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 题号:603073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项链

符浩勇

清晨,李梅照例五点四十分就到了瑞海苑小区。这时候业主们都还在酣睡着,小区显得很安静。她是小区的清洁工,朦胧的路灯光下,她的身影显得孤单而寂寞。丈夫去世了,女儿上大学全靠她,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把H区绿化带打扫得干干净净。

瑞海苑是这座城市的高档小区,是白领集中居住的地方。在一条两边开满杜鹃花的甬道上,李梅仔细捡着晚上掉落的叶子,她觉得这么漂亮的小区不应该有一点垃圾。突然,地上一样东西让她的心抖了一下——那是一条金光闪闪的项链!还有一个海蓝色心形链坠!

“这是谁掉的呢?”她看四下没有一个人影,便将项链捡起,揣进衣服口袋里。

八点前,李梅早晨的工作结束了,周末睡懒觉的业主们还未起床,她便回到家,打算晌午再去小区寻找项链的主人。

吃过早饭,她快要出门的时候,一种本能的欲望像调皮的孩子一样从心里蹿了出来!她试图让那调皮的孩子规矩一点,可没用。于是,她从衣服口袋里拿出了那条项链。

她其实很妩媚,只是,她的秀气被埋没了。那条项链使她心潮起伏,穿衣镜前,她红着脸将项链挂在了自己脖子上!她顿时觉得自己从未像今天这样佳韵迷人:白皙的脖子,光闪闪的项链,海蓝色链坠,做工异常精巧,戴上它简直妙不可言……

她在镜子前沉醉了片刻,终于管住了心里那个调皮的孩子。“我戴过金项链了!”这样想着的时候,她将项链小心地取下来,放进衣服口袋里。

瑞海苑小区里,有一个“事务公示栏”,有时也有业主张贴些温馨提示之类的启事。李梅先到那儿,想看看有什么线索。果然公示栏有一则寻物启事:“本人近日在小区丢了一条金项链,欧式工艺,有海蓝色链坠。有捡到送还者,必有重酬!”后面,落款人是H区22楼紫竹座杨女士,还有联系电话。

李梅敲开紫竹座漂亮的大门,进了那套富丽堂皇的厅堂,拿出那条项链的时候,杨女士一看就惊喜地叫着:“是它!就是它!”她把项链紧紧抓在手里。她很激动地说,这条项链对她来说很重要,那个海蓝色链坠里,有她最难忘的一段感情。杨女士没忘酬谢的承诺,递给李梅一万元!

李梅连连摇手,她觉得自己仅仅把别人的东西还给别人,这是任何人都会做的,怎么能要别人的钱呢?见她很坚决,杨女士只好收起了钱。

李梅起身要出门时,杨女士从卧室拿出一条很粗的项链来,说:“大姐,这条项链送给你,你戴上一定很漂亮。”李梅急了,说:“你这是干什么?我不能要!”杨女士笑了,说:“大姐您别误会!这是条仿冒的,就值三十块钱。”“仿冒的?”“虽是仿冒的,可看上去很漂亮,没人看得出来。”

李梅想想,有点羞怯地收下了。

此后,李梅在小区绿化带清扫卫生时,脖子上就戴着那条仿冒的项链。她心里舒坦,觉得自己又散发出妩媚秀气。

暑假,上大学的女儿回来了,惊喜地发现妈妈脖子上戴着一条漂亮的金项链,说:“妈妈,您真美!”第二天,女儿要和姐妹好友聚会,要借妈妈的项链,她就给女儿讲了项链的来历,最后说:“项链是仿冒的,只值三十块钱。”

“反正别人看不出来!”女儿高兴地戴上了项链。

晚上,女儿回来了。她一进门就对妈妈说:“妈妈您骗人!我去金店找师傅鉴定过,这金项链不是仿冒的,是真的!”

“真的?”

“已鉴定了,绝对是真的!”

李梅终于明白了什么,决定将项链还给人家!

