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8 题号:738399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刻瓷圣手

(聂鑫森)

40岁就已发福的王珏(jué)玉,笑吟吟地出现在刁羽刀面前。

正是2002年的秋天。

从江南瓷厂退休才三天的刁羽刀,对于不速之客的来访颇感意外。他一向不喜与人结交,却让来访者轻易地走入家门,怪事!后来刁羽刀才想起,当他在敲门声中打开门,谦恭的王珏玉立刻双手呈上一张名片,名片上“王珏玉”三个字,立刻让他会意一笑:这与“刁羽刀”正可配成一副绝妙对联,有意思!

这套两居室里,住着刁羽刀和早已病退的老妻,儿子一家住在另外一个社区里。两个月前,在机械厂上班的儿子、儿媳都下岗了,孙子眼下正读初三。

刁师母热情地招呼客人坐下,然后沏上一杯君山毛尖茶。王珏玉说:“刁师母,您的心脏病近来好些了吗?孙子明年要考高中了,可得选一所好学校啊。”刁师母说:“谢谢你的关心。”

刁羽刀很奇怪,王珏玉对他家怎么这么熟悉?

“刁先生,贸然来访,抱歉抱歉。其实,我早就认识您了。”

刁羽刀淡淡地说:“是吗?”

“我的公司是专做出口瓷业务的,常要去各厂组织货源。贵厂我去过,只是不敢当面打扰刁先生,您设计的图案很精美啊。”

刁羽刀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叹什么气呢?刁羽刀觉得这辈子很冤,他爹也很冤。父子俩在专做日用瓷的江南瓷厂,为那些饭碗、菜碟、茶杯设计再简单不过的贴花图案,真正的好功夫全没有使出来。在20世纪的40年代,他爹和北方的朱友麟,就并称南北两大刻瓷圣手,可惜解放后这门技艺无人欣赏。用金刚刀具在烧好的素白瓷器上刻字刻画,然后上色,费时费工,售价又高,有钱有闲的人才玩这个。他爹是1972年病逝的,正好50岁,生前不忍绝了这门技艺,暗地里传给了他。刁羽刀从不对人说,只是在工作之余,把刻瓷作为一种消遣,刻得极好的才留下,其余的则悄无声息地毁了。只有特别可心的知己,才得到过他的赠品。

刁羽刀的叹气声还未落,王珏玉立刻说:“刁先生,尊父和您的刻瓷,还是有人欣赏的,绝了!”

“你怎么知道的呢?”

王珏玉虔诚地从手提包里拿出大小两个瓷盘,说:“我出差到法国,在一家古玩店里,花大价钱买了这两件刻瓷。一件是尊父刻的郑板桥的《风竹图》;一件是您刻的《百福图》,一百个‘福’字,一百个写法,您看看吧。”

刁羽刀接过盘子,看了又看,果真是父亲和他的作品。它们是怎么流传到国外去的?天知道。而王珏玉却购之而归,也应是个刻瓷的知音了。刁羽刀的眼里,渐渐地噙满了泪水。

“刁先生,这一门绝活总不能任其埋没吧?我查阅过资料,当今海内善刻瓷者,只有您硕果仅存了。假如……”王珏玉看了看刁羽刀的脸色,然后再说下去,“您还能刻瓷的话。”

“我当然能刻!”刁羽刀觉得不能让人小看了,大声说。

王珏玉笑了笑,说:“我想专门收藏您的作品,您一月交我一件,不论器形,也不论刻什么,都行。每年付酬金12万元。”

刁羽刀目光渐冷,头微微向上昂去。刁师母急了,说:“老刁,你还犹豫什么?”

“刁先生,我可以保证这些作品绝不转手进入市场,更不会远销到海外,只藏于自家,秘不示人。”

“王先生能做到吗?”刁羽刀问。

“我们可以签订合同的。”

“那倒不必了。君子一诺,违者天知啊。”

5年过去了。刁羽刀闭门谢客,足不出户。从瓷厂买来的素白瓶、盘、碟、壶,以及定制的内垫海绵的锦盒,堆满了工作室的一角,然后一件一件变成了刻瓷作品装入盒内。

每月末,王珏玉上门来取走一件用锦盒装好的作品。一共取走了60件,件件都是稀世之宝。

刁羽刀突然心肌梗塞,抢救无效,鹤归道山。

王珏玉送了一副白绸布挽联,挂在殡仪馆灵堂最醒目的地方。联语云:“先生去后,刻瓷谁堪继?后学伤怀,藏品我独存。”

