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9 题号:9215200

张大厨

祝晓林

民国三十一年,清明节那一天,日本人来到了白楼镇。

张大厨的皇宫饭庄不久就成了日本人的饭堂。

日本人的九个炊事员说起来还算比较尊重张大厨。其中有个叫西田的,非常虚心地向大厨请教刀功以及怎样下料、掌控火候等,并且用很不流利的中国话对大厨说,打完仗,回家,开一家餐馆。大厨听了点点头,很勉强地笑了笑。大厨不卑不亢,很少说话,日本人称他为“哑巴大厨”。

不久,白楼镇出了两桩命案。先是进进出出总牵着一只狼犬的木下被勒死在镇东的杏花楼。继而,中队长的一个翻译官何先生在一次赶圩时,大白天,被人用乱棍打死。

整个白楼镇百姓的心一下子全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张大厨的皇宫饭庄也被封闭,不准任何中国人进去吃饭。门口有日本兵站岗,饭庄里的一眼水井也有人看守。

一天早晨,大厨照例在厨房里忙着。一位屠户送来一扇猪肉。

“张大厨,还认得我吗?”大厨注视良久:“哎呀呀,是你!”又惊又喜。夜里,大厨对母亲说,刘一刀回来啦!大厨的母亲一时没想起来刘一刀是谁。

大厨说,爹在世时,送猪肉的刘屠户,杀猪下刀下得贼准的那个刘一刀。

一连几天,刘一刀都来送猪肉,每次来,都有日本兵跟进跟出,逗留的时间很短。一晚,大厨告诉母亲,那两个人是刘一刀他们杀的。母亲说,我估摸着也是他,别人谁有这个豹子胆?有次送肉,走的时候,刘一刀狠狠地踩了大厨一脚。大厨弯腰一看,案板底下有个小纸包。大厨慌忙蹲下,假装系鞋带把小纸包塞进鞋帮里。大厨回家打开一看,吓得整夜没睡。

“行不?”第二天,刘一刀问。“不行,”大厨不敢正眼看刘一刀,“他们盯得紧。你都瞧见了,炊事兵在开饭前,每样东西,总让我和那狼犬先吃。”

“没别的法子?”第三天,刘一刀问。大厨摇头。

第四天,刘一刀又问。大厨还是摇头。

“想出法子了?”第五天,刘一刀问。

大厨把头轻轻点了点,说,找一只狗,用麻油炸耗子喂养几天。

送走刘一刀,大厨对西田说:“太君,我不舒服,回家休息了。”大厨还比比画画做了个躺倒休息的动作。

大厨回到自己屋里翻看一本厚厚的书。从头到尾,又从尾到头。

天很快暗下来。

张大厨划着一根火柴,颤抖着手将煤油灯点燃,满屋子便弥漫着暗红的亮光。光亮中,大厨那壮实的身体宛如一座山。

后来大厨又从床底下拖出一个檀木箱子,找了几本焦黄的书,东抄西抄。

深秋的白楼镇,已经很冷了。大厨坐在床上缩起脖子,时不时地袖一袖手。虽然一整天没吃东西,可大厨一点儿也不觉得饿。

夜至三更,大厨伸了伸腰,温了壶酒,款款地喝。渐渐地,大厨那张敦厚的脸上泛起团团红晕,渐渐地,大厨就迷迷糊糊和衣睡着了。

接连几天,大厨悉心地给几个日本炊事兵讲一道名菜“佛跳墙”的做法,还许诺说,到了冬天,一定做给他们尝尝。西田听得非常仔细,还用猪肉试做了,很香,很酥,很鲜。西田请大厨用中文写了许多配料的名称,并一个劲儿用生硬的中国话说,有狗肉,就大大的好啦。

