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4 引用次数:68 题号:421047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鸡毛
汪曾祺
(1)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 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2) 文嫂叫学生,呼之曰先生。但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文嫂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学生洗了衬衫晾在外面,被风吹跑了,她剪了,等学生回来时交出。除了下雨,她一天都是在屋外劳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联大到处是青草,草里有昆虫蚱蜢种种活食,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红润好看,卖得很快。
(3)文嫂虽然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但是关乎大学的一切,她可一点都不清楚。但是她隐隐约约地知道,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
(4)先生们现在可没有赚大钱,做大事,而且越来越穷,找文嫂洗衣服、做被子的越来越少了。大部分先生非到万不得已,不拆被子,一年也不定拆洗一回。学生外貌,更是不修边幅,衣衫褴褛,囚首垢面,跟一个叫花子差不多。文嫂看到这些先生,常常跟女儿说:“可怜!”
(5)来找文嫂洗衣的少了,她还有鸡,而且她的女儿已经大了。 女儿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除了他学着说云南话:“为哪样”、“咋个整”,其余的话,她听不懂,但她觉得这女婿人很好。他按月给文嫂送钱。下江人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6)联大有个叫金昌焕的,学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但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出让衣鞋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不是顶天立地满满写着字,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子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他还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他大概是相当笨的,因此,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人们送给他一外号,这外号很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金昌焕倒不在乎。 你们爱调侃,爱当笑话说,说去吧!于金昌焕何有哉!金昌焕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过两天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7)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不知怎么丢的。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
(8)文嫂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9)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还得吃饭,还得每天把鸡放出去,关鸡窝。还得洗衣服,做被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
(10)这几天文嫂常上先生们的宿舍里去。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一件鱼网似的毛衣,一个压扁了的脸盆,几只配不成对的皮鞋——那有洞的鞋底至少掌鞋还有用……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曲尺形或凹字形的单元打扫一下。
(11)因为洗衣服、拣破烂,文嫂还能岔乎岔乎,心里不至太乱。不过她明显地瘦了。
(12)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13)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凹形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14)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15)“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16)“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17)“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18)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
(19)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大学生并不知道文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文嫂的鸡,作者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
B.文嫂女儿长大嫁给了一个下江司机,下江司机人很好,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从“文嫂胖了”四字,便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C.本文写金昌焕主要用了讽刺手法,对金昌焕从不买纸一事确实持肯定态度,没有任何揶揄的成分。
D.文少丢鸡后,并不泼妇骂街,而是喃喃自语,这主要表现文嫂的通情达理。
E.文章语言俭省,三言两语便展现了文少的性格特点,文末写文嫂的大哭,反复不断的写文嫂的那几句话,更能展现文嫂的无尽委屈,更好地引起了读者的同情。
2.作者刻画金昌焕是如何达成其讽刺艺术的?并简要说明讽刺艺术的特点。
3.作者使用鸡毛结尾在结构方式上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文嫂这一形象与鲁迅先生笔下祥林嫂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两人命运的根源却实在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知识点】 其他小说 戏剧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一粒种子

陈汉南

城市已被炸成了废墟,硝烟弥漫。偶尔,一粒子弹挤破凝固的空气,从身边穿过,像难产女人发出的绝望呐喊,昭示着这场战争还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中尉维特藏了两盒罐头,背上卡宾枪,匍匐着爬出了掩体。他这是在拿生命开玩笑,但150米开外的那幢塌楼的地下室,却像黑洞一样吸引着他。只要过了这150米的生死线,他就可以到达那个金发女人的身旁,忘掉战争,忘掉自我。

那个地下室是维特在打狙击战时发现的,里面还藏有24个平民。当他端枪瞄准他们时,一个女人从容地摘掉了头巾整理容颜,她要让最后的自己也美丽如常。

她仰着头,眯着眼,享受着从墙缝中漏进来的一点阳光。女人的优雅深深地打动了维特,他突然想起了他的妻子。

维特犹豫了几秒钟,终于还是收起了枪。他掏出一包压缩饼干,边抛给女人边生硬地呵斥:“这是战争,不许外出。”