消息传开,国外许多商家函电纷驰,在反复磋商价码之后,王珏玉决定把这批刻瓷卖给美国纽约的福斯特公司。全部刻瓷小心装箱后空运过去,他也同机前往。在福斯特公司开箱验货时,王珏玉傻了:那些精美的刻瓷,无一件完好,全在旅途中震裂了。专家检测后,说刁先生下刀深刻几至穿透,刀痕互相牵扯,一经颠簸和震动便开裂,应是蓄意为之,这刀法真是神鬼莫测。王珏玉很颓丧,怪谁呢?只怪自己言而无信,刁先生早把他看透了。

不久,刁羽刀的所有藏品,由夫人和儿子遵照遗嘱,全部捐赠给了本市的博物馆。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王珏玉的来访,刁羽刀的情绪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意外—感兴趣—奇怪(犹疑)—感叹—激动(噙满了泪水)—矜持(冷淡)。王珏玉与刁羽刀之间的交往故事虽简短,却蕴含了丰富的时代信息,反映了作者对人际关系的深重反思,意味深长。
B.刁羽刀最终答应为王珏玉刻瓷,起关键作用的不是刁师母的催促,也不仅是因为刁羽刀确实需要这笔钱解决家庭眼前的经济困难,而是因为他内心对刻瓷艺术的挚爱。
C.小说尾声颇有反讽意味,刁羽刀死后,所有藏品全部捐赠给了本市的博物馆,这恰好是对王珏玉挽联的无情嘲弄。
D.小说人物取名颇具匠心,“刁羽刀”三字含有四把刀,暗示了人物刀法精妙,而“王珏玉”三字含有四块玉,正与“刁羽刀”相对,暗示了人物的身份及温润如玉的君子品格。
2.请概括小说中刁羽刀这一形象的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写王珏玉购得的精美的刻瓷在旅途中全数震裂,这一出人意料的结局在前文有哪些铺垫?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鸟的犹疑

包光潜

一只鸟从你的头顶飞过,也许你并不在意,像一切没有发生那样,平静如常地往前赶路,或迟缓,或匆匆,顶多习惯性地用手碰碰帽檐。如果一群鸟从你的头顶掠过,甚至砉响,鸣唳不止,逢这种场景你无论如何不能忽视,更无法漠视。当你举头仰望,它们也许在你的视野渐渐地遁失,你难免长吁短叹,惊鸿一瞥,心波荡漾。天空已经破碎,要经过很长时间才会修复。空气呼呼啦啦,与之相关的一切发生了微妙而不易觉察的变化。干脆扬弃原有的静思默想,索性想一些与鸟有关的问题,诸如鸟为什么会光临这座城市?它们都是些什么鸟?这座城市的周遭有鸟的乐园――绿色的森林吗?

城市化的进程飞快,城市的触角刺痛了乡村的宁静,有点急不可待。很难想象雁阵、鸟群莅临我们城市的上空,即使有之,我们也无暇顾及,更没有深层次的冥想思索。乡土的气息在舞厅、吧座里迷离恍惚。我们无须矫情地痛斥城市的空气越发糟糕,城市的节奏越发快捷。你完全有可能因此焦虑失眠,心神不宁,心乱如麻。我们有一万个理由享受城市的高度文明,多情浪漫的爱情,也有一万个理由诅咒城市的沦丧、龌龊、迷茫、失足……但没有一个理由能让你绝然地抛弃城市,尽管老是怀念乡野,思念亲人,甚至品咂如桑葚一样酸甜的初恋。你要么被城市抛弃,要么被城市同化,包容。城市不会拒绝任何人的憧憬,包括拾荒者、小偷、无赖……

随着城市人口的鼓胀,鸟们也大批地来到城市,接着是兽了。旧时王谢堂前燕也来凑热闹。我看见一幢刚竣工不久的现代楼房的犄角就有燕的家。它们非常恬静安然,没有半点水土不服的感觉。我想乡村的老房子恐怕越来越少了,即使有适宜燕子啄泥筑巢的地方。燕子只好背井离乡,在城市找个落脚的地方,兴许还会碰到旧时的主人。至于其他的鸟类大概闻了浓重的农药味,便有了忧患意识。既然不能改造环境,何不另栖高枝,图个捷足先登呢!

