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03 题号:961023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童年·供销社

钱红丽

小时候,隔三差五跟着外公去一个叫作“周冈”的小镇。他在小腰篮底层铺一层稻草,把家里积攒下的鸡蛋一个一个装进去,再在鸡蛋上面盖一块旧布,拎到周冈。一个鸡蛋五分钱,全部卖掉后,买些粗粒盐回来。或许还有余钱,外公就去肉案前,割一刀猪肉。屠夫按照外公的指点,把肉切下,称好,一斤重的样子,迅速在肉上戳一个洞,串起几根稻草,递到外公手上。

肉,一元二角钱一斤。二十四个鸡蛋,换一斤肉!

我的印象里,外公买猪脚的时候多些,他并非不喜欢吃肉,而是猪脚便宜得多。或者呢,肉也不买,猪脚也不买,外公只买一条鱼,鲢鱼,非常便宜的鲢鱼,几角钱而已。称完鱼,鱼贩子也是用几根稻草穿过鱼嘴递给外公。一老一小于是拎着一刀肉或者一条鱼,穿过田畈——如若春天,仿佛一万亩油菜田的蜜蜂都追随着我们了。

实则,我最喜欢跟着舅舅或者小姨去供销社买日用品。

供销社里飘拂着一股股奇异的味道,纷繁复杂,景深曲折,至今无与伦比,简直万花筒一样的气味:红糖的味道齁甜齁甜,固本牌肥皂的气味是咸的,芦西酒的味道辛辣芳香……乡下有一个酒鬼,总是偷自家的米换酒喝——他站在巨大的酒缸前等着,售货员用长柄竹勺舀上一勺酒,倾倒于他双手捧着的蓝边碗里。他小心翼翼,像捧着自己的命,默不作声地咕噜咕噜一口气喝下去了。等他的婆娘遇见这个醺醺然的挨千刀的偷了米的男人时,她没有什么法子想,许是绝望了,就一屁股坐在门前地上痛哭,一边号啕,一边咒骂,一边把手掌重重拍在地上。

不出几日,酒鬼仿佛忘记了曾经尊严扫地的难堪,故态复萌。女人每一次的咒骂与痛哭,仿佛初次一样的新鲜,也没见一个家从此破碎,日子还是照常过下去了。

至今忆起,其人作派,颇有仙风道骨的气质了。酒香让成人世界中颓败的他,多了一丝“仙味”,当然这是隔着岁月的距离,才能被嗅到的。

实则,我最喜欢闻煤油的味道。煤油装在供销社一只只硕大无朋的圆铁桶里,桶上一角安了一个压力泵的装置。

不晓得为什么?每次打煤油,都要排很长的队,从供销社里一直排到外面去。买几斤煤油,售货员就压几下,亮汪汪的煤油汩汩而出,倾于煤油壶里。每每如此,小姨等在队伍里,我早早挤到屋子里,死死抓住柜台不撒手,为的是让煤油奇异的味道更多地进到我的鼻腔里——无比羡慕售货员姐姐,她不花一分钱,天天都可以免费闻见那么多煤油的味道,太富裕了。

彼时,正值煤油灯时代,家家备有好几只灯盏。那个年代的灯盏,可真是艺术品呢。高脚细腰的模样,玻璃印花的质地,圆形底座,袅袅而上,忽然在中间鼓出一块圆肚子,盛满煤油,漂一截灯芯,划一根火柴,黑屋子瞬间亮了,火焰上方配一只玻璃罩,屋子更亮些,煤油的味道追逐着幽光跃动……

夏天的时候,供销社里还卖海带。海带被搭在铁丝上,晾衣裳一样地齐整,悄悄散发出幽深的气味,或许就是大海的味道了吧。自小,我们与曲折弯曲的河流生活在一起,不晓得大海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难道比外婆门前的白荡湖还要宽阔吗?我是活到三十二岁那年,才去到厦门看见大海的,水天相接处白雾茫茫,浩渺无垠,直如童年的夜空那么深邃。默默坐在海边,到底还会忆起被隐秘地珍藏了多年的海带的味道,芬芳里有了辽远的咸腥。

供销社的一面墙上,挂了各色花布,也挂毯子。后者都是上海牌的,浅粉底子上织绣着一对展翅欲飞的凤凰,凤凰周围开了大朵大朵红牡丹绿牡丹黄牡丹,都是鲜花怒蕊的,逼真得不得了;或者密不透风的红梅丛里蹲了两只翘尾巴的喜鹊,叽叽喳喳的,言犹在耳;也有芙蓉锦鸡图。长大后才明白,原来这样的芙蓉锦鸡,就是宋徽宗勾连了一辈子的画呀,一纹一皱里都是细致工笔,简直可以将一个心如废井笔如枯椿的人的心思荡漾起来的吧。

