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 中外文化交流(魏晋-隋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2 题号:14607842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选官有了统一的标准,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从而吸引全社会的知识分子埋头读书,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材料二   太宗曰:“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四   ……西北行三百里,度石碛,至凌山,此则葱岭北原,水多东流失矣。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寻复结冰。进图先祖,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

——《大唐西域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隋唐时期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什么?选官的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皇帝在位期间开创的盛世局面是什么?举例说明他在用人方面的“有道”之处。
(3)根据所学知识思考,材料三中的“朕”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列举一项他统治时期,促进汉藏友好交往的具体措施。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出记录这一幕情景的人物是谁?他出行的目的地在唐朝时称为什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其极社会各方面,隐约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谈谈唐朝所受域外文化影响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2021-10-08更新 | 8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时期时局动荡,远离朝政、逍遥自然成为士人的追求,他们赏识能够洞察世事的女性;对女子的评价也打破“三从四德”的标准,赏识知晓道义忠正廉洁的女性,以衡量君子德行的准则去评判女子;注重内在修养,明理善辩的女性得到了士人的赏识,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

——摘编自王阳《从<世说新语·贤媛>看魏晋士人的女性观》

材料二   盛唐女子在着装方面表现出了较为大胆的反传统意识,将开放性元素使用在服装之上,描绘着盛唐面貌。(一)女着男装。盛行于开元天宝年间,首先流行于宫中,后成为普通妇女的服饰。(二)胡服。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交往甚多,丝绸之路上商队络绎不绝。在陕西昭陵唐墓出土的陶俑中,那些窄袖紧身、脚穿皮靴的妇女形象,就是唐代妇女崇尚胡服的真实写照。(三)袒露装。……(四)女着戎装。魏晋南北朝以来少数民族妇女尚武的习俗在这一时期仍得以流行,妇女特别喜欢穿戎装。

——摘编自何琳《从张萱<捣练图>看唐朝女子的着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时期士人阶层的女性观,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盛唐时期女性着装的特点,并分析其折射的社会背景。
(3)材料一、二的作者运用了哪些类型的一手史料进行研究?
2024-02-04更新 | 8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仁”最扼要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达到“仁”的途径是“克己复礼”,即通过对自己的制和约束以提高道德水平,从而符合“礼”的要求。总的来说,孔子将“仁”看作道德的最高准则.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匆使并进。

——摘编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摘编自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2022-03-02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