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商鞅变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0 题号:12500597
社会风气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国家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变法之前,秦国的农业并不十分发达,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秦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较少,而这一方面与秦国早期的社会风气有关。秦国与戎族关系紧密,而我族以游牧为主业,加之秦国早期又以高牧起家,导致民众对于农业重视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农业收入较之商业明显偏少,使得不少民众弃农从商。因此,秦国的农业人口流失较为严重。但在农耕时代,农业对于一个国家至关重要。商鞅对此早有深刻的认识,《商君书农战》中说:“夫农者寡而游食者众,故其国贫危。”商鞅出台的农业新政策,力图扭转这种社会风气,振兴农业。

——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前秦国农业落后的社会原因,并指出其对国家的危害。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出台的农业新政策及其历史作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教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引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引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 移风易欲,民以殷盛,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引自李斯《谏逐客书》
回答: ①材料一评论商鞅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这一标准对材料一的结论有何响?   
② 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 否定了什么? 指出评论者的基本立场。
③ 材料三评论商鞅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                         
④ 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着眼点应是什么?举上述材料一例说明商鞅变法后阶级关系的变化。
2016-11-18更新 | 53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诗作里有这样的篇章: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应当抑制你们傲慢的情怀,使它谦逊,不要以为要什么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为此,梭伦在雅典公民中推行以财产为依据、划分等级,以分享政治权利的民主改革。

——《雅典政制》(亚里士多德著)

材料二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分为二十级爵);为斗私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以致“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所谓“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宋史》卷327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梭伦在改革中对雅典的贵族政治的态度。分析他在改革中所采取的措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对贵族政治采取的措施。分析这些改革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王安石变法对限制原有特权、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采取的措施。

(4)简述上述材料的这些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2016-11-27更新 | 32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它确立的法治思想,至今仍影响着我国现行的法治建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家在这样的社会发展关键时刻,却竭力推销其赤裸裸的君主专制理论,完全不把民众放在眼里,要求实行恐怖统治。就连当时日益普遍的要求君主兼听、纳谏以制约专权的呼声,法家都不屑一顾。商鞅变法将这一专制理论付诸实践,用残酷措施来治理、打击民众用全面军事化的组织措施来对内强化控制。

——黄永康《商鞅变法及经济思想》

材料二   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必以其数断。守法守职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

——《商君书·赏刑》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对内强化控制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举措产生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的立法理念,并简析其价值。
2020-05-14更新 | 1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