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开辟新航路 >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49 题号:11756883
世界棉花贸易史,既是一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也是一部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争资本主义"与棉花贸易帝国

公元 1000 年以前,棉花种植和加工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美洲地区,印度和阿拉伯商人在全球棉花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17 世纪,欧洲各国的武装商人逐渐在印度成立东印度公司介入亚洲贸易,随后又用印度的棉纺织品在非洲换取奴隶运往新大陆开辟土地,欧洲人主导的将亚洲、非洲、美洲紧密联系起来的新贸易体系逐渐形成。到了1780 年,整个欧洲,尤其是英国,已经成为世界棉花网络的中心。

"工业资本主义"与棉花制造帝国

1784 年,塞缪尔·格雷格在英国曼彻斯特创建第一家水力驱动纺纱厂后,欧洲商人开始劝说美洲加勒比地区的甘蔗种植园主扩种棉花。其中加勒比地区的圣多明棉花种植业出现爆炸式增长,而其迅速扩张主要得益于非洲奴隶的进口,在18 世纪 80 年代每年有近 3 万奴隶被运到圣多明各。 1793 年,伊莱·惠特尼发明新的轧花机带动了美国棉花种植业的迅速发展。美国种植园主引入成千上万的奴隶,并将棉花种植园引入美国西部和南部地区。

"全球资本主义"与棉花销售帝国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棉花制造帝国陷入危机。欧洲国家纷纷向殖民地政府施压,埃及、巴西和印度的棉花种植业迅速发展。工业资本逐渐深入到棉花的实际种植者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与全球市场相连接。随着新兴民族国家的发展,棉花在越来越多地方被种植和加工。一战以后,英国的棉花产业开始失去其全球优势,随后是欧洲大陆和美国,日本、印度、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棉花工业则迅速发展,全球棉花制造业出现地理大转移。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个时段的棉花帝国的贸易路线状况。(要求∶内容要围绕这一时段的主题展开,关键词明确,逻辑清晰。)
(2)结合欧洲棉花帝国的发展历程,说明欧洲棉花帝国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资本主义的扩张史"。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在从500 年至1500 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野蛮人”。这种态度虽然是可理解的,但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变化。相形之下,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这一模式表明,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   17—18 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 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我们若不着重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变,我们也还得追随而变,那是何等的愚蠢。
——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1)据材料一,简述公元500 年至1500 年间中国文明优于世界文明的主要方面
(2)据材料一、二,指出推动欧洲“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的主要因素。并概述中国元素为上述文明的转变所做的贡献
(3)概括材料三的基本观点。结合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资产阶级在中国移植西方制度所做的尝试及其失败的共同原因,加以说明
(4)据材料一,概述“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的基本含义。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为避免这一法则在今后发展中再现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013-09-12更新 | 27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史氏(梁启超)曰,班定远(班超)既定西域,使甘英航海求大秦(古罗马帝国),而安息人(波斯)遮之不得达,谬言海上之奇辛殊险,英遂气沮,于是东西文明相接触之一机会坐失。读史正是有无穷之憾焉。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仑布(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仑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仑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我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材料二万隆会议的成功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可以分为国家间关系和思想意识两个层次。从国家间关系的角度看,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表现出的求同存异精神与和平诚意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发展。应该说,万隆会议是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的起点。与此同时,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除了进出口贸易外,对亚非民族主义国家的援助也提上了议事日程。从思想意识的层面看,万隆会议的成功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看到:与非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乃至发展友好关系是可能的;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是可能的。虽然已经过去了60年,亚洲地区一些矛盾的基本结构仍然没有改变,是否愿意借鉴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万隆经验,是值得人们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李潜虞《国际和平统一战线与中国对万隆会议的政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郑和下西洋和西方开辟新航路影响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对外交往的特点,并说明万隆会议所反映出的中国外交新趋向。

2018-01-07更新 | 13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葡萄牙人获得澳门贸易的许可以后,澳门开始成为沟通东西方经济的重要商埠。西班牙人到达美洲以后,绕过美洲南端,进入太平洋,来到菲律宾群岛。1580年以后,西班牙的马尼拉当局,为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这迥然不同于以往的海上丝绸之路,它不再局限于东北亚或东南亚,而是越过大半个地球,由亚洲通向美洲的远程贸易。“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横渡太平洋,前往墨西哥。这就是持续了二百多年的沟通马尼拉与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由于这种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葡、西两国及其殖民地无法用香料等初级产品与中国工艺精良的高级商品在贸易上达成平衡,必须支付巨额白银货币,因此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由于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来自太湖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无疑刺激了这些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备。

——摘编自樊树志(文明的彷徨——晚明历史大变局》

材料二 大帆船贸易促进了原产墨西哥的玉米传入中国,此外,西红柿、花生、向日葵、马铃薯乃至南瓜等今天我们的日常食物也都起源于美洲。在菲律宾,大帆船建造主要是中国木工、铁匠完成;帆船检修、货物搬运也依赖大批华工。勤劳的中国人还远渡重洋,为拉丁美洲带来了生产技术和中国文化。前往美洲的华人中有些是商人,他们携带中国货物直接前往阿卡普尔科换取白银;有些则是被当作仆役甚至奴隶运往美洲的;同期,还有旅菲的华人手工艺人和水手为逃避菲律宾殖民当局的迫害而踏上拉丁美洲的土地。他们到达墨西哥、秘鲁并在那里定居。当时的阿卡普尔科因华侨众多而被誉为“唐人城”,在墨西哥城甚至16世纪就出现了“唐人街”。

——摘编自韩晗《试析16~19世纪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及其对拉丁美洲与中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大帆船贸易形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帆船贸易与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相比呈现出的主要不同,并说明大帆船贸易的历史影响。
2018-05-25更新 | 5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