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70 题号:4586360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各题。
低于一棵草
耿 立
在木镇,最神奇强壮的是草的家族,最示弱的也是这个家族,人无论怎样努力也高不过这些草,也斗不过这些草,人与草最后就会草草讲和,相安无事。
草是乡间最普通的居民,没有草,就没有别的一切,如果一个地方寸草不生,那这个地方就是死寂的荒芜,说草是乡村的底座和原住民一点也不过分,这是上苍送给世间最好的礼物。
农人们都知道,草有自己的步子,等春风稍微扫过地皮,那些草芽就张开口笑出声了,农人们能听得到,有拘谨的,有开怀大笑的,有张牙舞爪的。先是探头探脑,继而是张狂,谁都压制不住草。
草是从小处开始,逐渐才浩荡的。你如果站在田野的畦埂上或者一塌坟包上,也可在春天里踮着脚,你就会看到,远处的绿开始伸胳膊,乍膀头,调皮地挤眉弄眼,开始是一簇一簇,然后是一方一方,最后是起伏荡漾,如巨大的涨潮的海水撞击过来,你一不小心,就会溅湿你。草们把雪藏匿起来,把沟壑藏匿起来,把土松软了,在惊蛰时分还是探头的羞怯,忽然一场夜雨,就把日子占据了
因为有了草,才使得寒碜的乡村有了某种诗意和意外。在打麦场的石磙下,你觉得石头是坚硬的了,但那些草籽却能从石磙的一角突起,把石磙的一侧翘起,像是能把石磙掀翻,这是一种什么力与美啊!为了地上的阳光,这些草的种子是如此顽强地抗击压制她的一切,无论石块还是砖头,她们都顽强地透出地面,不屈于环境,不懈怠自己的虔诚。把阻遏的一切掀翻,这种坚韧恰是草和农人才有的品质。
其实草是很低下的,被很多人践踏,但我对草们怀有敬意。在农村的日子,我太喜欢与草腻在一起。草很香,不是那种浓烈的香,和土地的朴素低调相近。草们不鲜艳,她们的种子也如是,多是泥土的色调,带有泥土的基因。草们很少喧哗,近于朴讷的农人,都从土里走出的,一个叫草,一个叫草民,一样的姓氏,一样的带有泥土的质地。草与草籽有着的神性,可以给人以警示。我曾看到过一棵草在野地里从人的头盖骨里长出,什么事业和功名都不在了,草却在啊。躺在草垛里,我感到了一种忧伤的况味,一种哲学的情怀与忧伤。
我喜爱的诗人惠特曼写过草,那是我窝在草垛里最喜朗诵的诗篇:
一个孩子说,“这草是什么?”两手满满捧着它递给我看;
我猜它定是我性格的旗帜,是充满希望的绿色物质织成的。
我猜它或者是上帝的手帕——
我猜想这草本身就是个孩子,是植物界生下的婴儿。
是啊,我想,那个捧着草的孩子是我么?我捧着草询问上帝呢,草们有没有委屈——那些花啊树啊,就像人间的豪强富户,宁有种乎?草是世间最平凡素朴之物,这世上的芸芸众生不也如同草一样素朴平凡吗?这些草的兄弟姊妹仰头是天,俯身是土,他们的模样不俊俏,还撑不起年轮,都熬不过秋啊!每想到此处,我的眼窝都有泪水,这也是一世啊!
但草又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它生生死死循环不息,充满着自由的神性,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草的国度。它是“性格的旗帜”,处柔弱不卑微,是“上帝的手帕”,擦拭着这尘世的污浊,也是“婴儿”,也是“文字”,是世界通行的文字。
是的,草们有对命运抗争的语言。草们可能被你遗弃践踏,但别慌,终有一日,人死去了,在荒寂的坟头,草们会踮脚站起。人说斩草除根,那只是人的一厢情愿而已,草的种子早已附着在牛羊的尾巴毛发,鸟的翅羽,还有风的呼吸,四处潜伏了。
人,警醒啊,草会成为墓地里未曾修剪过的秀发,你终于还是高不过一棵草啊。生前,人与草常常作对,对她们痛下杀手,但最终还是草慈悲,怕人的灵魂孤单,把新绿和生意在坟地里长出卑小和祈愿,给荒野以宽慰。
当人躺在土里,草会问人:土硌疼了吗,可以翻一下身。
苍苍者天,茫茫者地,听了草的问话,大地一派静默。
(选自《散文》2016年第5期,有删改)
1.赏析第4段画线文字的表达效果。
2.结合全文看,草和农人有哪些相似之处?
3.文中引用惠特曼的诗句,有何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文题“低于一棵草”有哪些深刻意蕴。
【知识点】 其他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天边草原芍药谷

