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64 题号:47293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锅贴
有交情,才有生意。
这些年,海爷在生意上结的缘,可谓达三江、通四海、带五湖,自然生意旺、财源广。
老街上的一些生意人,瞅准了海爷是个风向标、摇钱树,摇钱树往哪儿倒,这银子就往哪边跑。所以,有人就悄么声地把自个儿的铺子紧挨着海爷的店面开,瞅海爷进啥卖啥,他们也跟着海爷进啥卖啥。老街上,管这号人叫“锅贴”。
起初,海爷倒也没上心,都是生意人,若是手指缝里撒几个就能养活几家人,何乐而不为?哪承想,这几年,那帮子小门小户,翅膀硬了,开始胆大心贪,暗中勾结到一块儿,整日围着一个叫夏爷的老“锅贴”,夏爷带着他们造谣、掺假不说,还人五人六地打低价牌,明着压他海爷的价儿了!
和李大掌柜合计这事儿的时候,海爷问李大掌柜有啥主意。李大掌柜头一抻、眼一瞪,牙齿咬得咯咯响:“那还用说?跟他拼!咱家大业大,顶多豁出去一年半载的不赚钱,压价压死这帮人!”
海爷笑笑,没搭话。半晌,海爷说:“今年南方茶收成不好,价高,味儿也次,这回咱到底进还是不进?南方的茶贩子天天追着我,门口这些‘邻居’个个也都瞧着咱呢。”
李大掌柜说:“去年的旧茶还有不少,要么今年就略微进一点,等明年茶价合适时再说吧。”
海爷说:“待会儿你到茶贩子那里去一趟,说晚上我请他们吃饭。”
李大掌柜应了。
第二天一早,海爷门前,一道长龙绵延百步,声如闷雷,彩旗飘飘,散发着淡淡的茶香。大伙儿定睛那么一瞧,嘿,这不是南方茶贩子们的运茶车吗!“锅贴”们贼眉鼠眼地瞧见了,心里头噼里啪啦地响起了鼓,今年南茶那么贵,海爷咋进了那么多的南茶呢?
当晚,一帮“锅贴”扎堆凑一块儿,家雀啄米似的低头合计着:“你看海爷这一回跟搬板砖似的一车一车往家里运,咱要不要贴着他呢?”大伙儿吵吵了一阵,最终还是夏爷发了话:“等等看,再等等看吧。”
到底是当了二十多年的老“锅贴”,气定、眼尖!果不其然,几天后,“锅贴”们探得一个让他们一蹦三尺高的消息,海爷白天进南茶,晚上却让茶贩子摸着黑把茶车给拖回去,为了不闹出动静,马匹都封着个嘴,蹄子上都绑着布。白天那个阵势,不过是海爷拉着茶贩子们演的一场戏给人看罢了。
欢喜之余,“锅贴们”问夏爷:“这茶贩子跟着海爷忙里忙外地演戏,图个啥呀?”
夏爷嘿嘿地笑了:“图啥?他们觉得,海爷一买他们的茶,咱们也会跟着买,这样多少能稳住他们今年的茶价。他们以为我们这帮人就跟那水里的笨鱼似的,有饵就上钩?他们喜欢演戏,就让他们演,咱就坐墙头上看热闹吧。”
夏爷话音未落,大伙儿哈哈大笑。
海爷这边,仍旧白天进、晚上出。如此,忙活了好几天。几天后,茶贩子们一夜之间,突然一起不见了,像是被一阵风刮走了似的。
一个月后,南方的太平天国连打了几个胜仗,把江南的水路全部控死了。接连两年的时间,南方水路不通,生意做不成了。
北方类似茶、丝绸、大米啥的,全成了稀缺的玩意儿!不久,就连那卖茶的掌柜,盖碗里头,也就只能漂点锅灰似的茶叶末子。那些个“锅贴”,大腿都拍青了,后悔当初没有买些个南茶放手里。而夏爷呢,更是羞恼得连个门都不好意思出去。
可最让那帮“锅贴”敲碎了脑袋都想不通的是,海爷的铺子里,南茶竟然一车一车地往外卖,门庭若市,日进斗金。
他哪来的南茶?难不成是南方的鸟儿给运来的?
细细打听才知道,当初,海爷白天买茶,晚上让茶贩子运走,人都以为海爷演戏,将茶叶运回去,事实上,晚上运走的茶车里,都是空的。海爷有意布了一个局,给这些“锅贴”看,这叫兵不厌诈!
其实,海爷人脉广,早已吃透了南方局势,料定不久,水路一定不通,南茶便更加稀缺,于是请了南茶贩子吃饭,不计成本,独自一口气吃掉了几乎所有的货,还请他们帮忙演了这样一出戏。
这些“锅贴”,眼睁睁地看着发财的机会,就在眼皮底下一溜烟儿地跑了,自个儿当初还那么没心没肺地傻乐呵,肠子当时就悔断了好几截儿。
年底,李大掌柜抱着厚厚的账本来恭喜海爷,海爷笑笑,说:“生意上的事儿,得自个儿动脑筋,自个儿去开眼界,不能看人家走路。”
(选自2016年5期《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有交情,才有生意”用凝练的语言从情感的角度诠释生意经:因为有交情,老街上的人才会跟随海爷做生意,海爷才知道南方的局势、南茶贩子才会按照海爷的要求去做。
B.小说对李大掌柜着墨不多,但很出彩,如第一次,小说用动作、神态、语言等人物描写的手法,用哪怕赔钱也要挤垮“锅贴”们的生意来表达他对这些背信弃义的人的愤怒。
C.夏爷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人物,他是资深“锅贴”,自认为已经能够独立做生意了,所以就纠集一帮人打压海爷的生意,但最终因为不能看透形势在购买南茶上败下阵来。
D.“第二天一早”一段巧妙地使用了书面语与口语,先用书面语的四字短语表述南茶贩子的车多、场面热闹,然后用口语话的语言表述“锅贴”们对海爷今年购买南茶的不理解。

