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1 题号:14163575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各民族间不断整合交流,促成了我国多元一体的政治和文化格局。下表反映了古代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秦汉秦朝各种有利于统一的措施,以及秦汉时期所宣扬的大一统思想,各民族联系加强,国家的统一局面发展了。
唐朝在唐朝前期,政治统一,国力强盛,统治者开明有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格局无论是在空间广度,还是社会深度都超越以往任何一代。唐太宗对周边族群采取的开明亲善政策,使唐出现了“胡、越一家”这种自古未有的和谐局面。
清朝在清朝统治下,出现了康乾盛世,奠定了作为近代民族国家的版图。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整体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材料二   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

……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和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论其信奉何宗教……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年10月24日)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序言

(1)根据材料一表格中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上述朝代(时期)是如何推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背景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过程及其优势。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材料一清政府于崇德元年(1636年)设立蒙古衙门,此为理藩院之前身,主要管理蒙古事务。康熙即位以后,认为理藩院责任重大,不应当再隶属礼部,理藩院由此完全从礼部独立出来。乾隆平定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统一新疆地区后,增设徕远司专管新疆南部事务。咸丰十年(1861年)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前,兼办对俄外交事务。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预备立宪,开始“厘定官制”的改革,理藩院更名为理藩部,但司属机构仍沿袭旧制。1912年清帝退位后,理藩部改为蒙藏委员会。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1946年4月3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和东蒙自治政府在承德举行了统一内蒙古自治运动的会议。这次会议上通过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主要决议》,决议主要内容确定内蒙古自治运动的方针是平等自治,不是独立自治,并且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帮助下才能得到解放。

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召开执委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除尚处在国民党统治之下的伊克昭盟、阿拉善、额济纳旗外,有来自内蒙古大部分盟旗各民族代表393人,代表包括工人、农民、牧民、知识分子、革命干部和军人,以及部分工商界人士、地方士绅和民族、宗教上层人士。会议通过决议,决定撤销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工作。会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和组织大纲,选举产生自治政府主席、副主席、参议会议长、副议长,乌兰夫被选为自治政府主席。5月1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庄严宣告: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

——摘编自内蒙古文史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始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理藩院职权的变化历程及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理藩院和内蒙古自治政府在职权、成立条件和成立影响上的主要不同。

2018-04-01更新 | 4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羁縻政策是中国古代用以统治和管理少数民族的政策,它的形成有深刻的思想根源。董仲舒云:“春秋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虽然中国自古有“中国”与“四裔”之分,有“中原”与“异域”之别,有“华夏”与“蛮夷”之异,甚至形成“华夷大防”的理论,但董仲舒的这一思想还是在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领域内占据了统治地位。此外,早在夏、商、周时期,以“礼仪之邦”自居的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原王朝,即对四夷“修文德以来之”。唐朝开国次年,李渊即下诏:对少数民族要以“怀柔”“恩抚”为主,“义在羁縻,无取臣属”,“分命行人,就申好睦,静乱息民”。唐太宗则进一步强调“但怀之以德,必不讨自来”。

——摘编自彭建英《中国传统羁縻政策略论》

材料二   我国大陆是半封闭内向型的地理环境,这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形成了内聚型的政治文化环境,使得各民族天然地倾向于统一在一个国家内。而少数民族大多分布于边疆要塞之地,地理位置特殊,其所生活居住地往往有着丰富的森林、河流、矿产等自然资源。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极其广泛,形成了少数民族与汉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但在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低下,普遍生产经营结构较为单一、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社会生产,甚至很多地区还停留在捕鱼、狩猎为生的刀耕火种的经济水平上,社会形态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按照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的有中国特色的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的政治制度,其把民族因素和地域因素结合在一起,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睦、共同繁荣的目的。

——摘编自张梦临《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因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羁縻政策的思想根源,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对当今如何处理民族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2024-01-15更新 | 3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下是历史上有关民族关系的史料。

①匈奴入上谷、渔阳、杀略吏民千余人。遣将军卫青、李息出云中,至高阙,遂西至符离,获首虏数千级。

②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

③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军队),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

④“北有狂虏(辽),西有黠羌(西夏)……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A.春秋B.西汉C.北宋D.清代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1)请将材料一中有关民族关系的史料与相应的时代对应起来。(填写字母)。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并指出汉武帝、唐太宗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处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2023-09-02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