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7 题号:494057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船老板

韩少功

有根是个船老板,看见我游泳,远远地在船上招手,嘴巴一阵开合——喊声在柴油机噪 音中其实完全听不清。他有时给我捎来东西,在院墙外停了机器,一声大喊抛过墙来:“拿 兔子肉呵!”或者“拿野猪肉呵!”我闻声赶去水边,从他那里接过肉,还有坝上一个猎手朋 友的问候。

与有根熟了以后,碰到城里朋友来访,我常常包租他的船去库湖中游玩。在这个时候, 他对船钱总是推让。“给什么钱呢?几个朋友!”或者说:“下次再说,下次再说,我现在不 缺钱!”

我后来知道,有根在开船之外兼看风水,还懂一点小方术。他走进我家院子,总要东张西望,细加观察,然后讲解“内白虎(指我家院内一个坡)”和“外青龙(指我家墙外一道 山)”的深义。听说我家鸡埘里出现一种麻色小蛋,他一口咬定那不是鸟蛋,也不是蛇蛋, 而是臭婆娘(不知他是说谁)拿来偷换鸡蛋的。我应该马上去鸡埘边贴一红纸条,方可以正 压邪,清净门户,赶走那个臭婆娘!

他是一个业余萨满,常被乡亲邀去解决难题。乡亲们一碰到事情不顺,比如出门便摔跤, 进门又打碗,埘里刚死鸡,圈里又猪瘟……这就值得注意了,就不能当作一般事务来处理了。 取冷饭一碗,配鱼肉若干,倒在屋后僻静处,辅之以烧香和贴符,俗称为“倒冷饭”,可把 小鬼打发远去,算是打破险局的简易伎俩。如果事情比较严重,比如房屋起火还加上恶病缠 身,那就不光要救火和治病,更要找出形而上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乡下人信赖科学但不 满足于科学,一定会去求助有根这样的人,或是去求助更高级的和尚或道师。

到底找什么人,依情况的严重程度而定,也取决于当事人的支付能力。这些做法十分可疑,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否算得上某种草根民间的心治之术?

祛邪驱鬼一类是否也不失为心理暗示和精神调节的偏招?就像很多老师要孩子们临考 前大喊三声“我是最棒的”,这种十之八九的谎言常常也管用,近来也被列为科学的一部分 ——不过是传统科学所忽略的科学。倒是另有一些科学的接连露馅:化肥破坏土质的大弊近 来才被人们认识。瘦肉精、催长素、DDT、隆胸硅胶、不沾锅的特氟隆等等,也以其危害 最终吓坏了公众。神经毒气和细菌武器更不用说,似乎比巫术更混蛋,其制造者分明是一些 穿着白大褂的邪教教主。

但我还是一个信奉科学的教徒,对有根的热情指导一笑了之,急得他瞪大眼睛:“你以 为这迷信?明明是科学,条条都是有书对的!”

他也想抢戴一顶科学的桂冠。

这一天,我与他在雁泊湾看朋友,在一农户家吃晚饭。天色渐晚,主妇把一只大母鸡追得满地飞,说那只鸡几天前不知受了什么惊,晚上总是不回窝了,怕是要变野鸡了。 有根笑了笑,“你等我来。”

“你抓得住它?”

“鸡有脚,自己不会走么?你只给我找一张纸。” “要纸做什么?”

有根讳莫如深,笑而不答,取一张废报纸去灶角里点火,嘴里念念有辞。 “回来没有?”他接下来大声问。

“回来了!”主妇往地坪里一看,大觉意外。

“你再看看,它进埘没有?”

“进去了!已经进去了!”

“看清楚呵,没有再出来吧?”

“没有!真的没有!”

