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49 题号:1174169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唐高祖李渊对于开唐功臣,按照功劳大小,给予一次或两次不等的“免死”资格。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定爵制九等,各封爵还授给世袭的永业田。唐代还为唐朝立下大功之人和对唐朝统治具有重大意义之人,进行赐姓,希望被赐姓者感恩图报、尽忠职守,成为唐朝的中流砥柱。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下诏,命令为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与魏征等二十四名功臣画像并作题记,将画作保存在凌烟阁内,作为对功臣的表彰。“旌表”,就是由朝廷对孝悌节义者进行表彰,在其住所或家乡设立建筑等形式进行宣扬,甚至将相关事迹报送给史馆,载入国史。

——编自《新唐书》等

材料二 国家荣誉制度作为一项体现尊重生命、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和尊重创造的精神价值的国家奖励制度,一方面是实现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制度保证,另一方面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彰显。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两次会议提出建立国家荣誉制度。2015年12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的通过,对我国国家荣誉制度的基本原则、制度体系、制度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规定。到目前,我国主要国家荣誉称号和政府奖励的种类有:军事类的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等;经济类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科技类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此外还有武警类、文艺类、教育、体育、文学、医学类等。2007年开始评选“全国道德模范”。经地方和各系统的推荐后,利用媒体和网络广泛宣传候选人的主要事迹,然后按社会公众、万名公众代表和评选委员会投票支持率分别占30%、30%和40%的权重相加,得出每位候选人的总支持率,最后评选出获奖名单。

——摘编自彭怀祖《我国国家荣誉制度建设的回顾与展望》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荣誉制度的执政理念并分析其实施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国家荣誉制度建设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的现实价值。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生态环境的治理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注重环保立法,西周初期的《伐崇令》记载:“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如不令者,死无敝。”《吕氏春秋》中提出了“四时之禁:山不敢伐材下木,泽不敢灰”。秦朝《田律》对动植物资源等保护对象以及违规处罚办法都做了具体规定。汉武帝时期大臣曾奏请制定关于水利灌溉的法律来规范的指引生产。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森林破坏严重,但是一旦停战便会植树。唐代凡是毁坏树木的都要以盗窃罪论处。宋代开封“宣和年间尽植莲荷,近岸植桃李梨杏,杂花相近,春夏之间望之如绣。”明清时期,一些地区宗族制定族规,进一步强化了环境保护措施。

——摘编自张涛《中国古代的环境思想与实践》

材料二   近代中国,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展兴修农林水利、救济灾荒与生产自救、厉行节约运动,为此后的实践探索提供了初步经验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形成注重山河修复整治、开展绿化祖国和爱国卫生运动、探索环境保护规律和维护国家发展权益等环境保护与发展格局的观念与举措,推动了生态环境恢复与经济社会有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探索生态建设与持续发展结合道路,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进入新时代,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基本方略,为建设美丽中国与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不同于西方资本主导绿色转型路径的中国行动和中国智慧。

——摘编自包庆德、宁琳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使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环保思想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探索生态建设的意义。
2024-01-21更新 | 3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春秋决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决狱是西汉董仲舒首先提出来的一种判决模式,他认为在法律无明确规定时,可用《春秋》等六经中的思想作为判决案件的依据。此外,审判除了应根据案件的事实外,还应重视追究犯罪人的动机来断案,即所谓“原心定罪”。与此有关的断狱案例被汇编成十卷的《春秋决事比》,该书中有案例如下:

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殴父,律当枭首。董仲舒认为:“父子至亲,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诟父也。《春秋》之义,许止父病,进药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当殴父,不当坐。”

——摘编自杨健康、黄震《春秋决狱及其现代价值》等

材料二 “春秋决狱”在汉代极为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明确的法律制度,到唐代基本结束。“春秋决狱”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断案方式,在中国法制史上存在900多年,占中华文明史的近五分之一时间,其精神要义根植于中国法律的深层土壤,对整个中国法治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判决甲民无罪的依据,并分析“春秋决狱”反映出的汉代法律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春秋决狱”的历史影响。
2021-07-21更新 | 37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唐律疏议》是现存中国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所在律涉外立法规定
《唐律疏议名例》化外人(周边少数民族和外国人)相犯,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唐律疏议名例》没落外藩教化,给复十年;放贱为良,给复三年之类。
《唐律疏议职制》诸漏泄大事应密者,绞。非大事应密者,徒一年半;漏泄于藩国使者,加一等。
《唐律疏议卫禁》若化外人私自交易,一尺徒两年半,三匹加一等,十五匹加役流。诸外藩与缘边互市,皆令互官司检校。
《唐律疏议擅兴》禁物者,谓禁兵器及诸禁物并私家不应有者。

——摘编自王立民《唐律涉外犯罪之研究》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律疏议》反映了唐朝涉外立法的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律疏议》对唐朝对外经济交往的意义。
2021-06-04更新 | 1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