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散文
题型:小阅读-课内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 题号:9034713
文章开头四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小阅读-课外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熊久红

①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其实,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

②我说的是,在西部腹地,看着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艾比湖;我说的是,面对一片白色的盐碱,以及狂风掠过时卷起的漫漫沙尘。

③对湖而言,它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那粼粼的波光,是鸥鸟的翔鸣,是蓝天白云的倒映,是渔歌唱晚的恬静,这些特征是湖带给我们的生活体验,也是湖应有的生命品质。而我脚下的艾比湖,正在丧失这些青春,就像一个散失了光鲜的干瘪水果,躺成一汪奄奄一息的物证,那些越来越多从湖底裸露出来的丑陋的盐碱污泥,总是让我联想到一具行将风干的木乃伊,一个湖的木乃伊。

④青年时期的艾比湖有着1200平方公里的水面;有着几万乃至十几万只野鸭水鸟嬉戏的场面;有着浩浩荡荡芦苇环卫的辽阔水域;有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宁静旷远。这些深深的怀念,使得我对眼前的景象,有着撕心裂肺的悲怆。

⑤在蛮荒的疆域里安插一个湖,应该是上帝对自己分配不公的一种补偿,她带给我们的是对绝望灵魂的抚慰,是对生存状态的重估,是能枕着入眠的一个梦境。这个梦,曾经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在记忆的回望里,碧波荡漾。

⑥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对巴金的《海上日出》心存缱绻,期待感受红日出海的璀璨景象。新疆离海太远,使只好以湖的水域,模仿海的苍茫了。从首府放暑假回来,邀几位同学,骑车六十多里,去艾比湖看日出,以弥补对海的贫瘠和渴望。

⑦由于道路的崎岖,到湖边时,太阳早已三尺竿头了。虽没赶上看日出,却被眼前一望无际、绵延至深的芦苇荡所震撼,清风拂过,波涛汹涌。一如百万雄兵拥围着这一城的浩淼。湖的浅滩上,密密麻麻布满了野鸭、灰鸭、斑头雁,随便朝水中甩一片卵石,都会惊飞几十只水鸟,空中盘旋两圈,又栖落水中。湖面很宽,即使极目远眺,也看不见对岸的轮廓。水边是一片沙滩,赤脚从上面走过,可以感受到温热潮润的细沙与脚趾间密切接触的惬意。几行浅浅的脚印,一段浪漫的行程。

⑧二十多年的时间,都无法淡化湖在往事里的色彩,这幅精美的画面早已长在岁月深处,每一次温故,都在重新涂一遍色彩,所以,停靠在回忆中的湖,其实,一直都很鲜艳,多少次在梦里,潮涨潮落,清波涟涟。

⑨但眼前的残败,总让人恍然隔世,觉得这个每年被大风从湖底卷起无数沙尘和盐尘的,这个每年以几平方公里的速度一点点消失的,这个在干涸湖底随处可见禽鸟尸骨和枯苇干枝的,不是记忆里的那个湖啊!它与往日被我们时常念想的碧水清波毫无瓜葛。

⑩多么希望艾比湖的枯萎是一次误诊!

⑪但更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串数字。近50年,我国失去的湖泊有243个,其中,新疆的数量最多,达62个。罗布泊消失于1972年;台特玛湖消失于1974年;玛纳斯湖消失于1974年;艾丁湖消失于1987年。这听上去多少有些像宣读阵亡名单,但它们确实是从我们眼中一个一个消失的。

⑫那些缭绕碧波的绿茵,那些水中游戏的鱼鸟,那些湖面泛舟的渔人,那些环湖晚炊的村庄,都随着湖的消失而泯灭了。

⑬通过同伴的结局,艾比湖一定看到了自己悲情的归宿,所以,湖才有了泪的咸涩。如果能发出呐喊,我想,湖是一定要向上天控诉的,控诉那贪婪者、破坏者、无知者、傲慢者,控诉他们以自己的短视,替子孙们挖掘着墓穴。

⑭时常看到一些赞美艾比湖的文章,对它仅剩的三分之一的水域,进行热情歌颂,听上去就像是对着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赞美她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不知道在鱼缸里长大的鱼,会不会朗诵有关海的诗句。

⑮我在为一个湖悲哀的时候,突然想起了那些鸟,那些以湖为生的水禽,它们的翅膀,如何才能越过灾难,飞抵梦想的天堂。

(有删改)


段中的比喻贴切形象,表现力强,请加以赏析。
2018-11-23更新 | 59次组卷
小阅读-课外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奇迹——献给阵亡将士的英灵

苏雪林

九一八的变故,好像是一个晴天霹雳。东方强盗不损一兵,不费一弹,一夜间便将我们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三千余万的人民,数十座繁华城市,无数丰富的宝藏,半句客气话都不说,一下子填入他们的夹袋。这真是历史未有的丑例,世界极大的笑料,民族最深刻的耻辱。