主妇和我都目瞪口呆。如果我不是在现场目睹,如果这件事只是传说,我撞破脑袋也不会相信。但这的确是事实,完全超出了我的理解能力。我立刻想到的下一点是:我是不是应 该遵照他的嘱咐,去鸡埘边贴红纸条?深夜,我们离开雁泊湾。他把我送回家。我上了岸, 在朦胧夜色中摇摇手,看他一点篙,船就离了岸,船尾有缓缓鼓动的浪花,搅碎了满湖星光。 我答应下次跟他去看看峒里最好的一块坟地,据说是块要出宰相出将军的宝地。我的巨大殊 荣是最早得知此事,是获准参观的第一人——他对我千叮咛万嘱咐:看了以后不能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用“他也想抢戴一顶科学的桂冠”来写船老板,使用了借代手法,写船老板相信他自 己“条条都是有书对的”的做法是科学的。
B.小说中作者运用民间富有神秘色彩的素材,通过具有神秘风情的叙事,展现了一个神秘而奇特的乡土世界。
C.小说写了自己和船老板的交往,写了他的多项事情,并借此塑造了一系列敬畏鬼神的乡村 人物群像,人间烟火气十足。
D.小说详写船老板烧纸找回走丢的母鸡,目的在于印证船老板的神奇力量,见识了船老板的 神奇后,作者也渐渐理解并最终接受了他的说法。
E.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船尾有缓缓鼓动的浪花,搅碎了满湖星光”一句,间接写出作者对 乡间神秘与现代科学有了新的思考。
2.船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并分析。
3.船老板执着守护着带有迷信色彩的乡土文明。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作者是如何看待船老 板守护的乡土文明的。
【知识点】 其他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品质

〔英〕高尔斯华绥

那座店房有某种朴素安静的特色,门面上没有注明任何为王室服务的标记,只有包含他自己日耳曼姓氏的“格斯拉兄弟”的招牌;橱窗里陈列着几双靴子。……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有一双轻跳舞靴,细长到非言语所能形容的地步;那双带布口的漆皮靴,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还有那双褐色长筒马靴,闪着怪异的黑而亮的光辉,虽然是簇新的,看来好像已经穿过一百年了。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

他本人就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儿僵硬和迟钝。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他哥哥虽然由于勤苦在各方面都显得更虚弱、更苍白,但是他们两兄弟却很相像,所以我在早年有时要等到跟他们订好靴子的时候,才能确定他们到底谁是谁。

有一次(也只有这一次),我穿着那双因为急需才在一家大公司买的靴子,漫不经心地走进他的店铺。他接受了我的定货,但没拿皮革给我看;我可以意识到他的眼睛在细看我脚上的次等皮革。他最后说:

“那不是我做的靴子。”

他的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鄙视的情绪也没有,不过那里面却隐藏着可以冰冻血液的潜在因素。为了讲究时髦,我的左脚上的靴子有一处使人很不舒服;他把手伸下去,用一个手指在那块地方压了一下。

“这里痛吧,”他说,“这些大公司真不顾体面。可耻!”跟着,他心里好像有点儿沉不住气了,所以说了一连串的挖苦话。我听到他议论他的职业上的情况和艰难,这是惟一的一次。

“他们把一切垄断去了,”他说,“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事到如今——我很快就要失业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过后你会明白的。”……

他的面孔和声调使我获得很深刻的印象,结果在随后几分钟里,我定了许多双靴子。这下可糟了!这些靴子比以前的格外经穿。差不多穿了两年,我也没起想要到他那里去一趟。

后来我再去他那里的时候,我很惊奇地发现:他的店铺外边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另外一个人的名字了——也是个靴匠的名字,当然是为王室服务的啦。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去了。我也比平时等了更长的时间,才看到一张面孔向下边窥视,随后才有一阵趿拉着木皮拖鞋的踢踏声。最后,他站在我的面前了;他透过那副生了锈的铁架眼镜注视着我说:

“你是不是——先生?”

“啊!格斯拉先生!”我结结巴巴地说:“你要晓得,你的靴子实在太结实了!看,这双还很像样的呢!”我把脚向他伸过去。他看了看这双靴子。

“是的,”他说,“人们好像不需要结实靴子了。”

为了避开他的带责备的眼光和语调,我赶紧接着说:“你的店铺怎么啦?”

他安静地回答说:“开销太大了。你要做靴子吗?”

虽然我只需要两双,我却向他订做了三双;……过了好几个月以后,我又到他的店铺里去;我记得,我去看他的时候,心里有这样的感觉:“呵!怎么啦,我撇不开这位老人——所以我就去了!也许会看到他的哥哥呢!”

