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3 题号:636102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阳光的味道

林清玄

尘世的喧器,让我们遗忘了阳光的味道,味道是一样的纯净着,一样的微小,一丝丝,入心,入肺。甘甜,芬芳,怡人。阳光的味道很干净和唯美,像川端的小说,透明,简洁,历炼。行走在世上,许多靶子等待我们紧的箭矢去努力地命中,心里装满太多的世故与烦忧,幸福的位置,也就变得小了,或者卑微到忽略不计。

很向往年关过后的冬日,抱着一本书躺在黄河大堤南的草丛中晒太阳的时光。一大片一大片衰败的堤草向云海深处铺展延伸。有几个牧羊人躺在草丛中,他们丝毫不觉得冷。我便停止了脚步,眷恋着这片草,还有草上特定的阳光,这就是冬天的太阳,静悄悄的释放着能量。

我选了一片草色稠密的空地躺了下来。从黄河边吹过的风夹杂着些许凉意,我抱膝抬起头让脸感受阳光,紧闭着的眼前一片红色。渐渐我感受到了暖暖的光,不是隐隐的,是静静的暖。静静的,温柔的,使我沉浮的心也静了下来。

等待返青的草丛中慢慢流溢着阳光味,香香的,暖暖的,轻轻的,柔柔的,从我的发梢、肩膀、衣服,从我目光所触的护堤杨树上浓厚着,流逸着。我的心域泛起春天般明媚、柔和的气息,温润,甜美。小时候,就是这样静静地追着这片阳光,嗅着他们身上阳光的味道,温暖着,幸福着。

冬天的太阳这么美好,阳光下的一切都那么金灿灿的,暖烘烘的,更懒洋洋的,我终于卸下了尘土般的疲惫,让自己也变得懒洋洋的。和这水涟一起发呆,发笑。

临近中午了,我突然发现阳光变得眼耀眼,也变烫了。中午的阳光愈发的暖和,返白的草尖上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空气里回旋着温热的气息。阳光的味道最浓烈处就是这村庄的味道,乡情的味道,给予你身躯和血脉相牵的亲人的味道。

驱走一切发呆以外的多余的动作,竟然这么美妙,这么简单。就是晒晒冬天的太阳,只是这么简单,自然地翻几页书,或慵懒的像只蜷曲的猫儿,原来有时候异于人类的动物更会享受生活,忙碌的我们还是给自己些时间享受纯本的生活吧,也许会领悟到另一种幸福。

尽管冬日的阳光也只有短短的一个季节,也许你应该感恩于它对你的磨练,也许你应该感激它让你发觉了自己原来还有脆弱的一面。阳光的味道,磨练的味道,人生的味道。春天的阳光会融化你冷漠的心灵,夏天的阳光考考验你执着的深度,秋天的阳光透射生命的颜色,冬日的阳光告知还要重头再来。

在岁月面前,我无法在成功的喜悦中徜徉,却对失败的痛楚耿耿于怀。我看不见梨花黄昏后的一树辉煌与美丽灿烂,却看看见残景雨凄凉;我看不见晨曦清风醉,却看见梦里落叶飞。人生的秋天本是褪色的季节,心里眼里保持着原状原色的东西又能有多少呢?后来,我终于学会了在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体味阳光的味道,我终于知道那种味道其实是一种自强、淡泊、宽容的心情。

我喜欢阳光的味道,我喜欢爱与被爱,因为阳光的味道和爱一样透明!

(选自《散文网》)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连用多个词语描述阳光味道,表露出作者对阳光味道的喜爱与向往,也能够引发读者美好的联想与感受。
B.“我终于卸下了尘土般的疲意”,“尘土般”一词生动形象而又深刻表现了作者人生路途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
C.本文写“异于人类的动物更会享受生活”,是用比较的方式提醒我们忙碌是幸福的大敌,我们该学会给心灵留点时间。
D.本文细腻地描绘了几幅画面,看似随意,实则是作者的妙思所在,温馨的画面中流淌的温情正是后文抒情感悟的基础。
2.结合全文,概括文中“阳光的味道”的含意。
3.本文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请结合全文赏析。
2018·辽宁·三模 查看更多[4]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6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继续增长,中国网民中的绝大多数都成为了移动网民,他们手中使用的绝大多数是国产的移动智能终端,移动接入流量与2015年相比几乎翻了一番。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热潮未退,直播平台、网红经济、虚拟现实、共享单车、人工智能等潮起潮涌。与此同时,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法治化规范化建设、移动空间安全防御等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移动互联网在成为创新发展新领域、公共服务新平台、信息分享新渠道的过程中,日益趋向平稳发展,呈现出理性成熟的一面。

(摘编自《步入平稳发展期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7年12月13日《新闻战线》)

(资料来源于2017年12月4日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三

当我们谈到互联网时,第一时间会想到的关键词是创意、创新和无限可能。很巧的是这也是在谈及儿童时会想到的词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副执行主任法图玛塔·恩达耶的席话,引起在场听众的共鸣。