150米的距离,时时会有冷枪,维特费了很大的劲才来到地下室。地下室的人像躲瘟神一样避让着他,一个七八岁的男孩见他走进来,便讨好地向他行礼,结果却被他一脚踢到了墙角。

维特把女人拉过来,让她坐在他的腿上,将头埋下去,一动不动。

女人以为维特睡着了悄悄地腾出一只手,摸出藏在袜子里的军刀,但她还没来得及刺向维特,就被他抓住了手腕,只轻轻一扭,刀就掉在了地上。

维特望着女人,抬手捏捏她的脸,将两盒罐头放在身旁的木桌上,说:“这是给你的,谁敢抢,我就杀了谁。”

巷战天天有,物资却越来越贫乏。在暗无天日的等待和平的日子中,女人盼望着维特的到来。因为维特能给她带来食物,他走后,她就可以把食物分给孩子们了。虽然孩子们在背后骂她是叛徒,但她还是觉得这场战争的罪孽,不该由他们来承担。

有一天,维特给自己灌了一瓶威士忌,发起了酒疯:“去他的战争,让我失去了一切。我不打仗了,我要回家。”

女人也突然来了勇气,指着维特的鼻子骂道:“你们这些魔鬼,好好的家不待,跑到我们这里来烧,来抢!”

维特没有回答女人的话,他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一张照片,说:“我的妻子,我的女儿,都被炸死了。”

女人很惊讶,照片上的女人竟然和她长得一模一样,也有着金黄、柔软的头发。女人突然觉得她就是照片上的女人。

她慢慢地靠过去,第一次主动地把维特的头靠在了自己的胸膛上。维特抱着女人,喃喃地说:“我们回家吧,西泽州农场,有牛,有马,还……”

这晚,维特没有归队。女人告诉维特她叫娜娜,她的家就在这幢被炸毁的楼里,她的父母、兄弟也在这里。她说她哪儿也不去,她要生许多许多的孩子,等孩子们长大后,她就带着他们把楼重新盖起来。

中尉维特没有归队,天一亮,少校就带着部队搜寻了过来。看到维特时,少校给了他一巴掌,怒吼道:“维特,你有辱军人的威严!”

维特低着头,不去辩解。少校挥挥手,地下室就响起了枪声。他又示意处决娜娜,维特请求道:“让我来吧!”

维特扶着娜娜,娜娜挽着维特,他们走出了地下室,阳光沐浴着他们。维特解下项链戴在娜娜的脖子上,轻轻地触着娜娜的耳朵,说:“记住了,西泽州农场,有牛,有马……”

维特扭头望了一眼,少校正站在地下室的阴影里。他仰起头,朝自己开了一枪,鲜血立刻就喷了出来,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红艳。

维特倒下了,有士兵朝娜娜举枪,却被少校压下了枪管。他若有所思地说:“也许,那是我们团最后的一粒种子。”

中尉维特死后,有一天,战争突然醒了,像醉汉一样发疯,炮弹铺天盖地地扑来,很快一切都化为灰烬。当一切都化为灰烬后,战争也就结束了。

后来,娜娜带着她和维特的孩子找到了西泽州农场,老维特捧着儿子的项链悲喜交加,他竟然激动得语无伦次:“有希望了,我们有希望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维特发现地下室里藏有24个平民,但他并没有枪杀他们,因为平民中的那个女人从容优雅的举动深深地触动了维特,他不忍下手。
B.由于维特晚上没有归队,少校在寻找维特的时候发现了地下室,出于对维特违反军纪的惩罚,他下令枪杀了地下室内除娜娜之外的所有人。
C.女人天天盼望维特的到来,因为维特可以给她带来压缩饼干和罐头等食物,然后她就可以悄悄地把这些食物分给饥饿的孩子们吃。
D.当士兵准备枪杀娜娜时却被少校阻拦了,少校若有所思的自语,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含蓄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1段将读者带入战争的世界,运用比喻的手法对子弹发出的声音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写,具有暗示人物心理、表现小说内容的作用。
B.小说倒数第二段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战争的激烈与残酷,简洁而生动。
C.小说构思非常巧妙,作者精心选取发生在战争中的故事来正面描写战争,以此来表现深刻的主题,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D.文章标题巧妙设置悬念,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表明作者的情感倾向:战争是罪恶的,可以摧毁一切,但摧毁不了人们的希望。
3.小说中的娜娜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小说中三次写到“西泽州农场”,分别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到的?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2021-05-22更新 | 8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胜利