因为我晓得,他哥哥很老实,甚至在暗地里也不致于责备我。

我的心安下了,在店堂出现的正是他的哥哥,他正在整理一张皮革。

“啊,格斯拉先生,”我说,“你好吗?”

他走近我的跟前,盯着我看。

“我过得很好,”他慢慢地说;“但是我哥哥死掉了。”

我这才看出来,我所遇到的原来是他本人——但是多么苍老,多么消瘦啊!我以前从没听他提过他的哥哥。我吃了一惊,所以喃喃地说:“啊!我为你难过!”

“的确,”他回答说,“他是个好人,他会做好靴子;但是他死掉了。”他摸摸头顶,我猜想,他好像要表明他哥哥死的原因;他头上的头发突然变得像他的可怜哥哥的头发一样稀薄了。“他失掉了另外一间铺面,心里老是想不开。你要做靴子吗?”他把手里的皮革举起来说,“这是一张美丽的皮革。”

……

一个星期以后,我走过那条小街,我想该进去向他说明,他替我做的新靴子是如何的合脚。但是当我走近他的店铺所在地时,我发现他的姓氏不见了。橱窗里照样陈列着细长的轻跳舞靴、带布口的漆皮靴、以及漆亮的长统马靴。

我走了进去,心里很不舒服。在那两间门面的店堂里——现在两间门面又合而为一了——只有一个长着英国人面貌的年轻人。

“格斯拉先生在店里吗?”我问道。

他诧异地同时讨好地看了我一眼。

“不在,先生,”他说,“不在。但是我们可以很乐意地为你服务。我们已经把这个店铺过户过来了。毫无疑问,你已经看到隔壁门上的名字了吧。我们替上等人做靴子。”

“是的,是的,”我说,“但是格斯拉先生呢?”

“啊!”他回答说,“死掉了!”

“死掉了!但是上星期三我才收到他给我做的靴子呀。”

“啊!”他说,“真是怪事。可怜的老头儿是饿死的。”

“慈悲的上帝啊!”

“慢性饥饿,医生这样说的!你要晓得,他是这样去做活的!他想把店铺撑下去;但是除了自己以外,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他接了一份订货后,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顾客可不愿等待呀。结果,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他老坐在那里,只管做呀做呀——我愿意代他说这句话——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比他做出更好的靴子!但是也得看看同业竞争呀!他从不登广告!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好啦,这就是他的下场。照他的想法,你对他能有什么指望呢?”

“但是饿死——”

“这样说,也许有点儿夸张——但是我自己知道,他从早到晚坐在那里做靴子,一直做到最后的时刻。你知道,我往往在旁边看着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怎么能活得这么久,我也莫名其妙。他经常断炊。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是的,”我说,“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1.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也是个靴匠的名字,当然是为王室服务的啦。
(2)这是一张美丽的皮革。
2.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3.小说多次出现陈列在橱窗里的三双靴子,请分析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4.小说主要是以第一人称来展开叙述的,但为什么作者要把格斯拉生命中的最后时刻,交给那个年轻人来叙述?
2019-07-08更新 | 6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炮仗王

徐国平

过去,浞城人家过年,有钱没钱都离不开两样东西。

一是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再就是齐家埠的炮仗。年画贴在家里喜庆纳福,炮仗放上几响驱鬼镇邪。

每逢年集,人们置办完年货,都要走出城北门涌向齐家埠,特别是那些半大的顽童。只见大街两侧的摊子上,摆满了粗细不一的炮仗,火红夺目。叫卖声和炮仗响声起伏不断。

生意最火的要数大街中间的一家铺子,人出人进,十分兴隆。铺面只三间,大门上首横挂一块金匾,上书三个鲜红大字:震天响。

店主叫王啸天,是齐家埠的炮仗王。据说,他家的炮仗一响,如闻炸雷,整个浞城都要抖三抖。

炮仗装的都是自制的黑火药。黑火药虽是一硝二硫三木炭,可炒制起来却是最危险也是最技术的活。药炒嫩了,威力小声发闷;炒过了,起火炸锅伤人。只有恰到火候,炮仗响时的动静才大。