《法制日报》记者获悉,目前,中国青少年网民已有1.7亿人,8岁以前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的未成年人超过五成。未成年人的心智发育还不健全,他们对互联网利弊的认知还很模糊多年来,各政府部门加强网络领域综合执法,持续开展“净网”“护苗”等专项行动,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网络隐私信息,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对未成年人实施侵害的违法犯罪行为,即将颁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将从立法层面构筑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的法律基石。

(摘编自《一亿多青少年网民网络权益如何保护》,2017年12月5日人民网)

材料四

无须讳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网络已被赋予了太多的功能,但也无可避免地存在着现实社会所呈现的各类问题,如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网络病毒、传播色情、造谣诽谤等等,致使网络空间时有阴霾出现,实在让人痛心

为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我国已经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对于如此广大的网络空间、如此庞大的网民数量,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也难免会百密一疏,挂一漏万。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必须多管齐下、多层治理、多面共进。

网民是网络社会的细胞,只有网民的网络素质普遍提高了,网络社会的肌体才能始终保持健康状态,也才能让网络空间保持晴朗。“中国好网民”不仅要具备网络伦理自律能力,更需要形成崇德向善的网络行为规范,切实以自身之力,在网络空间中不断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展现充满正能量的形象,共同打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精神家园。

(摘编自《“中国好网民”既是标准更是目标》,2017年12月10日“今日头条”)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使用,网民总体规模继续扩张,预计2019年将达7.8亿。
B.2013年中国整体网民为6.2亿,比上年增加0.6亿,其中移动网民为5亿,比上年增加0.8亿;整体网民和移动网民增长率都是最高年份。
C.中国移动网民增长率总体上远超整体网民,但是2015年移动网民增长率持续下滑,而整体网民却呈现增长,移动网民增长率首次低于整体网民。
D.从2011~2019年中国网民规模走势来看,无论整体网民还是移动网民,增长率虽然略有反复,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19年增长率最低。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在网红经济、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服务共享等诸多领域掀起了创新创业的热潮,这标志着移动互联网即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B.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互联网和传统经济的深度融合倍受关注,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创新发展的新领域、公共服务的新平台、信息分享的新渠道。
C.目前,我国青少年网民已达1.7亿人,其中超过五成为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这些人心智尚未发育健全,还不能辨别网络世界的精华与糟粕,令人担忧。
D.《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一经颁布,就会筑起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的防波堤,政府才可以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网络隐私信息,净化网络环境。
E.当前,网络空间存在着诈骗、暴力、病毒、色情、造谣诽谤等各类社会问题,这也是法治化规范化建设、移动空间安全防御等受到重视的原因。
3.怎样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18-08-10更新 | 15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无现金交易的最大好处是所有的交易都可追溯,通过用户点评可以激励商家提高服务品质;而商家的评价信息可以供其他用户借鉴,理论上这会最大可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因其便捷性和低成本性,以至于现在很多商家只提供第三方支付,而不接受现金或者信用卡刷卡,甚至指定只接受某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服务。那么,拒收现金的行为违不违法?

②尽管目前很少有不收现金的商业机构,但是基于减少管理成本的因素,会有越来越多的商家跟进。此前有媒体报道盒马鲜生会员店就是只接受支付宝而不能使用现金等其他支付方式而引发非议,甚至不少人称之为违法,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第十六条规定,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并强调“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③但人民币是否指的就是人民币纸币、硬币呢?目前法律对此没有明确定义,但将拒收现钞等同于拒收人民币的思路,恐怕值得商榷。因为盒马鲜生会员店只是用支付宝作为支付手段,但货币还是以人民币来计价,而不是其他外币。换言之,现金只是一种结算手段而已,支付宝等其他方式也是如此。如果把只用支付宝而拒收现钞视为违法,那么很多商家只收现钞而拒绝银行卡和支票等是不是也违反《人民银行法》的规定?毕竟支票和信用卡也是以人民币来结算的。

④如果将这种逻辑再往前一步,结论可能更为荒谬:现在的网络购物可能都“违反”了法律规定。因为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网站已经不支持现金支付这一选项了。随着技术的进步,现金的适用范围会越来越少,以网约车为例,目前中国市场上所有的网约车都不支持现金支付,而是强制要求消费者绑定银行卡、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

⑤由此可见,将不接收现钞等同于拒绝接收人民币的做法,恐怕缺乏坚实的法律基础。在可以想象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商家从现钞的保管成本、找零的麻烦程度等角度出发,不愿意接受现钞支付,这恐怕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监管当局应当呼吁商家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支付方式,建设更加富有包容性的支付体系,包括为那些没有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仍保留用现钞结账的可能。

⑥无现金社会给人带来了各种便利,但如何创建更加富有包容性的支付体系、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恐怕是从业者和监管当局,乃至整个社会都应当考虑的问题。

