
2020-06-11更新 | 9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乌米

高尔基

①每当早晨醒来,我便打开房间的窗户,倾听着从山上透过果园中茂密的绿阴向我传来的心事重重的歌声。无论我醒得多早,这歌声都已经回荡在充满着盛开的桃花和无花果的香甜气息的晨空里了。

②清风从阿伊——佩特里山巍峨的峰顶簌簌吹来,微微地拂动着我窗前浓密的树叶,树叶的簌簌声给歌声增添了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歌曲本身并不优美,而且有些单调,整个曲调很不和谐。在看来本应该停顿的地方,听到的却是悲伤而激动的呼号,随后这一惊心动魄的喊叫又同样出人意外地变作了柔肠百转的怨诉。这歌是一个苍老而颤抖的嗓音唱出来的,日复一日,从早到晚,什么时候都能听到这支像山溪一般流下来的唱不尽的歌子。

③村民们对我说,这心事重重的歌声他们已经听了七个年头。我问他们:“这是谁在唱?”他们告诉我,这是一个叫乌米的疯老婆子唱的。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

④从那时起,乌米便每天坐在自家土屋的门槛上,望着大海歌唱,等待着自己的亲人。一次,我去看她。我沿着蜿蜒的小道,经过几个伫立在山坡上的土屋,穿过一个个果园和葡萄园,爬上了高山。在山石背后翠绿树丛中,我看到了乌米老太婆的那所半坍塌的土屋。在从亚伊拉山顶滚下的巨石中间,长着几株法国梧桐、无花果树和桃树。溪水潺潺地流着,在它流过的地方形成许多小小的瀑布,土屋顶上长着青草,墙上爬着曲曲弯弯的藤蔓,屋门正对着大海。

⑤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偑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市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

⑥乌米一面唱,一面用笑脸迎着我。她的脸在微笑时皱得越发厉害了。她的眼睛年轻而明亮,眼里燃烧着专心致志的期待之火。她温存地打量了我一眼,重又凝视着一片荒漠似的大海。

我走近前去,在她身旁坐下,听着她歌唱。歌子是那样奇特:满怀信心的曲调不时为忧思所代替,其中含有焦灼不安和疲倦的调子,它时而中断,寂然无声;时而又响起来,充满了喜悦和希望……

⑦但是不论这歌曲表现什么样的情绪,乌米老太太的脸上却只有一种表情,那是一种坚信不疑的期待,一种满怀信心的、安详而喜悦的期待。

⑧我问她:“你的丈夫叫什么名字?”她粲然一笑,回答说:“阿布德拉伊姆……大儿子叫阿赫乔姆,还有一个叫尤努斯……他们很快就会回来的。他们正在路上,我马上就会看到船了。你也会看见的。”

她说“你也会看见的”这句话时,似乎深信,见到他们父子对我说来也将是莫大的幸福,似乎当她丈夫的渔船出现在海天之际,出现在她那被南方的烈日晒干了的、木乃伊般的棕色手指所指的那一道深蓝色的细线上时,我会感到莫大的快乐。

⑨随后她又唱起了那支期待和希望之歌。我看着她,一面听,一面想:“就这样怀着希望该有多好啊!心里充满了对未来巨大欢乐的期待,这样活着该有多好啊!”

⑩乌米一直在唱着,她微笑地摇晃着身躯,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在日光下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茫茫大海。她完全沉湎在一种思念里,不理会任何别的东西了,坐在她身旁的我对她说来已不复存在。我对她这种全神贯注的神态满怀敬意,我觉得,她这种只怀着一种希望的生活很值得羡慕,我沉默着,情愿让她把我忘却。这一天海上风平浪静,它像一面明镜,映射出明亮的天色,但并未使我产生什么希望。随后我便满怀惆怅悄然离去。身后传来了歌声和溪水响亮的淙淙声,海鸥在海上翱翔,一大群海豚在离岸不远的地方尽情嬉戏,远方是苍茫的大海。

⑪年迈的乌米永远等不到什么了,但她将怀着希望活着和死去……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一项是(       
A.小说开篇由“我”日复一日听到的歌声写起,把歌声放在茂密的绿荫、怡人的果园中去写,突出歌声的不优美和“心事重重”,令“我”和村人厌烦。
B.“这歌是一个苍老而颤抖的嗓音唱出来的”、“什么时候都能听到这支像山溪一般流下来的唱不尽的歌子”暗示歌者的年龄以及执着、坚韧的品格。
C.文中将“石堆”、“士屋”、“蓝天”、“峰顶”、“大海”等景相结合,用明丽且诗意的语言,远近高低、极有层次地描写出乌米住处的自然环境。
D.反衬是这篇小说的特色之一,文中用“酷似打翻了颜料”的山下零落、五颜六色的村舍屋顶,以及山下人们的喧嚎声来反衬山顶上环境的肃穆静谧。
2.本篇中的“我”与鲁迅《祝福》中的“我”作用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
3.作品结尾“年迈的乌米永远等不到什么了,但她将怀着希望活着和死去……”一句可否删去?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020-04-03更新 | 3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钢(节选)