诗人的预言,居然实现了。不久黑山白水之间崛起一旅孤军,给侵略者以严厉的打击,叫我们萎靡的精神为之一振。又不久,黄浦滩头春申江上,卷起一阵怒潮,一阵掀天动地的怒潮,使敌人为之失色,世界为之震惊,使我们失去已久的自信力为之恢复。6年之后,卢沟桥又燃起一炬烽火,这烽火顷刻蔓延中国全境,火光冲天,熊熊射眼,我们全民族都激动起来了,怒吼起来了。我们忠勇的将士更是蹈着白刃,冒着猛烈的炮火,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在东西北各战场与顽敌作殊死战斗。壮烈的战史,一页一页展开,惊天地泣鬼神的牺牲层出不穷。看吧,那坚守南口,全团化为灰烬的罗芳珪部;死据宝山,全营殉难的姚子清部;力战葛家牌楼,千六百人同时就义的秦旅,以及其他各战场全排全连全营全团全旅的战死。这些难道不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

斯巴达三百健儿,田横岛五百壮士,印度殖民地六百英骑,不知引起多少诗人的讴吟,多少文士的渲染,多少后人的景慕与崇拜!我们短短三四个月的战史,便产生了这许多英雄记录,难道不值得我们矜夸骄傲?至于平型关大战,阳明堡的肉搏,太原城厢的苦斗,吴兴广德的鏖兵,江阴要塞的死守,首都郊外与城中的十余天血战,更不知牺牲了我们多少将士的头颅与热血!敌人自夸有肉弹,我们更有血肉构成的堡垒,血肉构成的长城!如果那位诗人尚在人间,必定欢喜赞叹将之推为奇迹中的奇迹吧!

我们并不愿将死说得如何艰难,却也不敢将死说得如何容易。说到我们忠勇将士的战死,我要请你瞑目,将战场景况想一想,在那巨炮交轰、流弹如雨、天崩地坼、石裂沙飞的当口,一个冲锋令下,你不得不挺起刺刀杀向前去。敌机蔽天飞来,一颗重量炸弹投下,评然一声巨响,地面打出一个三四丈深的窟窿,火花弹片,爆溅数百丈远处,挨着一点,便会教你血肉横飞,你这时却还要蜷伏战壕,一动都不许动。其他无数惊心动魄的危机,鬼哭神嚎的场面非亲历其境者决难想象。死神张开血盆大口,贪饕地等着你,你的生命随时随地都有被吞没的危险,你处于这种环境中是否要心颤胆战,要吓得软软瘫成一堆?而我们忠勇的将士,自抗战以来,就无日无夜在这样的炮火丛中讨生活。他们向敌人索取了重大代价,才肯含笑死去。这堂堂的死,是不是一张有力的证券,证明了中华民族并未衰老,中华民族是前程无疆的民族?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我们的空军。他们驾着控驶惯了的铁鸟,展开银灰色的双翅,搏长风而直上,见了敌机,便饿鹰扑食般赶去,见一只打落一只,决不容许敌人带着片甲回去。他们曾在黄浦江上轰炸敌人的旗舰;他们曾在句容、镇江的上空,与敌人久著盛誉的木更津航空队相追逐,杀得他们全军覆没;他们曾在黄海海面炸沉敌方巨型舰;他们曾在江阴要塞打沉敌舰四五艘;他们曾飞到大沽口毁灭敌人的火药库军械所。他们常常给敌人以莫大的损害,叫敌人见了我们的飞将军便感到手足无措。

我们的飞机不幸被敌人射中时,尾部曳着一道长烟像一条大黑龙似的蜿蜒下坠,机中战士不是被火焰烧成一橛黑炭,便是跌得粉身碎骨,变成一团肉浆。这样的死确实太可怕,太悲惨了,但又是何等美丽的诗意的死呀!他们生是一道灿烂的长虹,死是一声破蛰的春雷!飞将军,你们不平凡的生活安得不教中国青年男女羡煞!

抗战到了今日,我们的挫败无可讳言,沦城失土的记载日见报端,的确使人丧气,不过我们的自信力不可因此便发生动摇。两三年的国防建设与完全机械化的队伍相周旋,窳劣的武器与三四十年的军事设备相比较,我们还能有这样的成绩,可以说虽败犹荣,甚至可以说我们已获得若干胜利了。

瞑目吧,战士们!你们为国家民族的自由而流血,为世界的正义与和平而流血,是有着无上的光荣的!你们的英魄安息在天上,你们的行传铭刻在国民的记忆里,你们的名字长留青史,放射万丈光芒。无数国民为你们哀悼,为你们狂挥热泪,为你们虔诚祈祷。你们虽死,想亦更无遗憾。血债还须用血去洗清,我们后死的人都要踏着你们的血迹前进,与迫害我们的强敌奋斗到底,直到国家民族完全自由解放为止,直到世界正义与和平完全光复为止。安息吧,我英勇的将士们!今天我们用双眶热泪和一片心香祭奠你们,明年我们要在首都为你们举行一个极其庄严极其盛大的追悼会,素车白马,与会者数百万人,我们要郑重地将一掬采自三岛的樱花供上你们的灵案,请你们含笑鉴赏!

