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 题号:556313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冰清化蝶

蔡楠

一个叫冰清的女孩,长着天然的瓜子脸,总是洋溢着笑容。婀娜身材配上一袭红色连衣裙,风中飘舞,如彩云般曼妙。却在某天早晨化为了一只蝴蝶。很大很美的一只蝴蝶。然后她迎着太阳缓缓飞翔而去。冰清化蝶的故事使我们这座城市的天空鲜艳躁动了许久。一个记者被这种鲜艳和躁动惊异,他开始了对这个故事前因后果的调查。

母亲:冰清是在去文化局上班无望的情况下才把自己封闭起来的。那天她从外面回来,蒙头大睡。睡醒之后便是翻箱倒柜地折腾。她找出了那卷蝴蝶画。那是她的一位画家老师送给她的,是一卷形状、大小、颜色不同的蝴蝶。冰清把蝴蝶贴满了整个房间,连窗户的玻璃、门口的透视孔上,都长出了神态逼真、振羽欲飞的蝴蝶。之后她一脸严肃地走到我面前对我说,妈,我不要工作了,我开始写作,谁也不要见!还没等我反应过来,这孩子早就砰地一声撞上了房门。

我承认,冰清是有性格的孩子。大专毕业后我和她父亲托关系走路子帮她进了银行。谁知她干了没一年就辞职了。她说她不适合干银行工作,她手一沾钞票,就恶心。每次回家,她都用香皂搓手,把手搓得通红。她的洁癖就是那时养起来的。她常嘟囔,这世界很脏,都是钞票弄脏的。要想让世界干净,只有用书籍来清洗。所以她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进文化局。于是我和她父亲便又开始给她跑文化局。跑了一年,也没跑成。金戒指、金手表都给那个颜局长买了。可最后那个颜局长却调离了本市。

弟弟:我姐神经病!想写书,想当作家。现在谁还读书?谁还按书上的教导去做?社会这本大书就够人读一辈子、琢磨一辈子的。不!一辈子也读不懂,一辈子也琢磨不透。我看过我姐发表的文章,什么“我要飞翔,像蝴蝶一样飞翔”;“我是一只美丽的白蝴蝶,我想用我洁净的羽翼去清扫天空”。没劲!其实我姐也怪可怜的,整天在她长满蝴蝶的房间里编织着她的蝴蝶梦。每当我看到她白色连衣裙裹着的瘦弱身体时,我就心疼。我说姐,跟我去开海鲜店吧,,里有钱赚,也有生活,你这样在家憋,非变成一只蝴蝶不可!这时我姐总是把好看的小嘴一撇,大大的眼睛紧盯着我,你小心在你的海鲜店里变成一只螃蟹!瞧,我姐就是这么清高。其实你有什么清高的?放着银行好好的工作不干,在家待业,连跑文化局花的钱都是我给你拿的。你还清高?再清高你就不食人间烟火了!

父亲:我看到了冰清化蝶破窗飞走的全过程。那天早上,我听到了冰清那间屋子有成团成团玻璃碎裂的声音。之后便是窗户轰然打开。一只巨大的白蝴蝶就伏在了窗台上。严梦说,那是人头蝶身。我惊诧地走上前去。那只蝴蝶就说话了,她的声音细小沙哑而含混,爸,我终于变成一只蝴蝶了,我要像蝴蝶一样飞翔了!啊——,啊——。

我看清了那是冰清,我的女儿冰清,一只人蝶。我的心里充满了恐惧和悲伤。自她从银行辞职以后,我很少过问她的事。我们工厂快要倒闭了,我这车间主任,也不好当,我有自己的一摊子事。她要去文化局上班,我是持反对态度的。但我还是由了她。但人事安排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那个颜局长是个滑头,既收了礼,又不给办事,还总是让你满怀希望。真不是东西!冰清隔三差五地跑文化局,每次回来都兴冲冲地告诉我,快了快了,快上班了,去创作室搞创作。可每次回来又都是漫长地等待。钱花了大几千,事情总没个结果。我知道冰清内心深处有更隐秘的东西在折磨着她。因此她才绝尘而居,连男朋友都绝交了。

