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9 题号:647036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威夷之焰

刘成章

我的眼睛贴着飞机的舷窗。夏威夷的大岛小屿以及礁岩,通通被雪白的浪花镶了个边,就像置在白色缎子上的一些珍贵文物,令人心醉神迷。而白云游荡的天堂,每一寸都像刚刚洗过,亮堂极了,清爽极了,但也简约极了,甚至不曾看见一只鹰雁之类的高飞的鸟。

第二天,我们租车在考爱岛走了大概半个小时,便已越过人烟的边界,进入了萧蓊郁郁的山野之中。我们走下车来,踩着满地的碧绿看山,山是那么高峻巍峨,在它的垒垒坚石和浓浓植被之中,谁知会隐藏着多少远古信息。顺手摘了些浆果放到嘴里咬咬,发现凡是枝上滚圆的东西,黄的、红的、紫的、硬的、软的,里面都悄悄地结下了籽粒。

“咯咯民——”突然,响起一声雄鸡的悠扬啼唱!我心上一怔,想:难道这儿还住有人家吗?巡睃了又巡睃,这儿绝无人家,片瓦也无。而鸡们却即刻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若霞块,若缎块,若雪块,若煤块,若金秋田畴之块,若燃烧的火焰……它们都有着我们心中稔熟的外观和动作,亲切而可爱——只是比我们常见的小了一个型号。它们悠闲地走动于大树根底、青草坪上。我们太惊奇了!

这些鸡难道是某种野鸡?显然不是。它们不但与家鸡的模样完全一样,性情也温顺。它们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毫无惧色,甚至任着你随意碰触。它们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我一路上猜猜想想。

后来到了繁华的市中心,发现无论是公园里还是街道上,到处都有这样的鸡,它们有的低头觅食,有的缩起一只腿像诗人似的构思着作品,还有的母鸡,居然带了一毛茸茸的鸡雏,优哉游哉地横穿马路,而警察却在指挥来往车辆为母子们让路。

夏威夷天气炎热,仿佛全是由遍地燃烧的花朵所致,而这些鸡,就像是那些花朵的拷贝物——它们是会吃会走会唱的春色火焰。

原来,夏威夷是个由海底火山爆发形成的一串岛屿,与世隔绝着,起先没有人也没有动物。后来终于来了人,人带来了牛羊猪狗之类家畜,也带来了鸡,百余年前,这儿逢上一场罕见的暴风雨,好些养鸡场被吹得七零八落,鸡们死的死散的散,散的流落在四野八荒。但由于这儿不存在狼、狐之类的野兽,加上气候条件优越,这些鸡们便幸运地存活了下来,繁衍生息,最终野化,但它们的血管里却流着家鸡的血液。

我于是了悟,在这个世界上,生命不总是一味地简单传承,有时还会流转,会出人意料地逸出既定的轨道,打破原来的格局和秩序,由依附变为独立,听从自己心灵的召唤,从而别开生面。

我们在餐馆就餐,吃了一通“夏威夷鸡”,心想,夏威夷到处是鸡,是否就是先前看到的鸡?后来知道我们全想错了,夏威夷随处可见的这些野家鸡,是被政府和社会严加保护的,任何人不得随意侵害;食用的鸡毫无例外地出自一些大型养殖场。

终年飘香的夏威夷,花开不凋的夏威夷,它把草籽、昆虫和全部的爱,悉数提供给这些野家鸡,由它们游走,由它们享用,由它们以自己的意志生活,祥和安静地度过一生,这里显然是鸡们的桃花源。

此时,白云蓝天之下,温和湿润的海风之中,那些红的白的黑的芦花的夏威夷野家鸡,正迈着华尔兹的方步,何其舒心和自在,鸡们一时兴起,居然孩子似的打闹起来了。其中一只气宇轩昂,肉冠如颤动的火焰,背覆白羽,胸腹和尾巴黑中透着蓝绿,打闹中它最为显眼。当它遭到围攻的时候,竟嘎嘎地飞上树丫,而另一只也跟了上去,它的嘎嘎声随之爆开,接着,整个鸡群热闹起来了,谁也说不清那是多少声音,生命的洒脱宣泄,此起彼伏,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热烈到了极点。好大一阵子,才重归寂静。

(选自2018年2月23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描写从飞机舷窗俯瞰所见到的夏威夷景色,从海面写到天空,层面分明,画面优美,读之令人沉醉。
B.文章在写夏威夷鸡的出场时,别具匠心地运用先声夺人的手法;先闻其声,设置悬念;再绘其形,令人惊喜。
C.夏威夷鸡旁若无人,随处可见,甚至阻碍了交通,却受到夏威夷政府和社会的保护。对此,作者心中不以为然。
D.文章不仅描写了夏威夷鸡的种种特点,还由此触发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从而丰富了文章意蕴,提升了文章境界。
2.画线的一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如何理解标题夏威夷之焰的含意?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城市里的蟋蟀