所以我现在居住的地方也常有鸟类的啁啾呢喃。虽然只有几棵树,但毕竟没有弹弓、农药构成威胁,况且市政府已经作出决议,扩建大公山森林公园。这些鸟或许就是早期的拓荒者,趁早找个好地段,谋个好位置。当然也不排除是倦飞的鸟找个落脚的地方,休憩调整一下心态,养精蓄锐以图更高更远地飞翔。

有好几次,我在阳台隔成的厨房里烧饭做菜,透过钴玻璃,发现鸟们蹲在水杉的枝丫上嘻嘻哈哈,打情骂俏,便停下手中的活,专心致志地观察。首先我想知道它们的名字。翻了有关鸟类的书籍,还是不清楚。鸟名和人名一样只是个代号,知道不知道都无关紧要,关键是有鸟――好几只鸟出现在我的庸常的生活中。有时五只,有时九只,多为奇数,从未超过十只的。灰灰的羽翅,红红的眼珠,黑黑的眼眶,黄黄的喙吻。它们并不漂亮,就像城市的市民不一定个个都有气质,个个都美丽。我揣测,鸟们总在我做饭时飞来,莫非闻到了人食的馨香,还是我这人“慈眉善眼”心地好――它们老是朝我啁啾,像是诉说什么,可惜我不懂鸟语。它们当着我的面毫不隐讳地缠绵交吻,情深意长,难免让我想起法国人多情浪漫的街头之吻,绵长,温婉,热烈。

我观察鸟们的一举一动,鸟们也在注视我的面部表情,我们平等、心有灵犀地揣摩对方的心理。鸟们清纯的眼神我已好久没有体察过了。这种清如水、淡如水、纯如水的眼眸在我生活的人类中确实罕见。

终于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想做一个像鸟的眼神一样清纯的人,惠施善心,从米袋里舀了半碗米盛在一个塑料盒子里,搁在窗外的钢筋筐内。我退避到门后,透过门缝看鸟是否飞过来吃食。等了很久很久没有动静,我实在耐不住了,便从门后踅到阳台……鸟的眼神阴鸷,不再清纯,盈溢着慌恐和犹疑。看来鸟们没有把我当成它们的知己,误解了我的用心。我异常懊恼,情致丧失殆尽。也许它们或它们的父辈有过这样的遭遇,因为贪食,思想麻痹被捕捉,对人类不得不再三戒备,以防再陷入彀中。尽管如此,我仍然祈望得到鸟的信任和理解。希望它们明天再来,后天再来……即使一天半碗米,我也在所不惜,乐此不疲。但是现实令我沮丧失望,十多天过去了,那半碗米纹丝未动,那几只不甚美丽的鸟再也没有光顾那几棵水杉了。

水杉依旧挺拔,秋风来了,枝柯婆娑,叶子柘了,落了,就是不见鸟的踪影。树因少了鸟的栖居似乎缺了一些意境。

我和树一样无可奈何地步入忧郁伤感的冬天。

(《文化月刊》2008年第1期)

1.通读全文,简要概述鸟们大批移居到城市的原因。
2.结合语境,鉴赏文中画线的句子。
(1)城市的触角刺痛了乡村的宁静,有点急不可待。
(2)灰灰的羽翅,红红的眼珠,黑黑的眼眶,黄黄的喙吻。
3.结尾说“我和树一样无可奈何地步入忧郁伤感的冬天”,应如何理解?
2019-10-03更新 | 2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唢呐王刘靖安

在桠村,唢呐吹得好的人,就数李三毛和王吹吹。李三毛出道早,全村人都叫他锁呐王。按辈分,王吹吹是李三毛的徒孙,但这个徒孙却有点“大逆不道”。他放话说,当唢呐王可以,赢了我再说。

机会终于来了。张铁匠死了娘,请王吹吹去闹丧,和他搭档的刚好是李三毛。桠村吹唢呐一般是两人合奏,互相补充,互相应和,这样吹出的声音才好听。两人合吹了一曲,引出了一片唏嘘声。王吹吹得意洋洋地扬起头看天,斜也不斜李三毛一眼。

天上,笼一层黑云,像要下雨的样子。王吹吹就看着那层黑云,慢悠悠地说,你敢不敢比,比谁能把雨吹下来!