就在我愣神的时候,冰清化成的那只白蝴蝶开始了飞翔。她巨大的羽翼拖着疲惫沉重的身子一沉一浮地上下游动,缓慢吃力但执著坚韧。羽翼振动抖落下星星点点的鳞粉,洒满了我们的庭院。她渐飞渐高,渐飞渐远。她飞到一栋高高的建筑物楼顶,用温柔的目光最后翻阅了一遍这座她生活了二十五年的城市,然后果断地飞走了。那时阳光刚开始照耀我们这座城市。那只蝴蝶就穿过了金色的阳光,挣脱了我的视线。那个早晨因了一只巨大蝴蝶的飞翔而倍加生动和鲜活!

现在冰清化蝶飞走了,离开了我和我们这座城市。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寓言小说,“庄周化蝶”的故事对作者的构思有一定的启发作用。“蝴蝶情结”增强了文章的思想含量和艺术张力,读来特别地耐人寻味。
B.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将真实与荒诞融为一体,反映了主人公的理想和现实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具有针砭现实和自我批评的作用。
C.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作者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交代了冰清化蝶的前因后果,成功地塑造了冰清的形象。
D.小说借助母亲、弟弟、父亲的叙述而展开,母亲诉说着冰清对现实世界的排斥,弟弟对冰清的文学梦想进行了否定,父亲叙说了冰清化蝶飞翔的全过程,冰清化蝶飞翔是故事情节的高潮。
E.冰清认为金钱世界肮脏,而她也清楚,她的第一份工作的取得以及想要进文化局的梦想都是以金钱作为筹码的,这表现了她的虚伪和假清高。
2.这篇小说的结构和表现角度有什么特点?请根据作品予以说明。
3.冰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作品内容加以概括。
4.有人认为“冰清化蝶”的故事过于荒诞离奇,削弱了作品的现实意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是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最早开展的全国大型抽样调查,旨在收集家庭的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保险与保障、人口与就业等方面信息,全面追踪家庭动态金融行为。

根据2015年数据,中国家庭金融储蓄占GDP的比例在2014年达到了31.8%。但微观数据显示,并非家家户户都在存钱,我国的储蓄分布严重不均,真正在当年有储蓄的家庭只有60%,40%的家庭当年是入不出的。

有储蓄家庭比例

高收入阶层的储蓄率

2014

中国

美国

城镇

64.1%

收入阶段

平均储蓄率

在总储蓄中占比

储蓄率

农村

55.6%

最高5%

72.2%

50.6%

37.2%

全国

60.6%

最高10%

45.2%

62.4%

27.5%

最高25%

42.9%

77.1%

21.3%

西南财大经管学院院长甘黎认为,储蓄主要来源于高收入阶层这一现状说明,之前的消费刺激政策对于高收入阶层的作用有限。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困难是消费不足,以前普遍认为消费不足的原因是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消费意愿不足。这十年来我国社保制度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和好转,但这对促进消费并没有起到根本性作用。

材料二:

“我国的消费不足的根本原因并非消费意愿不足,而是收入分布的问题。”甘黎说,收入差距大既是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自然结果,也是我国消费不足的根本原因。家庭低收入群体有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却通常入不出,提高他们的收入将对促进消费起到根本性作用。

甘黎建议对贫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给予大幅度的转移支付。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对于一些国家来说已经很高了,如果扩大转移支付的比例,把钱转移到相对贫困的老百姓身上以后,他们把钱花出去,那中国经济遇到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材料三:

中国居民家庭储蓄分布情况,揭示中国财富悬殊现象极为严重。就目前而言,这种储蓄结构分布会带来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一方面,影响中国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效应,迟滞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众所周知,目前靠投资和外贸两驾马车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有限,刺激内需应是中国政府提振经济的“发动机”。而这种分布极为不合理的储蓄现状,使低收入社会群体想消费而没有能力消费,而少数各种消费已近饱和的高收入社会群体却占据大量社会财富,这种财富拥有量与消费需求量严重错位的尴尬现状,无疑成了制约内需扩大和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障碍。另一方面,这种储蓄分布结构图表明,中国财富分化现象严重,造成这种分化严重的原因除了市场经济因素之外,还有我国在收入分布政策、税收、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这不仅会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且也会形成社会对立矛盾,加剧社会不满情绪,不利于社会长久稳定。

此外,这种储蓄分布状况还会影响中国金融发展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因为它会让高收入阶层成为金融信贷的主要获得者,从而使银行加剧信贷风险,不利于整个金融扶贫事业的推广,甚至涉及整个金融业运行生态。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储蓄分布严重不均,存在相当一部分入不敷出的家庭
B.从收入排名前5%的家庭的国际对比来看,我国高收入家庭的储蓄率远高于美国。
C.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困难是消费不足,消费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消费意愿不足。
D.尽管我国社保制度已有了较大改善和好转,但对高收入阶层的消费刺激作用不大。
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转移支付,才能刺激这一群体的消费需求意愿,从而促进消费。
B.通过转移支付增加收入的措施一旦不完善,低收入者会对现金福利求助更加依赖。
C.中国居民家庭储蓄分布现状,表明贫富分化严重。这必将导致银行陷入信贷危机。
D.居民转移性支出明细表显示,我国对低收入群体转移支付比重仍然偏小。
E.中国迫切需要通过刺激内需来促进经济增长,不能只靠投资和外贸这两驾马车。
3.如何改变目前中国居民储蓄分布结构,请根据材料提出合理建议。
2018-03-31更新 | 4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道德经》里的‘道’究竟是什么?我觉得其实是一个‘源代码’,按老子的理解,应该就是指天地,指时空”,知名学者余世存日前在解读自己的作品《老子传》时作出上述表示。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道德经》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然而对于这部经典的解读一直以来却颇多分歧,任继愈先生认为,《道德经》是写给弱者的哲学慰藉,但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老子写给掌权者、君王和政治家的一部经典。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也有人说,四分之一部《道德经》就可以治天下。老子所著的《道德经》究竟是写给弱者的“心灵鸡汤”,还是治国、修身的天之大道?

正统的老子的传记,就是司马迁寥寥一些字,很少。司马迁也没有拿出来单独作传,把他写得神龙不见首尾。要拼凑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只能在有限的史料里找一坐我们觉得可信的东西。余世存的《老子传》,用老子的生平,立体地阐述了《道德经》,以第一、第三人称混合形式叙述老子的人生心路,还原历史,将老子的一生串成一个完整的人生历程。关于老子与孔子、苌弘、常枞、秦佚、杨朱、周王室的关系,作者交待得合理而平常,通过讲述老子的爱情、友谊、教育、仕途人生等,探寻了《道德经》思想的源起。《老子传》中力求以现代人的角度去理解老子,希望以它来拉近现代读者与这位历史人物的距离,更帮助读者消除与《道德经》这样的经典作品之间的时差。他认为不是老子故意要给后人一个迷魂罩,就像我们今天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一样,也会想一些名字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这种虚构其实包含了我们对人生、对社会一些很真实的看法。从老子的故事中,可以看得出他对人世的一种观念,甚至可以看出他对现实社会的态度确实不如孔子那么积极。

对于《道德经》中的大众熟知然而又对其意义争论颇多的“道”,余世存认为,“我觉得其实就是一个源代码。人在社会上生活,要找到人生的源代码,这个源代码有可能是上世,有可能是佛陀,对我们中国人来讲,感到最亲切的还是‘道’,它讲的是天地人之间的一些规律。”

他指出,“我们当代人很多话,可以用《道德经》去配。比如一些网友就发现原来海子写的那句话‘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其实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讲过:‘其行越远,其知弥少’,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因而《道德经》是一部非常值得时常翻阅的经典。”

