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7 题号:604696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城市鸟巢

黄学友

在金生居住的这座城市里,不用说找到一只鸟巢,就连一只在天空中飞翔的小鸟都很难看到。可金生却找到了一只鸟巢,还是在自己家的阳台上。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这天是周六,金生一大早起床后,要到阳台上呼吸一些新鲜空气。刚踏上阳台,一只鸟就从某个角落“扑棱”一声飞向天空,在天空划了一道美丽的弧线后消失了。金生就在阳台上找那只鸟留下的蛛丝马迹。最后,他在阳台一角的一个瓷罐里找到了一只鸟巢。他为自己的发现感到兴奋。

他已经忘记了那只瓷罐是什么时候放到阳台角落里的。那是他的母亲来城里看他时,从乡下带来的,说是让他放在厨房里当盐缸用。可他觉得这只瓷罐太古老,又粗糙,与现时流行的用具格格不入,就随手把它放在了阳台的角落里,想不到它竟成了鸟儿的栖身之地。

金生再仔细去看瓷罐里的鸟巢,那巢穴编制的很牢也很密。它的外一层是用一些干枯的枝棒织成,里面铺满了松软的杂草。他抬起头望一眼这高楼林立的城市,心里想:“那只鸟是从什么地方衔来的这么多枯枝棒和杂草呢?”

金生还在鸟巢里发现了三颗鸟蛋,鸟蛋的壳上布满了美丽的花纹。他刚要用手去拿,却又马上停了下来。因为小时候他听人说过,遇见鸟窝如果动里面的鸟蛋,那鸟就永远不再回来了。他没有去动那些好看的鸟蛋,他希望那飞走了的鸟儿再回来,仍然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尽快让那三颗鸟蛋孵出美丽的小鸟。

阳台上的鸟巢成了他的牵挂。他除了百般呵护外,还每天在阳台上撒一把小米,喂鸟儿。鸟儿不仅回到了鸟穴,住在了阳台上,还渐渐地与金生产生了感情,见到金生不再害怕,不再飞走。金生不断地走近鸟巢,仔细观察那三颗美丽的鸟蛋,盼他早一天孵化。终于有一天,那三颗鸟蛋变成了三只黄嘴鸟丫。小鸟刚刚睁开两只圆圆的小眼时,在巢穴里躁动不安地“喳喳”叫,像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新奇。金生是一个业余摄影爱好者,自然想到了把这一景色摄入镜头,于是就跑回房间取来了照相机,把镜头对准了瓷罐。这时大鸟嘴里也衔着一只小虫飞了回来,站在了瓷罐沿上,三只小鸟抬着头“喳喳”叫着抢要虫食。金生快速按下了快门,把这一精彩的时刻留在了相机里。

没多长时间,金生拍的照片获得了野生动物保护一等奖。

金生的照片获奖后,有不少人幕名来他家观看阳台上的鸟巢。这天来了一名参观者,是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戴一副深度眼镜,脸上布满了沧桑。金生把他领到阳台上的鸟巢前时,他似乎对里面的小鸟并不感兴趣,而是用两只深邃的眼睛好奇地紧紧盯着瓷罐。他问:“这只瓷罐是从什么地方弄来的?”金生回答:“是我娘从乡下带来的。”那人刚要用手动那瓷罐,被金生阻拦了。于是那人就俯下身去仔细观看,甚至还边观看边环绕鸟巢转了几圈,然后站直了身说:“好东西,好东西啊!”金生不知他说的“好东西”是指小鸟?鸟巢?还是瓷罐?只是一脸茫然地站在那里。那人思忖片刻说:“你的这只瓷罐我买了。”金生先是一怔,然后摇了摇头。那人就打着手码说:“我出八万元。”金生又摇了摇头。那人咬咬牙说:“十万元怎么样,你该同意了吧?”金生还是摇了摇头,那人很惋惜地叹了一口气走了。那人走后,金生才知道那人是个古董商。他已看准装着鸟巢的瓷罐是一件稀有的古董。

后来又有人出高价来买金生阳台上那只瓷罐,依然都被金生拒绝了。金生不是嫌买家出的价格低,是为了那只鸟巢。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这句话后四段属于补充的内容,交代了金生发现鸟巢的时间、地点和过程,也表现鸟巢出现的突然和不可思议。
B.从发现鸟巢到拒绝出售瓷罐,金生心理经历了变化过程:发现时的“兴奋”、细看时的‘‘疑问”、呵护时的“牵挂”、拒绝出售时的“珍惜”。
C.作者善于刻画人物特点,从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角度描绘了金生在发现鸟巢到守护鸟巢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人物形象渐趋饱满。
D.金生对古董商所说的“好东西”感到茫然,是因为他们的价值取向不同:古董商重视的是瓷罐的经济价值,金生关注的是保护鸟巢的生态价值。
2.作者不避其繁地描绘古董商试图购买瓷罐、与金生商讨的过程,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3.“瓷罐”这个物象的选择体现作者的匠心,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①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②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境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了。