吴丹红

(1)和城市站在一起,也就渐渐远离了自然。“唧……唧……唧……”,那曾经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天籁之音似已远去。我已无法解读弥漫着欲望泡沫的城市生活,内心总处于无边的焦虑与渴望之中。

(2)不记得有多久没有数过星星了,抬头望天俯身看地的感觉似乎已经离我好远好远了。站在阳台上,隔着那些被几何化的不锈钢防盗网,望着被分割成俄罗斯方块般的世界,看着闪烁的霓虹灯和过往匆匆的都市人,我总觉得有一个声音在召唤着我。

(3)那是童年时的那只蟋蟀的声音。

(4)儿时,在外婆家。“唧……唧……唧……”的虫鸣声似乎成了乡村每晚必定上演的歌剧,蟋蟀们如矜持羞涩的少女,又如风度翩翩的绅士,不用伴舞,不用伴奏,只是清唱,顶多来个小组唱,就这么简简单单,却和着泥土的气息,唱出了自然与生命的真谛。

(5)外婆不知从哪里给我捉来了一只蟋蟀,我把它养在一个花盆里。一次,邻居小姐姐把她的蟋蟀放在我的蟋蟀身边,我们用枯树枝轻轻撩拨。忽然,两只蟋蟀大战了起来。几个回合之后,小姐姐的那只败下阵来,我的那只却是一副得胜将军的模样。我们为蟋蟀的精彩表演啧啧称赞。后来,我在作文中常常写到那只蟋蟀,老师说我的作文中充溢着一种乡情。

(6)我的童年就这样在蟋蟀的吟唱声中度过。后来我还是被带进了城市,带进了贴着红白蓝瓷砖的高楼,带进了有空调有电脑有俄罗斯方块游戏却没有泥土没有草丛没有蟋蟀的房间……

(7)在城市,我习惯了这种俄罗斯方块般的生活。早出晚归,步履匆匆。

(8)不知何时起,我学会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学会了“防人之心不可无”,学会了冷眼旁观,学会了猜疑与妒忌……那只承载着我童年欢笑的蟋蟀,早已被压在了心底。也许,是我把它给遗忘了,前不久,我在一个商店里看到有竹制的或塑料制的蜻蜓、蟋蟀卖,便兴冲冲地买回了一对塑料蟋蟀,把它们放在一个塑料花草丛中。后来,我在网上看到诗人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我想我应该记得童年的那只蟋蟀,可是它却无处可寻,我在俄罗斯方块中感到一阵茫然和悲哀。

(9)我那童年的可爱的蟋蟀,你在哪儿?

(10)“唧……唧……唧……”,也许是因为过度的思念,我竟然有些幻听,仿佛当年那只蟋蟀在我耳边低吟,释放出一种平和的伤感,是的,它在为我现在的寂寥而伤感。我知道我无法寻觅它,因为那只是幻觉,我却仍然探头往窗外搜索。窗外很眩,有红绿灯,有汽车尾气;窗外很吵,有人在蹦的唱K,有人在猜拳行酒,也许这些都是城市应该有的声音吧。闪烁的霓虹灯尽情地展示着城市的繁华与躁动不安,一如千娇百媚的舞女。难怪贾平凹会说:“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静的地方难;找繁华的地方容易,寻拙朴的地方难”。赛格顶上的激光柱不停地旋转着,它在扫射着城市的夜空;波音777、空中客车在不停地起降。激光柱、客机的灯光让月光星光都暗淡无光。我要将自己藏在哪里,才不至于被这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淹没?

(11)没有人告诉我,只有暗淡的月亮对我凄然一笑

(12)我到底还是惦记起那一只蟋蟀了。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中会有我们的蟋蟀吗?我看见深南大道旁每一棵树都被缠上了彩灯,我看见东海岸某地产开发商的泥头车队在隆隆驶过!这儿是都市!不是乡村!抬头望夜空,星星何处寻?深圳的云层透着绿光,那是激光柱的效果。在这里,我的蟋蟀已无处躲藏。它逃离了不属于它的方格,逃离了充盈着欲望泡沫的城市。而我却站在原地,无法跳出俄罗斯方块。

 (13)就是那一只蟋蟀/在你的记忆里唱歌/在我的记忆里唱歌/处处唱歌/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比最和谐的音响更和谐/凝咸水/是露珠/燃成光/是萤火/变成鸟/是鹧鸪/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14)也许,每个城市人心中都有一只蟋蟀。城市人,你找到了心中的蟋蟀了吗?

