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选官制度 > 科举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7 题号:11473605

材料一:从隋朝开始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年,至20世纪初被宣布废除。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历代沿用,时加修正,唐以明经、进士两科为主,宋正式确立三级科举考试制度。宋至明清,防弊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材料二: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公子,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中国考试制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进士科之外,其它科目总称诸科。宋代科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开了后世恩科的先例。宋代正式确立了三年一次的州试、省试和殿试三级科举考试制度。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起了防止徇私的新制度,同时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即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

——徐晓杰《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制度》

材料二

1901年在惨遭八国联军的炮火洗劫之后,清政府痛定思痛,力行改革,科举制度成为主要的改革对象之一。8月清廷下诏改革科举,自明年始,下令整顿京师大学堂,各省省城与府、厅、州、县均设立学堂。1903年,张之洞、袁世凯认为科举有碍学校的推广,疏请渐行罢废科举,“稗天下士子,舍学堂一途别无进身之阶。”可是,不久风云突变,日俄战争竟在中国打响,强烈的屈辱感刺激着清廷上下,使他们认识到进一步改革科举的紧迫性。于是,1905年9月,袁世凯等奏请立停科举,以广学堂,否则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达不到兴学培才的目的。这一建议得到清廷采纳,当即宣布“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至此,在中国实行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被废除了。

——李志茗《科举制度之废除及其后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原因及影响。

2018-01-31更新 | 11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2019年深圳富源中学“高考移民”事件备受社会关注,考试公平事关社会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察举制与科举制简表

察举制科举制
取士方式由地方州郡长官承担推荐之责,按科目要求向王朝贡上合乎相应标准的士人。采用招考与投考的方式,王朝设科而士人自由报名应试。
取士标准取人标准包括德行、经术、史能、功次、文法等。以文辞和经术取士,士人之进退决于程文之等第。
入仕程序既是入仕途径,也包含了铨选、升迁,有时甚至还有考课的成分。士子通过礼部主持的各级考试后,获得的仅仅是一个任官资格,此后须参加吏部铨选方能得官。
教育背景大量孝子、隐士、侠客、贤人、名流被举荐,并不要求一定是学校生员。士子必须为学校的生员,方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据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察举制与科举制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对科举制加以评价。
2019-12-24更新 | 4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旧《唐书》所载830名进士中,出身望族和公卿子弟者最多,高达71%,小姓为13.1%,寒素子弟仅占15.9%。在《宋史》中立传的1533北宋人中,布衣(平民)入仕者占比55.12%;一至三品官中,来自布衣者约占53.67%,且自宋初后逐渐上升,至北宋末已达64.44%;宋代开科期间年平均录取进士115人,达到唐代年平均录取人数26人的四倍之多,各科总录取人数更是达到唐代时期的十倍;宋代在考卷管理上实行糊名、誊录制,将考卷上的考生姓名、家世、籍贯等信息进行封贴处理。在考官管理上实行锁院制度,考官一入贡院即锁宿,以辟请求,在考场管理上,禁止挟书、移易、传义和代笔等;王安石出任宰相期间,对科举考试内容进行了改革,将进士考试分成四场,分别为考大经、考兼经、考论以及考策。殿试仅考策,字数不超过千字,论在于考核考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策则是考核考生对政策的认识意见;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成定制,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在参与殿试后不需要进行吏部考试,可以直接上任。宋太祖还制定政策,在考试及第之后所有人只能成为天子门生,不可对他人称师门。

——摘编自张希娟《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及特点分析》

(1)据材料概括宋代科举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宋代科举制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2023-11-18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