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 题号:12385582
日本著名汉学家仁井田陞的《唐令拾遗》“捕亡令第28”载:“诸纠捉盗贼者,所征倍赃,皆赏纠捉之人。家贫无财可征及依法不合征倍赃者,并计得正赃,准五分与二分,赏纠捉人。若正赃费尽者,官出一分,以赏捉人。”这项法令旨在
A.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轻罪重罚以减少偷盗行为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弘扬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下列法律按其颁布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十二铜表法》 ②《唐律疏议》     ③《查士丁尼法典》     ④《九章律》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④③②D.②①④③
2022-07-03更新 | 20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唐律疏议》规定:“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等八类人),犯死罪,皆圣所生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相比之下,两者最大的区别是
A.是否正视纲常伦理B.皇帝是否拥有最高裁决权
C.是否保护个人利益D.是否重视法律的公平公正
2021-12-15更新 | 85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据《汉书·韩延寿传》记载,“民有昆弟讼田”,时任左冯翊(官职)的韩延寿认为是自己 “不能宣明教化,至令骨肉争讼”,当即“闭门思过”,于是“讼者宗族传相责让,此两昆弟深自悔,愿以田相移,终死不敢复争”。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基层治理依靠宗族自治B.司法实践的儒家化倾向
C.地方施政排斥法治手段D.理学思想渗透社会生活
2023-03-24更新 | 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