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99 题号:272242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棋魂

游子

清晨,家丁刚刚打开大门,突然跌进一个人来。这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人,双目紧闭,浑身水湿,左臂负了刀伤,鲜血湿透了衣袖。王管家赶忙吩咐送到下房急救。

许久,青年人才醒了过来,问道:“这里可是江州刺史王景文大人的府第?”王管家点点头:“请问足下从何而来?”青年人笑道:“小人莫谷青,江北中州人氏,自幼好围棋,因得知王大人棋艺精绝,便有心来切磋棋艺。只因两国以江为界,各守疆域,小人只好于夜间偷渡。上岸后又路遇劫匪,寡不敌众。不过终于可以一会王大人了!”王管家听了急进内堂禀报,回来后道:“老爷说,足下远道而来,身体又有所不适,先请静养数日,待到神定气足后,再请公子赐教。”

十天后,莫谷青终于跨进了王府的“松云轩”。只见堂中檀木椅上端坐着一个中年人,三绺长须,面色祥和。这人就是当今深得皇上宠幸的皇太妃王燕春的亲弟弟王景文。莫谷青双手一揖,朗声说道:“江北棋士莫谷青,特来向江南棋王领教!”王管家见莫谷青长揖不跪,正要厉声喝斥,王景文摇手止住:“莫谷公子不远千里而来,以棋会友,不可以常礼拘之。”说着,躬身向莫谷青道:“公子过奖了,老夫怎能担当‘棋王’二字?今天公子前来指教,老夫喜不自胜。请!”便令摆上棋盘,与莫谷青分宾主落座。

两个时辰过去,双方各分秋色。这时,莫谷青执子强行打入白方腹地,结果被王景文击中要害,首尾难顾。莫谷青额间沁出了细汗,一口腥血蹿上喉咙。他不动声色地咽了回去,颤抖地投下一子。王景文身后的幕僚们,个个面露喜色。谁知,王景文落子竟下出一步坏棋。莫谷青抓住机会,逆转了棋局。王景文微微一笑,推枰认输:“公子少年英雄,老夫领教了!”莫谷青笑道:“在下胜得侥幸,受教不少,就此告辞!”起身一揖飘出门去。

王景文望着莫谷青背影,沉吟不语。一个幕僚不解问道:“这局棋大人有两次可以杀死黑方大龙,为何将它放过了?”王景文笑道:“此人棋力不下于我,但锋芒太露,这就和棋道不符了。我见他少年得志,心性极高,我若胜了这一局,他轻则一蹶不振,重则会呕血而死啊。但愿他回去复盘时明白其中道理,修身养性,领悟棋道精神,可望成为一个旷世奇才。”

几个月后皇太妃因病薨逝,接着,先帝禅位于太子。王景文刚从朝中回到江州,王管家来报:那个莫谷青又来了!

莫谷青沉稳了许多:“在下回去将对局反复推演,发现是大人存心相让,寝食难安。士可杀不可辱,在下想与大人再弈一局,务请大人放出手段,使出‘江南棋王’真本领,让在下输得口服心服!”随即从身上掏出一张押单,“在下渡江之前,已托贵国商人将价值十万两白银的货物押在江州大兴隆栈,这是押单。在下就以此物为注,和王大人对弈一局。”王景文一愣,笑了:“公子是怕王某不肯竭尽全力,故以此相激啊?王某应了,此局若输给足下,照数赔还。请!”