上海牌毯子可真结实耐磨啊,拿在手上厚沓沓的,非常有质感,任凭怎样捶洗都不败色,一年一年拿出来,铺在褥子上都是簇崭崭的新。妈妈们素来喜欢以米汤浆被子——入夜,一群骨瘦如柴的小身体滚在毯子上,硬戳戳,痒酥酥的,异乎寻常的舒豁,梦境中总有大米的香甜。

或许,一个幼童所能领略到的五彩斑斓的世界仅仅止于供销社里那一方小小天地吧。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描写乡下酒鬼买酒喝酒的情景,笔触细致,表露出作者对他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酒鬼妻子的无理取闹。
B.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做了朴实而不乏诗意的回顾,语言流畅,情趣盎然,引领读者进入作者的童年。
C.文中穿插进的长大后对酒鬼的认识和对上海牌毯子上芙蓉锦鸡图的认识,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并体现出童年记忆对人的影响之深。
D.文章的最后一段,看似突兀而大略,但作者是想借这一段,来表达一个幼稚的孩童独特的童年记忆。
2.文章开头细致地描写了自己与外祖父卖鸡蛋换肉和鱼的事,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文章的主要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父亲的歌

(美)玛·摩·黑尔格

①如果我闭上双目静下心来,我就能记起父亲教我听歌那个晚上的情景。

②那时我大概有五六岁吧!那是内布拉斯加州长期干旱的年头。那天下午,天像蒸笼一样,连呼吸都感到困难。夜幕降临后,我便爬上床。这时,一道微弱的电光透过绿白相间的窗帘划过了漆黑的天空……当那长长的、低沉的、从远处传来的雷声变大时,我拉过被子紧紧地包住了头和枕头。软百叶帘叮叮当当地响着,风就像挤进窗缝的魔鬼一样吼叫着。接着,整个房间被电光照亮了,随即就听到了千万只鞭炮的震响。我想跑回父母的房间去,但我被吓呆了。此时我只会哭喊了。

③很快,父亲来到了我的床前,并用他的双臂使劲摇撼我。当我平静下来后,他说:“你听!暴风里有一支歌,你能听到吗?”我停止哭泣听了起来。又一道电光,又一声炸雷。“快听那鼓声!”父亲说,“没有鼓还叫什么音乐?没有节奏,没有深度,没有精神!”接着又传来鬼叫似的声音,于是我便紧紧抱住爸爸。“哎!”他小声道:“我觉得咱们已听到了悦耳的口琴声,你听到了吗?”

④我仔细谛听着,“没听到。”我轻声答,“我听这声音像竖琴。”

⑤父亲抚弄着我的脸颊,“现在你真的懂了!你闭上眼看看你能否爬上音符骑到它背上去,它将把你带到一个令你吃惊的地方。”

⑥随即,我便闭上眼睛非常非常细心地听起来。接着,我便骑上竖琴的音符一直跨进了清晨。这一觉睡得真香!

⑦父亲是位古板的、整天工作不休息的医生。他没有演奏过乐器,他甚至连一个音符也不识,但他喜爱听过的音乐。他经常绕着屋子用发自胸腔的嘶哑声音大声唱起来。当我们取笑他时他便会说:“啊,要是你们不打断我,那该是首多么好听的歌啊!”他有时会坐在日光室里,用那台古老的留声机摇出轻音乐来,但几分钟后,那里除了安宁就什么声音也没有了。一天,我问他音乐停止后他做了什么。

⑧“噢,”父亲回答,同时用手捂住胸口,“当真正的音乐停止时,我在听自己的歌。”

⑨那时我对此还不太明白,但几年过后,我父亲教会了我如何欣赏自己的歌。一次,在科罗拉多山区,我们一起凝视着山巅跳动的小溪,“溪流里有一支歌,”他说,“你能听到吗?”对我来说,过去那连续不断的流水声,现在闭上眼睛一听,我发现自己竟能听出流水的汹涌声。

⑩“宇宙间的一切都有音乐。”父亲说。“音乐存在于季节变换中,存在于你心脏的搏动里,存在于快乐和痛苦中。不要抵制它,要顺其自然,使它成为它自己的乐章。”

