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常设考点 >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08 题号:99742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裱画徐

马犇

①淮城的装裱市场比较兴盛。淮城南门大街东边的一条巷子里,有个徐姓的裱画师。

②徐家的裱画史不短。他家祖上学裱画时,认识了淮城人边寿民,后也常给边氏裱画,与其交流,向其取经,渐渐地,他的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这几样,裱画徐全盘承继了。

③边寿民,工诗,善书画,与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尤善画芦雁,人称“边芦雁”。裱画徐的祖上当时就给裱画铺起名为“念芦斋”,以纪念徐家与边氏的友谊。

④常言道“三分书画七分裱”,不难看出,装裱之于书画作品的意义。徐家裱画有三规,不丢画,不作伪,按工艺收钱、不因作者名声高低调价。

⑤有些不太识货的人,巧得名画抑或祖上有旧藏,是最易受骗的群体。有一回,南门靠西的一户人家,带着画作,慕名而来。裱画徐仔细看了画,不动声色,又看了看来人,议好价钱,即送走来人。

⑥此画竟是徐渭的画,裱画徐亦善写意,尤以花卉见长。他能模仿个九分像,不懂行的人根本看不出差别。但裱画徐除了欣赏时间稍长一些,像裱普通的画作一样,平静地按工艺走。裱完后,他在卷轴旁不起眼的地方钤印,此印极小,表明是裱画徐裱的,以防日后起争议。在约定好的日子,画主交完钱取走了画。此事成了行业里的段子,用来形容裱画的人诚实。

⑦旅画有原裱和揭裱之分。原裱是裱初次待裱的画;揭裱是重裱已经裱过的画,揭裱最难,很少有人敢接这个活。但揭裱也给部分技艺高超却无良的人有了作伪的机会。一张宣纸可揭出几层,裱画人如存贪念,就会将老旧的名画揭成几幅,这些作品的色彩较原作淡很多,裱画人就上手补救,然后再做旧。一幅变多幅,倒卖给黑市。

⑧淮城藏家多,很多古画因年代久远,受潮被虫蛀在所难免,对于这些作品而言,每年的梅雨季节更是火上浇油。淮城几乎所有的揭裱都会送到念芦斋,光揭裱一项,经裱画徐手的,少说也有千幅,但他没弄坏过一幅画,也从未借机作伪。就是把顾恺之、展子虔的画送到念芦斋,画主也可安心回家,按日子去取。不会出意外。

⑨可惜的是,裱画徐后继无人,孩子们都已迁居国外。晚年,裱画徐独自生活,雇了个人做饭,他仍坚持对外裱画。他不想在有生之年放下祖传的手艺。

⑩本想平静地过完一生,哪知晚年并不平静。改革开放后,淮城有几个去南方下海的人,禁不起物质诱惑,垂涎于逐渐兴盛的书画市场,而且看中了倒卖赝品这行。他们第一时间想起家乡的裱画徐,他们知道徐老爹裱画、绘画的技艺都很高超。他们或者通过私密渠道搞来原作,请裱画徐借揭裱制假;或者直接报上画名,逼着裱画徐画。

裱画徐不从,这些人就动粗,见裱画徐想寻死,这些人就留下狠话:“不老实做,我们迟早去海外找你孩子的麻烦。”

与他们纠缠不起,裱画徐按照要求,完成了一批赝品。这些人拿着这批赝品再次南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多人知道了这件事,他们骂裱画徐早年清高不作假,晚年糊涂,晚节不保。

不久,裱画徐生了场大病去世了。不久,这几个倒卖赝品的人被抓获。淮城人惊叹不已。

警察通过地方报纸透露了案情。原来,裱画徐临死前给公安局寄了封信,写明事情经过,并说他的仿作在画轴夹层里都盖了一长条印,“身不由己,赝品而已”,还附上了那几个人的肖像,是裱画徐凭印象用毛笔勾画的。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通过交代淮城裱画市场的兴盛,小说的主人公裱画徐及徐家裱画的历史渊源来交代小说的写作背景。
B.小说第⑦段是插叙,介绍了一些裱画的专业知识,让读者加深了对裱画徐裱画技术的认识。
C.边寿民人称“边芦雁”,与郑板桥齐名。裱画徐常给他裱画,常与之交流,向其学习,慢慢地他就善裱,能画,工篆刻了。
D.裱画徐装裱徐渭的画和给犯罪分子做赝品这两个情节从不同的方面充分展现了裱画徐的品格。
2.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裱画徐的形象特点。
3.伏笔和照应使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有很强的可读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使用了哪些伏笔和照应。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二哥

