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9 题号:13889715

材料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城市工业体制,从许多方面来看,是苏联工业中指令性体制的翻版。决策过分集中,已被看作造成工业效率日益低下的一个原因。1978年之前,解决这一弊端的主要办法是把决策权下放到省甚至县一级。但是,这种指令性体制的基本特征却仍旧未动。1979年,中国的计划制定者已开始了改革这种指令性体制的试验:允许企业与其他地区的企业进行竞争,而在这之前每家企业在本地区的市场享有垄断;另外,他们还试图重新利用奖金来刺激工人和管理人员,而且一改以往政府计划只重视生产总值指标的做法,而更加重视利润指标,以从内部提高企业的效率。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进行城市工业体制改革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进行城市工业体制改革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真题 名校

【推荐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

—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

2017-08-04更新 | 405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洪武年间先后设立北平行省和北平布政司,对今京津冀一带实行管理。明迁都北京后,京师宫廷、百官及军队所需要的大量粮食及各类物资,主要通过大运河运往北京,而天津是重要的转运中心,水陆交通将北京、天津及河北一带连通起来。19世纪60年代后,天津同广州构成了牵动南北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龙头。京津冀城市网络格局发生了以津京冀为序的新调度,初步构建起以北京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口岸城市天津为北方金融商贸中心,环绕京津,形成由保定,石家庄等中等城市和高阳、辛集等一大批小城市和商业市镇组成的城市网络体系,进而同世界城市网络联结在一起。从1905年开始,天津口岸同英美德日等国的直接贸易量已超过从上海转口的贸易量,成为华北贸易货栈,京冀则成为天津口岸第一位的洋货销售市场和土产货源供给地。

——摘编自胡光明《清末民初京津冀城市化快速进展的历史探源与启示》等

材料二:1981年,华北地区成立了华北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开展区域经济联合。1986年,时任天津市长的李瑞环提出环渤海区域合作问题,15个城市共同发起成立了环渤海地区市长联席会,随着长江三角洲掀起了新一轮区域经济合作浪潮,2004年,国家发改委决定启动京津冀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转向规划的编制工作,共同构建区域统一市场体系。随着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区域合作的内生动力逐渐增强。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摘编自魏丽华《建国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脉络与阶段性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京津冀一体化”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改革开放初期和21世纪初“京津冀一体化”的阶段性特征。
2020-01-04更新 | 11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美德三国能源转型关键时间节点

国家煤炭系统石油系统天然气系统
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开始时间完成时间
英国1560年之前1619年
(49.1%)
19261971年
(48.5%)
1970未完成
1973年(11.1%)
美国1850年前1885年
(50%)
1910年前1950年
(38.4%)
1925年未完成
1973年(30.1%)
德国1815年1853年
(49.6%)
1954年1972年
(46.1%)
1971年未完成
1973年(8.7%)
(注:括号内数字为特定时间点相关能源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比例。)

——摘编自裴广强《近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能源转型的历程考察》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需求不断增加。1978~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量由5.7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4.6亿标准煤,增长了4.3倍。据统计,2005年中国煤炭产量达到22.2亿吨,占整个一次能源消费的68.7%,而石油天然气仅占24%。近几年,我国对石油需求的年增长速度为16%,而石油开采的年增长速度却只有2%,石油净进口量从2000年的6962万吨增长到2007年的1.63亿吨。目前,中国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石油需求量的82%将依赖进口。

——摘编自刁秀华《中国能源安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英、美、德三国能源转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西方国家能源转型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之策。
2023-03-30更新 | 2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