张抗抗

延绵起伏的草坡,绒毡似的铺了一层浅浅的绿,丘陵草浪划出舒缓的弧线,一坡又一坡、一波又一波,如浪如云,把地平线遮去一半。无边的草原形成一个个绿色的漩涡,车和人在绿浪里翻滚,忽高忽低忽前忽后,绿得令人眩晕。视线里没有一棵树。 灼烈的阳光,无遮无拦地倾洒下来,那些矮矮茁茁的绿草,裸露在原野上,顶着阳光站立,却无一丝藏躲的怯懦。沙尘袭来、暴雨倾泻、大雪覆盖,无助的小草,坦然迎向天空,慨然无怨地承受着。细弱的草根与草根,在薄薄的土层下手牵着手,一根连着一根、一片连着一片,就把无边无际的绿草原托起来了。

天边草原。

野芍药花惊现的那一刻,空气骤然凝固了。

她们从山谷里低地里探出头来,一团团柔润的白与粉,一只只仙桃般浑圆的花苞、一朵朵粲然开启的鲜花,一支支昂首俏立的深绿色枝叶,在草丛里漫坡遍野地散落开去。数不清的野生芍药花,如同一群群粉色白色的鸟群,从天边飞来栖息于此,铺满了这整整一面隐蔽而又开阔的凹形谷地。她们在阳光下安静地梳理着轻盈而光滑的羽翅,展示着纯洁无瑕的身体。粉白粉红,星星点点,织成了一块巨大的花毯。远远望去,眼前这一片绿山谷,已被盛开的野芍药,染成了缤纷绚丽的鲜花草原。她们像一群超凡脱俗的花仙子,在草地上忘情嬉戏,心无旁骛地举行着一场无需观众的演出。我被眼前这壮观的天然芍药之美震慑了。

草原寂静无声,只听得草叶簌簌在脚下响动,还有自己急促的呼吸。小心地撩开齐膝的花枝,磕磕绊绊地接近她,跌跌撞撞地靠近她。再晚一步,唯恐她又乘风飞去倏然无影。我的前后左右身前身后都是绽开的野芍药,一朵亲吻着我的裙角,一朵拂弄着我的裙带,弯腰抚摸眼前这一朵,前面又有一朵在呼唤……我触到了她薄如蝉翼的花饼,闻到了花蕊中喷发出来的阵阵香味;左边是挺立的芍药花苞。右边是灿烂的芍药花朵,身后是繁茂的芍药花枝。芍药的花瓣在风中轻轻摇曳,花叶发出一阵阵浓郁的青草气息,花朵散着一阵阵清甜清爽清淡的芳香。我陷落于此起彼伏的花海花浪中,乱花迷眼:我匍匐在她脚下,只想伸出双臂把她拢在怀里。那些已绽开的花朵,花瓣是纯正的白色或淡淡的粉色,远望几乎与牡丹或荷花同大。天空碧蓝如水,朵朵白云悬停不动。分不清是天上的白云一片片落下来变成了白芍药,还是一朵朵白芍药浮上了天空……

到了秋季,芍药花叶一朵朵一片片落尽,地面上干干净净,就像芍药从没来过世上一样。她们消失于厚雪之下,好像在做一个藏猫猫的游戏。由于芍药的地下根茎硕大,有充足的养料让她们安然度过严冬。

很多年前,我和母亲游览北京香山,曾在樱桃沟发现几株人工种植的盛开芍药花,细细品赏,那洁白的花瓣近于透明,片片如玉似水,花形、叶片与牡丹极其相似,花大叶肥,华美绚丽,好像是专与牡丹媲美而来。

我一直分不清牡丹和芍药。

然而,在这片草原深处的芍药谷,我忽而发现了芍药与牡丹的区别。

芍药花长长的花茎,由根部簇生,每一枝都是直立而独立的,她们好奇地抻长了脖子,向上探问着天空。芍药的花朵高于植株,一朵朵活泼泼地悬浮于枝头,欢天喜地的样子,是一种率性无羁的姿态。而牡丹开花时,嵌于绿叶之中或悬浮于绿叶之上,因有花枝绿叶扶托,显得沉稳富态,有雍容华贵之相。