(有删改)


文章第四段运用第二人称“你”,第八段运用第二人称“你们”,分别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023-07-12更新 | 194次组卷
小阅读-课外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山村的墓碣

冯至

德国和瑞士交界的一带是山谷和树林的世界,那里的居民多半是农民。虽然有铁路,有公路,伸到他们的村庄里来,但是他们的视线还依然被些山岭所限制,不必提巴黎和柏林,就是他们附近的几个都市,和他们的距离也好像有几万里远。

他们各自保持住自己的服装,自己的方言,自己的习俗,自己的建筑方式。山上的枞林有时稀疏,有时浓密,走进去,往往是几天也走不完。林径上行人稀少,但对面若是走来一个人,没有不向你点头致意的,仿佛是熟识的一般。每逢路径拐弯处,总少不了一块方方的指路碑,东西南北,指给你一些新鲜而又朴实的地名。有一次,我正对着一块指路碑,踌躇着,不知应该往哪里走,在碑旁草丛中又见到另外一块方石,向前仔细一看,却是一座墓碣,上边刻着:

一个过路人,不知为什么,走到这里就死了。

一切过路人,从这里经过,请给他作个祈祷。

这四行简陋的诗句非常感动我,当时我真愿望,能够给这个不知名的死者作一次祈祷。但是我不能。小时候读过王阳明的瘗旅文,为了那死在瘴疠之乡的主仆起过无穷的想象;这里并非瘴疠之乡,但既然同是过路人,便不自觉地起了无限的同情,觉得这个死者好像是自己的亲属,说得重一些,竟像是所有的行路人生命里的一部分。想到这里,这铭语中的后两行更语重情长了。

由于这块墓碣我便发生了一种从来不曾有过的兴趣:走路时总是常常注意路旁,会不会在这寂静的自然里再发现这一类的墓碣呢?人们说,事事不可强求,一强求,反而遇不到了。但有时也有偶然的机会,在你一个愿望因为不能达到而放弃了以后,使你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在那些山村和山林里自然没有再遇到第二座这样的墓碣,可是在我离开了那里又回到一个繁华的城市时,一天我在一个旧书店里乱翻,不知不觉,有一个二寸长的小册子落到我的手里了。封面上写着:“山村的墓碣。”打开一看,正是瑞士许多山村中的墓碣上的铭语,一个乡村牧师搜集的。

欧洲城市附近的墓园往往是很好的散步场所,那里有鲜花,有短树,墓碑上有美丽的石刻,人们尽量把死点缀得十分幽静;但墓铭多半是千篇一律的,无非是“愿你在上帝那里得到永息”一类的话。可是这小册子里所搜集的则迥然不同,里边到处流露出农人的朴实与幽默,他们看死的降临是无法抵制的,因此于无可奈何中也就把死写得潇洒而轻松。我很便宜地买到这本小册子,茶余饭罢,常常读给朋友们听,朋友们听了,没有一个不诧异地问:“这是真的吗?”但是每个铭语下边都注明采集的地名。我现在还记得几段,其中有一段这样写着:

我生于波登湖畔,

我死于肚子痛。

还有一个小学教师的:

我是一个乡村教员,

鞭打了一辈子学童。

如今的人类正在大规模地死亡。在无数死者的坟墓前,有的刻上光荣的词句,有的被人说是可鄙的死亡,有的无人理会。可是瑞士的山中仍旧保持着昔日的平静,我想,那里的农民们也许还在继续刻他们的别饶风趣的墓碣吧。有时我为了许多事,想到死的问题,在想得最严重时,很想再翻开那个小册子读一读,但它跟我许多心爱的书籍一样,尘埋在远远的北方的家乡。

1943年,写于昆明

文本二

我认识了自然,自然也教育了我。在最苦闷的岁月里,多赖那朴质的原野供给我无限的精神食粮,当社会里一般的现象一天一天地趋向腐烂时,任何一颗田埂上的小草,任何一棵山坡上的树木,都曾给予我许多启示,在寂寞中,在无人可与告语的境况里,它们始终维系住了我向上的心情,它们在我的生命里发生了比任何人类的名言懿行都重大的作用。我在它们那里领悟了什么是生长,明白了什么是忍耐。

(选自《冯至全集》)


有人说“山水”对于冯至来说不仅是审美上的愉悦体验,也是汲取生命思考的源泉,是灵魂栖息的一处圣地,文本一、二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2022-07-15更新 | 1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