1.文中多次提到了“俄罗斯方块”,其含义不尽相同,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概括它的含义。
2.画线句子在文中有怎样的含义,请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说明。
①没有人告诉我,只有暗淡的月亮对我凄然一笑。
②也许,每个城市人心中都有一只蟋蟀。
3.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反复引用流沙河的诗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作者在文中为什么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儿时的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9-01-30更新 | 83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小题。

空鸟巢

刘照进

春天,总是在繁花绿叶间看到一些被遗弃的空鸟巢,像是村子的角落里失去烟火气的破败茅屋,房檐上蛛网密布,主人已不知去向。

大多数鸟儿并不选择去年的旧巢孵蛋育雏。一棵树,一处房檐,石壁间长满荒草的缝隙,都有可能成为乌儿暂时相身的村庄。它们在这块地域上衔草筑巢,构筑临时的家园,培育孩子,然后又匆匆地搬迁一一这成了乌儿世界难解的一道谜。

或许有一个词能够解开这样的谜团:安全感。 飞翔在空中的乌儿,早已洞悉了脚下的危险。一棵树似乎总是逃不开这样的宿命:风摧,雨打,雷劈,火烧,砍伐……倾巢之下,岂有完卵!树的命运的不确定性让鸟儿失去准确而明智的判断,逃离是唯一的选择。灾难来临,飞翔的姿势已无所谓优不优美,像战乱时期的难民,乌儿匆匆从一棵树逃离到另一棵树,卑小的命运里饱含许多沧桑和流浪感。

细小的鸟巢依附树身,临空危悬,仿佛警惕的眼睛。

几乎无人知晓鸟儿的仇恨,它们内心的悲恸与哀怨常常被暗藏花香的语言忽略。

小时候,总喜欢上山去寻找树丛中藏着的新鲜乌窝,这几乎是整个童年的乐趣和向往。小小年纪,隐含许多成年的狡谲。拇指大的几枚乌蛋,颜色雪白,或者暗褐中夹杂着斑纹,婴儿一般地安睡在巢里。一对幸福的夫妻携手在林间觅食,全然不知灾祸濒临。一双幼嫩的小手手取走了乌蛋,仿佛偷摘邻家未成熟的瓜果一样随心所欲。肇事者并不逃逸,仿佛有意滞留现场,观看伤心欲绝的父母怎样扯开喉咙怒骂。强者的霸道遮掩了制度和道德的约束,弱者只有通过一张相对自由的嘴巴远距离地发泄愤概。

恶毒的举止来源于对未知事件的好奇,对悲惨结局的出现毫不在意,人类的心灵永远无法装下对弱小生命的尊重。家毁子亡,一春的希望瞬间化为乌有,鸟儿的伤心不亚于未亡人的恸哭,凄楚的衷叫电线一般绵长地划过那无边旷野……

再次见到鸟巢的时间是今年三月。 阳台的花盆间不知什么时候悄悄筑起了一只鸟巢,妻子发现它的时候已经完全成型。饭碗大的体积依旧做工精巧,仿佛记忆中某只鸟儿的手艺。已经无法确切叫出这只鸟儿的姓名了。玲珑小巧的身体,擅长飞翔,灰褐的羽毛,两翼有一抹雪白,像流线形的飞机,每天升降于我的生活周固。惊喜之余,居然没敢告诉女儿,担心女儿毁了它的家。幼时掏鸟蛋的一幕,依旧历历在目。每一天,怀着期待暗中观察鸟儿下蛋、 孵化小鸟、嘴对嘴地喂孩子们虫子,直到它们长大,把身体完全交给飞翔。

一只鸟儿从旷野迁徙到喧嚷的城市,是不是对高楼如林的城市的误读? 空荡荡的鸟巢并不能给予答案。好在,它依旧置于我家阳台,作为怀旧时抵达疼痛的路径。

每次回到老家都要惊叹故乡的变化,只是屋檐下再没见到燕子的新巢,地里迷惑鸟兽的稻草人也不见踪迹,曾经被祖母用来驱赶麻雀的竹制响器早已变成灰烬。 房脊上挂着几滴细微的鸟鸣,但那声音与儿时听到的鸟声大合唱简直无法相提并论……

尚记着许多鸟儿的俗名:红肚儿,水鸦雀,啄木官(啄木鸟),地麻雀,夜老鼠(蝙蝠),牛屎雁,鬼鬼阳(阳雀),薅草包谷(布谷鸟),扁茶罐(脚鸡)……像幼时一同玩耍过的伙伴,多年之后,依旧能够轻易喊出他们的乳名。

