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9 题号:14481692
某一时期,各种政治力量分化组合,全国各地陆续成立了数百个号称为“党”或“会”的政党或政治派别,如“中华民国联合会”“统一党”“统一共和党”等等。某一时期是指
A.维新变法时期B.“预备立宪”时期C.中华民国初年D.新文化运动时期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1911年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并无华侨代表之规定,所以华侨并无选举权,唯有“坐旁听席”。但在1912年8月,中华民国出台的《国会组织法》和《选举法》中,就明确规定了华侨的参议员的名额和选举办法。这种变化反映出(     
A.国民党内部组织日趋完善B.中国革命的包容性增强
C.政党政治成为各方共识D.民主共和真正实现
2023-10-20更新 | 7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1914年,严复连续发表《说党》系列文章,阐释其对政党政治的看法。他认为政党政治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疏通民意、保护民权的作用。但同时又说:“如果轻率地认为,只要中国有了政党制度,中国就会立即富强起来,这的确是浅人之见。”据此可知,严复(     
A.对中国近代政党政治的理性认知B.认为中国实行政党政治利弊参半
C.对辛亥革命发展进程的深刻反思D.指出了一条正确的民主政治道路
2024-01-15更新 | 10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梁启超认为,必须等到多数国人具备公益心、自治力的国民资格,才能有国民政治。革命党人强调“建设新政府之模范,即为开浚人民之政治思想,培养人民之政治智识,习练人民之政治能力之一大机关”。二者的分歧在于(     
A.革命与改良孰重孰轻B.平民与精英孰优孰劣
C.立宪与共和孰是孰非D.启蒙与变革孰先孰后
2024-04-20更新 | 1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