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其他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7 题号:1202979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清代实行银钱复本位制度,制钱与白银按一定比例共同流通,咸丰以前银钱比例大致在1000文/两到1300文/两之间波动。咸丰年间,银钱比例变化很大,1854年甚至达到了2355文/两。1853年,面对严峻的财政形势,咸丰开始了自上而下的铸币改制,在全国各省份增设了二十多个铸币局。1853年铸造了含铜量仅三文的当十大钱(即当十文铜钱),不久又添铸当百、当五百、当千大钱,钱币样式由各铸币局自行权定。18538月,户部奏议"兵丁饷银,自本年九月为始,照二成搭钱,旧例每银一两,概行折给制钱一串"获得咸丰许可。1854年,因铜储不足,又试铸铁钱、铅钱。但民间抵制咸丰制钱,坚持使用白银。1857年户部制定地丁等项搭收铜铁大钱要求∶"著照所议,顺天直隶各属钱粮,即自本年上忙为始,著以实银四成、宝钞三成、当十铜铁钱大钱三成,按成搭交。"由于前线战事日益吃紧,各地督抚不断拖欠朝廷税款的同时又要求中央拨款,咸丰被迫同意地方督抚兼管部分地方财政,各地督抚则积极恢复使用白银。1861年,清廷宣布停铸大钱,咸丰年间的铸币改革最终失败。

——摘编自王业《试论咸丰朝的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咸丰朝币制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咸丰朝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知识点】 其他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16世纪,各国的天主教领袖开始整治教会中的弊病,重新提出一些精神价值观。他们建立了新的宗教秩序,如嘉布遣会,以此恢复对天主教徒的虔诚。但是这些早期的改革家趋于沉思和高贵,未能唤起民众或赢得罗马高层教会的支持。直到路德的挑战在德国变得非常严峻时,天主教的改革才成为一个有活力和有效力的运动。教皇保罗三世(1534-1549年在位)采取了诸多措施应对宗教改革对罗马天主教带来的冲击:一是他召开了“特伦托会议”;二是1540年他批准建立了耶稣会。“特伦托会议”的主要成就是以坚定的反新教派的措辞重申了传统的天主教教义,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消除教会中的弊病和恢复教会纪律。这些措施包括: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天主教教徒禁止阅读的书籍的目录。同时,保罗三世将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逐出教会,怂恿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镇压信奉新教的路德宗自卫同盟。又要求法国的弗朗西斯一世消灭胡格诺派教徒。耶稣会是保罗三世支持创建的。会士把自己看做是耶稣的战士,会士的风纪和战斗精神保障了“特伦托会议”改革措施的实施。许多成员担任了异端裁判所的法官;异端裁判所建于1542年,目的是铲除任何地方出现的异端学说。其他成员创建了学校,培养新一代牧师和世俗民众对神学的确信和信心,这使得新教徒感到十分畏惧。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保罗三世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罗马天主教改革。
2021-01-03更新 | 8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村落是乡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主要空间。……无论是革命者还是改良者,都将村落的改造与重建看成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新中国成立后,依照在根据地时期的经验,在村落社会中首先推行互助组。经过中央的大力推动,村落社会中的互助合作模式开始替代家庭单干模式。……为实现国家权力进入村落,取代封建宗法权力的自治,中央政府宣布废除一切旧有的村落空间权力体系,对宗姓权力和保甲权力的掌握者采取强制措施。儒教意识形态是村落空间的精神支柱,对乡村传统儒教文化的改造是必然内容。中共进入村落空间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在对宿命论批判的基础上,大力宣传自主意识、无神论和斗争意识。新中国初期中共对村落空间的改造总体上来说是成功的,基本达到了瓦解村落宗法空间的目的,将其纳入到国家现代社会建设的总体进程中来,为即将开始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编自谢迪斌《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对乡村村落的改造与重建》


(1)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乡村进行改造与重建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改造与重建的影响。
2020-07-06更新 | 9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考试,有公卷通榜之制。所谓公卷,是由考生把平日诗文成绩呈送到中央时,遍送政府中能文章有学问的先进大僚阅看。……在未考之前,早已有许多知名之士,获得了客观的地位。通榜是考后出榜,即据社会及政府先辈的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却不专凭考试之一日短长。……但有些人便要借此制度之宽大处作弊,于是政府不免为要防弊而把制度严密化……但制度逐渐严密化,有时反而失却本义,而专在防弊上着想。宋代考试制度,是远比唐代严格了,那时则有糊名之制,所凭则真是考试成绩。其实考试成绩,只是一日之短长,故有主考官存心要录取他平日最得意的门生从学,而因是糊名,寻觅不出该人之卷,而该人终于落第的。如是则考试防制严了,有时反而得不到真才。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选拔人才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的不足。
(2)根据材料,指出与唐代相比,宋代考试制度进行了怎样的革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16-11-27更新 | 1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