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11 题号:1110697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商墟卜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益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节选自《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


(1)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原因。
(3)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业赋税是古代中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古代中国的赋税理论很少涉及发展私营工商业和鼓励自由贸易等内容,其思想主要体现在漕运、盐政、屯垦和征收轻重等方面。重农抑商和经济干涉主义是两千多年始终贯彻的封建社会正统赋税思想。

——摘编自聂慧丽《中国古代农业赋税思想及演变》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完成土改的老解放区实行比例税制,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新解放区实行累进税制,以削弱地主和富农经济。这一时期,国家实行轻税政策,根据不同情况实行垦荒性减免、灾情减免和社会减免。为了对农止税收的组织与管理进行指导,1949年到1952年,中央发布的有关农业税收的条例、指示、纲要、办法有12件之多。

——摘编自陆和健《1949〜1952年的农业税收与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税收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9〜1952年中国农业税收的特点,并简析这一时期农业税收政策的历史作用。
2022-09-29更新 | 9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嗣后,京边岁用,多者过五百万,少者亦三百余万,岁入不能充岁出之半。由是度支为一切之法,其箕敛财贿、题增派、括赃赎、算税契、折民壮、提编、均徭、推广事例兴焉。其初亦赖以济匮,久之诸所灌输益少……隆、万(明代隆庆和万历皇帝)之世,增额既如故,又多无艺之征,逋粮愈多,规避亦益巧。已解而愆限或至十余年,未征而报收,一县有至十万者。逋欠之多,县各数十万……后居正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立法颇为简便。嘉靖间,数行数止,至万历九年乃尽行之。

——摘编自张廷玉《明史·食货志二》

材料二   在清末新政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改革便是财税制度的改革。清政府将原先的户部改组为度支部,其内部各司的设置按业务分工来进行,按近代财务管理要求设立了专管收支、内外债的会计司和专门管理金融的大清银行、造币总厂等。清政府试办全国财政预算案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一大进步,为以后的民国历届政府所沿用,在中国财政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旧税种的改良、新税种的设立、海关税的改革以及国地税划分的筹划等内容,减少了商品流通的阻碍;新税种中的印花税的设立则是符合近代工业经济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扩大税源。清末审计院的筹划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向西方学习先进制度的结果,它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审计制度,开始引进西方体制,标志着近代审计的开端。

——摘编自王刚《清末财税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赋税制度实施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财税改革的优点。
2024-04-19更新 | 4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有同学为研究明代户籍制度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凡各处户口,每岁取勘明白,分豁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总数,县报于州,州类总报之于府,府类总报之于布政司,布政司类总径达户部立案,以凭稽考。仍每十年,户部具奏行移各布政司、府、州、县,攒造黄册,编排里甲,分豁上、中、下三等人户,遇有差役,以凭点差。若有逃移者,所在有司必须穷究所逃去处,移文勾取赴官,依律问罪,仍令复业。

——摘编自【明】《诸司职掌·户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三月朱元璋敕定颁行)

材料二   国初编审黄册,以人户为主,凡一百一十户为一里,里长之就役,以人丁多寡为次。是赋役缘以人丁而定,丁之查核,安得不明也!后渐参验田粮多寡,不专论丁。……于是黄册之编审,皆以田若干为一里,不复以户为里。人丁之附曰以见者,尽花分诡寄之人所捏造,而非真名,滋生者不入册,乌有者终游移,至田去名存,无人顶认。

——摘编自明熹宗天启年间(1621——1627年)《海盐县图经·户口》

材料三   今日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是以租税不亏而庸调不足,生齿日繁,游手日众。——摘编自【明】顾起元《客座赘语》


(1)分别阐述材料一、二、三对于研究明代户籍制度的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价明代户籍制度的变化。
2023-05-08更新 | 1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