她在瑞海苑小区当了十二年清洁工,捡到过钥匙、手机、钱包、金戒指,都交到物业管理处,寻找失主,物归原主,她没有将一样东西据为己有!她唯一捡了没还的,是她十八年前在街边一个破旧的垃圾桶边捡的一个被遗弃的女婴。现在,女婴长大了,成了一名漂亮的女大学生。

她没有迟疑,毅然出门向H区22楼紫竹座走去。

(选自《小小说选刊》第2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李梅看到小区四下没有一个人,便将项链揣进衣服口袋里,此时她产生了把项链据为己有的念头,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
B.李梅发现金项链时,“心抖了一下”,这个细节表现了李梅吃惊的心理,这非常符合她日子艰辛,没有见过奢侈品的身份特点。
C.李梅的女儿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她让李梅明白了项链是真金的,是杨女士对她送还项链的酬报,并随即做出还回项链的决定。
D.李梅在小区清扫卫生时明知戴着的是仿冒的项链,但因为觉得自己拾金不昧,做了该做的好事,所以觉得自己秀美,心里舒坦。
E.小说的叙事曲折有致,收放自如,行文中,李梅归还捡到的项链时的心理波动,项链由假到真的转折,造成了小说的跌宕起伏。
2.小说中的李梅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项链”为题有多方面的考虑,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你为什么要流走

鲍尔吉·原野

①布尔津河像长方形的餐桌,碧绿色的台面等待摆上水果和面包的篮子。河水在岸边有一点小小的波纹,好像桌布的褶皱。

②我坐在山坡上看这只餐桌,它陷在青草里,因此看不见桌子腿。这么长的餐桌,应该安装几百条腿,结实的橡木和花楸木腿。小鸟从餐桌上直着飞过去,检查餐桌摆没摆酒杯和筷子。其实不用摆筷子,折一段岸边的红柳就是筷子。红柳开满密密的小红花,花瓣比蚊子的翅膀还要小。这么小的花瓣好像没打算凋落,像不愿出嫁的女儿赖在家里。红柳的花瓣真的可以在枝上待很久,没有古人所说的飘零景象。

③来会餐的鸟儿飞过了许多拨儿,它们什么也没吃到,失望地飞走了。有的鸟干脆一头扎进“桌子”里面,冒出头时,尖尖的喙已叼着一条银鱼。这就是河流的秘密,吃的东西藏在桌子底下。

④青草和红柳合伙把布尔津河藏在自己怀里,从外表看,它不过是一张没摆食物的餐桌。为了防止人或动物偷走这条河,红柳背后还站着白桦树。白桦树的作用是遮挡窥视者的视线。青草、红柳和白桦树,每次看到藏在这里的布尔津河干净又丰满,心里就高兴,它们竟可以藏起一条河。但它们没想到,布尔津河一直偷偷往西流。表面看,河水一点没减少,仍像青玉台面的长餐桌,但水流早从河床里面跑了。假如有一天青草知道了布尔津河竟然一直在偷偷流,它一定不明白河水要流到什么地方去,还有比喀纳斯更好的地方吗?

⑤青草喜欢这里,它不愿意迁徙的理由是河谷的风湿润,青草在风中就可以洗脸。青草身上的条纹每天都洗得比花格衬衣还好看。这里花多,金莲花开起来像蒺藜一样密集。这一拨儿花开尽,有另一拨儿花开。到六月,野芍药开花,拳头大的鲜艳的野芍药花开遍大地,青草天天生活在花园里。可是,布尔津河你为什么要流走呢?

⑥现在野芍药打骨朵了。我用手捏了捏,一颗手指肚大的花蕾能开出碗大的花。我想把山坡的野芍药的花骨朵全都捏一遍,好像手里捧过百万玫瑰,但我怎么捏得过来呢?把花捏得不开放怎么办?草地、悬崖上都有野芍药花。开在白桦树脚下的野芍药花一定最动人,它像一个人从泥土里为白桦树献花。白桦的小碎叶子如一簇簇黄花,仔细看,这些黄花原来是带明黄色调的小绿叶子。能想象,它在阿勒泰的蓝天下有多么美,而它的树身如少女身上的白纱。当晨雾包裹大地又散开后,你觉得白桦树收留了白雾。我甚至愚蠢地摸了摸树干,看了看自己的手指肚,又用舌头舔了舔——没沾雾,白桦树就这么白。既然这样,布尔津河你为什么还要流走呢?

