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2 题号:401250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法官

【英】赫哥黎


       查理·哈斯克尔去世时,留下了妻子和9个孩子,他们靠一小块土地为生,住在一所有4间屋的房子里。约翰是家里的长子,所以他的母亲告诉他,他必须承担起照顾全家的责任。那年他16岁。
       约翰到镇里最有钱的人、法官多恩那儿去要一美元,那是法官买约翰父亲的玉米时欠的钱。法官多恩把钱给了他。然后,法官说约翰的父亲欠他40美元。“你打算什么时候还给我?”法官问。“我希望你不要像你的父亲那样,”他说,“他是个懒汉,从不卖力气干活。”
       那一年的夏天,除了星期天,约翰天天都到别人的田里干活;每天晚上和星期天全天在自己家的地里干活。到了夏天结束的时候,约翰积攒了5美元交给法官。
       冬季天气太冷,不能耕种,约翰的朋友、印第安人塞夫给他提供了一个在冬季挣钱的机会。塞夫说教约翰诱捕动物,获取兽皮,这样能够挣很多钱,但是需要75美元买一杆枪和捕猎用的绳、网,以及在树林里过冬的食物。约翰去见法官多恩,说明了他的打算,法官同意借给他那笔钱。
       约翰吻别了母亲,和塞夫一起来到林子深处的塞夫几年前搭建的一间小木屋前。这年冬天,约翰学会了追捕野兽和怎样在树林里生存。大森林考验了他的毅力,使他变得勇敢,也使他的体格更加健壮;同时捕到了很多猎物,得到的兽皮至少可以挣200美元。塞夫想继续打猎直到4月份,约翰决定自己一个人回家。塞夫帮约翰捆扎好兽皮和捕猎用的东西,让他能够背在背上。
       这一天,当约翰快步走在树林中时,他开始考虑起他的将来。他要去读书和学写字,他要给家里买一块大一些的农田。也许有朝一日,他也会像镇里的法官一样有权势,并受人尊敬。背上沉甸甸的东西使他考虑起到家后要做的事情:给他母亲买一身新衣服,给弟弟妹妹们买些玩具,他还要去见法官。约翰恨不得马上就把法官说的他父亲借的钱全部还清
       到了下午晚些时候,约翰的腿疼了起来,背上的东西也更加沉重。当他终于到达河边时,他高兴极了,因为这意味着他就要到家了。他看到河边长着一棵笔直的大树,它的高度足以达到河的对岸。约翰取出斧头砍倒大树。树倒下来,在河面上形成一座独木桥。
       约翰身背兽皮、怀抱猎枪,跨到放倒的树上。树在他脚下稳如磐石。就在他快要走到河中央时,树干突然动了起来,约翰从树上掉到冰上。沉到水里,他的枪掉了,兽皮和捕猎用具也从他的背上滑了下来,被湍急的河水冲走了。约翰破冰而行,挣扎到河岸。他在雪地上躺了一会儿。然后,他爬了起来,找来一根长树枝,沿着河边来回走着。一连几个小时他戳着冰块,寻找那些东西。最后,他放弃了。
       他径直来到法官家。天已很晚,但是法官仍在他的办公室里。约翰敲门进去,他浑身冰冷,衣服潮湿。他向法官讲述了所发生的事情。等他把话讲完。多恩说:“这对你和我都很不幸。回家去吧,孩子。”
       到了夏天,约翰拼命干活。他又攒够了5美元付给法官。但是他还欠法官30美元——那是他父亲欠的债,还有用来买捕猎工具和枪的75美元。
       10月份的时候,法官派人叫来约翰说,“你欠了我很多钱,我想我能够要回这些钱的最好方法,就是今年冬天再给你一次狩猎的机会。如果我再借给你75美元,你愿意再去打猎吗?”约翰羞愧难当,好半天才开口说:“愿意。”
       这一次,他必须独自一人进森林,因为塞夫已经搬到别的地方去了。在那个漫长而孤独的冬天,约翰每天出去打猎。一直到4月底。回家后,法官帮他把兽皮卖了300美元。约翰付给法官150美元,那是他借来买打猎用具的钱。然后他又慢慢地、把他父亲借的那部分钱一张一张地交到法官的手里。
       又到了夏天,约翰除了在自己家的田里干活,还去读书和学写字。这以后的十年里,他每年冬天都到森林里去打猎,他把卖兽皮挣来的钱全部攒了下来。最后他用这些钱买了一个大农场。
       约翰30岁的时候,成了本镇的头面人物之一。那一年法官去世了,他把他的那所大房子和大部分财产留给了约翰,他还给约翰留下了一封信。信的日期是法官在约翰第一次外出找猎向他借钱的那天。
       “亲爱的约翰,”法官写道,“我从未借给你父亲一分钱,因为我从未相信过他。但是第一次见到你时,我就喜欢上了你。我想确定你和你的父亲不一样,所以我考验了你。 这就是我说你父亲欠我40美元的原因。祝你好运,约翰!”
       信封里有40美元。