③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④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⑤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⑥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⑦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树,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⑧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⑨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⑩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

⑪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第①段中提到的“四书”,包括《大学》、______________、《孟子》
2.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批判了传统儒家的教育观念,强调了科学探索活动中怀疑求真态度的重要性。
B.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是由于中国人并不注重寻求新知识。
C.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了,是因为中国人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D.中国学生面临着需要思考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是由于中国学生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践,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意动手。
3.第段加点词“用功”在文中的含义是:
4.综观全文,格物致知需要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5.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2019-07-12更新 | 5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年12月2日,一声令下,深圳的无人驾驶公交车正式上路了!这是中国首次,全球首例在开放的道路上进行无人驾驶。

支撑这次无人驾驶的,叫“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系统”,是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系统!为什么取名“阿尔法巴”?这是对美国科技“阿尔法狗”的回应。

目前,已实现自动驾驶下的行人、车辆检测、减速避让、紧急停车、障碍物绕行、变道、自动按站停靠等功能,一旦万无一失,就会向所有企业开放。在中国,几乎所有的科技企业,都在积极推动无人驾驶的最终实现。

百度李彦宏坐着无人驾驶汽车,从北京五环下来之后,就宣布向一汽、东风、奇瑞、长安、长城等开放无人驾驶技术;就在昨天,华为自信地向全世界宣布:5G商用进入倒计时;马云带着阿里云开始为全国各大城市装上智慧大脑,让人工智能去控制交通……这些都是无人驾驶的前兆!

(摘编自2017-12-04搜狐网)

材料二:

(摘编自《中国大数据产业观察网》)

材料三:

《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显示,截至6月,全球网民总数达38.9亿,普及率为51.7%,其中,中国网民规模达7.51亿,居全球第一。目前全球22%的GDP与涵盖技能和资本的数字经济紧密相关,中国的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三成。过去的十年,中国已在多个领域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引领者。以电子商务为例,十年前中国电商交易额还不到全球总额的1%,如今占比已超40%。据估算已超英、美、日、法、德五国总和。

“高铁、电商、移动支付、共享经济”被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其中后三项都是数字经济的佼佼者。2016年,中国与个人消费相关移动支付交易额高达79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1倍。支付宝和微信等移动支付在中国盛行的同时,在国外也已掀起移动支付热潮。共享单车企业ofo和摩拜现已进军新加坡、英国和美国。美图秀秀广受年轻用户青睐,在巴西、印度、美国、英国等地都设立了分公司。

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各国的共同参与和有效治理。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互联网治理模式,包括个人隐私保护、数字贸易规范、网络内容管理、规范产业竞争秩序、打击网络犯罪活动等。同时,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已进入多边、多方治理并行阶段。

(摘编自央视网《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时期》)

材料四: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将进一步促进产业间的融合,跨界已是大势所趋。例如未来的汽车行业也许会出现产品设计由谷歌、苹果这样的公司负责,而传统汽车厂商负责生产执行的局面,就像今天的富士康一样;新一代的医疗观,即变传统医疗的病后诊断为病前预测和干预等等。行业应及时觉醒并积极转型,强力推进实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摘编自李瑞成《数字经济时代之新机遇》)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9年前中国AI专利新申请数还落后于美国,2011年则超过美国,2014年后更大幅抛离美国。
B.2013年之前,无论是融资规模还是投资频次,中国无人车产业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美国的起步早于中国。
C.从中国AI专利新申请数的增长势头看,中国在人工智能的研发水平上,目前已经大大高于美国。
D.2015年后中国无人车投资频次呈突进式态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AI专利申请数2015年后大幅攀升的原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深圳无人驾驶巴士正式上路,百度李彦宏乘坐无人驾驶汽车跑北京五环,这标志着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B.无人驾驶公交车要在全国各大城市的道路上实现开放式的行驶,还需要有与之相应的数字技术的配套及其进一步完善。
C.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世界经济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变化。中国的“新四大发明”正引领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并惠及世界。
D.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及网民人数的不断增加,数字经济在世界各国的经济中所占的地位日益提升,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E.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将实现跨界的融合,并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运营模式创新。
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我国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现状。
2018-06-04更新 | 8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目前,人工智能写诗超过一般人的水平,最终能否超过杰出诗人的水准,还要假以时日。