⑦有一天,我爬上了对面的山。草和石头上都是露水,非常滑,但我没摔倒。登上山顶,看到了我住的地方的真实样子。黑黑的云杉树如披斗篷的剑客,从山上三三两两走下来。更黑的那块草地并不是一片云杉长在了一起,那是云朵落在草地上的影子。

⑧布尔津河在视野里窄了,像一条白毛巾铺在山脚下,毛巾上摆着圆圆的小奶球,有一些奶球连在了一起。它们是云朵,这是蒙古山神的早餐。云,原来还可以吃的,这事第一次听说。山神那么大的食量,不吃云就要吃牛羊了,一早晨吃一群羊,还是吃云吧。雾从河上散开,一朵一朵的云摆在河上,山从雾里露出半个身子,准备伸手抓云吃。昨晚下过雨,木制的牛栏和房子像柠檬一样黄。不一会儿,天空有鹰飞过,合拢翅膀落在草地上,想要抓自己的影子。野芍药开花了,山神早上在吃云朵,偷偷流走的布尔津河,把这些事情告诉给了远方的湖泊。

1.从前三段看文章把布尔津河比成餐桌有何妙处
2.第六段写景富有特色试作分析。
3.你为什么要流走你为什么还要流走两句在文中形成反复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
4.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这篇文章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2018-11-10更新 | 1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①文化复兴是一种文化自信,它意味着文化的绵延不断。何为文化?马林诺夫斯基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器物层次,即生产、生活工具;组织层次,包括社会、经济、政治组织;精神层次,即伦理、价值取向,等等。五千年来,器物层次和组织层次的中国文化都在发生变化,但以‚仁‛为核心的传统伦理价值体系始终绵延不断。从孔子的‚仁者爱人‛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都是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延续的体现。。

②伴随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潜力不断释放,以儒家文化为重要传统之一的中华文化,能否与经济基础发展相适应并不断演进,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器物、组织、精神三个层次自洽的文化体系?答案是肯定的。 

③当西方还是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就已是一个市场经济体系的社会。在欧洲中世纪,农民是半农奴,依附于土地,而中国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就已经有相当活跃的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也颇为活跃。可以说,中华文化以及以‚仁‛为核心的传统伦理价值跟市场经济体系是共容的。 

④从文化自我更新的角度来看,中华文化既能适应经济基础不断提升、政治组织与经济组织不断变化,又能保持其精神实质,并以相应形式与变化相呼应。以儒家为例,孔子所以被称为‚圣之时者‛,是因为他总是能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他的述而不作是有选择的,他把过去的经典按照时代需要给予了创新性整理和诠释,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儒家文化为重要传承内容的中华文化有能力随着时代而调整、创新,这一点也可以从‚亚洲四小龙‛有能力在儒家文化基础上实现现代化得到证明。

⑤当一个文化体跟另外一个文化体碰撞时,就会有强势弱势的差别,其决定因素在于经济基础。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中国的经济基础,也就是中国文化的经济基础完全有可能不断提高。而且,只要有意识地实践、倡导,中国文化也有能力保持其核心伦理价值取向,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地进行上层建筑的创新。 

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不仅会继续保持经济的稳步发展,而且会将中华文化发展为当今世界的先进文化之一。除中国以外,世界上还有65%的人口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有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梦想和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的不仅是中国梦实现,还因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条件相似,来自中国复兴经验总结出来来的理论,很有可能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为人类不断贡献其理论创新与文化自信的力量。 

(摘编自林毅夫《从经济学视角看文化自信》,原载于《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的器物、组织、精神层次不断变化,但核心价值体系始终绵延不绝。
B.中华文化伴随经济发展会形成完整的自治体系,从而适应并不断演进经济基础。
C.以儒家文化的“仁”为核心的传统伦理价值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D.为了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中华文化要不断随时代变化进行创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经济学视角审视文化自信,较为充分地阐述了文化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B.③段在中西对比中例证了中华文化及其传统伦理价值可与市场经济体系相容。
C.④段中作者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论述了中华文化可以随时自我更新。
D.文章从中华文化核心价值、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文化更新与发展等方面论述了论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演化要适应经济发展,可见,孔子有选择地述而不作是为了适应经济文化。
B.只要不断提高经济基础,中国文化就会在与其他文化体的碰撞中占据主动。
C.“亚洲四小龙”的事实说明,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以中国复兴理论为指导。
D.对中华文化内在关系和外在关系的认识都让我们对中国的文化复兴充满自信。
2017-11-19更新 | 10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宫365”实验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5月10日启动的,8名志愿者分批在“月宫一号”实验舱内,共历时370天,是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实现了闭合度和生物多样性更高的“人——植物——动物——微生物”四生物链环人工闭合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循环运转,且保持了人员身心健康。