莫谷青执黑先行,步步为营。王景文应对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藏着绵绵后劲。双方进入“官子”阶段,莫谷青见盘面上白棋形势略优,不由心头焦急。就在这时,一个家人进来禀报:“皇上圣旨到,请大人即刻接旨!”王景文一怔,对莫谷青说声“失陪”,走出房间。约莫半个时辰,王景文进来,朝莫谷青抱歉地一笑:“官身不由己,让公子久等了。”莫谷青也不说话,“叭”地落下一子。王景文一愣,仓促落下一子。莫谷青却连发妙手,终盘一数,莫谷青恰胜一子。

王景文看着棋盘,呆了一阵,苦笑道:“迅速备银十万两,送莫棋友出城过江!”莫谷青拦住了:“此局在下虽胜了王大人,仍属侥幸。这十万两银子请暂时存放在贵府,待数月后王大人公务稍闲,在下再来与王大人重博一局。”

王景文一笑:“感谢公子厚爱!只是王某再也无缘与公子共研棋艺了。”说着,从衣袖里掏出圣旨,展开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尚书仆射、江州刺史王景文勾通敌国,与燕帝三子慕容白交游,图谋不轨,着即赐死。钦此。”早就在门外等得不耐烦的两个黑衣使者端着一壶“鹤顶红”应声而进。

王景文对众人一笑:“这酒不便相劝大家了。”刚一举壶,莫谷青身形一闪,夺下酒壶,朗声道:“在下慕容白两番渡江,不过是想与王大人切磋棋艺。既然祸由我起,就请贵使者将我押解到京城,以释王大人清白!”说着将双手反在身后。

王景文叹息道:“慕容公子,你上次在敝府养伤时,我就查明了你的身份。但我和你同样醉心棋道,愿南北棋界有所交流,所以两次和你对局。我死不足惜,你赶紧走吧!”说着,一把抓过酒壶,一仰头吞下大半,身子一晃,栽倒在地。

慕容白双膝跪地,拉住王景文的手,含泪笑道:“王大人棋艺超凡,地府中哪有对手?南北有界,不如阴曹畅通 无阻。在下愿做你的两世棋友,也好无羁无绊地下棋!”抓过剩余的小半壶酒,一饮而尽,亦倒在地上。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开端细致描写了莫谷青入门时的状态,制造了悬念,暗示了南北分裂的紧张局势,也暗示了来人的真实身份。
B.小说第二、三两段交代了王景文的刺史身份和他姐姐深得皇上宠幸的情况,目的是与结尾王景文被赐死一节形成反差,制造了情节上的波澜。
C.第一次弈棋时,王景文故意下出一招坏棋,输给对方,是希望他能够领悟棋道精神,在棋艺上继续提高,不至于因输棋而一蹶不振。
D.第二次弈棋时,莫谷青看出王景文又在让棋,认为自己赢得侥幸,所以不愿接受赌银,想等王景文公务闲时再博一局。
E.小说以王景文和慕容白双双自尽为结尾,为读者展现了两个为冲破阻隔、增进交流而不惜牺牲生命的高大棋士形象,将情节推向了高潮。
2.以“棋魂”为题,暗示着做人的精神。你认为这个题目在文中有哪些具体内涵?
3.小说中莫谷青(慕容白)这个人物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小说中主人公是王景文,但也有人认为是莫谷青。你认为小说的主人 公是哪一个?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文学类),回答下列小题。

我是谁的妈

闫玲月

张老太最近总是爱忘事,本来在炒菜,接个电话就忘记了,直到满屋子油烟味,她才慌忙往厨房跑。两岁的孙女要吃樱桃,张老太怕樱桃酸,打算放点白糖,却错将咸盐当了白糖,结果孙女刚吃进嘴里就哇哇大哭。

柳娜将这些告诉了老公大旺:“你妈怎么整天丢了魂儿似的?该不是得了老年痴呆吧?”大旺细想母亲最近的状态,每天总说脑袋发沉睡不醒、眼睛睁不开,还问他们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大旺昨天明明在家里,母亲非问他去哪儿出差了。刚吃完饭,母亲又问吃的啥。大旺越想越怕,决定带母亲去医院检查一下身体。大旺不断在心里祷告,老天爷,求你了,千万不要让老太太得啥大病啊,我一个工薪族,可没钱救亲妈。

诊断结果出来了,医生说:“主要是脑血管堵塞,脑梗塞是常见的老年病,尽量治疗控制发展吧。”大旺急切地插话问:“要是严重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医生说:“严重的话就是老年痴呆症。这个病怕受刺激,做儿女的平时要多体谅老人。”大旺的眼前马上现出一幅画面:母亲流着口水,神情呆滞,不认识任何人。