(摘自《小小说选刊》)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采用了欧·亨利式结尾,开头写法官多恩说约翰的父亲欠他40美元,让约翰替父亲还债。直到末尾,通过一封书信,才揭开真相。
B.查理·哈斯克尔去世时,虽然仅给家人留下一小块土地,4间屋的房子,但是他传给约翰的勇担责任的精神,却是约翰一生的宝贵财富。
C.约翰从16岁开始就勇敢的面对生活的挑战,最终经受住了命运的考验。小说借此歌颂了一种自立自强、艰苦创业、诚实守信的美好人格。
D.约翰经过多年的努力,30岁的时候成了镇里的头面人物之一。事实证明,只要勇于拼搏,同命运积极的抗争,就一定能收获人生的成功。
E.法官多恩没有后代和其他亲人,去世后,他把他的那所大房子和大部分的财产留给了约翰,因为他十分喜欢和看重约翰,约翰也通过了考验。
2.小说画线的段落运用了哪种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这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法官多恩明知道约翰家境困窘,还是慷慨借钱给他,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法官多恩,也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约翰,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知识点】 其他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姑娘越狱后的人生转折

李南征

武林由于年龄太小,才十二岁,暂时还不能参加游击队的工作。因此游击队安排她进了解放区里的学校读书。这对武林来说简直就是进入了天堂。过去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一夜之间就实现了。

她可以与新妈妈住在一起,不仅有吃有穿,还有学上。从此她懂得了一些共产党领导穷人闹革命的道理。她还有什么理由不勤奋读书,尽早学好本领,早日参加游击队,为游击队做出自己的贡献呢?

转折

争取改变险山攀,

人生转折一瞬间。

如果没有共产党,

不知好运在何年?

人生归宿阳光照,

誓叫日月换新天。

1935年武林在太行山游击队的安排下学习和生活。35年以后,邢台县城周边逐渐成为解放区。

邢台是冀南抗日根据地和冀南革命的中心。早在军阀时期四师学潮、铁路大罢工等革命活动就如火如荼;以抗日讨蒋为目的的冀南农民运动历时2年,波及周围20余县,为革命斗争播下了火种。

武林在学校里学习识字,由于父亲已经教给了她不少字,因此进步很快。她学会了看材料,写信,写读书笔记等,算术课学会了加减乘除运算和打算盘,学会了简单的记账方法。在政治课学习中,老师给他们讲了不少革命道理。最重要的是要大家学会对社会的各个阶层如何分析,哪些是真正的革命依靠对象,哪些是朋友,哪些是争取对象,哪些是真正的敌人。

共产党革命的信仰和初衷是什么?这是大家必须弄明白的重点。在学习中,老师安排这些穷孩子在班里大胆揭露穷人们所遭受的各种苦难,同时也要将自己的苦难倾诉出来。

在此基础上,老师教大家学唱国际歌。其中有几句使武林特别振奋:……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一切归劳动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虫!……一旦把他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老师告诉大家:革命的目的就是要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创建一个真正的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公平正义自由的社会。

尽管武林对有些第一次听到的新名词理解还不是很深,但通过她看到的和听到的大量故事,大量的血泪控诉,特别是自己的悲惨遭遇,她坚信这个信仰和革命的目的是正确的,她愿意为这个事业奋斗终生。

觉悟

穷人头上三座山,

不是命苦弃神仙。

拨开乌云见太阳,

改变要靠共产党。

组织安排学文化,

革命道理注心田。

有吃有穿心中暖,

刻苦学习意志坚。

由于武林有一点文化基础,加之脑子记忆力很好,又认真好学,进步很快,不仅成为班里的佼佼者,而且受到老师的表扬。

游击队领导也发现她是一个人才,提前安排她参加一些革命工作。如随同游击队到各个村搞宣传,做群众家儿童的工作,搬运战备物资及站岗放哨等。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东北的许多土地被小日本占领。张学良等国民党部队不抗日节节败退,同时还在执行蒋介石的“先安内后攘外”的政策,企图围剿共产党的游击队,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声讨。在巨大的政治压力和部队官兵强烈要求打回东北老家去的呼声之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在杨虎城的支持之下发动了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