李三毛一怔,望了望天,沉思了一会,说,好吧,谁先?王吹吹又看了看天,那云比先前更黑了,黑得像要掉下来。雨马上就要下了,不能让他抢了先机。王吹吹有了主意,笑着说,你是前辈,让我先来吧。王吹吹把“前辈”两个字说得很重。李三毛不介意,大度地说,好,你先!王吹吹吸气、鼓腮……一曲哭丧调,徐徐吹了出来。喇叭对着黑云,黑云开始慢慢翻卷。王吹吹哭了,看热闹的人哭了,但雨却没掉下来。泪眼朦胧中,王吹吹看见李三毛抹了把眼睛,手里的唢呐对准了黑云。李三毛吹的是同一首曲子。一曲没吹完,在场的人全都不能自已,众皆号淘大哭。天上的黑云翻得更快了,一团更大的黑云罩上了头顶。黑云终于掉下来了,变成了哗啦啦的雨,像人们哗哗的泪。

李三毛赢了,但王吹吹心服口不服,说要找时间再比比,谁赢了,才是真正的唢呐王。

不比了,我把它让给你吧!李三毛说。

让给我?你这是臊我脸哩。王吹吹甩下这话,不管张铁匠如何挽留,自顾自收了家伙,回家了。

以后,村里人只能闻其唢呐声,很少见到王吹吹其人了,有时一连十来天也不见他的人影儿。他这是在苦练绝技哩。村里人说。李三毛呢,处变不惊,该干啥还干啥。请他的人,排队成了长队。他经常是走了东家,去西家,很少落屋。这天中午,李三毛从桐村闹丧回来,渴了,环顾四周,没处有水喝。于是,他对不远处一丛杂草说,把水拿来我喝点吧!过了一会,一个人从中走了出来,竟是王吹吹。王吹吹手里拿着一瓶矿泉水。李三毛喝了水,盯着王吹吹的脸,问,跟了我这么多天,有收获了?吹给我听听?王吹吹却扬了扬了头,说,谁跟你了?我也是路过这儿。李三毛知道王吹吹一向傲气,即使是偷艺,也不会承认的。李三毛转移话题,问,还比吗?当然比!王吹吹挺着胸,脱口而出。好吧,你赢了我,我才高兴哩,李三毛笑着说,你还是跟在后面,小心别让人发现了。说完,他快走了几大步,甩下了王吹吹。

没过多久,大槐的婚期到了。他经不住怂恿,有意请了李三毛和王吹吹。大家都等着看好戏哩。

快比吧,今天,你们谁赢了,谁就是唢呐王。

刚扯开场子,村里人里三层外三层就围了过来,大喊大叫。

今天,我们比吹流行歌曲,看谁吹得多,吹得好。王吹吹高声说。

好!李三毛手心揉搓着下巴上的胡茬子,低声应战。

这次,你先来!王吹吹说。

李三毛也不推辞,吹了一首《太阳出来喜洋洋》。吹完,人们鼓掌叫好。王吹吹吹的是《妹妹你大胆往前走》,吹完,也赢得一片叫好声。就这样,二人一言不发,你吹完了,我接上;我吹完了,你接上。大槐院子里满是树,像一片绿云,云朵里,鸟儿飞来了,叽叽喳喳地应和。

天,渐渐黑了。灯光,亮起来了。

王吹吹和李三毛还在吹。

声音,渐渐低了下去。二人的嘴肿了,没力气了。吹到半夜,李三毛接不上了,他含着唢呐,吸不进气。一吸,嘴就痛。还吹吗?李三毛歪着嘴问,吹!王吹吹吐出这个字,使出吃奶的力气又吹上了。可是,他只吹到一半,就瘫在了地上。看王吹吹倒地,李三毛打起精神,一曲吹完,也像散了架,瘫了下去。

李三毛多吹半首,又赢了。

毕竟,李三毛上了年纪,经这一折磨,从此一病不起。不久,他就死了。出殡那天,王吹吹披麻戴孝,把李三毛送到了坟地。

第二天,有人说,在李三毛的坟地里,唢呐寂寞地响了一个晚上。一些人不信,就跑去找王吹吹,想问个明白。家里没有,他们就去了坟地。果然,王吹吹坐在地上,一根手指上,全是凝固的血块。嘴里的唢呐,杵在地上,吹出的只是断断续续的“嘘——嘘——”声。他的嘴,已经肿成了香肠。

坟前的石碑上,写着三个血字:唢呐王。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吹吹对前辈李三毛先是不服气,继而是偷师,最后为逝去的李三毛吹唢呐祭奠,这一系列的变化反映了他对李三毛认识的改变。
B.在张铁匠家闹丧时,二人首先一曲合奏,引来众人由衷的喝彩,但这无法分出胜负,于是王吹吹提议比试谁先“把雨吹下来”。
C.王吹吹不屑于李三毛把“唢呐王”的名号让给自己,而是一定要比赛定输赢,这表现他虽然重名但也不是一味追求虚名。
D.小说大量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李三毛“唢呐王”的形象特点。或是李王二人的对比,或是王吹吹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
2.结合全文,分析成为“唢呐王”的条件。
3.小说在叙述王吹吹和李三毛的两次比试时,都出现了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分析。
2018-03-25更新 | 6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时光的气味