陆颖墨

凌晨三点,礁长钟金泽准时起床,猫腰悄悄出了礁堡的门洞,到了平台。说平台,也就相当于半个篮球场,整个礁堡矗立在茫茫南沙海面,底盘也不过一个篮球场大。

今天夜里凉爽了,除了哨兵,大家都睡得很香甜。为了这香甜,礁上关闭了柴油发电机,用太阳能储存的电保障仪器设备的运行。钟金泽快步走到礁堡的西侧,见军犬金钢正在呼呼大睡,百感交集。昨天傍晚,钟金泽喂了它两片安眠药,它终于踏实地趴下了。

钟金泽眯起眼睛,看了看平静的海面,又仰望满天的星星,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他转过身去,蹲下凝视熟睡的金钢,像是有感应,金钢动了一下,舒服地翻了个身,还是呼呼大睡。听鼾声,比刚才还要香甜。

这南沙的海面像镜子一样,一轮明月带着满天繁星映在上面,晶莹剔透。放眼望去,上下两个星空在天边无垠处相连,分不出哪儿是天、哪儿是海。钟金泽恍惚间,礁堡也变成了一颗星星,进入了太空。

这里是中国海的最南端,乘军舰到海南岛至少要五十个小时,到西沙永兴岛要三十多个小时。去最近的兄弟礁堡,也要坐上五六个小时的舰艇。

金钢跟随钟金泽已经五年零八个月了。在西沙,每一次巡逻,它都在前面引路。特别是在珊瑚礁上,有金钢领着,就能在潮起潮落中,轻松避开那一条条深深浅浅的海沟。要是遇到复杂天气,金钢的作用就更大了。

在西沙守岛部队中,金钢是出了名的。它能在一群避风的渔船中发现危险品,避免重大事故;它能在漫天大雾中帮助部队准确找到目标;它还能在台风的间隙,给困在哨所的几个战士送去食物。

钟金泽当排长那会儿,有天海上突然起了土台风,-艘渔船中招,在岛西边触礁散了架,七八个渔民都掉到海里。土台风是南中国海的“特产”,突然生起,突然消失,神出鬼没,无法预报。还好台风中心没到,战士们开着小艇,顶风把他们一个个救到岛上。渔民们感激得流泪鞠躬,但叽里呱啦的,战士们听不懂说了什么。新兵刘岩是海南黎族人,在哨位值班,被钟金泽找来,听听是海南哪儿的方言。刘岩一听就急了:“他们不是中国人!”从刘岩那双喷火的眼睛,钟金泽马上明白这帮渔民是哪里来的。刘岩的父亲也是渔民,一年前打鱼被台风吹到他们那边,让巡逻艇抓住,打伤了腿。因为这事,刘岩连大学都不上了,直接到了海军当兵。突然,刘岩抄起根棍子要冲过去,钟金泽急忙把他抱住。

这时,金钢猛叫了几声。钟金泽抬头一看,岛南边海面上漂浮着一个红点。是个渔民,被浪从西边打过去的。钟金泽赶紧解开摩托艇的缆绳,上艇发动引擎要去救人。不料,咯噔一下,小艇猛地刹住,他一个踉跄,差点儿冲到海里。回头一看,刘岩把缆绳套住了,不让去。小艇的发动机还在快挡上运行,缆绳拉得笔直,像要飞起来。艇尾离岸二三米,他够不着。正干着急,只见金钢一口咬断缆绳,飞身跃上摩托艇。快艇像箭一样冲了出去。

快要接近目标了,浪变得更大,小艇不敢停下。眼看着渔民就要被大浪吞没,钟金泽冒险让艇身划了个大弧,小艇从对方身边掠过的刹那,金钢把口中的缆绳猛地甩出,对方接住了。

台风后,上级派船把渔民接走了。因为这次救人,钟金泽和金钢,还有几个战士都立了功,刘岩挨了个处分。

刘岩憋了一肚子火。那天,他看到金钢尾巴一摆一摆的样子,气不打一处来,踢了一脚它的屁股,那一靴子上去还真不轻。金钢一声惨叫,转身反扑过来,一下把刘岩扑倒在地,白森森的牙齿压住了刘岩的喉管。刘岩吓蒙了。远处的钟金泽一看,大叫“金钢”,直奔过来。可谁想,金钢早就收了爪子,还咬着刘岩的衣服拽他起身。刘岩满脸通红,气急败坏地又捶了一下金钢。当然,这回不敢用劲了,金钢像被按摩了一下,欢快地叫了起来。从此,金钢老是围着刘岩闹,亲热得很。

(节选自《小说月报》2019年第12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寥寥数笔介绍礁堡情况,以茫茫南沙海面暗示其虽渺小但重要的特点,交代守礁战士生活的环境,也为下文写金钢的故事提供活动场所。
B.关掉柴油发电机、喂军犬吃安眠药,让大家睡得香甜,体现了礁长钟金泽对守礁士兵(包括军犬)的关心,同时也预示着新的一-天任务更加繁重。
C.“渔民们感激得流泪鞠躬”写获救渔民的反应,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很有用心,它展示了人民海军对危难中的渔民给予人道主义救助的朴素情感。
D.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手法上以小见大,借军犬与人的故事来表现海疆军旅生活,讴歌了超出一般战友之情的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感。
2.“刘岩憋了一肚子火。”联系上下文,请你谈谈刘岩“憋了一肚子火”的具体内容。
3.请简要分析小说中金钢的形象特点。
4.对于这篇小说,有人认为充溢在文中的家国情怀最能打动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020-02-13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