那天刮着风,下着雨,白楼镇显得清冷。屠户刘一刀扛着一只肥肥的大狗走进皇宫饭庄时,最高兴的是西田,“哟唏哟唏”叫个不停。

“佛跳墙”这道菜是在晚餐吃的。据说,那香味儿香遍半个白楼镇。

照例,大厨和宪兵队的那只狼犬先尝。

很快,风卷残云。

大厨待日本人吃完以后,生吃了一个白萝卜就回屋了。走的时候,大厨顺手递了个白萝卜给西田吃。

大厨回屋以后对家人做了一番交代。

一夜无事。

第二天,大厨和他的家人不知去向。而驻扎在白楼镇的宪兵除一个人之外,其他的都睡在床上,再也没能起来,站岗放哨的也进了阎罗殿。

这就是民国三十一年轰动一时的白楼镇事件。

1995年春,那个幸存的日本人西田来到白楼镇,对镇长谈起这件事,不经意提到了大厨吃了个白萝卜,他也吃了个白萝卜。

这白萝卜兴许就解了毒。

(选自《小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和第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以及主人公的身份,同时设置了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中写张大厨一整天没有吃东西,又写他夜半三更独自温了酒喝,都是为了表现张大厨犹豫不决的心理状态,突出了他最后的选择的高尚。
C.“不准任何中国人进去吃饭”的交代,为下文写计策的施行作了必要的铺垫,说明后来毒死的人里面没有中国人。
D.小说文字简洁,暗示性强,如“杀猪下刀下得贼准”,既写出了人物身份——屠夫,又写出了人物个性——勇敢、凶狠。
2.主人公张大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西田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回答。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2016年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10月17日7时30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飞行期间,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了一次自动交会对接,2名航天员在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组合体内进行了为期30天的驻留,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13时11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出返回指令,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开启了重返地面的“回家”之旅。

(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材料二

随着神舟十一号在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LM-313雷达(代号“回收一号”)的回收跟踪测量任务也宣告结束。

“回收一号”雷达用于飞船返回段测量,从载人飞船突破大气层奔向地面的那刻起,“回收一号”就密切“注视”着它,搜索返回路径,捕捉目标,告诉地面等待的人们,神舟十一号回家了。

至今,“回收一号”已连续11次执行“神舟”飞船回收任务和“和平号”空间站返回测量任务,均圆满完成任务。它还接过“嫦娥”回家,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可谓一个“老司机”。

11月18日中午,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着陆回收任务开始了,“回收一号”静静地立在回收场里,目光如炬。当返回器距地面一定公里时,雷达屏幕上开始出现捕获范围内的第一点。“回收一号”的项目总师说,随着指控大厅工作人员报出“回收一号”发现目标,所有人为之振奋。此后的时间,回波捕获持续、稳定,直到神舟飞船安全着陆。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材料三

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之后,还要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天宫二号”是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携带太空机械臂上太空。天宫二号最核心的作用是:宇航员在太空中和机械臂如何进行配合,为将来天舟货运飞船把不同荷载包括小型舱段运输上太空后,航天员和机械臂互相配合将其装配到空间站上做“训练”。如同我们盖高楼大厦,需要一个塔机来运送建筑物资一样,可以简称其为“太空塔机”。

60年来,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人飞行到太空行走,一步一个脚印地创造着航天科技的奇迹,到现在的航天科技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华儿女见证着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选自“中国红河网”,有删改)

材料四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探索太空的脚步又迈出了关键而坚实的一步,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航天人充分发扬航天精神的重要体现。

航天人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付出的心血,甚至牺牲自我的奉献,才成就了我国航天事业的长足进步,使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神舟航天工程,是一个系统工作,必须通过在设计、制造、试验、测试等各环节,把工作做深、做细、做透、做到极致,控制一切可能存在的风险,确保100%成功。仅对接器而言,框里就有100多个测量动作、位置、温度的传感器,近300个传递力的齿轮,1万多个紧固件,数以万计的导线、接插件、密封圈和吸收撞击能量的材料等。

(选自“长江网”,有删改)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在报道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着陆的新闻时,无论是飞船发射的时间还是着陆时间等都精确到分钟,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特征。
B.材料二中“它还接过‘嫦娥’回家”使用拟人手法,准确表述了“回收一号”的重要作用;而词语“老司机”的使用,使新闻显得活泼、俏皮。
C.材料三分为两段:第一段主要介绍天宫二号携带太空机械臂的重要意义;第二段主要介绍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变化,歌颂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
D.四则材料使用相同的手法从多个角度介绍了中国航天事业,既有对神舟十一号飞船和天宫二号空间试验的介绍,也有对航天精神的歌颂等。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合理的两项是(   
A.根据材料二,“回收一号”雷达在飞船突破大气层的那刻起就开始搜索返回路径、捕捉目标,当返回器距离地面一定公里时,开始引导返回舱在指定位置着陆。
B.材料一、材料二都报道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的新闻。材料一主要的报道主体为神舟十一号飞船;材料二侧重报道“回收一号”雷达。
C.材料三的第二段,介绍了中国航天的发展过程,以此作为“天宫二号”的研发背景。最后一句是对航天梦的展望,属于结语。背景和结语可以没有,也可以出现在同一段中。
D.材料四有关对接器的一系列数字介绍旨在说明神舟十一号飞船和天宫二号实验室进行太空对接的技术难度。
E.综合四则材料可知,中国在60年前航天事业开始起步,1998年开始招募航天员,至今至少进行了十一次神舟飞船太空实验,成功站在了国际最前沿。
3.阅读材料四,结合材料一、二、三的具体内容简要概括中国航天人精神的内涵。
2017-11-08更新 | 5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十八只猫