大旺一脸愁容地将医生的话告诉了柳娜,柳娜当即揭下脸上的面膜,瞪圆一双杏眼叫嚷:“我可不想伺候一个傻子!”大旺赶紧过来捂媳妇的嘴,但柳娜尖细的嗓音还是从门缝钻进了张老太的耳朵里。

“不能帮带孙女也就算了,还要我伺候她,没门儿!快给你姐打电话,让她把你妈弄走!”大旺的姐姐在外地,婆婆瘫痪在床需要她照顾。“这不好吧?”大旺幽怨说到。柳娜可不答应了:“婆婆是妈,亲妈就不是妈了?凭什么要你一个人管傻子妈?你快打电话,要不我和你离婚!”

听着房间里儿子媳妇吵闹,张老太心头憋得慌。她悄悄打开门,顺着楼梯走出去,她不知要去哪儿,只想早点离开这个家。

张老太穿过一条又一条马路,红灯绿灯不停变换,有一次差点儿被一辆转弯的车撞倒,司机骂了一句:“走路不长眼睛吗?”张老太路过一家菜市场,和她每天去的那家很像,可卖菜的人都仿佛不认识她,张老太捏捏黄瓜摸摸西红柿,招来卖菜的不满:“不买菜别乱动!”

她又继续走,被天桥下的一阵歌声吸引,停住了脚步。一个穿着破洞牛仔裤披着长发的年轻人,弹着一把破吉他,忘情地唱着,脚边放着一只碗,里面躺着几枚硬币。

张老太听不懂他唱的什么歌,年轻人的样子让她想流泪。年轻人的衬衫辨不清原色,长发也好久没有清洗过,黏腻腻贴着额头。

“孩子,你怎么不回家?”张老太问他。年轻人停住弹唱,打量张老太一眼,反问:“你怎么不回家?”张老太说:“我没有家。”年轻人说:“我也没家。”

张老太走累了,坐在榕树下睡着了。醒来时发现身上多了一件外套,年轻人正凝神注视她。年轻人说:“你长得像我妈。”张老太说:“好孩子,你就当我是你的妈吧。”

年轻人吃馒头,掰一半给她,她也不嫌弃,两人相视一笑。每当年轻人弹唱,她就坐在一旁静静地听,像一尊雕像。路人投来的钱币虽然不多,但也够他们吃饱肚子的。张老太的内心平静如水,白天听唱歌,晚上睡到天桥下,数星星,看街灯,听蝉鸣。

张老太不记得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她现在只有年轻人这个亲人,她想让年轻人有件换洗的干净衬衫,于是离开年轻人,去寻找衬衫。

衬衫在一个女人手里,张老太伸手去拿,女人破口大骂:“哪里来的疯婆子?”

张老太的手被一个满脸堆笑的男人抓住,这个男人对女人道歉:“对不起,我妈精神不太好。”女人白了他一眼,一扭一扭地走远了。这个男人拉住张老太说:“妈,你可让我找得好苦。”张老太看着他,不知所措。男人摇晃她胳膊说:“我是你儿子呀。妈,跟我走吧。”

男人拿出一只金镯子,告诉张老太:“一会儿我将这只金手镯丢到地上,你看到有人捡就说那是你的镯子,刚好想卖钱,到时候我出面做证,卖了钱咱们去饭店吃大餐。”张老太木然地点着头。

金镯子被捡到三次,只有一次有人出钱买,男人得了钱,果真请张老太去饭店吃大餐,还一口一个亲妈地叫着,张老太乐呵呵地答应着。连服务员都说张老太有福气,养了这么一个孝子。