一般人都炒到七分火候,便罢手不再冒险。王啸天的绝活就在炒制黑火药上。每到炒制火药时,他让人把材料拉到离村三四里远的自家菜园里,然后在菜园中间支起一口大铁锅,他一个人生火挥着一把木锨炒药。连着几天几夜,谁也不让近前,连饭菜都是他老婆送到菜园门口。足够的火药炒制完后,装进木桶,才算是大事完成。

炮仗的好孬三分靠装七分靠药。王啸天的牌子就是靠火药打响的。

起初,王啸天的铺子没挂牌匾,只挂了一面王记的幌子。客商识货,年年都是先到他家的铺子订货。王啸天有个规矩,每年只做一定数量的炮仗。客户来晚了,他家没货,就推荐另家的货。客户屡次劝他,生意这么好,何不扩大?他摇头一笑说,生意一家独做,别家咋活啊?

这年秋后的黄昏,王啸天吆喝伙计,正准备关铺门。突然,闯进一彪形大汉,说要谈一笔生意。王啸天有些纳闷,炮仗还没装药,没到出货的时候。只见大汉掏出一根金条往柜台上一放,说不要他的炮仗,愿出双倍的价钱买他炒制好的所有火药。王啸天沉思片刻说,老客早就跟我预订好货了,岂能违约。又问为何只要火药?大汉说,你有钱赚就行,别问这么多。王啸天淡然一笑,将金条推给大汉,说本店只做炮仗生意,不卖火药。

过了两日,王啸天去城东的纸店清点刚进来的麻纸,回家的半道上,路过一片树林时,突然被人用黑布蒙头劫持了。

王啸天以为自己遇上绑票的了,迷迷糊糊走了大半天,被推进一处山庙。取走蒙眼,王啸天见庙内围坐着十几号持枪拎刀之人,其中一位,正是去他店铺里买火药的彪形大汉。此人叫牛大刀,带着一百多号人在双羊寨占山为王。原来,他们想攻打杨家埠。杨家埠商贾众多,钱财丰厚。可惜围墙又高又坚固,几次攻打都没成功。牛大刀想用火药轰开围墙。

王啸天闻知,断然回绝。牛大刀威胁说不给火药,就砍掉他的一只手。王啸天面无惧色,说就是砍掉我的头,也决不拿出火药,让无辜惨遭涂炭。

牛大刀气急败坏,让几个喽啰上前摁住王啸天。刀光一闪,王啸天被牛大刀剁去了一只右手。王啸天当即疼昏了过去。

王啸天虽缺右手,可用左手仍没妨碍他继续炒药。

这年开春,日本鬼子把一个炮楼修在了齐家埠,封住了浞城的北大门,人们暗地里都咬牙切齿,骂恶狗当道。

好在,有一支八路军的游击队,时时袭扰炮楼里的鬼子。

鬼子知道游击队擅长夜间出来活动,就给齐家埠下了一道命令,除了不准擀制炮仗,夜间还不许点灯。也巧,麦后的一天夜里,王啸天的老伴儿睡到半夜,被嘎嘎的鸡叫惊醒了。她以为是黄鼠狼偷鸡,慌忙披衣点上灯就朝外跑,刚出二门,炮楼上“啪”的一枪,将她打倒了。

朝夕相伴的老伴儿瞬间命丧黄泉,王啸天悲痛万分。

老伴儿下葬后,地里的玉米和高粱秸起来了。游击队几次虎口拔牙,要拔掉日本鬼子设在齐家埠的炮楼。可惜,游击队没有火炮和炸药。日本鬼子凭借炮楼坚固据守,几次强攻都没有拿下,还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

这时,王啸天找到游击队,说他有办法。让战士们在黑夜里挖地道,靠近鬼子的炮楼。然后,他一个人躲进自家的菜园里,没日没黑地炒制黑火药。

火药炒完后,王啸天又让战士从他家抬来一口棺材。

这是王啸天给自己准备的棺材,用上好的楠木,请了浞城最好的木匠,做工精致,特别是油漆,漆得光亮透明,不仅如此,上面还画着精美的金色和红色的花纹。王啸天知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说不定天赶上倒霉,火药炸了,小命一下就没了,还是早准备好后事。