黄建国

初秋的一天午后,几个外乡人结伴来到地处关中北端的一个小镇。这个小镇一个月前还是重要的文物集散地,但是,等他们赶到时,市场却已消散,市面上连几枚普通的铜钱也很难见到了。外乡人相信镇子上仍然有货,便找了简陋的宿处住下,四处走动,一心要弄到几件稀罕之物。

这天黄昏,几个外乡人走到小镇唯一的街道的尽头,看见一家几乎颓败的门前坐着一位老者。老者面目丑陋,闭合着浮肿的眼皮打盹,嘴角淌一溜口水。脚旁一条长绳拴只瘦猫,正在一只肮脏的破碗里舔食。

外乡人眼睛一亮,盯住了那只碗。他们交换了一下眼色,其中一个蹲到碗前,另一个走近老者。“老汉,我们给你五块钱买这只碗。”外乡人用刚学来的北方话说。

老者面无表情,也不睁眼,他的脸在夕阳下看上去像一张皱巴巴的黄表纸。

“十块钱。”外乡人说。

“不,”蹲在地上的那个外乡人说,“五十块。”

老者如同睡着了一般纹丝不动。

“扔给他五十块钱,把碗拿走。”第三个外乡人说。

老者像病中呻吟似的“哼”了一声,把头摇一摇,说:“我的碗不卖。”

外乡人将钱袋子抖得哗哗直响俯身看着老者。“一只烂碗,五十块钱,不卖?”

“笨蛋。”第三个外乡人嘀咕说。他已有些不耐烦,看着两个同伙,又看看正托在山顶上又红又大的太阳。

老者的眼睛张开一条缝。“太阳快下山了。”他说,并不看外乡人,然后吆喝鸡似的朝他们挥了挥手。

“一百块。”识货的那个外乡人说。

“我担心我的猫,”老者说,“它那么瘦,卖了碗,猫咋办?”

“这脏猫?又不是名贵种。”外乡人说。

“老鼠一样的东西,一脚能踩死三只。”早就有些愤愤然的那个外乡人说。

“我的猫只吃放在这碗里的食物。”老者说,“你说,我咋能卖碗?”

“好说,好说。”外乡人的头儿说,“我们也很喜欢小动物,我们买你的猫。”

“我可怜的猫啊,他们要买你哩。”老者说,扯了扯绳。

“我们会精心侍弄这可爱的小东西的。”

它跟我相处得没缝没隙,有感情哩。”老者说,很悲戚地叹息了一声。

老者咳了一声,摇摇晃晃立起身,拉扯绳子对猫说:“天要黑了,咱回家呀。”

外乡人的头儿赶紧朝另外两个同伙使眼色。“我们只买猫。”他说。

“买猫。”两个同伙附和说。

“给老汉数一百块钱,”外乡人的头儿吩咐说,“这猫归咱们了。”

老者丑陋的脸在夕阳下显出一种古怪的表情。但是外乡人没有看见,他们只盯着地上那只脏兮兮的碗。

“不过,”老者说,“我这猫可会难为人哩。”

“什么意思?”

“你们要是不好好待它,它会抓破你们的脸。”

“好说,好说。”

“它只要一百的钱。”

“一百?”

“二十张。”

外乡人面面相觑。

两千元买一只快死的瘦猫实在太荒唐。可是,那只碗却又实在太稀罕。他们知道,只有买了这该死的猫,才有可能把碗弄到手。

外乡人付给老者两千元,由那个总是愤愤然的矮个子把瘦猫抱在怀里。

老者在此之前一直半闭着眼睛,他几乎没有看清他面前的这几个人是什么模样。现在,他突然把眼睛睁大了,打量外乡人。他那被浮肿的眼皮包裹着的眼睛原来十分明亮。他的眼光森然骇人。

“哈!”他似哭似笑地叫了一声。

三个外乡人吃惊地望着老者。但老者已闪身进门。两扇门“哐当”一声关住了。

第二天一早,买了猫的三个外乡人匆匆来找老者。他们得把碗弄到手。

外乡人看见,老者仍坐在昨天的那只小凳子上,双目闭合,脚旁的绳子又拴了一只更瘦小的猫。

“我知道你们会来的。”老者说,并不睁眼。“你们昨天买走我的第十八只猫,今天该买第十九只了。”