男人好吃好喝地供她,张老太乖乖听他的话,丢镯子卖镯子,直到有一天警察带他们去派出所,张老太还搞不懂,警察为啥要抓她这个儿子。

通过审讯这个男人,警察知道了事情真相,要帮张老太找到自己的亲儿子。张老太一脸茫然问警察:“他不是我儿子吗?那为啥待我那么好呢?”警察说:“大妈,他是骗子,在利用你啊。你儿子是谁?我马上打电话联系他。”张老太认真思考了一会儿说:“我实在不记得我到底是谁的妈了,我只知道谁对我好。”

(选自《小说月刊(上半月)》 2018年05期,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中儿媳知晓张老太病情后对丈夫撒泼,对张老太恶语相向,与张老太女儿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形成鲜明对比,作者那样写张老太儿媳,根本目的是凸显张老太女儿的善良孝顺、有情有义。
B.张老太与流浪汉的对话很值得品味。“我没有家”与“我也没有家”,相似的言语传达出两者相同的无奈与苦涩,同时多少也折射出当今社会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淡薄。
C.张老太精神出现了问题,被儿媳称为“傻子妈”。在警察局,面对警察一再询问,她“实在记不得我到底是谁的妈”的回答,印证了儿媳的预测是非常准确的。
D.“我到底是谁的妈”,既是张老太的疑惑,也是本文对当今社会的发问。作者把当今社会日益突出的老龄化问题推至读者面前,发人深思。
2.小说中张老太离家后先后认识了两个“儿子”——流浪汉与骗子,这两个“儿子”存在着鲜明的可比性。请试从性格品质和对待张老太的态度表现两方面对他们作简要分析。
3.小说最后,张老太说“我实在不记得我到底是谁的妈了”。有人认为她是患了病真的不记得了,也有人说她是内心混乱而刻意回避问题,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2020-10-23更新 | 3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材料一:

本报讯   10月16日,农业部、国家粮食局等有关单位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清华大学大讲堂共同举办了2014年世界粮食日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来自农业部、国家粮食局、国际组织驻华机构的代表,以及清华大学师生代表、中小学生代表、企业代表及媒体记者等近千人参加。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米斯卡等出席了上述活动并致辞。

牛盾在致辞中指出,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家庭农业:供养世界,关爱地球”,旨在强调家庭农业在维护粮食安全、消除贫困、改善生计、管埋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及实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个主题与我国国情十分相符,家庭农业是我国农业的经营主体,农民支撑起了整个国家的粮食供给。

牛盾表示,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问题,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调要从治国安邦的角度认识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这根弦。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必须牢牢地按照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求,严守耕地这个红线,紧紧依靠科技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坚持不懈依靠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调动和保护生产积极性,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切实强化重农抓粮的工作机制。未来,我们完全有信心解决好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活动中还邀请了全国“光盘”行动发起人、爱粮节粮先进典型人物和粮食生产大户代表在会上发言,介绍他们爱粮节粮典型事例,清华大学“光盘”活动参与音者宣读了由国家粮食局、农业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单位联合发起的《“节约一粒粮,我们在行动”致全民倡议书》。纪念活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摘自《农民日报》,2014年10月17日)


材料二:

10月16日上午,“2014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安徽分会场活动启动仪式在安徽大学举行。省人大常委套副主任宋卫平、省政协副主席李卫华出席启动仪式,省委宣传部、省粮食局、省农委、省妇联、安徽大学领导出席活动,团省委副巡视员李丹云出席活动并讲话。在肥学生代表、企业代表等600余人参加了活动。

李丹云在讲话中指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从小做到知粮、爱粮、惜粮、节粮,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她希望全省广大青少年要争做爱粮节粮的传承者,厉行节俭,反对浪费,传承中华民族尊重劳动、爱粮节粮的传统美德;要争做爱粮节粮的实践者,自觉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把爱粮节粮落实到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要争做爱粮节粮的引领者,争当爱粮节粮的表率楷模,要主动发声,在生活中、网络上积极倡导爱粮节粮文化,影响带动家庭、校园、社会形成爱粮节粮的良好风尚。她要求全省各级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广泛开展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积极动员全社会爱惜粮食.促进节粮减损,倡导形成自觉爱粮节粮,传承勤俭节约美德的良好风尚。