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从国家大局出发,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并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前往西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国共两党为反抗日本侵略实行第二次合作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

蒋介石在各种政治势力的压力下,在全国人民要求抗战反对内战的强烈呼声中,被迫与共产党进行了抗战合作。

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等各种抗日队伍也快速地发展起来。为了支援抗战,在共产党主导下组建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阵线。各地县建立革命根据地风起云涌,势如破竹,呈现出全国人民共同抗战的大好局面。

经过革命熔炉的锻炼和磨炼,武林虽然年龄小,但志气大,很快展现出了自己的革命素质和领导能力,深受领导的赏识。在党的领导下,她展开了儿童和青年工作,紧接着又开始从事妇女工作,穿梭于各个解放区。

每当武林看到其他的小朋友与自己的父母亲和姊妹们在一起的幸福场景,她都有一股说不清楚的羡慕和眷恋。她幻想着,如果能够找到父母亲和妹妹,一定要让他们参加革命的队伍,和自己一样成为革命的战士。

工作虽然很苦很累,但她却睡得很香。在梦中,她常常梦见邢台县的穷苦老百姓都站起来了,都参加了革命队伍;梦见太行山到处都飘着红旗;梦见自己驾着白云看见了自己的父母亲和妹妹。月亮是那样的明亮,她驾着白云飞下去,喊叫爹娘的声音是那样甜。

(节选自《信仰之歌》)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做梦都不敢想”开篇,以“在梦中,她常常梦见”结尾,在结构上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B.发生在暨南的四师学潮、铁路大罢工等如火如荼的革命活动,为武林投身革命事业播下了火种。
C.在政治课上学到的各种革命道理,听到的各种血泪控诉和自己的悲惨遭遇,使得武林更加坚定革命的信仰。
D.小说中插入的西安事变历史事件和周恩来、叶剑英、游击队领导等革命者的名字,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没有使用华丽的词藻,以平实质朴的语言,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却也富有艺术感染力。
B.小说采用了一系列细节描写来丰富文章内容,如武林在学校读书识字,老师教唱国际歌,武林对小朋友的羡慕眷恋等。
C.小说虽没有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但紧扣小姑娘武林的转变来写,写出了她的成长变化。
D.小说以武林的愿望收束,卒章显志,体现了武林相信中国共产党必定带领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坚定信念。
3.武林越狱后发生了哪些改变?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4.小说两处插入打油诗,这种行文方式有什么好处?
2022-02-11更新 | 21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段老谋

杨小凡晚清年间,药都出了个名角――段老谋。全城男女老少谁见了他都会喊一声:“谋爷”。 谋爷整日间青衣小帽,清清癯癯,慈眉善眼,也无啥惊人之处。但他绝对是药都最受人尊敬的市面人物。 “没有谋爷摆不平的事。”连州官李宗山都这样说。 有这么一个傍晚,药都北门口两个卖零工的年轻人因一天无活,饥饿难忍。正发愁时,忽见谋爷从白布大街摇摇晃晃地走来,两个年轻人互递了个眼色,便一替一捶地打开了。谋爷抬眼见两人打了起来,老远便喊:“别打别打,没有解不开的疙瘩,说说为了啥?” 一个说他借我两吊钱不还。一个说都三天揭不开锅了,上哪儿给你屙钱。 谋爷一听,手一挥说:“这两吊钱我还,别再动手动脚了。”可谋爷伸手一摸,自己偏忘了带钱。遂吆喊街东的“郑大祥”布庄郑掌柜:“郑掌柜,转两吊钱,明儿还你!”郑掌柜正在给客人扯布,忙说:“谋爷说了,还提啥还字。”等他拿钱出来,晚了!

