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古代主要经济政策与土地制度 > 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1 题号:13633081
唐朝法律规定,每丁男受田100亩,其中20亩为永业田,80亩为口分田。永业田可以传承、买卖。口分田不得买卖,受田人死亡之后须归还朝廷。同时,即便是符合买卖条件的土地,统治者也规定了严格的买卖程序。唐朝如此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B.抑制土地兼并,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C.限制土地买卖,维护土地公有D.调整土地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有学者认为,我国的赋役制度的发展变化经历了赋役并重、赋重于役、役并入赋的三个阶段。其中的“役并入赋”的重大转折始于
A.租庸调制B.两税法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
2022-01-25更新 | 14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北齐规定:“男18岁以上为丁,丁从课役,60岁为老。”而隋朝规定:“男以21岁为丁,58岁为限实行从丁课。”隋朝这一变化
A.减轻了农民赋税负担
B.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C.推动了农产品商业化
D.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2019-07-04更新 | 11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明代推行一条鞭法,赋税征银。这一变化表明
A.农本商末理念日益盛行B.经济控制逐步加强
C.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2021-02-02更新 | 1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