(摘编自余世存《老子所说的“道”应该是个“源代码”》,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世存认为《道德经》里的“道”是一个“源代码”,按老子的理解应该是天地、时空。
B.《道德经》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的影响深刻,是治国修身的天之大道。
C.《老子传》串起老子完整的人生历程,通过讲述老子,探寻《道德经》思想的源起。
D.大众对《道德经》的“道虽然争论颇多,但它还是一部非常值得时常翻阅的经典。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评价《道德经》诸多方面的影响入手展开具体论述。
B.源代码原指可读的计算机语言指令,借它来解释《道德经》中的“道”,比喻新颖。
C.对《道德经》这部经典的解读历来颇多分歧,文章论述时,主要运用了类比论证。
D.文末引用海子之言,旨在证明当代人的很多话可在《道德经》里找到相应的句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把老子写得神龙不见首尾,证明老子的神秘莫测,司马迁对他也知之甚少。
B.余世存以现代人的视角解读经典,能帮助今天的读者消除与经典作品之间的时差。
C.老子对现实社会的态度虽不如孔子那么积极,但后世推崇道家学说的也不乏其人。
D.如果找到了人生的源代码,就找到我们理解《道德经》中“道”的一条有效途径。
2019-01-02更新 | 10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芍药盈筐满市香

难忘那些美好的日子。

杂院里有位大姐在小厨房里操持晚饭,不断地吟唱着当时极为流行的 《乡恋》。我在自己的小屋里收拾东西,心想就要迁往的新楼单元,该不会再一家之音大家皆听、一家烧鱼各家皆闻吧。忽然窗外有人唤我,是住在不远的什刹海湖畔的张叔,忙迎出去。他听说我就要搬离北边杂院,往南边去住单元楼了,特来送行。他手里提了个藤筐,筐里是满满的芍药花。我见了大吃一惊:“这不是把您那屋前花池里的花儿,全剪给我了吗?”他笑:“可不是!早告诉过你,当年有人去糟害我那池芍药,手拔脚踹,还拿开水泼根!可是也怪,那宿根竟然不死,也没怎么施肥拾掇,嘿,它就猛开大花!这不,今年又这么灿烂!”我接过满筐芍药,感动得不行:“真是的,您把芍药全给了我,难道不心疼吗?”他笑:“今年的花剪了,明年开得更旺呀!”又说:“你搞文学的,你该懂得白居易那诗吧?‘离离原上草’,吟的是什么?今儿个我给你个别解吧,离草,说的就是这芍药,我给你送芍药,就是跟你来惜别呀!”我还真觉得新鲜:“白居易那诗,吟的不是野草,竟是芍药?”他笑解:“可不是!芍药在几千年前,就出现在中华大地上了,有特别栽种的,也有自然野生的,它是宿根植物,可不是‘一岁一枯荣’嘛,当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且繁殖起来,势不可挡。为什么说‘远芳侵古道’? 一般野草有什么芳香?只有大片的芍药才会香满古道城郭嘛!那诗怎么收尾的?‘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离草嘛,送别的时候引出诗情的植物,就是芍药嘛!”他说的时候,一直望着我的眼睛,最后问:“你这一去,还会常回这边来吗?”我别过头,望着那搁在小桌上的满筐芍药,一瞬间,觉得包括那邻里间声音气息的强制性共享,竟也难舍难分。

迁走以后,其实遇上原来邻里的机会还是不少。比如到王府井新华书店去,排队购买西方古典文学名著,就会遇到原来胡同里的邻居,他排在前头,很幸运地买到了 《欧也妮·葛朗台》,到我买时傅雷译本都售,但我买到了包括 《大卫·科波菲尔》 等五种书,也非常高兴。又一晚,去首都剧场,在前厅与张叔不而遇,我们都是去观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话剧《茶馆》,演员还是原来的阵容,看完后我们在剧场外路灯下聊了一阵,都痛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人间正道。我说:“您那对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的另解,我现在越来越服膺啦。开水泼不死真善美!我现在年年春天要供满屋的芍药花!我现在住的那地方,离丰台很近,丰台又恢复芍药花的种植啦!”