此后不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站在海军一艘舰艇上吻别了那当随船医生的父亲。时间飞逝,我就要离开军舰了。在孩子般的恐慌中,我紧紧地抱住了他,不想让他走。他温和地说,“听!你能听到波浪的音乐吗?”我屏住呼吸静听着,非常细心。在大海的声音里有一种暂停的音乐,突然我觉得有种强有力的、稳固的、可靠的东西使我振作起来,我放开紧抱父亲的双臂向跳板走去。

作为妻子和母亲,父亲教我的歌也帮我渡过难关。记得那是个严冬之夜,我那17岁的儿子正住院,生命垂危,我急得在候诊室里踱来踱去。那场车祸已夺去了保罗女友的生命,也使他处于昏迷之中了。

时间仍在流逝,我的恐惧感也在上升,终于,我哭着跑进了夜幕中。忽然,我脑海中出现一道闪光:我记起多年前卧室窗前掠过的风的吼声——那是父亲第一次教我听歌的时刻。很快我就冷静了,我又返回诊室外静听起来。

起初,我听到的一切都是抢救室记录器传出的炉火的呼呼声。但当我更仔细地听起来时,这声音成了大提琴的细小音调。在琴音之后,是微弱的短笛声。我停住脚步坐下,闭上眼,爬上那炉火之音的脊背……直到黎明。保罗得救了——我的歌和他一起获得了生命。

后来,在一个非常突然的夜晚,我的音乐被电话打断了——父亲去世了。他死于心脏病,非常突然。我倒在床上合上双眼,我的眼眶里没有泪水,只是一片黑暗。我躺了许久,没有动,希望醒来时发现这是个梦。

但父亲真的去了。当我站在他的坟前时,坟上的纸幡儿还在2月的冷风中飘动,我的感觉麻木了。有好几个星期,我都是靠在悲伤的沉寂中漫步度过的。

有天晚上,我正独自坐在起居室里,我听到了吹过烟囱的冬风。这悲凄的声音好像要勾起我的回忆,又像有种无形的力量在约束我。不由自主地,我静静聆听,那声音不像口琴声,也不像喇叭声,对,它更像甘美多汁的长笛声。

马上,我感觉自己在微笑。此时,我知道在某个地方有位老人带海腥味的灵魂正倾听着同一支天上的乐曲——他的所有人间生活的回声。

于是,我便合上双跟,又骑上音乐的脊背,直到敲响了晨钟……

1.第②段画线句运用比喻修辞,形象而生动,请对此加以分析。
2.第⑦段写父亲不懂音乐、歌声嘶哑等,这些文字有何作用?
3.阅读第⑦—⑩段,分析父亲如何教会我听自己的歌。
4.对文中叙事分析最恰当的一项(   
A.开头部分风雨雷电之夜的回忆特别恐怖,印象深刻,所以详写。
B.从竖琴、大提琴到长笛,表现作者人生各阶段对音乐不同喜好。
C.从害怕雷电、离别之痛到生死难关,层层推进中突显影响之大。
D.结尾想象自己与父亲听同一支天上乐曲,表现父女间情趣相投。
5.文章多处前后照应,请列举一例加以赏析。
6.联系全文,评析“父亲的歌”的内涵。
2019-11-08更新 | 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拨云记

维摩

①最好是秋天。

草尖上的绿色尚未褪去,树梢却已有红叶探头。蜿蜒入岭的小路边,柿子树孤零零站着,她的青春凋零殆尽,皱纹横生。一个寒暑的风华积攒在枝头,积攒在那些甜蜜的灯盏里,沉静而内敛,就像这个生长于豫西绵绵丘陵之巅的小村落,熬过了贫寒与辛劳,终于聚焦了幸福与甜美,等待人们来采摘品味。九月,秋风正在高天上放牧流云。日光如瀑,透过云层的边缘倾泻而下,把山谷中的潮气鼓荡蒸腾,化为薄雾,而云朵吸收了这些水汽,更加变幻无定,东沟西岭掩映在淡淡的云影之中,鸡鸣犬吠遥遥可闻。

③这座村子,注定与云有缘。

④大约是在七十多年前,有几位长衫先生携酒登岭。荒烟蔓草,山道崎岖,他们向着白云聚集之处缓缓而行,行吟之声打破了峰峦间的寂静,一路惊雀鸣虫,让他们精神抖擞,谈兴渐浓。待到登顶之时,已是正午时分,骄阳如火,云散天开,碧空如洗,他们惊奇地发现,在这波涛如怒的山岭间竟然有炊烟袅袅升起。当是时也,中原黎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谁能想到,在这豫西大山里,竟然还藏着这样的桃花源。