是人的欲望打断了鸟儿的飞翔。 那么多的鸟儿巴被死亡收藏。 那么多的鸟儿,像宝贵的眼泪,被我们随意挥霍。

天空是一只倒悬的巨巢, 衔着地球这枚鸟单——一枚病变的鸟蛋, 正在加深天空的空度。

(选自«陶或易碎的片段»,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以繁花绿叶的生机反衬被遗弃鸟巢的落寞,又采用比喻手法描述出空鸟巢的破败,突出鸟巢之空,表达出伤感之情。
B.第四段将鸟巢比作警惕的眼睛, 承接上文突出鸟儿内心的不安全感,并为下文写人对鸟巢的破坏给鸟带来的悲痛做铺垫。
C.文章写“我”惊叹故乡的新变化,但故乡的鸟却越来越,主要是为了表现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对传统乡村的巨大冲击。
D.本文语言朴实而灵动,如“房脊上挂着几滴细微的鸟鸣”,在朴素的叙述中用“挂”“滴”等词语将“鸟鸣”写得具体可感。
2.文中详细记叙了幼时“掏鸟蛋”的事情,有何用意?
3.结合全文,说明文章标题“空鸟巢”的内涵。
2017-11-24更新 | 8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合同一般被称为契约。传统契约中展现的契约观念,至今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对合同的看法。

史料表明,我国传统契约实践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形成了深厚的制度沉淀。目前能够解读出来的最早传世契约资料铭刻于青铜礼器上,记录了西周贵族之间就土地、奴隶等财产进行交换的行为。《周礼》还记录了先秦时期使用竹术制作傅傅别、书契和质剂三种契约券书的方法,这些古老的契约应用于当时买卖、借货等交易行为。汉晋时期,人们依然以竹木制作交易券书,内容简单直接。东晋以后,纸张开始应用于契约书写。吐鲁番出土和敦煌发现的纸质契约跨越了我国北朝、唐和五代时期,记录了近600年间买卖、借货、租佃等丰富的契约行为。历史还记载,北宋时为了减少契约纠纷,曾经出现过由官方审定并印制的榜样契约。从徽州等地发现的数以万计的传统契约来看,南宋以来契约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尽管我国传统社会中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合同法,但契约制度并不缺乏。仅从文献记载看,传统契约制度体现在国家法律和社会习惯两个方面。法律方面,唐代及其后各代法典对不同类别契约所需要满足的交易条件都有明确规定。社会习惯方面,历代官葳、乡规民约以及家法族规对传统契约制度也有不同程度的记载。

此外,传统契约制度还直接体现在流传下来的丰富多样的契约文本中,这些文本是我们今天了解我国传统契约制度的活化石。由于传统契约有一套格式和内容要求,契约往往由职业或半职业的代书人书写。代书人为了方便,会根据当时的制度规定,结合缔约习惯制定各种契约契式,并装订成册。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明清时的士人开始收集整理契式文本,雕印成书并广为传播,如《尺牍双鱼》《五车万宝全书》等。

丰富的契约实践与深厚的书写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契约观念。一是推崇信守契约的精神。“署名为信”“恐人无信,故立此契”的诚实守信精神贯穿于传统社会契约的订立过程。“一诺千金”“言必信”是传统社会崇尚的道德品质。二是注重书面形式契约。为了使契约能够被信守,传统社会中人们对“白纸黑字”“立字为据”十分倚重。三是注重通过调解手段解决契约争议。我国传统契约涉及的对象一般为“户婚田土”,官府视之为民间细故。如果发生争议,由于诉讼成本高以及传统社会“息讼”意识深厚,当事人多选择由乡邻或家族进行调解处理。传统社会的乡规民约中也积累了大量对契约争议进行调解的习惯。

(摘编自王旭《从传统契约中读出智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契约相当于今天的合同,其中展现的契约观念,仍影响着现代人对合同的看法。
B.传统契约历史悠久,其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记录了贵族之间的某些财产交换行。
C.传统契约制度存在于我国传统社会中,在国家法律和社会习惯两方面都有所体现。
D.传统契约多由代书人书写,为方便使用,代书人制定了各种契约契式并装订成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体从传统契约实践的历史、契约制度、契约观念三个方面展开论证。
B.文章以古代典籍或其他史料的记载、出土或发现的契约文献为据进行论证。
C.文章引用《尺牍双鱼》《五车万宝全书》以说明契约精神在明清的显著提升。
D.除第一段之外,以下四段均采用总分式结构,使得文章论证思路清晰条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由青铜礼器铭刻到竹木制作,再到纸质书写和印制,可以看出我国传统契约的历史发展轨迹。
B.两宋时期契约已广泛使用,由官方审定并印制的榜样契约的出现,有效杜绝了契约纠纷的发生。
C.如果没有“白纸黑字”“立字为据”的契约形式,就不可能催生社会“一诺千金”的道德品质。
D.当事人多选择通过调解来处理契约争议,从而导致中国传统社会的“息讼”意识深厚。
2019-05-31更新 | 1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