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5 题号:13315684
西晋实行“准五服以制罪”,即对九族内亲属之间相互侵害的犯罪行为,根据五服所表示的远近亲疏与尊卑关系定罪量刑。这反映了
A.法律公正严明B.礼法开始结合C.社会关系复杂D.法律的儒学化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唐代《斗讼律》规定:“诸告期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虽得实,徒二年”。《断狱律》,“议请减老小疾不合拷讯”中规定,法官不能强制容隐亲属作证。《捕亡律》,“知情藏匿罪人”条规定,尊长隐匿罪犯的行为可以减刑甚至免罪。由此可见,唐律(     
A.鼓励亲属间相互告发以维护治安B.贯彻了刑主德辅的原则
C.以严刑峻法治国以保证惩戒效果D.呈现出司法儒家化特征
2023-12-07更新 | 8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唐律疏议》明文规定以下三种情况可以减免刑罚:第一,70岁以上,15岁以下,以及废疾者,犯流罪以下,收赎;第二,80岁以上,10岁以下,以及笃疾者,犯反逆、杀人罪应处死刑的上请;盗窃及伤人者,收赎,其余犯罪皆不论;第三,90岁以下,虽犯死罪,不加刑。这突出体现了唐律
A.具有礼法合一的特点B.对病人群体量刑较轻
C.维护了社会等级秩序D.注重对死刑犯的减刑
2021-11-14更新 | 11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有学者说:“这种法律的作用是积极的,亦即以刑法制裁为手段,达到德礼实践的目的。礼与刑相辅而行,相得而益彰,比起空洞洞的提倡道德,恐怕有效多了。”该法律的撰成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该法律是(     
A.《九章律》B.《二年律令》C.《永徽律疏》D.《大唐开元礼》
2023-03-26更新 | 2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