街西的“裕太昌”布店的裕老板已将钱双手递给了谋爷。谋爷刚走,这下可热闹了。“郑大祥”的郑掌柜大骂起来:“裕老板你可是人?谋爷指名要我拿钱,你凑啥热闹?”裕老板不气不恼,抱拳相告:“今儿个我一句不还,为谋爷挨骂,值!”这就是谋爷。到了光绪十一年,老佛爷慈禧给英国人订了一个条约:准许英国人在中国传教。人杰地灵,凤凰落地的药都自然也被英国人看重。英人陆克斯怀揣朝廷圣旨,抚台、知府相陪,来药都溜达了三天,最后宣布:就在北门涡河南岸建教堂。谋爷自然不吃这道菜。“有我谋爷在,休想建教堂!”一句话出口,教堂白天盖,晚上倒,七七四十九天竟没有垒起一道墙。知府李宗山迫于陆克斯的淫威,只得上书朝廷, 要以“煽动闹事,违抗圣旨”办谋爷。

一道圣旨传下,老佛爷慈禧要人押段老谋进京。话说药都籍官拜热河督统制昭武上将军姜桂题,听说老佛爷传段老谋进京,早早便在京城火车站把谋爷迎进家中。姜大帅三天前通过大太监李莲英给老佛爷吹了风。慈禧传出话来:他只要认个错,可不斩。

过了午门,进入宫中,养心殿内老佛爷垂帘讯问。“为何抗我旨意?”“小民不敢。”“那,为啥陆克斯的教堂在你那药都竟盖不成?”“人保一方,狗护三家。洋人仗着枪炮占我大清土,害我大清民,我没能耐保全整个大清,但我拼死也要保住药都。只要我段老谋在一天,洋人就盖不成教堂!” 慈禧沉吟半天,发下一道圣旨:药都只要段老谋在,洋人谁也不准盖教堂。 谋爷反洋教在全国出了名,却有一人不服。谁?山东济宁府的好汉孙三爷。孙三爷是济宁府玉堂斋的大掌柜。祖辈为官,家藏万贯,为人豪侠,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在济宁府一听说段老谋在药都有这般名气,很是不服:去药都舍钱放粮,压他的威风。

这一年夏天,孙三爷驶两匹大马拉三箱银子,直奔药都而来。刚进药都地界,忽从高粱地里跳出十名执大刀的壮汉。“车到我地,路是我开,把钱留下!” 孙三爷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知道只有舍钱消灾。钱柜卸下之后,其中一位壮汉见孙三爷一身杭绸闪闪发光,便让其脱下。孙三爷无奈,只得说:“钱,你们留下。衣服给我留着,我还要去城里访谋爷。”此话一出,十条壮汉呼啦一声齐刷刷跪下:“小人有眼不识泰山!” 孙三爷愣了片刻,忙一一扶起。“既是谋爷的朋友,我们太冒犯了。”说话间,三箱白银又满上了车。 孙三爷哈哈一笑:“过分了,我带钱来药都就是舍钱放粮的,弟兄们急用就把车赶走吧!” 话没说完,壮汉们却没了踪影。孙三爷自叹道:“钱再多也是买不来威风的,和谋爷比我是不行的。” 于是,调头回济宁府而去。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段老谋是药都最受人尊敬的市面人物,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受到尊重,就连老佛爷对他都有所畏惧。
B.两个卖零工的年轻人故意当着段老谋的面打架,从而骗取了“裕太昌”布店裕老板的两吊钱,表现了人性的狡诈。
C.小说围绕“没有谋爷摆不平的事”这一核心,选取发生在段老谋身上的三段故事来展开对人物的刻画。
D.小说用干净利落的叙述语言与人物对话展开故事情节,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彰显了主人公独特的气质。
2.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段老谋这个人物的主要特点。
3.小说最后写济宁府的孙三爷来药都的经历,有何作用?
2018-07-08更新 | 2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位小保姆的故事

刘醒龙

小时候住在山里,每当黄昏来临,如果没有别的事情吸引,我就会出神地望着远处山腰上的那棵大樟树。传说黄昏是一天当中灵魂开始出没的时候,月光落地,清风入夜,这些都是它的背景。

女儿尚小的那几年,家里前后请过几位小保姆。之所以做不长,大部分是因为她们思家心切,但也有两位例外。

早来的那位女孩,初中毕业。朋友们特地介绍说,她家离大樟树只有两里路。大樟树本是一棵有名的树,那地方原本叫满溪坪。也就二三十年的时间,作为地名的满溪坪就没有人叫了,而换成了大樟树。女孩来之前正在山上采茶。一见面我就问她,那棵大樟树还在不在。女孩回答说,在,已被列为县里重点保护的古树了。