⑤看到先生们登岭,村子里的一间间柴门便吱吱呀呀打开了。村民们虽然生活清苦,但也对这些传承文化星火的人以礼相待。从那以后,这几位先生就常常带着学生登岭授课。这里夜可以观星象,昼可以习文史,闲暇可以登高望远,吟诗作赋,一解胸中激愤。七年间,省立河南大学变成了“国立”,曾经不可一世的敌人兵锋渐疲,颓势尽显。此时登岭一望,山河壮美,如同拨云见日,“拨云岭”之名遂在此地流传开来。

⑥先生们终究还是走了,日寇在穷途末路之时还突袭了山下的古镇。血案发生后,国立河南大学辗转他处,直到抗战胜利也没有回来过。文脉赓续离不开他们,瘠薄的土地也养不住他们,山乡重新落入寂静,这一静就是七十年,七十年里,山外边经历着翻天地覆的变化,山里却依旧是贫苦如往昔。当地的村支书老杨说,全村四百多口人,散落在五平方公里的丘陵之中,虽然广阔,但山高地薄,温饱不易,有些能耐的村民大都外出打工去了,恋家守土的则怨气满腹。

⑦穷则思变,可拨云岭在“变”中吃够了苦头。老杨说,那些年,听说坡地适合种烟叶,我就发动村民种烟,眼看着种烟的收成好,发了家,村民们就一窝蜂地开荒扩种,本指望从此以后能把扣在岭上的贫帽子摘掉,谁知事与愿违,植被被破坏以后,水土流失严重,烟叶种不成,反倒连口粮都成了问题。

⑧高天上的秋风如同牧羊人,将变幻无定的云朵又赶了过来,我看见云影投在老杨的脸上,他的脸沟壑纵横,一如面前沧桑的山岭。他把自己最蓬勃的岁月都种在了山里,又用汗水去灌溉它,终于守到了拨云见日的一天。

⑨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我们从东沟走到西岭。如今的拨云岭,大小道路都已硬化,主道宽阔可供载重汽车出入,深黄浅绿的树丛中,别致的木屋民宿点缀其间,隔着窗子一望,里面的设施早已和现代接轨,只是静等着游人在此流连驻足了。在一棵枣树下,我遇见一位编藤筐的老人,我的脚步惊动了土狗,激烈的叫声则惊动了他,他一面训斥着,一面满含歉意,要摘自种的黄瓜给我解渴。他背后的院子与山外镇上的居民无异,或许里面的陈设还要更好些。

⑩同行的朋友敲下了几枚柿子递给我,我捧着这些甜蜜的灯盏,刚吃一口就已经满口生津。如今乡民已经不再稀罕这些,它们掉落在田间地头,便化为孕育希望的肥料。田间的树们刚刚卸去沉重的果实,拨云岭“拨云见日”的密码就在这里:千余亩核桃树下的油用牡丹。四年前,老杨和村干部们动员村民退耕还林改种核桃;三年前,他们成立合作社统一收购外销;两年前,他们在核桃树下套种油用牡丹……

⑪而不知何时,云影从老杨的脸上悄然离开了。秋日清明,阳光令他眯起了眼。有那么一瞬间,他脸上的光芒也令我眯起了眼来。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以记游的形式将回忆与现实巧妙结合起来,历史跨度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真挚的情感。
B.第④段有关先生们登山过程和所见所闻的内容,长短句交错,语言形象生动,将他们第一次登临拨云岭的真切感受凸显了出来。
C.种烟叶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而退耕还林种核桃、油用牡丹,拨云岭才得以摘掉贫困帽,文章以此表现脱贫攻坚中环境先行的主旨。
D.“他脸上的光芒也令我眯起了眼来”既与上文老杨沟壑纵横、沧桑的脸相照应,又饱含着对他的赞美,正是在他这样无私奉献的干部带领下,村民过上了幸福生活。
2.结合全文,分析第②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
3.为什么作者说“这座村子,注定与云有缘”?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021-04-03更新 | 15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鞋子