据悉,省粮食局、省农委、团省委、省妇联共同主办本次活动,启动仪式的举行,正式拉开了全省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的序幕。活动周期间,全省共青团系统将通过开展爱粮节粮主题征文、爱粮节粮主题团队活动、“光盘标兵”评选等一系列活动,将爱粮节粮宣传活动推向深入。

(摘自安徽青少年网,2014年10月17日)


材料三: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统计,上世纪90年代初到今天,全球长期营养不良人口减少了2.09亿,其占全球总人口的比例从18.7%降低到了11.3%。这其中,中国的贡献之巨大,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相比的。上述时间段内,中国已提前实现了联合国有关减少饥饿人口的指标。

从2004年起,中国粮食连续十年增收。当前,无论是从粮食储备,还是从消费渠道来看,中国的粮食安全局面都是有保障的。这不仅对中国自身意义重大,对于稳定整个国际粮食市场,同样具有重要作用。除了确保自身粮食生产的良好局面,中国也积极帮助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如今,在中国的帮助下,粮食生产一度陷入了困难的津巴布韦正重回“面包篮子”的位置。在马拉雏,在尼日利亚.中国的金融与技术支持,同样为当地的粮食生产带来了巨大帮助。

一直以来,有一些人总是热衷于鼓吹中国“粮食威胁”。对于这种论调,我们只要想一想以下这些问题,就不难看清其真假:中国是否将自己多余的粮食倾销至国际市场,从而给其他国家的粮食生产带来冲击?中国有没有在国外,特别是在非洲大肆囤积土地?中国有没有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专利展开攻势?中国企业有没有大规模兼并他国种子企业、形成垄断地位?事实很明显,上述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所谓的中国“粮食威胁”,又从何谈起呢?

(摘自《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6日)


材料四:

近来趋势表明,谈论粮食的未来不可能不讲到中国的将来。中国消耗掉世界50%的猪肉、60 010的大豆,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和谷物消费国。自1978年以来,中国肉类消费已从占美国肉类消费的1/3上升到今日的两倍多。显而易见,养活14亿人单靠中国的资源不够。有一个选择不可避免:空前规模地进口粮食。

中国对进口食品需求的增加,会给别国带来巨大影响。许多国家会受益于对华出口增加。比如,地中海国家就得益于中国对橄榄油的新需求,新西兰乳品和林业对CDP的贡献率增加4倍,主要是中国需求的结果……

但是,中国需求增加也可能引发破坏性的粮价上涨,这会造成动乱和社会不稳定。世行称,今年第一季度国际粮价已上升4%,主要是由于中国需求的增加。

或许最令人担d的是对环境的影响。中国的河流由于农田和工厂污染及消耗而恶化,粮食生产扩大化会加剧土地污染和环境恶化,引发新的食品安全问题。看似前景惨淡,但有需求的地方通常会带来创新和投资。所以,我们应认识到中国胃口增大的问题严重性,同时也不要忽视其带来的机遇。

(摘自《环球时报》,2014年10月18日)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都对“世界粮食日”暨“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作了报道,概括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异同。
2.材料一和材料二所报道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对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贡献。
4.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中国粮食需求量激增会带来正负两方面的哪些影响。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认识,再从正、负两方面各补充一条。
2016-11-18更新 | 5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羊来羊去

阿慧

①我的第一次呼吸就有着羊味,羊的记忆里留有我的第一声啼哭。妈生我在羊圈,确切地说,羊圈就在妈的床边。冬夜里,人和羊相互温暖,我在这温暖里势不可挡地来到人世,迎接我的是奶奶。还有,就是那只年轻的山羊。