台静农

烂腿老五坐在栅门口的青石块上,脊梁倚着栅门,手捏着一打钱纸,慢慢地撕开。嘴里不断地祷告着:“天二哥,你活着俺俩爱闹着玩,现在你死了,千万不要吓我。我胆子并不大,又歇在这栅门口。朋友,你让我再讨二年饭,俺们再到一块闹着玩罢……”

天二哥在这南栅门外一伙中算最能喝酒的,他自小就会喝,他活了三十多年,从没有同酒离开过。他自己说:他爹会喝,他爹的爹也会喝,这酒瘾是从他娘胎里带下来的老瘾。

他近几天身上有些不舒服。昨天下午时分,觉着心里比平常还难过。于是他凑了四百文,都买了烧酒喝。

他喝了烧酒,着实有些醉了。他坐在王三的饭店前面馍馍桌子旁边的一条大板凳上,两脚翘在桌榇上,两手搂着腿膝盖。他的整个的脸面,以及他秃了顶的光头,都成了猪肝一般的颜色。

这时候,卖花生的小柿子提着花生筐从北大街来。天二哥一眼看了他,就笑着曳着嗓音向他说:“我的乖乖,你来得真好,赶快送来给你天二爷亲个嘴罢!”

“你怎么出口就伤人!”

“乖乖,反了天了么?……”天二哥站起身子,举了拳头对着小柿子打来,但一躲开,拳头落了空;小柿子转过身子反在天二哥脊梁盖捶了两拳。这两拳是小事,但在天二哥身上却是从来就没有驮过别人的拳头;虽然十几年前挨过县官的小板子,那是为的蒋大老爷告他游街骂巷的罪过。

但是这只能县大老爷和蒋大老爷可以打他,这小柿子又怎配呢?这耻辱,当然他是受不了。于是他发狂,他咆哮地赶来。没想到,他将离开馍馍桌子便扑地一跤跌倒在地下。他这一跌,却非同小可;就是王三、烂腿老五他们都惊异了。

其初他们都想叫小柿子狠狠地吃一顿打,到没料着天二哥弱到这样。于是他们将他扶到原先的板凳上,安慰他道:“你喝醉了,酒醒醒再说罢。”吴二疯子带着老前辈的口吻,去申饬小柿子,不准他骂;要再骂,他就来打嘴巴。

他自家很失望,以为生平没有这样地丢人过,在大众面前;旁人说他喝醉了,于是提醒了他解酒的老法子——这也是他爹的爹传下来的。他摸了一个卖粥的大白碗,左歪右斜跄踉地跑到栅门口的尿池前,连连舀喝了两大碗,顺便倚着墙坐在尿池的旁边。

小柿子远远地蹲在一旁,带着胜利的呆笑。天二哥藏着杀气的醉眼,忿怒地看见他这种藐小的傲慢,于是破口大骂起来:“你这小王八羔子,老子马上叫你知道厉害。”

“好,你的大爷就不跑,咳,我怕你吗?”

小柿子今年正是二十岁的少年,所以他敢这样的倔强。他又想:这样一个泥醉的家伙,又在病中,无论如何,也不是他的敌手。

他只顾去妄想,却不提防他这位天二爷一颠一簸地跑来了。他将要忙着站起来,他的头倒被按住了。天二爷用一只猛力的脚,将他的花生筐踢翻,铜钱滚了遍地。他把身子斜下去,想顾全他的花生筐,却被他的天二爷乘势压服在地上。

“小王八羔子,老子叫你知道厉害!”

他用了大力狠狠地在小柿子背上连三连四的捶。

小柿子声音有些颤抖。觉得这醉汉压在身上有如一棵大黄梨树,一点也不能动弹。他的大拳头,尤其吃不住。

“饶了罢!天二叔,我认识你了!”