冯德英

“真的?!”德强一听人说母亲没有死,被担架队救出来,几乎不相信这是真的。过大的惊喜,使这个刚毅的青年像孩子似的,忍不住眼泪簌簌流下来。他拼命向临时包扎所奔去。

母亲,她静静躺在担架上。她一直昏迷!她的头被打破,前额包着宽宽的绷带。左面的肋骨被打断两根,身子只能仰躺着。在灯光下,她的脸是那样苍白,那样没有血色。

德强猛闯进屋,一见到姐姐站在那里,就知道那一定是母亲的所在,急忙抢上去。他情不自禁地惊叫:“妈!……”可是一看人们的手势,他突然顿住。

不知是大儿子的呼唤,还是长时间医生的悉心治疗发生了效力,母亲慢慢地睁开眼睛。她向身旁一看,轻声说道:“啊,你们都在这儿。”

“妈,我在这,在这!”德刚抽泣着凑上去。

母亲略一惊,看着丈夫说:“孩子也来了,不饥困吗?”

“妈,我自己跟二姐来的。妈,我不饥困。”德刚忙去拉住母亲的手。

“唉,别哭,孩子,妈不会死。”母亲又发现姜永泉和娟子,“你们都没有事?我不用你们看哪。”

“大娘,没有事!”姜永泉忙安慰她说,“大娘,咱们已经胜利了!”

“啊,鬼子都完了!”母亲的眼里放出光彩,又不得不痛楚地皱紧眉毛。她忽然说,“娟子,你姨家怎样啦?菊生还在她……”

“妈!我姨家都没受害。”娟子忙答道,“菊生已找回来,妹妹抱在那边。她一见你就哭。”

“快把孩子抱来!”母亲吩咐着。

秀子抱着菊生走过来。孩子伸展两手哭叫着要找姥姥。“好孩子”,母亲心疼地说,“姥姥这时不能抱你,不能给俺孙子奶吃啦!”

一个女卫生员走过来,亲切地说:“老大娘,你不能多说话。伤口抵不住呀!”

母亲看着她,慈爱地说:“好闺女,你快忙你的去,我没关系。”见她走了,母亲带着喜悦的表情看着一家人说:“多少年了,咱们家第一次聚到一块了。多不容易啊!”

“真是啊!”仁义看着妻子,激动地说,“团圆一次是难,可你……”

“别说了,我没有什么。”母亲舒口气,瞅见发亮的窗户,忙说“天亮了。快扶我到门口看看!”

18“大娘,你身上伤很重,不能去!”姜永泉阻拦道。

“唉,这没关系。永泉,我要看看咱们的城啊!娟子,快扶我一下。”母亲说着就动弹起来。

德强和娟子忙一边一个扶起母亲,搀着她慢慢走到门口。秀子抱着菊生和德刚偎在母亲身前。仁义、姜永泉紧跟在后面。

东方现出一片乳白色。曙光以它无比的新生力量,终于击败顽强衰落的黑暗。它以胜利者的姿态,带来了黎明!

一轮红日从朝霞中欢笑着跳出来。万道金光,普射着暴风雨后清新的原野。万物发出灿烂辉煌的微笑,来欢迎它的莅临,受着它的温暖,在它的照耀下成长。

“妈!看,红旗!”德刚兴奋地叫道。

在解放了的城墙最高处,站着一个年青英俊的战士。在他那草绿色军帽檐下的前额上,裹着洁白的绷带,肩上背着带刺刀的大枪。他双手紧紧扶着旗杆。火红的旗帜在半空中哗哗地飘扬。红旗那艳丽血红的光芒,向四外普射开来!

