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 巴黎和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4 题号:11325062
孤立主义思想深深地植根于美国的文化传统,对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自开国以来,美国即奉行以孤立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外交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93年4月英法战争爆发期间,华盛顿发表《中立宣言》,宣布对交战双方“诚心诚意地”采取“友好和不偏不倚”的政策,严禁美国人以任何形式参与、帮助或支持交战双方的活动。1807年、1809年杰斐逊总统颁布封港令,禁绝对英法两个交战国贸易,美国商业陷入非常紧张的状态。

1823年12月门罗发布国情咨文,即《门罗宣言》:第一,反对欧洲国家继续在美洲夺取殖民地;第二,不干涉原则:欧洲列强不得干涉美洲事务,美国也不干涉欧洲事务;第三,美洲体系原则。即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1918年1月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是“威尔逊主义”的集中表述。威尔逊主义第一次明确提出美国争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奠定了整个20世纪美国外交战略的根本指向。威尔逊认为“一个新的时代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这个时代,情况似乎是,我们必须领导世界。”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提出了战后美国外交政策以遏制苏联“极权政制”为主要特征的总构想,他强调“全世界的自由人民期待我们支持他们维护自由,如果我们在起领导作用方面迟疑不决,我们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且一定会危及本国的繁荣昌盛。”此即“杜鲁门主义”,它规定了美国在冷战时期外交政策的总体方向。

——以上材料均据岳西宽《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及其演变》


(1)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进行阶段性划分,并说明划分的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所谓“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实质及其总体发展趋势。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1111日,协约国和同盟国签订了一份停战协议,结束了在欧洲的战争。随后,在法国巴黎郊区的凡尔赛宫召开了世界和平大会。191961日,战胜国协约国的代表们再次召开会议,4周以后,即628日,在凡尔赛宫的镜厅,签订了和平条约。如图是和约签订当日,法国市民在巴黎的街道上进行庆祝的场景。



(1)列出参加庆祝活动的法国市民可能谈论的话题。
(2)材料中的“和平条约”是什么?对欧洲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2021-06-12更新 | 8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许多体育赛事历史悠久,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社会进步的记录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371日,巴黎举办了第一届环法自行车赛。此后,除开战争年代,这一赛事在每年的7月都会举行。几个现代因素共同促成了这项欧洲最漫长和最受欢迎的体育赛事:闲暇和娱乐观念的转变,(男子)大众体育比赛组织的完善,大量发行的报纸的竞争,以及线闸、自行车齿轮以及橡胶轮胎等相关技术的发展。

环法自行车赛(TOUR)直接起因于两家巴黎周刊《汽车》和《自行车》之间的竞争。《汽车》周刊的出版商亨利·德格朗热正力图打入自行车市场,但因为他把周刊改名为《汽车与自行车》而遭到起诉。作为回应,他举办了环法自行车赛。他目睹了《汽车》杂志的发行量迅速增长,而《自行车》的发行量一路萎缩直到最后湮没无闻。 在1936年退休前,他一直是环法自行车赛的赞助人和主办者。

经过数十年的完善,环法自行车赛才最终定型。以前,比赛的路线经常发生变化。1906年后的五年里,比赛线路延伸到阿尔萨斯;路边观众人群开始高唱《马赛曲》,德国政府便不再允许赛事经过阿尔萨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环法自行车赛开始成为一项国际性赛事。

——摘编自诺曼·戴维斯《欧洲史》


(1)结合材料,说明环法自行车赛为什么是“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2)编写一幕发生在1920年参赛选手之间的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当时世界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021-05-05更新 | 38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坚持要求萨尔盆地归并。对此,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可以把德国的殖民地剥夺,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警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结果还是平等的……为了   (防止德国报复)这些理由,所以我们坚决反对超出必要的范围把德国人民从德国的统治之下割给别国。”
——摘自《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巴黎和会上,法国要求向德国索取的赔款总额,比整个德国的财产还要多得多。美国坚决反对这种无限勒索、杀鸡取卵的做法,主张既要维持德国经济于一定水平之上,又要索取适量的赔款。
——摘自《历史教学》1980年第2期
材料三 当威尔逊将其“十四点”计划带到巴黎兜售时,劳合·乔治讽刺他说: “这位充满理想主义的总统真把自己当作一个传教士,他的任务是拯救欧洲苦难的异教徒。”克里孟梭说:“威尔逊谈起话来像个基督耶稣,做起事来,却像个劳合·乔治”
——摘自《世界史》
回答:
(1)材料一种劳合·乔治对克里孟梭的要求表示反对的实质是什么?结果怎样?
(2)你如何理解材料三克利孟梭的话?试结合材料一、二加以说明。
(3)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巴黎和会期间英、法、美三国矛盾斗争的特征。
2016-12-12更新 | 1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