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8 题号:12568551
《唐律疏议・名例》在谈到立法宗旨时指出,圣人(国家)立法的直接目的是“防其未然”,其深 远意图则是“存乎博爱”,而圣王(国家圣主)为此之所以要动用刑罚,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做法。由此可见,唐代法律
A.顺应了普通民众的意愿B.体现了“德主刑辅”的理念
C.对君主的权力形成制约D.为君主实施仁政提供保障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夏商西周时期,礼与刑一起有效维护宗法等级秩序;春秋战国时期,由刑到法,由法到律,适应了统一的需要;到唐朝时期,出现律、令、格、式的严格区分,构成此后中国封建社会完整的法典体系。这 —反映
A.礼主刑辅是古代法律存在的形式B.法律是强化社会治理的工具
C.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法律发展历程D.法律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2021-12-01更新 | 80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唐律疏议·职制》载:“诸官有数,而署置过限及不应置而置,一人杖三百,一人加一等,十人徒两年。”据此可知唐太宗
A.以法制防止官员冗滥B.任人唯贤以提高效能
C.以法制推进机构精简D.惩治贪官以肃清吏治
2020-07-28更新 | 49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下图是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出土的简牍,共有竹简526枚,简长31厘米,简文含27种律和1种令。据此推断这些简牍(     
A.说明汉初统治者尊奉法家思想B.表明律令在西汉以前尚未出现
C.佐证了汉朝沿袭秦律的文献记载D.填补了汉代法律记载的史籍空白
2023-01-20更新 | 2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