月宫一号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的国内第一个、世界第三个空间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它由一个综合舱和两个植物舱组成。综合舱面积42平方米,高度2.5米,每个植物舱面积50-60平方米,高度3.5米。综合舱中包括4间卧室、饮食交流工作间、洗漱间、废物处理和动物养殖间。

志愿者们作为实验操作者又作为实验对象,需要对自身取样,从头发丝、鼻腔、唾液、指甲到尿液粪便,还要定期完成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测量。

伊志豪所参加的是2017年7月9日至2018年1月26日阶段。“本次实验的闭合度为98%,而目前国际最高的水平就是98%。刘红教授是这样解释闭合度的,‘如果一个人需要100公斤食物,有98公斤可以通过这个系统来满足,那么闭合度就是98%’。除了带一些肉食、佐料以及需要给植物补充的营养液外,团队要完全依靠舱内物资生活,这就意味着团队成员基本上是要自给自足的生活。”伊志豪介绍说。

密闭舱里的水,是100%的循环。日常的生活用水使用完以后,会进行处理,之后要用它们来浇灌作物。植物经过蒸腾作用产生空气冷凝水,系统将水收集起来集中净化,团队成员们就喝这些水。

“另外,植物光照是24小时的,因为我们呼吸需要的氧气,都得靠植物们来提供,我们呼出的浊气,也需要植物来净化。”伊志豪介绍,月宫一号是一个大系统,系统有许多的模块,水循环属于一个模块,气体循环也是。

“我们也曾和著名的实验‘生物圈二号’里的志愿者尼尔森(Nelson)博士等人交流过,他们说失败的原因之一在于气体循环失调,导致后来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基于此,我们也做出了许多改变。”伊志豪说。

“月宫种植也有学问。我们总共种植了35种植物,收获之后就要马上再次播种,保证生长周期内各个状态的连续性,也保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伊志豪介绍,舱内的蔬菜、水果从播种到收获,每一步都得到了精心照料。

有了原料,团队成员便想尽法子做出不同的花样。中秋节的时候,还用彩色马铃薯做成了各种点心。伊志豪“发明”了黄粉虫两种不同的吃法。“一种是和包混在一起,完全看不到虫子的吃法;另外一种就是经典的吃法炸制。”伊志豪介绍,在太空实验中,黄粉虫也有许多重要的辅助作用,它不仅能提供优质的动物蛋白,还可以以系统中植物的秸秆、蔬菜老叶等为食,成为系统废物处理的环节之一。

“月宫一号分为两个植物舱和一个综合舱,我们生活在综合舱,当我们感到压抑时,我们就会去两个植物舱走走散心。我比较喜欢听一些与历史有关的书或是百家讲坛。当然,我们也有负责心理健康的人员,时不时进行通话,聊的也是十分轻松的话题。”

“8位志愿者分为2组,交替入舱,第一班60天,第二班200天,第三班110天。”伊志豪介绍,第二班就是他所在班次。他们的时长打破了此前由俄罗斯创造的同类系统中驻留180天的世界纪录。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宫365”实验是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
B.月宫一号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的世界首个空间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
C.“生物圈二号”实验失败的原因之一在于气体循环失调,导致后来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D.黄粉虫以实验系统中植物的秸秆、蔬菜老叶等为食,是实验系统废物处理的环节之一。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宫365”不仅在闭合度上世界领先,而且实现了有关系统的长期稳定循环运转。
B.实验舱中植物经过蒸腾作用所产生的空气冷凝水,保障了实验团队成员的饮水需求。
C.为保证光合作用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植物收获后要马上播种。
D.伊志豪所在班次的驻舱时长打破了由俄罗斯创造的同类系统中驻留时长的世界纪录。
3.作为志愿者参加“月宫一号”实验舱实验,其自身需具备哪些能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2020-10-23更新 | 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