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化学综合库 > 化学反应原理 >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 反应热 >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 化学能与物质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题型: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8 题号:19055368
I.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变化,探究各种能量变化是一永恒的主题。
(1)下列变化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生石灰溶于水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c.氢气与氯气化合
d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混合搅拌     e.盐酸和镁的反应
(2)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相同
b.白磷和红磷互为同素异形体,相同条件下白磷比红磷稳定
c.具有的总能量小于具有的总能量
Ⅱ.如下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3)当电极a为,电极b为,电解质溶液为溶液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若初始时两电极质量相等,当电路中有通过时,两极的质量差为_______g。
(4)当电极a为,电极b为,电解质溶液为溶液时,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当反应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时,消耗负极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相似题推荐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Ⅰ.完成下列问题
(1)叔丁基氯与碱溶液经两步反应得到叔丁基醇,反应(CH3)3CCl+OH-→(CH3)3COH+Cl-的能量与反应进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CH3)3C+比(CH3)3CCl稳定
C.第一步反应一定比第二步反应快
D.增大碱的浓度和升高温度均可加快反应速率

(2)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
A.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4kJ·mol-1
C.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D.N2(g)+3H2(g)2NH3(g);ΔH=-akJ·mol-1,则将14gN2(g)和足量H2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0.5akJ的热量

(3)已知反应:2NO(g)+2CO(g)=N₂(g)+2CO₂(g),在298K、100kPa的条件下,其中ΔH=-113.0kJ·mol-1,ΔS=-145.3J·mol-1·K-1,该反应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理由为___________。实际上,如果不采取一定措施,汽车尾气并不会自动消除,原因是___________
Ⅱ.CH4和C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转化为合成气(主要含H2、CO和少量H2O的混合气体)。
主反应为:I.CH4(g)+CO2(g)2CO(g)+2H2(g),ΔH1=+247kJ·mol-1
主要副反应有:Ⅱ.CO2(g)+H2(g)CO(g)+H2O(g),ΔH2=+41.2kJ·mol-1
Ⅲ.CH4(g)C(s)+2H2(g),ΔH3=+74.8kJ·mol-1
Ⅳ.CO(g)+H2(g)C(s)+H2O(g),ΔH4=-131kJ·mol-1
完成下列填空:
(4)写出CH4和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对于反应Ⅰ,有利于提高CH4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两条)。
(6)反应Ⅰ温度控制在550~750℃之间,从反应速率角度分析,选择该温度范围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
(7)某温度下,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0.16,该温度下,测得容器中CH4、CO2、CO和H2的浓度分别为0.5mol/L、0.5mol/L、0.25mol/L、0.25mol/L,此时,反应Ⅰ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若不是,预测反应的方向。___________
(8)CH4和CO2各1mol充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I。
①300℃,100kPa,反应达到平衡时CO2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则n(平衡时气体):n(初始气体)=___________

②若A、B、C三点表示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已达平衡时CO2体积分数___________点对应的平衡常数最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对应压强最大,理由是:___________
2024-02-16更新 | 88次组卷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异丁烯[CH2=C(CH3)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于制备丁基橡胶、甲基丙烯氰等。工业上常利用异丁烷[CH3-CH(CH3)-CH3]为原料制备异丁烯,涉及的主要反应有:
反应I:CH3-CH(CH3)-CH3(g)CH2=C(CH3)2(g)+H2(g)       ΔH1=+122kJ·mol-1
反应II:CH3-CH(CH3)-CH3(g)CH3-CH2-CH2-CH3(g)       ΔH2=+9kJ·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生成1molH-H键放出能量436kJ,1molC=C键断键生成1molC-C键吸收能量274kJ,则断裂1molC-H键吸收能量为_______kJ。
(2)异丁烷和正丁烷中稳定性更好的是_______(填物质名称),反应II的正活化能与逆活化能之差为_______
(3)T℃时,向压强恒定为p0kPa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异丁烷,达到平衡时,测得容器中H2的分压为akPa,正丁烷的分压为bkPa。
①T℃时,反应I的化学平衡常数Kp=_______kPa(Kp是用气体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
②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向容器中再通入少量N2(不参与反应),则异丁烯的平衡产率将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为_______
(4)资料表明,在固体杂多酸盐(用S表示)作催化剂时反应I的反应机理如下:
i.CH3-CH(CH3)-CH3(g)+S→CH3-CH(CH3)-CH3…S;
ii.CH3-CH(CH3)-CH3…S+S→CH2=C(CH3)2…S+H2…S;
iii._______。
iv.H2…S→H2(g)+S。
表征CH3-CH(CH3)-CH3(g)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吸附过程的是_______(填反应序号),反应ii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021-12-22更新 | 152次组卷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回答或解释下列问题:
(1)已知:P4(白磷,s) =4P(红磷,s) ΔH=-a kJ·mol1(a>0),则稳定性:白磷_______红磷(填“大于”或“小于”)。
(2)在常温常压下,1 g 氢气在足量氯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放出91.5 kJ 的热量。写出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将浓氨水滴入到固体氢氧化钠中,可以快速制备氨气,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___________
(4)常温下,用0.1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 0.1mol/L HCl溶液和20.00 mL0.1 mol/L CH3COOH溶液,得到2条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①由A、C点判断,滴定HCl溶液的曲线是__________(填“图1”或“图2”)。
②a=________ mL。
③D点对应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2020-07-05更新 | 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