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5 题号:980619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进艇①

杜甫

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注】①本诗作于安史之乱后杜甫寓居草堂之时。②南京:指当时的成都。③瓷罂:盛酒浆等用的陶瓷容器。④无谢:犹不让,不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两“南”两“北”各当句自对,“南”“北”又上下句互对,音韵和谐,自然流畅。
B.颔联紧扣诗题,描写诗人在晴朗的白日里,与老妻幼子乐游于清江之上,富有生活情趣。
C.颈联写浣花溪畔“俱飞蛱蝶”和“并蒂芙蓉”的美景,意在表达对此地环境的喜爱之情。
D.尾联写作者与家人享用茶浆,虽用的是粗陋的瓷器,但作者却认为足以比得上玉制容器。
2.明末清初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说:“公艰难入蜀,得携妻子,此不幸中之幸也,故形之于咏歌。”请分析诗人的“不幸”与“幸”在本诗中的表现。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关联从秋景写起,“玉露凋伤枫树林”描绘了夔地露冷枫丹的景象,露是“玉露”,树是枫林,色彩明艳富丽,定下全诗明朗的基调。
B.颔联之景为虚写,波浪滔天,风云匝地,是指吐蕃入侵,边关吃紧的时局,表现了诗人前途未卜的处境和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
C.“丛菊两开他日泪”由景物触动情思,“两开”一语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
D.尾联在时序推移中叙写秋声,诗人身在夔州,听到白帝城传来的砧杵声,更添悲情,时序由白天推到日暮,以景结尾,关合全诗。
E.本诗描绘了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意境开阔,诗人把最深刻的情感融会进去,使景物也有了生命,达到情与景的和谐统一。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17-08-28更新 | 8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野五首(其四)

杜甫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潜鳞输骇浪,归翼会高风。

砧响家家发,樵声个个同。

飞霜任青女,赐被隔南宫

【注】①此诗作于大历二年秋,当时诗人寓居于夔州瀼西。②输:同“愉”。③樵声:樵人的歌唱。④青女:传说为司霜雪之神。⑤赐被:《后汉书·钟离意传》卷四十一:“药崧者,河内人。天性朴忠,家贫为郎,常独直台上,无被,枕杜,食糟糠。帝每夜入台,辄见崧,问其故,甚嘉之,自此召太官赐尚书以下朝夕餐,给帷被皂袍,及侍史二人。”后遂用为郎官入直之典。⑥南宫:尚书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远景,选用“远岸”“秋沙”“连山”“晚照”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秋日晚照图。
B.颈联写所闻,“家家”“个个”两组叠词,展示了家家户户都在浣衣、打柴的繁忙景象。
C.前六句从远与近、自然与生活的角度写出了诗人的所见所闻,为尾联的抒情蓄势。
D.尾联运用典故,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虽远在他乡,但仍然牵挂朝廷的家国情怀。
2.诗歌颔联历来为人所称赞,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2023-12-11更新 | 22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叹庭前甘菊花

杜甫

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注】①残花:指晚开的甘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庭前的甘菊花移栽得有些晚了,因此在重阳节时,花蕊还是青青的,不能供人采撷。
B.“残花烂熳开何益”句,诗人认为甘菊花晚开无益处,以反问的语气道出,意味深长。
C.“篱边野外多众芳”中的“众芳”与“兰泽多芳草”的“芳草”,都是用来比喻奸佞之人。
D.“结根失所缠风霜”中的“风霜”与“肝肺皆冰雪”的“冰雪”所具有的文化含意不相同。
2.本诗标题中的“叹”字含有丰富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023-06-19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