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7 题号:11028954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隋唐在北魏租调制的基础上开始征收“庸”,故又称“租庸调制”,其中的“庸”是指纳绢或以布代役。隋朝规定五十岁以上者,可“免役输庸”,即纳布帛以代替力役,而唐代的庸不再有年龄限制。这体现出隋唐时期(       
A.赋役制度既有承袭又有创新B.政治清明且统治者励精图治
C.政府鼓励农民从事多种经营D.农民赋税徭役负担比较合理
2023-07-11更新 | 26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清代前期,田赋是政府主要财政来源,一省的赋税收入按户部核准的数额留一部分供本省开支,其余部分须按规定上解户部等;晚清,关税、厘金和盐税等财政收入日益重要,且大部分受列强和地方督抚控制。这一变化表明
A.专制集权体制趋于瓦解B.大一统的财政体制遭到破坏
C.传统自然经济遭到冲击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
2020-07-14更新 | 16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丁银”是百姓赋税中以人丁为单位征收的。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促进人口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B.彻底废除了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
C.“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谕旨记载于《清仁宗实录》。
D.在“丁银”外征收“科差”,按户之上下征收丝和银两。
2023-11-25更新 | 1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