牡丹的精致之美,是被人工栽培养育出来的;而野芍药,天然带着一种蓬勃之美,自由自在,质朴灵动。

芍药属毛茛目,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是国内“十大名花”之一,也被称为“五月花神”。芍药自古就被作为爱情之花,因其又名“别离草”,现已被尊为七夕之花。芍药花瓣可煮粥,芍根可入药……

这些芍药花的种籽,究竟是什么时候落在这个山谷里的呢?在这片人迹罕至的草原上,这片或肥沃或瘠薄的土壤,她们或千挑万选、或随遇而安,沉潜于地下雪下冰下。春天来了,根茎悄悄萌动,她们便从草地上轰轰烈烈地钻出来。据说芍药发芽的场景蔚为壮观,水红色或浅紫红的短粗花芽,形似竹笋,出土后花芽颜色加深,变为深紫红色或黄褐色,而后迅速形成花的营养器官——茎和叶,茎叶一支支蓬蓬勃勃,萌发着生命的活力。

大自然拥有何等的神力与造化,创造出了如此美丽的奇迹。千百年来,芍药花历经了多少次干旱或冰雹的劫难,才侥幸存活下来并繁衍成谷。在她们娇嫩的花苞内,蕴含着何等超强的忍耐力与爆发力,方能年复一年去而复来。

天边草原、天上草原、天堂草原

就在距北京几百公里之外的草原深处,拥有这一片保存完好、未被侵犯的芍药谷,深藏着这一片纯净的鲜花草原。光阴荏苒,花开花落,她们心无旁骛地守护着自己的家园,任凭沧海桑田,终不会改变天性。不知芍药为什么被称为别离草?我为此而忧心。自然之美被人发现之后,常常意味着破坏与终结,就连欣赏也会成为一种罪过。

但愿没人能把芍药挖走,她们的根太深了。城市的花坛养不住她们

(节选自《北京青年报》2019年5月17日,有删改)

1.结合文章理解“天边草原”“天上草原”“天堂草原”这三个词语的含义。
2.分析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赏析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语言特色。
4.探究“她们的根太深了,城市的花坛养不住她们”一句的丰富意蕴。
2020-05-29更新 | 2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散文,完成题中的各题。

城市里的鸟

吴黎宏

或许我是早年生活在乡间的缘故,对天天可见的鸟熟视无睹。到了城市之后,见到的鸟相对少了,我反而关注起鸟来,对鸟的身影和鸣叫变得日益敏感,看到一只鸟或听到几声鸟鸣,会冒出一些惊喜和感慨来。

城市里的鸟是越来越多了。城市里的鸟小巧玲珑,模样俊俏,多属燕雀之类,常见的有燕子、麻雀、黄莺、画眉、八哥、鸽子等,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小鸟。有些鸟是不会进城的。像高飞的鹰、清高的鹤、孤独的鸦、夜行的猫头鹰和迁徙的大雁,在城市里是难觅其踪迹的。鹰爱在云霄间翱翔,它的视野里是高山和大海,而城市在它眼里显得那样渺小,没有它盘旋的空间。高贵且潇洒的鹤,爱在清清的湖水里觅食,在清亮的湖面上映照自己的倩影。乌鸦这蒙冤的鸟,它深知人类对它的偏见,只有在黄昏的乡间的老树上哀叹自己的命运。猫头鹰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到庄稼地里捉老鼠,而城市的老鼠却躲在阴沟、墙角,况且城市里的霓虹灯会让猫头鹰昏眩。大雁的命运是奔波。在深秋的子夜,我常可以听到大雁迁徙时发出的鸣叫,悲凉而沧桑。为什么城市温暖的夜,留不住大雁的脚步呢?

