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化学综合库 > 认识化学科学 > 物质的分类 > 物质的转化
题型:解答题-工业流程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 题号:21890567
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能氧化、杀菌、脱色、除臭的新型高效水处理剂。工业上制备高铁酸钠有多种方法。
Ⅰ.电解法。
以铁为阳极,石墨为阴极,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反应:
(1)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Ⅱ.高温熔融氧化法。
将过氧化钠与硫酸亚铁加热至700℃,发生反应:
(2)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_______
Ⅲ.次氯酸钠氧化法。

(3)“反应I”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检验溶液是否生成Fe3+的试剂为____________
(4)副产品的成分为Na2SO4___________
(5)生产过程中,理论上每获得2 mol的Na2FeO4消耗NaClO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过氧化钙(CaO2)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是优良的供氧剂。
实验探究一:过氧化钙与水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什么物质?
(1)进行实验:取适量过氧化钙放入试管中加适量水,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液体变成___________色,说明生成了Ca(OH)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较长时间后,同学们发现滴入酚酞后变色了的液体颜色又变回无色,是因为___________
(2)此供氧剂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生成CaCO3,为检验此供氧剂是否变质,可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生成,则判断此供氧剂已变质。你是否认同上述方案,理由是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二:测定久置过氧化钙纯度
方案一:通过测定产生氧气的体积,最终计算出供氧剂中过氧化钙的含量。

(3)取一定质量的供氧剂溶于水,按照图一装置进行装配。充分反应后,待量筒中液面不再变化,读出体积时,需使___________
(4)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收集气体的时机是导管口___________(填序号):
a.还没有气泡产生时            b.连续均匀冒出气泡时            c.冒出气泡很多时
(5)用此装置测得的含量会偏大,原因是___________,为了避免此误差可将发生装置换成图二中的装置___________(填序号);
方案二:把样品中的过氧化钙转化为碳酸钙,通过测定碳酸钙沉淀的质量,根据钙元素守恒,求得过氧化钙的质量,具体流程如图三

(6)滴加的Na2CO3溶液要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
(7)检验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_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表示已经洗净。
(8)若供氧剂的质量m=5g,碳酸钙质量n=5g,请通过计算得出供氧剂中的过氧化钙的含量___________%。
(9)若CaCO3沉淀过滤后不洗涤,则过氧化钙的含量将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021-09-15更新 | 390次组卷
解答题-工业流程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由Ca3(PO42、SiO2、焦炭等为原料生产硅胶(SiO2·nH2O)、磷、磷酸及CH3OH,下列工艺过程原料综合利用率高,废弃物少。
       
(1)上述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选填:(Ⅰ)、(Ⅱ)、(Ⅲ)、(Ⅳ)、(Ⅴ)]。
(2)高温下进行的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废弃物CaSiO3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3)反应Ⅲ需在隔绝氧气和无水条件下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H3OH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在强酸性介质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5)指出(VI)这一环节在工业生产上的意义_______________
(6)写出由P→H3PO4的有关反应式:
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2-09更新 | 396次组卷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某课外小组通过实验探究Ba(OH)2•8H2O晶体与NH4C1粉末反应的热效应。
装置操作现象
I、向小烧杯中加入20gBa(OH)2·8H2O晶体;
II、再向小烧杯中加入10gNH4Cl粉末;
III、用温度计迅速搅拌
有刺激性气味产生;固体变为糊状;温度计水银柱下降
回答下列问题:
(1)小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该反应类型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
(2)通过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说明该反应为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其反应热H___________(填“>”“<”或“=”)0。
(3)该实验设计不合理的地方是___________。请你设计相应的改进方案:___________
2022-10-24更新 | 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