母亲仰脸看着。她那苍白的脸面迎着红旗和阳光,也泛起一层淡淡的红晕。

秀子忽然想起什么,把孩子给姜永泉抱着,自己急忙跑进屋,一会拿着那一大束鲜花跑回来。

“妈,今天是你的生日!给你……”秀子正要将花送给母亲,但立刻觉醒到母亲不能拿,又把花抱在怀里。

母亲注视着女儿手中的花。鲜花被雨水沐浴得更加娇媚鲜艳,在朝霞中放着异彩。在母亲眼中,最吸引她的不是那粉红色的月季花,暗红色的芍药花,而是夹在这些大花中的金黄色的苦菜花。看着看着,母亲觉得眼前一片金光,到处都开放着苦菜花。

母亲像尝到了苦菜根的清凉可口的苦味,嗅到了苦菜花的馨香,嘴唇两旁那两道明显的深细皱纹,微微抽动,流露出虽然苦楚,可是幸福的微笑。

(节选自冯德英抗战长篇小说《苦菜花》,题目为编者自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对母亲、仁义、德强、德刚等人物关系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小说中写到的这个家庭既是一个温馨的家庭,更是一个革命的家庭。
B.“多少年了,咱们家第一次聚到一块了。多不容易啊!”母亲这句话暗示出一家人为了抗战而聚少离多的事实,也凸显了母亲内心的遗憾和感伤。
C.母亲这一形象能给读者以崇高而真实的感受,源自于节选部分在塑造母亲这一形象时,突出表现了她既有革命意志也有慈爱心肠的形象特点。
D.小说较多地运用了对话描写来推进情节和展示人物形象,这些对话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也符合时代特征及地域特点,生活气息比较浓厚。
2.苦菜花作为小说中的特殊形象具有丰富的意蕴,请结合对文本的理解,简要概括分析。
3.《苦菜花》成功地塑造了“革命母亲的光辉形象”,依据节选部分的内容,分析小说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
2020-07-09更新 | 6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百年孤独(节选)

加西亚·马尔克斯

当时,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像史前的巨蛋。

每年三月,衣衫褴褛的吉卜赛人都要在村边搭起帐篷,在笛鼓的喧嚣声中,向马孔多的居民介绍科学家的最新发明。一个身材高大的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满脸络腮胡子,手指瘦得像鸟的爪子,拿着两大块磁铁,从一座农舍走到另一座农舍,大家都惊异地看见,铁锅、铁盆、铁钳、铁炉都从原地倒下,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嘎吱嘎吱地拼命想挣脱出来,乱七八糟地跟在魔铁后面。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狂热的想象力经常超过大自然的创造力,他认为这种暂时无用的科学发明可以用来开采地下的金子。他用自己的一匹骡子和两只山羊换下了两块磁铁。这些家畜是他的妻子打算用来振兴破败的家业的,她试图阻止他,但是枉费工夫。在好几个月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带着两块磁铁,勘察了周围整个地区的一寸寸土地,甚至河床。他掘出的唯一的东西,是十五世纪的一件铠甲。

三月间,吉卜赛人又带来一架望远镋和一只放大镜。磁铁的试验失败之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不甘心,马上又产生了将放大镜作为作战武器的念头。他用两块磁铁和三枚殖民地时期的金币交换放大镜。乌尔苏拉伤心地流了泪。那盒金币由她父亲一生节衣缩食积攒下来。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无心抚慰妻子,他冒着生命危险,一头扎进了作战试验。他将阳光的焦点射到自己身上,因此受到灼伤,伤处溃烂,很久都没痊愈。他甚至编写了一份使用这种武器的《指南》,连同许多试验说明和几幅图解,请一个信使送给政府。他等待答复等了几年。最后等得厌烦了,他就为这新的失败埋怨梅尔基亚德斯,于是吉卜赛人归还了金币,换回了放大镜,并且给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几幅葡萄牙航海图和各种航海仪器。梅尔基亚德斯亲手记下了修道士赫尔曼作的简要说明,把记录留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让他知道如何使用观象仪、罗盘和六分仪。在雨季的漫长月份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把自己关在宅子深处的小房间里,不让别人打扰他的试验。他完全抛弃了家务,整夜整夜呆在院子里观察星星的运行……最后,他洋洋得意地向孩子宣布自己的发现:“地球是圆的,像橙子。”