在掌握词语和技巧方面,人工智能有其特殊优势。人脑能背诵一万首诗就不得了了,而电脑可以储存海量诗歌。海量诗词的词语、典故和表现方法,经过人工智能的分析和最优组合,完全可以写出比较好的诗。

就像人的学习有循序渐进的过程,机器也需要不断学习完善。比如,稻香老农作诗机1.0版,瞬间就可以写出一首诗词,诗的形式完全符合格律要求,但诗句没有什么意义。升级后的2.0版就不同了,诗句已经有了意义。一首绝句,总有两三句是有诗意诗味的,其余诗句还有备选的可以替换。最近,稻香老农作诗机的3.0版将上线,做出来的诗会更完善。

机器目前还不能很好地理解人类的情感,但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今后人类身上的装置会成为一个记录仪,随时感知人的情感。计算机可以感知到这种情感,并与数据库里的海量诗词所表现的情感进行分析配比,然后选择最适合的词汇和表现技巧,写出比较贴切并能表现人的真实复杂情感的诗词来。

一首优秀诗歌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创性。这一点,人工智能似乎难以做到。但是,任何创造都是在传承前人经验和技巧上完成的,而电脑可以全面借鉴汲取海量的前人创作经验。电脑写诗的个性化和独创性,是可以期待的。

(摘自《光明日报》2019年5月18日)

材料二:

现在,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已能写出符合语法的诗句,有一些甚至相当惊艳。然而这个过程也存在问题。乔姆斯基指出,“无色的绿色想法在狂热地睡眠”这样的句子在语法上成立,却是荒谬无理的。

随着技术发展,人工神经网络将能精确模仿人类神经元的刺激-反应,然而好诗激发的情感层次十分丰富,能否约化为某种模式,还是一个问题。另外,人类个体始终在推测与判定他人的意图,这样的“主体间性”贯穿于人类阅读诗歌的过程,而人工智能将人类作为整体认识,缺乏主体之间的交互;解决这一难题恐怕还要等待具有自主意识的强人工智能出现。

诗强调独特性,一首好诗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前所未有”上。这和围棋不同。人工智能学习围棋,是对已有棋路的破解;而要创作优秀的诗歌,则要避免已有套路,这是摆在人工智能面前的艰巨任务。

                                     (摘自程羽黑《当人工智能具备了主体意识》)

材料三:

机器诗人要经历模仿、置换、命题才能逐渐走上自主自由创作的境界。不过,具有先进人工智能的机器在学习写诗方面,比人类进步快,因为其记忆力、耐受力和学习能力、纠错能力是人类不可望其项背的。

类似灵感、欲望、情感等属于人类诗意的原创造力,机器能跨越这样的鸿沟吗?过去,我们觉得不可能!可今天,神经网络技术、基因科技、量子科学和人工智能都在快速发展,这些研究令传统信念动摇,我们还是要多观察,多等待。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诗歌写作,作为人类诗歌的新品种,正丰富着人类的诗意世界。诗词将不再是少数文化人的专利,而成为社会大众的通用品。每个人都可以用诗句表达情意、交流沟通。人们的审美水平有所提高,全社会的艺术素养自然随之提升。这些反过来又会促进诗歌创作水平的不断突破和提升。

机器写诗可能会对诗歌未来发展产生影响。譬如,由于其快速而不知疲倦的制作能力,会不会造成需求过剩?为了满足读者趣味的倾向性设计,是否会造成类型化的机器诗歌写作泛滥,而原创性、创新性的作品难遇难求?

当人工智能的机器写作平台变得越来越强大和廉价好用,人们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偷懒,总是依靠机器来帮自己写诗,那很可能会导致人类自身的诗性功能退化。

(摘自《光明日报》2019年5月1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超强的记忆、耐受、学习和纠错能力,人工智能在学写诗方面较人类有其特殊优势。
B.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已能写出符合语法的令人惊艳的诗句,但这些诗句都没有意义。
C.当前人工智能缺乏自主意识,在诗歌阅读过程中难以像人类一样进行主体间的交互。
D.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有望写出贴切表现人的真实复杂情感的诗词来。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以稻香老农作诗机为例,论述了人工智能要写出较完善的诗歌需要不断学习。
B.材料二中把人工智能学写诗和学围棋作比较,论述了人工智能学写诗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如何体现诗歌的独特性价值。
C.人工智能通过对海量储存的词语、典故和手法进行智能分析和最优组合,只要假以时日,就能写出超越杰出诗人的诗作。
D.在全面借鉴汲取海量的前人创作经验和技巧的基础上,人工智能写诗有望表现诗歌的个性化和独创性。
3.根据材料,简要概括人工智能写诗的利与弊。
2019-07-10更新 | 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