苏沧桑

时光有时是一种气味,循着它,一路闻过去,会闻到某一年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某一秒。

于我,2015年惊心动魄的那一秒,带着桂花的气味。当时,我们在老家的桂花树下摆了张桌子,父亲母亲、姑姑小舅妈小姨妈,还有抽空回来看他们的我,一起喝茶聊天。离母亲七十三岁的生日和重阳节还有三四天。

那一秒,桂花树漏下了一缕很亮的阳光,照在母亲左脸颊花白的鬓发间。突然,一颗铜钱大的黑痣映入眼帘!我感到心脏停跳了一秒后,咚咚咚失了节奏。

我说,妈!这颗痣什么时候有的?我怎么从来没看到过?!

四周静了下来,只有我的声音飘忽着,听起来有点远。

母亲说,没事没事,以前有的。

怎么这么大?这么黑?去医院看过吗?

没有,不用,有点破了,我用孢子粉涂了,过两天就好了。

深夜,我百度了一下“黑痣”,恐惧像洪水浸漫了我。难道充溢着桂花香的那一秒,那么美好的一秒,是母亲和我们的分水岭?是我苦乐人生的分界线?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我无法想象没有母亲的家,没有母亲的人生,尽管我快到知天命的年龄。

手机相册里,绽放着母亲一个个笑脸。我一幅幅翻看着,心里一直有个声音说,不不不,不会的!

那几日,我照常和父母说笑,出去采风,晒照片和视频给他们看。父亲说,拍照没意思,多拍点视频,留着将来看。我说对对对,拍视频,鼻子却酸了起来。这句平常的话,我都听不得了。实在忍不住了,问父亲要不要强拉着母亲去医院检查?父亲说,我们都这把岁数了,哪怕真是那什么,也没关系啦,高寿啦。

父亲,我从小最敬畏却最懂我的父亲,早已看穿了我独自沉在谷底的心。他伸出手,把我捞了上来。

时光在几天后的另一秒,变成了红薯粉圆子的味道。我下楼来,母亲手里正做着圆子,她歪了歪头,侧过脸给我看,说,你看,掉了!

一个淡褐色的疤痕,替代了那颗烙在我心里的黑痣!

她说,昨晚洗澡脱衣服不小心扯了一下,扯掉了。我说没事的吧?大概是孢子粉涂多了,看上去那么黑。

她似乎从来都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她亦没有看出我这几天的恐惧煎熬,因此,她都没想到昨晚就该告诉我的。

那一秒,我在心里跪下了……感谢老天。接下来的日子,过节似的,姑姑姨妈舅妈和我同学邻居轮番来玩,每天将笑声填满了整个院子。到了我回杭的日子,我说,你们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太累了。

母亲说,有什么累的?多开心,巴不得天天这么累!

父亲说,你走了,她们也都忙,不会天天来的,家里就冷清了。

想起前几日在洋屿岛遇见两位留守海岛的老人家,儿女都在城里过得很好,他们俩自己种花生、芝麻和蔬菜,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母亲常说,我看我们中国内地的老人最享福了,你看香港,还有国外,许多那么大年纪的人都还在当服务员、门卫什么的。

时光里飘回来一缕白莲花的气味,那是2015年春天某日清晨某一秒的味道,在泰国清迈,我与一场化缘不期而遇。一个姑娘递过一枝散发着清香的白莲花,微笑着示意我。我本能地后退一步,微笑着摇摇手婉拒了。

后来,那一秒,一直刻在我心里很久。时光往往会安排一个一闪而过的时机,让你表达你的感恩,让你把感恩付诸行动,比如无关信仰地供奉上一枝白莲花,在心里对天地万物、父母师友说一声谢谢。有时,时光又会以某种方式警醒你,比如母亲的黑痣,比如白莲花……但时光更多时候是无声无息、无色无味的,过去后,便来不及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时光的气味”新颖别致,“气味”一词将无色无味的时光变得可感可知,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主要写了三种“时光的气味”,脉络分明,一是桂花的气味,二是红薯粉圆子的味道,三是白莲花的气味。
C.本文的语言风格多变,时而清新活泼,时而凝重深沉,但整体上还是浅易明快的,全文洋溢着欢快的情绪。
D.作者发现母亲脸颊上长了一颗黑痣后,先是紧张,接着是心酸,最后如释重负,表达了对母亲健康的挂念。
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文章的后两段为何特意写到白莲花?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2018-03-25更新 | 2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