小柿子终于哭着求饶了。毕竟小柿子输了,一般看的人也都痛快。他们笑这个傻小子,将鸡蛋去碰石磙,太不量力了。吴六先生看得有些不忍,用力将天二爷拉开,小柿子从他的拳头下窜了出去。“古人云:败兵之将,不必穷追。天二哥,记他下次罢!”

“呵呵,六先生,今天不打他个龟叫鳖爬,他哪里知道厉害!”

“呀,好个下马威!”王三说了,大家都笑了。小柿子也不去睬他们冷刻地讥笑,草草地拾了花生,捻了铜钱,含着眼泪强打光棍地骂着,“今天打了大爷,缓两天再算账……”悄悄地走了。

“呵呵,缓两天再算账,好罢。今天便宜了你这小东西!”显过好身手的天二哥,很光荣很疲倦地坐在原先的板凳上。

“还是天二哥,小柿子总算叫乖了!”他们向他喝彩。“呵呵,他敢不叫乖?不然,还能姓天么?”说来姓天,这也是他的光荣。几年前,他在王三饭店里推骨牌,遇着警察来查店,警察很不客气地要拿他。先问了“你姓什么?”他说:“我姓天!”他趁着这当儿,打了警察两个耳光,就迅速地跑了。

从此以后,他们就称他叫“天二哥”。

他坐在板凳上精神有些不能支持。骤然跌倒了。烂腿老五很明白,他知道这一定是他的病以及酒和清尿发作了。于是同一些人将他抬到栅门的底下。

“我大概不行了……”他的颜色变成了苍白。这一夜烂腿老五陪了他,也没有睡觉。在第二天东方发白的时光,这天二哥便离开了烂腿老五。据说是,正在鸡鸣丑时。

一九二六年七月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倒叙的写作手法,先交代天二哥的死亡,然后写其死亡的经过,这样布局容易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小说更具有艺术魅力。
B.天二哥有病,却只能凑四百文钱买烧酒喝,说明他的生活很凄苦,命运很可悲;但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就必然会导致悲剧的发生。
C.天二哥打败小柿子后,“光荣”是因为他已显示出好身手,“疲倦”暗示他病情很重,这说明他为不让看客失望而强忍病痛进行表演的现实。
D.小柿子因顾全自己的花生筐而被天二哥打,被拉开后又叫板天二哥,这些描写既表现出他的反抗,也体现了他的爱财、无知和性格多变。
2.烂腿老五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有专家评论这篇小说使用了戏剧化写法。请结合文本,从对话、场景和读者三个角度简要解说小说的这种“戏剧化写法”的具体特点。
2020-05-15更新 | 38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中所见——一棵树

辛笛

你锥形的影子遮满了圆圆的井口

你独立,承受各方的风向

你在宇宙的安置中生长

因了月光的点染,你最美也不孤单

风霜锻炼你,雨露润泽你,

季节交替着,你一年就那么添了一轮

不管有意无情,你默默无言

听夏蝉噪,秋虫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写的是一棵树,咏的是一类人。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B.本诗第一节写“树”的空间位置,因为有月光,这棵树在宇宙中的存在和生长并不孤单。
C.本诗第二节写“树”的生长过程,“一年就那么添了一轮”蕴含了诗人深深的遗憾之情。
D.本诗句式参差灵动中又有整齐对称,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语言清新隽永,感情细腻丰富。
2.本诗借“一棵树”的意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1-02-08更新 | 18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风

阿城

老吴最喜欢的一条毛主席语录是,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

老吴想,很对,编了四十年刊物,凡经我手签发的文章,从来没有错漏,靠的就是认真。愈是名家,愈要小心。运动来了,他们也写得很急,急,就容易有失误。人没有不出错的,名家也是人嘛。

老吴的麻烦是,他把心里的体会在政治学习会上讲出来了。

学习会是每个星期都有的,每个人都要发言的。

老孙,几个月前是编辑,听了以后,说,你的意思是毛主席也会出错了?

老吴脸筋跳着,说,我一些些那个样子的意思也没有!