E.太平天国在南方打了几个打胜仗是故事发生的大背景,影响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如果没有这个大背景,小说的整个故事情节就会显得十分虚假,就不能很好地塑造各种人物形象。
2.小说中,海爷能够最终战胜“锅贴”们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在表述海爷买茶的情节时,是如何使用伏笔和照应手法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知识点】 其他小说 戏剧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木 笛

石头城大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考试现场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担任过伦敦爱乐乐团的指挥。

考试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进行。

“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把它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面面相觑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朱丹披着雪花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枝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急促,仿佛纷纷扬扬地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1.下面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这篇小说以“木笛”为线索结构全篇,叙写了“请求更换曲目”“被拒离开考场”“伫立纪念碑前”“吹奏悼念亡魂”“终被乐团录取”等几个情节,选材独特,结构安排也有新意,可谓匠心独运。
B.在大雪中出现了“孩子方阵”,这一描写中将曙色、蓓蕾、彩墨、雪松森林比喻暗示孩子正成为传承民族精神的力量。作者将描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深化了文章不忘民族尊严的主题。
C.小说从对故事地点的称谓来表现历史的沧桑感,从主人公的穿着、物象的选择来蕴含民族的传统特色,从围绕音乐曲目的选择来赋予故事现代气息。
D.小说中“孩子方阵”的自发出现,表现了像朱丹一样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数,孩子们的背后暗含着一股强大的力量——父辈们的教育,这样就使朱丹的行为更具有典型意义,从而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E.开始时大师觉得朱丹要求换曲子是对自己的不敬,但纪念碑前的演奏,让大师发现这是一位很难得的青年,有出色的音乐才华,所以录取了他。
2.小说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对“雪”的描写有哪些作用?
4.请探究小说结尾大师所说的“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结合小说揭示的主题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2016-11-18更新 | 12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原西河对岸的山湾里,桃花又一次红艳艳地盛开了。河两岸的缓坡上,刚出地皮的青草芽子和枯草夹杂在一起,黄黄绿绿,显出了一派盎然的生机。柳丝如同少女的秀发,在春风中摇曳。燕子还不见踪影,它们此时大概还在北返的路上,过一两天就能飞回来。原西河早已解除了坚冰的禁锢,欢腾地唱着歌流向远方……

可是,田润叶坐在原西河边的草坡上,心里依然是一个寒冷的冬天。

完了!她和自己心爱的人一块生活的梦想彻底破灭了。他已经结婚,和一位山西姑娘一块过光景了。

此刻,田润叶的内心正如同汹涌的波涛一般翻腾着。少安的突然结婚,向前对她的没命追求,她二妈徐爱云和向前妈刘志英的轮番围困,现在又加了一个老将徐国强出马……如果少安没有结婚,不论有多少人进攻,她感情的阵地仍然会固若金汤。想不到,她在前方的战壕里拼命抵挡。但她为之而战的后方却自己烧成了一片火海……

田润叶坐在这河岸上,望着春日里东去的流水,忍不住又勾起往日的情思来。她想起去年的现在,她和少安两个人坐在这地方。

她耳边依稀又听见了那缠绵的信天游从远山飘来——

正月里冻冰呀立春消,

二月里鱼儿水上飘,

水呀上飘来想起我的哥!

想起我的哥哥,

想起我的哥哥,

想起我的哥哥呀你等一等我……

两行泪水再一次从她的眼睛里涌出来了。此时没有人唱这歌,但是她听见了。哥哥,亲爱的少安哥!你为什么不等一等我……

她最后一次和少安分手后,尽管少安在她的追求面前畏怯地向后退缩,但她自己并没有死心。她理解少安的难处。尽管她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总还在县城呆了几年,相对而言,她并不认为爱情就要门当户对。门当户对不如两个人有情有意。可少安哥和她不一样,他一直在农村,家里光景也不好,因此看来没勇气答应和她一块生活。她想,也许过一段时间,他就会想通的。她知道他心里也是爱她的。再说两个人一块长大,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她坚信他最终一定会响应她爱情的呼唤的。因此在村里的偷水事件发生后,她借回去看望生病的父亲,想再和少安哥好好拉谈一次——上次本来是个好机会,但让她父亲无端地冲散了!