地道挖好后,游击队将那口棺材拖进去,很快就听一声巨响,如闻炸雷,整个浞城都抖了三抖,炮楼瞬间被炸飞上天。

此后,连着几年都没有听到王啸天的炮仗声。据说,他被八路军胶东军区请走了。那些令日本鬼子闻风丧胆的土地雷,里面装的火药都是王啸天炒制的。

直到抗战胜利,齐家埠又重听到了王啸天的炮仗声。人们敲锣打鼓,将那块震天响的牌匾挂在了王啸天的店铺大门之上。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炒制炸药工艺不复杂,但火候很难掌握,弄不好就有生命危险。其他人的炮仗做得不如王啸天,主要就是火药没他炒得好。
B.王啸天被称为炮仗王,既是因为他家的炮仗最响,还因为他把自己做的威力巨大的火药送给八路军炸毁了日本兵的炮楼。
C.小说讲述王啸天的故事时,主要采用的是第三人称,使叙述更自由,有利于多方面呈现王啸天这个民间手艺人的传奇故事。
D.作者塑造王啸天这个形象时,有侧面烘托,但更多的,是用平实质朴的语言,描述主人公的行为举止,突出其鲜明的个性。
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王啸天的形象特点。
3.小说前面9个自然段的内容似乎没有完全集中在王啸天身上,但却是作品不可或缺的。请简要赏析这9个自然段在整个作品中的作用。
2020-05-24更新 | 4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骆驼祥子(节选)

老舍

祥子在海甸的一家小店里躺了三天,身上忽冷忽热,心中迷迷忽忽。恐怕就是在这三天里,他与三匹骆驼的关系由梦话或胡话中被人家听了去。一清醒过来,他已经是“骆驼祥子”了。

自从一到城里来,他就是“祥子”,仿佛根本没有个姓;如今,“骆驼”摆在“祥子”之上,就更没有人关心他到底姓什么了。有姓无姓,他自己也并不在乎。

……晃晃悠悠的他放开了步。看见了人马的忙乱,听见了复杂刺耳的声音,闻见了干臭的味道,踏上了细软污浊的灰土,祥子想爬下去吻一吻那个灰臭的地,可爱的地,生长洋钱的地!没有父母兄弟,没有本家亲戚,他的唯一的朋友是这座古城。这座城给了他一切,就是在这里饿着也比乡下可爱,这里有的看,有的听,到处是光色,到处是声音;自己只要卖力气,这里还有数不清的钱,吃不尽穿不完的万样好东西。……他坐在河岸上,落了几点热泪!

太阳平西了,河上的老柳歪歪着,梢头挂着点金光。河里没有多少水,可是长着不少的绿藻,像一条油腻的长绿的带子,窄长,深绿,发出些微腥的潮味。河岸北的麦子已吐出了芒,矮小枯干,叶上落了一层灰土。河南的荷塘的绿叶细小无力的浮在水面上,叶子左右时时冒起些细碎的小水泡。东边的桥上,来往的人与车过来过去,在斜阳中特别显着匆忙,仿佛都感到暮色将近的一种不安。这些,在祥子的眼中耳中都非常的有趣与可爱。只有这样的小河仿佛才能算是河;这样的树,麦子,荷叶,桥梁,才能算是树,麦子,荷叶,与桥梁。因为它们都属于北平。

坐在那里,他不忙了。眼前的一切都是熟悉的,可爱的,就是坐着死去,他仿佛也很乐意。歇了老大半天,他到桥头吃了碗老豆腐: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捧着碗,看着那深绿的韭菜末儿,他的手不住的哆嗦。吃了一口,豆腐把身里烫开一条路;他自己下手又加了两小勺辣椒油。一碗吃完,他的汗已湿透了裤腰。半闭着眼,把碗递出去:“再来一碗!”