老齐,几个月前也是编辑,点了几点头,说,深挖下去的话,其实有一层恶毒之处,就是,毛主席也是人,我们都知道,毛主席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是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把毛主席等同我们这样的人,大家可以想想,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老齐向来说话很慢,老吴很有时间镇静下来。

老齐刚说完,老吴就说,你的意思是。敬爱的毛主席他老人家不是人了?

老齐看着老吴,之后,看看老孙,看看其他人,再看着老吴。

老吴一个眼睛是惊叹号,一个眼睛是不用回答的疑问号。

大家都看着进驻杂志社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传毛泽东思想工作队,简称军宣队的班长大李。

大李卷了一只锥形的烟,叼在嘴上,划着火柴,挤起左眼点好,把桌上的帽子甩到后脑勺,话和烟纠缠着出来。

“要叫俺说?好!俺说。俺会种地,会打枪,你们哪个会??要不是个‘文化大革命’,俺不会到这个城里,也不会拉扯着你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毛泽东思想就学习毛泽东思想,哪个叫你们学老婆子拌嘴?寻思俺看不出来呢!骂人不带屌,杀人不用刀,说你们是臭老九,俺寻思了,不屈枉!简简单单一条儿语录儿,吓唬来吓唬去,乌龟咬王八的球,哪个咬到哪个来?要叫俺说,秃子头上走虱虫,明摆着的三个字,共产党,共产党讲究个认真。你们,都算上,哪个是共产党?”

是的没有说是,不是的没有说不是,都看着大李。

之后,回去打点行李,下五七干部学校。

干校除了劳动,学习,开批判会,当然还要吃饭。

吃了饭,当然还要拉屎。

干校七百人,每天下来,三个茅房的坑,当然都是满的。满了当然掏出去,好能再拉。

粪不难掏,用长把的勺舀到大桶里,把桶挑出去,倒在场上,晾干就是了。难的是防猪吃和防狗吃。

猪和狗,都有背景,不是好惹的,猪是贫下中农的猪,狗呢,也是贫下中农的狗。打狗须看主人,轰猪呢,自然也须看主人。

狗改不了吃屎,批判稿上常用的俗语,却是一件需要认真的事。

老齐被分配去看猪和狗。老齐看稿子很快,会认很潦草的字。

于是,不是屎被猪和狗吃了,就是猪和狗叫老齐打了。批判会上,老齐的罪,最轻的是,不认真。老孙发了言,老吴也发了言,大家都发了言。

老齐连夜写了检讨。以后不断地写检讨,因为狗改不了吃屎。

粪倒在场上,晾一两天,就成了粪干。粪干需要大致捣碎,之后扬到地里去,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不让老齐看猪和狗了。老齐、老吴和老孙,都去捣粪干。

老孙捣得很认真,居然在干校的大喇叭里被表扬了一句。

老吴和老齐,决心更认真。先用石头把粪干砸裂,再砸,粪干成了小块。再砸,粪干由黑变赭。再砸,由赭变黄,变金黄,变象牙白,呈短纤维状,轻轻的,软软的,有一股热热的干草香气,像肉松。

起风了,突然间就很大。

粪都在天上。

老齐,老吴,老孙,猪,狗 ,都望着天上。他们觉得,好久没有抬头看过什么了。

(选自1990年第1期《收获》)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大风”为题,既是指刮走粪土的那一场大风,更是喻指“文化大革命”这场席卷整个中国的“大风”。
B.军宣队的班长大李没什么文化,言语粗俗,对知识分子充满了不屑。
C.老齐看稿子很快,会认很潦草的字,却连看猪和狗都看不好,说明他对待劳动不认真,充满消极情绪。
D.阿城的小说有“野气”,因此往往能形成独特的张力,本文所写看似平凡低俗,却在真实的荒谬中展现了时代与人性的悲凉。
2.老吴、老齐、老孙三人,可以说是“文革”期间部分被迫害而至扭曲的知识分子的缩影,试结合全文,概括他们的主要特征。
3.文章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请结合全文与时代背景,探究其中的深刻寓意。
2020-09-23更新 | 1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