女孩一来就明白地表示自己最多只做半年。开始还不太在意,以为是想家的另一种说法,后来才发现女孩是当真的。她之所以愿意出来,是想挣钱给父亲治病。从中介绍的朋友先前就说过,女孩的父亲患了食道癌。所以,女孩拿到第一份工资后就委托我们替她存起来,连一分钱都舍不得花。

正好半年的那天晚上,女孩突然对我们说,她要去汉口中山大道的某个地方买能治食道癌的药。女孩要买的那种灵芝做成的药,媒体上已不止一次披露,其治癌的功效是假的。女孩言之切切的样子,让我们不好直接提出忠告,只好答应说,我先去看看情况,然后再带她去。同时费尽心机地将披露相关情况的文章找出来,放到她的房间里,希望她看过后,能有所转变。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女孩反而更加迫切地反复催问我们,何时让她去汉口买药。从汉口回来后,她一分钟都不肯等待,当即就要去车站。她说:“我要给我的父亲送药回去。”

送别的路上,我有些恍惚。坦率地说,这半年我们对女孩的表现不能说是十分满意。在车站里,上了车后,她回头默默看我的那一眼,突然让人心酸极了。

几年后的某一天,在东湖边的那处咖啡馆里,很静的时候,忽然听到邻座的人轻声提及一个曾经耳熟能详的名词。女孩走后不到一年,这种以灵芝为名的名噪一时的所谓特效药,便从社会信息传播途径中全面消失了。邻座的人说,父亲生病后一向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不肯吃药花冤枉钱,也不知为什么,大概是广告做得太诱惑人了,突然同意试试这种药。他花了几万元买回来的药,还没吃完,父亲就走了。其实,他明白那药是假的,可是父亲都病成那个样子了,做儿子的还能做什么哩!听话声十分深情,但从面容上看十分平静,就像长在几里外的大樟树,风暴来袭,也吹不动一片叶子。

乡村的大樟树是一种活生生的哲理。在远处遥望樟树的人,内心比每天都能享受樟树荫蔽的人还要丰富。明白真相的时候,倒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格外无助。

之后来家带孩子的第二个女孩,心地十分善良,女儿和妻子十分满意,过年时,还专门开车送她到离家最近的小路口。说好,过完年她就回来,并且将回程的车票钱都给了她。女孩穿着妻子送给她的那件红色呢绒大衣,在冬日的原野上一路走走停停。我们一直等她到正月底,仍没有任何音讯。难得全家都很满意的女孩不辞而别,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小小的打击,于是我们决定,不再找小保姆了,家务事早前就请了钟点工来做,孩子则由自己来带。这样过了半年之后才听说,女孩非常想再来,却没有钱搭车,连同我们给的返程车票钱,她都给了母亲,一半用作长期卧病不起的父亲的医疗费,一半用作年后弟弟上学时的报名费。得到消息的时候,女孩已再次来到武汉,跟着同村人一起在离我们家不远的长江二桥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做零工。

几年之后,妻子还在提起这个女孩,想不通长江二桥离家如此近,她到武汉后,即便不来打个招呼,怎么就不肯来个电话呢?或许,是那张返程车票梗在中间,成了打不通的大岭关山。女孩一定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好,拿了车票钱,人却不来。

其实,真正惭愧的是我们,是我们在衣食无忧的生活中过得久了,用以体察周围的智慧锈蚀了。

灵魂出现在我们身边,并非总是伴随命运的起承转合。有时候,它宁可成为一张车票,或者干脆就是一包借灵芝之名的药。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我”一见到第一个做保姆的女孩时,就向她打探大樟树的情况,表达了作者对大樟树具有非常深厚的情感。
B.文章写“我”费尽心机将披露“治癌假药”的文章放在她房间,女孩却仍然催促“我们”去买药,以此暗示女孩单纯幼稚。
C.文章插入“我”在咖啡馆听到男子明知假药却仍然花几万元把药买回来给父亲吃的故事,有力地映衬第一个保姆的行为。
D.文章开头写“灵魂开始出没”,结尾又说“灵魂出现在我们身边”,首尾呼应,读完全文,我们发现作者也在剖析“灵魂”。
2.作者在文章前半部分多次提到大樟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文章通过叙述两个小保姆的故事,抒写作者的多种情感,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2022-06-16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