吉卜赛人回来的时候,乌尔苏拉唆使全村的人反对他们,可是好奇战胜了恐惧,因为吉卜赛人说是要展出纳希安兹人最奇特的发明。大家都到吉卜赛人的帐篷去,花一分钱,就可看到返老还童的梅尔基亚德斯——身体康健,没有皱纹,满口漂亮的新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觉得这一切既简单又奇妙,第二天他不再按时进餐,从早到晚在屋子里踱来踱去。“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他向乌尔苏拉唠叨,“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

他让那些跟他一起建立马孔多村的人带上铁锹、锄头和狩猎武器,并把自己的定向仪具和地图放进背囊,就去从事鲁莽的冒险了。……

探险回来以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绘了一幅地图。由于这张主观想出的地图,人们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马孔多是在一个半岛上面。他是恼怒地画出这张地图的,故意夸大跟外界往来的困难,仿佛想惩罚自己轻率地选择了这个建村的地点。“咱们再也去不了任何地方啦,”他向乌尔苏拉叫苦,“咱们会在这儿活活地烂掉,享受不到科学的好处了。”他决定把马孔多迁到更合适的地方去。

村里的男人已经开始准备搬家,乌尔苏拉却像蚂蚁一样悄悄地活动,唆使村中的妇女反对男人的轻举妄动。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说不清楚,不知什么时候,由于什么对立的力量,他的计划遭到一大堆借口和托词的阻挠,终于变成没有结果的幻想。有一天早晨他难过地对乌尔苏拉说:“既然谁也不想走,咱们就单独走吧。”

“不,咱们不走,”她说,“因为咱们在这儿生了个儿子。”

“可是,咱们还没有一个人死在这儿,”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反驳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亲属埋在这儿,他就不是这个地方的人。”

乌尔苏拉温和而坚决地说:“为了咱们留在这儿,如果要我死,我就死。”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试图用自己的幻想迷住她,答应带她去看一个美妙的世界:那儿,只要在地里喷上神奇的药水,植物就会按照人的愿望长出果实;那儿,可以贱价买到各种治病的药物。

“不要成天想入非非,最好关心关心孩子吧。”她回答,“他们像小狗儿似的被扔在一边,没有人管。”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望了望窗外,看见两个赤足的孩子正在烈日炎炎的菜园里。他觉得,他们仅在这一瞬间才开始存在。他全神贯注地望着两个孩子,终于望得两眼湿润,他无可奈何地发出一声深沉的叹息。

“好啦,”他说,“叫他们来帮我搬出箱子里的东西吧。”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封闭的马孔多村来说,吉卜赛人带来了外面世界新奇的东西,让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认识到马孔多的闭塞,这成为他探索新事物的契机。
B.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相比,乌尔苏拉封闭、保守、节俭、务实,在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热衷于幻想并为之奋斗时,是她看守着他们的家,养育着孩子们。
C.“他们仅在这一瞬间才开始存在”的感受,侧面体现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长期以来对探索的投入。“无可奈何的叹息”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家庭和孩子的愧疚。
D.“地球是圆的,像橙子。”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凭借自己长期的努力,以一己之力得出地球是圆的的结论,说明他有一定的钻研能力和科研精神。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注重从日常叙事中展现大时代。梅尔基亚德斯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带来的葡萄牙航海图、观象仪、罗盘和六分仪等东西透露出人类发展的时代感。
B.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形象,主要是运用叙述的方式,通过他对新鲜事物的探索表现出来的。此外,乌尔苏拉也对他的形象起到了衬托作用。
C.“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对外界的关注和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反思。
D.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吉卜赛人之间的矛盾构成了选文的主要内容,这个矛盾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同时又突出了人物形象。
3.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分析。
4.《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请联系本文,谈谈对“魔幻”及其与“现实”的关系的理解。
2020-08-12更新 | 3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