几个外乡人一言不发。他们互相看了看,又看看老者,然后,仰头看了看远处已经开始凋零的山峦和秋天碧蓝高远的天空。外乡人的头儿先走开,另外两个也走开,当天上午,他们怀着羞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小镇。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吆喝鸡似的朝他们挥了挥手”这一动作细节,其实是老者对外乡人欲擒故纵。
B.小说以“第十八只猫”为题,叙述一位老者卖猫的故事,旨在表达对乡村凋敝的现实的忧患。
C.“碗”是小说的关键意象,它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也是理解主旨的抓手。
D.小说采用顺叙写法,用对话展开情节,层层蓄势,引人入胜,最后解开悬念,引人深思。
2.文中多次描写老者的眼神、表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最后一段能否删去?为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19-06-20更新 | 4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事情是这样的 佚名

怎么说呢?12月26日,事件经过一天发酵,《惊爆,某超市一黑衣男子在对老人大打出手》牢牢霸占微博热搜榜头条。几张图片看起来是连拍,一男子挥舞手臂,老妇人抱着男人大腿,直到最后一张男子的手打到老人身上,看上去触目惊心。文字解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相当详实。

小明日记

今天玩得可开心啦。妈妈带我去欧美新生活玩,小朋友真多。大人坐在游乐场外玩手机,我们玩打枪游戏。我们玩了很长时间。中午吃面条,很好吃,妈妈说下周还带我吃。

下午和妈妈一起买了很多好吃的,超市的人很乱。有一个奶奶躺在地上,大声喊,还哭得很伤心,妈妈不让我看,但我早就看见了,那个奶奶抓住了那个叔叔的脚,叔叔不想让她抓。叔叔一蹦一蹦的,像跳皮筋,可好玩了。

翅市收银员只言片语

周年庆嘛,人多,忙不过来。我看到的时候,大妈已经倒地,那个黑风衣在掰大妈抱他大腿的手。他们吵得很激烈,那男的一直喊“松手”,而且还说脏话。大妈被他拖着走。听不出来两人为什么起的争执。

我为什么不去拉开他们?公司规定:收银员不能离开岗位。而且我们经理和保安很快就赶到,把两人带走了。期间,很多顾客都在旁边看着,各种拍照。

不说了,不说了,今天顾客至少比昨天多一倍。

值班经理答记者问

记者:两人为什么争执?

经理:周年庆,特价区豆油只剩下一桶。那男的要拎走,大妈说是她因为没找到推车,暂时放那儿的,才引发争执。

记者:据我们了解,这件事发生20分钟左右,你们才派人解决,具体原因是什么?

经理:因为这次促销力度很大,顾客太多了,到处都是人,我接到电话从值班室下楼去叫保安,然后再上来,我是一直跑着的。我们要从最里面那个非买出口进入,这又是一大圈。到现场的时候,周围好几圈人,分开人进去,差不多十分钟,绝对没有15分钟。

记者:事后,你们的调查结果是什么?

经理:我们无权调查,这事儿得问公安人员。

记者:那最后问题解决了吗? 经理:解决了,我们超市各送了他们一桶豆油。今天我们吸取教训,不仅在特价区安排工作人员,而且,将特价商品量提高了2到3倍。

我是监控录像管理员

12月24日早7点,经理打来电话,让我在管业前调整13号至17号摄像头监控位置和范围,并要求我们在25日3:20前,务必把13号至17号摄像头于下午2:00--3:00 的录像整理出来,保存备份,发给宣传部。

25日下午2:00的时候,我就盯着监控。看到一个女的疯狂冲到小王身后,双手抱住他手里的豆油,小王抢过,女子摔倒,后立即抱住小王的大腿,大喊大叫,看不出来喊什么。小王使劲儿挣脱,一只手拎着豆油,一只手一会儿掰她的手,一会儿挥舞着保持平衡。他们从15号监控拉拽到17号监控下面。

2019年无旦,微博热搜再现欧美翅市头条《反转—黑衣男“动手”的真相》,文章链接一个12分钟的视频。官方微博着实火了一把,据统计,2个小时点击超过500万,转发超过20万,评论过万。

周年庆加圣诞节“双息”期间,该广场超市营业额远超沃尔玛、恒客隆等,为答谢新老客厚爱,元旦节日期间将“双惠”活动持续到本月7日。

1.下列关于小说艺术特色和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明日记”充满童趣,写男子与老妇人的争执流露出对他们举动的好奇,从而能吸引读者探求事件的真相。
B.从收银员只言片语可知其未必不知情,她选择性的回复和对责任的推卸透露出她对此事采取了躲避的态度。
C.从值班经理答记者问可知,超市把这个事件处理得又快又好,已充分考虑了顾客的需求,尽量让顾客满意。
D.小说开头“怎么说呢”看似突兀而多余,但当读完全文就会明白,作者从微博写起能够起到较好的反讽效果。
2.小说标题“事情是这样的”概括性强,请结合文本加以说明。
3.作者为什么从不同视角对同一事件进行讲述?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2018-04-12更新 | 1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