我迁往的那栋楼里,住进若干富于艺术气息的家庭,我跟其中石大爷石大妈一家,有了来往。石大妈深受书香门第熏陶,对北京风俗掌故,随口道来,都令我觉得口齿噙香。说到芍药花,石大妈能背诵出不少相关的竹枝词,比如:“燕京五月好风光,芍药盈筐满市香;试解杖头分数朵,宣窑瓶插砚池旁。”“天坛游去板车牵,岳庙归来草帽偏;买得丰台红芍药,铜瓶留供小堂前。”她告诉我,以往“四月清和芍药开,千红万紫簇丰台”,更有“万顷平田芍药红”之说。每到仲春,我总是骑车去丰台找花农,从他们那里得到可插瓶的芍药,记得有一春返回时遇到潇潇春雨,虽然带了雨披,还是挨了淋,骑回我们那栋楼,先去石大妈家分她一些芍药,她忙递我干毛巾擦拭,又去沏糖姜水给我喝,我发现她家门扇旁挂着个纸剪的人形,她递我热腾腾的糖姜水,告诉我:“那是我刚剪的扫晴娘。挂上她,祈愿别老阴天下雨。”她赞我用藤筐盛芍药是雅人雅事。其实,用藤筐盛花,本是什刹海畔的张叔的做派啊!回到自己单元,一边用几个质地大小不同的花瓶花钵分插购来的芍药,一边自责:怎么就很久没有去看望张叔了呢?

那些年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各家相继安上了座机电话,那时接到的电话,多是喜讯。但是有天接到个令我悲痛的电话,是张叔家属打来的,报告我张叔仙去。我去吊唁,提去满篮的芍药花,放在他的遗照前。我没有哭,因为我知道,他晚年赶上了好日子,院里那池开水泼不死的芍药花,每年仲春繁花似锦。

后来我又搬了几次家。不管迁往何处,春四五月购来大筐芍药,分插在瓶钵之中,摆放在客厅茶几上、书房电脑旁、床头柜一侧、飘窗正中……当年的芍药开放后,会逐渐变成形态优美的干花,依然会氤出香气。今年初春,我照例向花店预订了一百枝芍药,进入仲春,花店按约将芍药送来,分插摆放那些芍药,我忆念告诉我芍药别名离草的张叔,还有也已仙去的剪出扫晴娘的石大妈……我想起许多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现在盛绽的芍药在电脑旁,以它的芳香鼓励我在键盘上敲出这篇文章。

2016年4月30日

(取材于刘心武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罄”的意思是“剩余”B.而遇:“期”的意思是“日期”
C.:“膺”读作yìngD.:“氲”读作yūn
2.下列对作品中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诗歌。白居易的代表作品还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
B.《欧也妮•葛朗台》出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雨果的巨著《人间喜剧》。葛朗台是世界文学中最出名的吝啬鬼之一。
C.《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表达了作者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愿望。
D.老舍创作的话剧《茶馆》,叙写了老板王利发经营的茶馆由盛及衰的过程,形象地说明了旧中国的必然灭亡。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刚要搬离大杂院时,为不能再享受市井生活中的烟火气息而感到遗憾。
B.听了张叔对《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别解,作者开始觉得很新鲜,后来便越来越认同。
C.最后一段借景抒情,用盛绽的芍药抒发作者对故人及美好往事的深切怀念。
D.在作者看来,芍药已融入自己的生活,也象征着人与人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
4.分析题目“芍药盈筐满市香”的含义及作用。
5.文中两次提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各有什么作用?
6.文中写到了一些“雅人雅事”,这里“雅”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你的理解,从《红楼梦》《边城》《平凡的世界》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具体情节再举一例。
2018-01-18更新 | 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