②山羊不再年轻的时候,我常常端着小碗一路撒着面条来到它跟前。这时,已是老羊的它,会缓慢地站起来,会轻柔地叫两声,会把它的大嘴伸进我的小碗里。老羊呼出的热气弄得我双手痒痒,我忍不住想笑。我朝灶房看了看,还是忍住了,我担心我的声音会引出暴躁的奶奶。老羊吃面条时呱唧有声,这往往会勾起我的饥饿,肚子里的鸣叫提醒我,我还在饿着。我努力把小碗从老羊嘴巴下抢出,羊嘴下悬了几根柔白的面条,滴着汤水晃晃着缩进它的嘴里。老羊只留下一口稀汤给我。我仰着脸喝下,低着头在嘴里抠摸许久,最后抠出一两根白毛在手上,那是老羊的胡须。

③我曾一度迷惑,那老羊同我一样是个女的,为什么下巴上挂着爷爷一样的胡子?爷爷在一个冬天来临时,在老羊身边蹲了半个时辰。他摸摸老羊的胡子,又摸摸自己的胡子说,它老了,卖了吧。早上一打开门,浓雾像几只雪白的羊羔骨碌碌滚进屋里。我爷把一条长带紧系在腰间,将一顶白色礼拜帽戴在头上,说,走吧。身后就跟了我和羊。老羊它出门时,回头看了看我们的院子,我也回头,看见人和羊生活过的日子。老羊一走出村子,它的脚步出奇的敏快,牵在我手里的那根麻绳被拉得绷直,我被它拉着疾跑,雾被我们冲开一条灰白的道路。老羊在地头停下,低头嗅着土地的气息,爷爷抚摩着它的头,它伸出舌头舔爷爷粗糙的手,舌头和手在白雾里发出粗糙的声音,我的心开始变得粗糙。

④爷爷知道,这是老羊年轻时活跃的地方,羊的记忆就像脚下的麦苗一样年轻。老羊的眼睛里掠过几个矫健雪白的身影,有一个终于成了它孩子的父亲。老羊这样想时,就拉着我趟进麦田,小麦苗的清香迷蒙了我的世界。我听见老羊咀嚼麦苗的声响,我的耳边响着年轻羊们欢腾的声音。

⑤接近集市的时候,大雾散了,人和羊的脚步在街上显得零乱。阳光把羊照得明亮,老羊嘴角的一抹绿,绿了一个寒冷的冬晨。当爷爷把老羊栓在树桩上时,它开始不停地叫唤。它的每次竭尽全力地挣脱都是徒劳,它开始变得无望和无力,它灰褐色的眼睛朝我投来无助的光芒,我的眼泪滚落出一片凄凉。一个买主向爷爷神秘地伸出指头,俩人悄声嘀咕了一阵,那人付了钱,捏了捏老羊的脊背说,又老又瘦,只配卖皮。那人拉起老羊走时,羊的四只蹄子将土地蹬出四个小坑,又变成两道一丈长的小沟,像地里播种时耧脚划过的迹痕。老羊把那人拖得脸像猴子屁股一样红。老羊的叫声被喧闹的集市淹没,它苍老的胡须在寒风中抖动。

⑥我站在羊站过的地方哭泣,我的泪水不断在地上砸落,那两道被羊蹄犁开的土沟,更如两道新鲜的刀口。爷爷和我在城北的路上走着,新买的盖头在我的头上飘飞,飘飞成一朵火红的云彩,冰糖葫芦熔化成满口的甜蜜。羊的叫声凄然响起,我站住四处寻找那声音。有人骑着自行车赶路,车后的大柳条筐里,我家的老羊被捆了四蹄仰面装着,它是老远认出我们的,它的喊叫带着血的颜色,变成一条细碎抖动的声音频率远去。我扔掉那半串糖葫芦,追着那人疯跑,我喊:不卖了,俺不卖了,回来呀!那人像没听见一样竟自走远。

⑦当婆婆丁、苣荬菜等野花在田埂上竞相开放的时候,那只老羊的女儿悄然发育成一只俊俏的小山羊。羊的脸总是一副温和善良的模样,从不见有生气的时候。

1.请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2.第三段画线句中三个“粗糙”的含义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赏析第五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深刻意蕴。
2018-11-30更新 | 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