李汉荣

①那年,记得是深秋,父亲搭车进城来看我们,带来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面条。“没上农药化肥,专门留了二分地给自己种的,只用农家肥,无污染,保证绿色环保有机,让孙女儿吃些,好长身体。”父亲放下粮袋,笑着说。我掂量了一下,大米有五十来斤,面条有三十多斤。鼓鼓囊囊两大麻袋,不知他老人家一路怎么颠簸过来的。老家到这个城市有近一百华里路,父亲也是快八十岁的老人了。看着父亲一头的白发和驼下去的脊背,我没有说什么,心里一阵阵温热和酸楚。父亲看着我们刚刚入住的新房,墙壁雪白,地板光洁,说,这辈子当你的爹,我不及格,没有为你们垫个家底,你们家里,连一块砖我都没有为你们添过,也没有操一点心,也没帮过一交钱,我真的不好意思。只要你们安然、安分,我就心宽了。我不住地说,爹你老人家还说这话,我们长这么大就是你的恩情,你身体不错好好活着就是我们的福分,别的,你就别想多了。

②父亲忽然记起了什么,说,嘿,你看,人老了忘心大,鞋子里有东西老是咯脚。昨天黄昏在后山坡地里搬苞谷,又到林子里为你受凉的老娘扯了一把柴胡和麦冬,树叶啦,沙土啦,鞋子都快给灌满了,当时没抖干净,衣服上、头发上沾了些野絮草籽,也没来得及理个发,换身像样的衣服,就这么急慌慌来了。走,孙女儿,带我下楼抖抖鞋子,帮我拍拍衣服上的尘土。我说,就在屋里抖一下,怕啥,何必下楼。父亲执意下楼,说新屋子要爱惜,不要弄脏了。

③楼下靠墙的地方,有一小片长方形空地,还没有被水泥封死。父亲就在空地边,坐在我从楼上拿下来的小凳子上,脱了鞋子仔细抖,又低下身子让孙女儿拍了衣服,清理了头发。上楼来,我用梳子帮父亲梳了梳头发,这是我唯一的一次为他梳头。我看清了这满头的白发,真有点触目惊心,但我又怎能看清,白发后面积压了多少岁月的风霜?

④第二年春天,楼下那片空地上,长出了院子里往年没有见过的东西,车前、茅草、衰草、野薄荷、柴胡、灯芯草、野蕨秧、野刺玫,在楼房转角的西侧,还长出一苗野百合。

⑤大家都感到惊奇,有个上中学的孩子开玩笑说,这不就是个百草园吗?大家都说,新鲜,真新鲜。也有人说这个院子向阳,有空地就不愁不长苗苗草草。议论一阵也就不再管这事了。只有我明白这些花草的来历。它们来自父亲,来自父亲的头发、衣服和鞋子,来自父亲的山野。

⑥是的,父亲也许没有带给我们什么财富、权力和任何世俗的尊荣,清贫的父亲唯一拥有的就是他的清贫。清贫,这是父亲的命运,也是他的美德。

⑦但是,比起他的没有留下什么,父亲更没有带走什么,连一片草叶、一片云絮都没有带走。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连我对他的感念和心疼,他也没有带走,全都留在了我的心里。这么说来,我的所谓的感念和心疼,说到底还是我从父亲那里收获的一份感情,直到他不在了,我仍然在他那里持续收获着这种感情。而他依然一无所有地在另一个世界孤独远行。

⑧是的,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我看着大地上的一切,全是一代代清贫的父亲们留给我们的啊。

⑨何况,我的父亲,曾经,他把他的山野、他的草木、他的气息都留给我们。

⑩他清贫的生命,又是那般丰盛和富有,超过一切帝王和富翁。在他的衣服上拍一下,鞋子里抖一下,就抖出一片春天。

那么,我们这些自以为是地活着的人们,又能给世界留下什么呢?我们敢于践踏一切的鞋子里,除了欲望的钉子和冷酷的铁掌,还有别的可以发芽开花的种子吗?

父亲越去越远,越去越远,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感情深沉隽永,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沉思与触摸,享受生活中朴实的挚爱。
B.大米与面条,凝结着父亲的劳动和深沉的爱,所以“我”心存温热;父亲的白发和驼背,让“我”想到了父亲艰难困苦的一生,所以感到酸楚。
C.到楼下抖鞋子,表明父亲在“我”家不习惯,和儿子、孙女之间有隔阂,也为下文写空地成了“百草园”做铺垫。
D.这篇散文以叙述为主,通过对一些家常琐事的记述,表现了父亲清贫而富有的人生,表达了作者独特的价值观和对父亲的崇敬与怀念。
2.这篇散文以“父亲的鞋子”为题,用意何在?
3.作者在文末说“父亲越去越远,越去越远,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19-07-03更新 | 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