站起来,他觉出他又像个人了。太阳还在西边的最低处,河水被晚霞照得有些微红,他痛快得要喊叫出来。摸了摸脸上那块平滑的疤,摸了摸袋中的钱,又看了一眼角楼上的阳光,他硬把病忘了,把一切都忘了,好似有点什么心愿,他决定走进城去。

……祥子的大脚东插一步,西跨一步,两手左右的拨落,像条瘦长的大鱼,随浪欢跃那样,挤进了城。拿着两包火柴,进了人和厂。天还没黑,刘家父女正在吃晚饭。看见他进来,虎妞把筷子放下了:

“祥子!你让狼叼了去,还是上非洲挖金矿去了?”

“哼!”祥子没说出什么来。

刘四爷的大圆眼在祥子身上绕了绕,什么也没说。

祥子戴着新草帽,坐在他们对面。

“你要是还没吃的话,一块儿吧!”虎妞仿佛是招待个好朋友。

祥子没动,心中忽然感觉到一点说不出来的亲热。……现在刚逃出命来,又回到熟人这里来,还让他吃饭,他几乎要怀疑他们是否要欺弄他,可是也几乎落下泪来。

“刚吃了两碗老豆腐!”他表示出一点礼让。

“你干什么去了?”刘四爷的大圆眼还盯着祥子。“车呢?”

“车?”祥子啐了口唾沫。

“过来先吃碗饭!毒不死你!两碗老豆腐管什么事?!”虎妞一把将他扯过去。

祥子没去端碗,先把钱掏了出来:“四爷,先给我拿着,三十块。”把点零钱又放在衣袋里。

刘四爷用眉毛梢儿问了句,“哪儿来的?”祥子一边吃,一边把被兵拉去的事说了一遍。

“哼,你这个傻小子!”刘四爷听完,摇了摇头。刘四爷仰着头似乎是想起点来什么。忽然一笑,露出两个越老越结实的虎牙:“傻子,你说病在了海甸?为什么不由黄村大道一直回来?”

“还是绕西山回来的,怕走大道教人追上,万一村子里的人想过味儿来,还拿我当逃兵呢!”

刘四爷笑了笑,眼珠往心里转了两转。他怕祥子的话有鬼病,万一那三十块钱是抢了来的呢,他不便代人存着赃物。他自己年轻的时候,什么不法的事儿也干过;现在,他自居是改邪归正,不能不小心,而且知道怎样的小心。祥子的叙述只有这么个缝子,可是祥子一点没发毛咕(注:方言,意思是有所疑惧而惊慌)的解释开,老头子放了心。

“怎么办呢?”老头子指着那些钱说。

“听你的!”

“再买辆车?”老头子又露出虎牙,似乎是说:“自己买上车,还白住我的地方?!”

“不够!买就得买新的!”祥子没看刘四爷的牙,只顾得看自己的心。

老头子看着祥子,好像是看着个什么奇怪的字似的,可恶,而没法儿生气。待了会儿,他把钱拿起来:“三十?别打马虎眼!”

“没错!”祥子立起来:“睡觉去。送给你老人家一包洋火!”他放在桌子上一包火柴,又楞了楞:“不用对别人说,骆驼的事!”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虎妞说的话写出了虎妞泼辣、爽利的性格,不经意中透露出对祥子的关心。
B.没有人关心祥子姓什么,是因为他自己都不在乎,也暗示了祥子身份卑微。
C.祥子送给刘四爷一包洋火,主要是为了不让刘四爷将骆驼的事说出去。
D.祥子对城里景象觉得有趣可爱,突出了祥子厌恶乡村,城乡差别观念很深。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浓墨重彩描写祥子吃两碗老豆腐,而略写祥子被兵拉去,详略得当。
B.小说主要采取顺叙的叙述方式和有限视角来刻画祥子病后恢复体力进城。
C.文中“像条瘦长的大鱼,随浪欢跃”形象生动地写出祥子进城时的心情。
D.小说的语言平实生动,写人富于个性化色彩,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3.请结合文本概括刘四爷的复杂心理变化过程。
4.请概括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特征,分析景物描写在塑造祥子形象中的作用。
2022-05-31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