当她又一次兴致勃勃地回到村里后,才知道少安哥出了远门,到山西给他们队换小麦良种去了。她不知少安哥什么时间才能回来,没时间等他,于是就又失望地返回县城。她想,以后机会有的是,等少安哥从山西回来再说!

回到县城不久后,她弟润生从家里回来对她说,少安竟然把一个山西姑娘带到了双水村,并说他和这姑娘春节就要结婚呀!

当头一棒,顿时打得田润叶头晕目眩,天旋地转。天啊!她做梦也没有想到,少安到山西不是换良种,而是看媳妇去了!

在一刹那间,她真想抛开一切,奋不顾身地返回双水村,去找少安,让他把那姑娘打发走!哪怕寻死上吊闹腾一番也要让少安和她结婚!

但她毕竟还没有完全丧失理智。她很快知道不能这样,不能!就是一个字也不识的农村妇女,也不会这样做,更何况她还是个教师!

她一下子绝望了,甚至想找几包老鼠药一口吞下去,了却此生。

但这也不能!她不是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她还有许许多多的亲人。她活着,自己一个人痛苦;她要是死了,会给众多的亲人都带来痛苦……

润叶想着这一切,泪如泉涌。她最近以来,已很少再回二妈家,通常都一个人呆在学校她自己的宿舍里。除了上课和非参加不行的集体活动,其余时间她一概闭门不出,关在这个小房子里,一个人流泪,叹息,自言自语——有些话对少安说,有些话对那个山西姑娘说,有些话是对她自己说的。她的精神已濒临崩溃的边缘!

她就这样一天天从秋天熬到冬天,又从冬天熬到春天……

马上就是清明节了,外面的世界已经到了阳光灿烂,桃红柳绿的好时光。她在自己阴暗的房子里,突然记起了去年这个时候,她和少安一同在原西河畔的情景。她于是忍不住想再到那个地方走一走。这是一次怀旧而伤感的出游,也是对那已被埋葬的爱情梦想的祭奠。

于是,她就一个人悄然地离开学校,来到了这个地方……

现在,她手里拿着那朵鲜艳的马兰花,已经在这里坐好长时间了。手里这朵花正是从去年那丛马兰草中摘下来的。那时候,她手里也拿着这样一朵花,正害羞地望着坐在旁边抽烟的少安哥。她现在忍不住又扭过脸,看了一眼去年少安坐过的地方——那里现在只有空荡荡一片枯草!

润叶在原西河畔一直坐了一上午,腿都有点发麻了,才站起来慢慢往回走。走了一段路以后,她又回过头来,怀着无限的感情,向河岸上的那个草坡投去最后的一瞥。

别了,我的青草坡,我的马兰花,我洒过欢乐和伤心泪水的地方。我将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切!即使有一天我要远走他乡,但愿我还能在梦中再回到这里来……

(节选自《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润叶与少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润叶坚信少安最终一定会响应她爱情的呼唤,却没料到少安因种种原因先行退缩了,去山西带回了一个媳妇。
B.在河岸上,润叶又一次听到了缠绵的“信天游”。这既契合她思念少安的心境,又承接上文人物内心感受,同时自然地引出下文对往事的追忆。
C.“这是一次怀旧而伤感的出游”一句中,“怀旧”是指去年此时她在原西河畔与少安相处的愉悦;“伤感”是指他们之间的感情只能以悲剧收场。
D.润叶“从秋天熬到冬天,又从冬天熬到春天”,一个“熬”字,让我们读出了她失去少安后度日如年的煎熬与悲戚,她的生活没有了寄托与盼头。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对充满生机的春景的描写,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又与润叶的心境形成反差,流露出作者对润叶美好爱情的祝愿。
B.文中引用“信天游”,使小说表达多样化,既体现陕北地区鲜明的地域特色,又衬托出润叶对少安美好的情感,增强了小说的抒情性。
C.马兰花是润叶情感的寄托。去年,马兰花见证了润叶和少安一起坐在河边的情景,现在,润叶看到马兰花,感到物是人非,无限伤感。
D.小说结尾部分使用第一人称,让读者觉得似乎自己就是润叶,有利于读者设身处地地体验润叶此时的心情,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3.请根据润叶对往事回忆的内容,简要分析润叶的心理变化过程。
4.请简要分析小说结尾段中蕴含的情感。
2020-11-24更新 | 8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小说,按要求回答问题。

翻浆的心

毕淑敏

那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我要搭车,我得回家。

不带!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我蹲大厢板就行。

不带!司机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

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我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

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司机说。

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司机说: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再看青年,他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的右腿狠狠地踩下去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

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可能要被卸成零件。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 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我心里安宁了许多。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

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说成了

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我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选文有删改)


【注释】翻浆:春暖解冻时,地面或道路表面发生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
1.小说中的“青年”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作答。
2.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联系全文,简要说说题目中“翻浆”的含义是什么。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作答。
3.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2021-03-11更新 | 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