城市里的鸟喜欢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从屋檐的这头走到那头,或做一个小小的滑翔便停了下来。有时候它们会飞到巷子里的地面上觅食,胆大一些的鸟还会飞上住户的阳台和窗台。更多的时候,是停在电缆线上打盹儿,站在屋檐边上发呆,或躲在树枝上梳理羽毛,一派安适满足的样子。不知它们是否还记得,它们的祖先曾在辽阔的绿野上纵情地飞行,不知它们是否还有在广袤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梦想。

城市里的鸟鸣是好听的。对少闻鸟鸣的城里人来说,麻雀的唧唧喳喳也是悦耳的。特别是在春天来临,鸟儿们啁啾呢喃的叫声,婉转悠长,富有磁性,让双耳塞满噪音、吵闹和网络歌曲的城里人听了,心旌摇曳,顿感做人的单调、乏味。可乡间出身的我,总会听出些美中不足来。城市里的鸟的鸣叫有一丝不安和胆怯,好像有意唱给城里人听,有些委屈和媚俗,虽也婉转悠长,但不如深山里的鸟鸣那样饱满圆润、干净流畅、底气充盈、野性十足。深山里的鸟鸣是任性肆意的,拖着长长的滑音,整个山谷都有回应。离开了山野这个大舞台,没有风声雨声的伴奏,城市的鸟鸣已失掉了几分天籁的意韵。

某一个凄风冷雨的冬夜,我忽然惊醒,发现窗台上栖息着一只久未谋面的雨燕。我像在陌生的世界里遇见一个老朋友一样从床上坐起,也未惊扰它,只是定定地看着,眼中含着柔和的温情。它挤缩在狭窄的窗台上,羽毛湿透了,全然没有晴日里的风姿,但目光如电,没有慌乱的眼神。我从床上下来,走近窗台,刚要伸手开窗,想让我房间的炉火温暖它湿透的羽毛,让它度过这凄冷的一夜。可没等我开窗,只见那鸟抖了抖身上的雨水,一耸身,箭一般飞入茫茫雨夜中了。

隔着窗子,蓦然,我感觉到那雨夜是那么辽阔,而自己又与那些城市里的鸟何其相似。今夜我蜗居于这方寸居所,对窗外的生灵顿生怜惜,就因为自己拥有一点炉火吗?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所谓“惊喜”和“感慨”是作者在全文中的情感线索,二者看似矛盾,其实是一正一反,具有相同的作用,都表达了久居都市的“我”对鸟产生的亲切之感。
B.文章第二自然段列举的鹰、鹤、鸦、猫头鹰、大雁等鸟,它们或嫌城市空间狭小,或因城市环境污浊,或因人类的偏见,或受自身命运的驱使,在城市难觅踪迹。
C.文章第四自然段中,作者巧妙地利用网络歌曲和山谷风雨这样不同的背景突出了城市和乡野中的鸟的不同的鸣叫特点,说明环境对鸟的精神气质有很大的影响。
D.文章最后的疑问恰恰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的反思,作者用自己对雨夜中无所依托的鸟的怜悯反衬出人类的冷酷无情,希望我们都能保护弱小的生灵。
E.文章表面写鸟,实则反思人类,城市里的鸟的境遇正暗示了人的境遇: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容易满足于眼前的小境界。
2.文章题目是“城市里的鸟”,为什么作者在第二段、第四段中花了大量笔墨写野外的鸟?
3.文章写的是城市里的鸟,结尾却写了“我”在某个雨夜的经历,请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2020-01-12更新 | 5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日的春光

冰心

(1)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2)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荫,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的远引了。

(3)天下事都是如此——

(4)去年冬天是特别的冷,也显得特别的长。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我无聊地慰安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

(5)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的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忿怒的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的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黄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有一天看见院里的桃花开了,这天刚刚过午,从东南的天边,顷刻布满了惨暗的黄云,跟着干枝风动,这刚放蕊的春英,又都埋罩在漠漠的黄尘里……

(6)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7)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8)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9)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去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唯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的答应了。

(10)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11)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12)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13)春在眼前了!

(14)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哄哄的在繁枝上挤着开……

(15)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

(16)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17)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的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

(18)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约同去,我却回绝了。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

(19)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报复,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撅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

一九三六年五月八日夜,北平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的“吞咽”一词用得妙,“吞咽”移用到“春天”上,意思是尽情享受、饱尝。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强烈的期盼之情。
B.文中反复说“我不信了春天”,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春天迟迟不来;春天刚一露面,就被风雨驱散;到处寻找春天,却发现春天早已远逝。
C.文章结尾说“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流露出作者觉得春天来得太晚,让她等待得太痛苦之意。
D.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开始写春天的不尽如人意之处,后来看到烂漫开放的海棠。语言流畅、感情真挚。
2.文章第十四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3.作者为什么以“一日的春光”为题,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2020-07-21更新 | 1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