(摘编自傅蔚冈《“无现金社会”的便利与疑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无现金交易的最大好处是交易可追溯、服务可点评、评价可借鉴。
B.许多商家拒收现金,甚至指定支付方式,引出了是否违法的讨论。
C.拒收现金是否违法,关键要看交易是否用人民币来计价和结算。
D.拒收现金虽不能等同拒收人民币,但这种行为有坚实的法律基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针对很多商家只提供第三方支付而拒收现金的做法展开论述,具有现实针对性。
B.文章通过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相关条文,证明了非现金交易不违法。
C.文章使用了归谬法:假定某结论正确,据此推出荒谬的结论,进面证明该结论错误。
D.文章没有否定商家拒收现金的行为,但也希望商家多考虑用户体验,具有辩证意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用卡刷卡交易不属于第三方支付,也往往被商家拒绝。
B.盒马鲜生会员店被指违法,在于它不接受其他支付方式
C.随着技术进步,便捷的无现金交易会有更大的适用范围。
D.如不能建立包容性的支付体系,会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2018-07-26更新 | 3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传统的读书治史方式是否需要彻底改弦更张?史学研究与记载历史事实的书籍有天然的不解之缘,研究历史必然要研读史籍。

中国传统的读书治史方式,讲求精读系统性的史籍与相关典籍。越往后代,书籍、文献越加积累,汗牛充栋已不足以形容其部帙之多,研究者欲全部阅览已无可能,于是类书、书目、各种索引应运而生,给读者提供了极大方便。然而,各种类书参差不齐,而且割裂原书籍的内容,再机械地分类编辑,呈碎片化状态,所取史料的形成背景、语境、前因后果基本消失,因而会导致误解。因此,在以往的史学研究中,类书只能起到辅助作用,阅读重要的系统性史籍仍然是史学研究的基本功。正因如此,古人剖析类书,常常提醒学者:“抄撮类书,非根柢之学。”

到了当代,电子学术资源兴起,这些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电子扫描和镜像版的图书、文献,二是互联网上的知识资料与信息,三是可以检索的学术资料数据库。电子扫描和镜像版的图书、文献,与原书一致,仅载体不同,对学者而言均属读书,无多少区别。互联网上通过搜索引擎获取的大多为普及性知识和学术信息,对治学方式的冲击也不大。只有第三类极大地改变了史学研究者获取史料的途径,冲击着传统的读书治史方式。不过,数据库仍存在与类书相似的缺陷,这决定了它还不能取代读书治史的基本理路:第一,所得资料也呈现为碎片化的堆积,失去其形成的背景和特定的语境,存在误读的可能性;第二,检索所得史料,难分真伪,而且因割裂、碎片化更难考辨真伪;第三,受数据庳涵括内容的限制,可能缺少很重要的典籍资料,如《四库全书》的编纂暗地里排斥了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一书。

在史学研究中,史学研究者的学术素养必须在读书、思考、研讨和撰著的实践中培育,要有史料鉴别和考订的能力,要有理论思维,仅仅掌握史料的供应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网络信息时代,有了学术资料数据库并不能轻松治史了。缺乏基本的学术素养,直接取用具体的史料,出错的几率颇高。例如,以“实录”为名的史书产生很早,但许多史书的性质与唐太宗时开端的朝廷官修、记述一朝皇帝言行、以政务为中心的编年史性质完全不同,而史学界将其混同看待的却不乏其人。

为提高史学研究水平,读书治史的理路不可抛废,但信息检索技术的重要作用对读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网络信息时代,史学研究者在读书上应作出调整与改正,比如读书包括阅读电子扫描和镜像版之书,学者应努力建设自己的电子图书馆,数据检索出的陌生书籍要跟进阅览等。

(乔治忠《治史仍须以读书为根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欲全部阅览系统性的史籍和相关典籍几乎没有可能,这就是类书、书目等产生的背景。
B.以往治史必须对重要的系统性的书籍进行阅读,类书是仅能作为治史的一种辅助方式而存在的,因为它非“根柢之学”。
C.电子扫描和镜像版的图书、文献与传统纸质的书籍内容一致,只是在读者面前呈现的方式不同,对当代治史方式冲击不大。
D.当今,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电子学术资源兴盛,治史者可以轻松拥有学术资料数据库,传统的读书治史方式已经失去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开宗明义,以设问的方式,自问自答,明确了观点——一当代治史必然要研读史籍。
B.文章二三段,作者由古到今详细剖析、论证了电子学术资料数据库于治史过程中的弊端。
C.文章举史学界混淆“实录”史书和唐太宗时始兴的编年史性质的例子论证了治史中基本素养的重要性。
D.文章末段针对当今时代发展的特点,对治史者读书的范围、方法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类书史料会导致误解,治史者通读史料出处的原书籍,有助于避免对史料的误解。
B.数据库也不是万能的,比如《四库全书》数据库就缺少了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这一非常重要的史料。
C.当代学术资料数据库中的资料呈现出碎片化堆积的特征,因此,当形成背景、特定语境消失时就会被误读。
D.当代治史者应该利用好信息检索技术,还要跟进阅览数据检索出的陌生书籍,充实自己的电子数据库。
2019-05-07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