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商鞅变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8 题号:1483214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主要是分两次颁行的。公元前356年颁布变法令,以厉行法治,强化君主集权为主要内容。变法令规定:在百姓实行什伍连坐,五家编为一伍,十家编为一什,什伍之内互相纠察告发。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生产粟帛多者,免除本身徭役,不认真从事农业生产、改事工商业者,籍没为官婢。奖励军功,发展武备,平民可因军功拜爵,并因而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奴隶。贵族无军功者要降低待遇,不得再享受过去的特权。为保证上述法令的顺利执行,还特别采取了焚烧儒家经典、禁止私门请托的措施。

公元前350年,在商鞅主持下又颁布了第二次变法令。其主要内容包括:废井田开阡陌,即彻底废除古老的农村公社井田制,铲除其田界封疆,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田制、亩制,由国家将土地授予个体农民耕种,统一征收赋税。普遍推行县制,其官员受君主任免,集权于朝廷。统一度量衡,以便利收税与商业经营等。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为加强民众控制而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变法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的作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赵国本是晋国异姓卿大夫,属三晋之一,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为诸侯。而此时,魏国因魏文侯、李悝变法早已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它占硕了河西地,又越赵国占领中山,形成了对赵国的包围。于是,在正式成为诸侯的同年,赵烈侯在相国公仲连的支持下,起用荀欣、徐越、牛畜等人进行改革。

烈侯以荀欣为中尉,“选练举贤,任官使能”,力图形成严格有效的官僚体系。以徐越为内史,节财俭用,用以富国,宽减民力。又接受牛畜建议,“以仁义,约以王道”.反对穷兵黩武,用儒家仁义礼治教化民众。同时制定国律,明确法令。

改革颇有成效。烈侯死后,敬侯承继功业,赵国得以“兵不倾于敌国,地不亏于四邻.内无君臣百官之乱,外无诸侯娜国之患”。但这次改革很不彻底,突显儒家“王道”思想对旧观念冲击有限,贵族政治痕迹仍很明显,贵族在重大事件的决策中仍举足轻重。

——摘编自《论赵国历史上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赵烈侯改革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赵烈侯改革。

2017-06-02更新 | 7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土地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商鞅变法的经济基础在于农业发展,准许土地自由买卖成为商鞅变法获得预期效果的根本原因,他首次将农业称作“本”,把“令民归心于农”作为“圣人”的“治国之要”……相比之下,董仲舒认为由于土地可以买卖,形成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他对允许土地使用权流动大为不满,阐发了政府抑制土地兼并的思想,并流露出对集权的偏好(这与先秦儒家观点中对政府角色的认识大不相同)。在他看来,“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仅必要而且合理,“君权神授”论的提出,使儒家登上了“独尊”的宝座,法家作为政策工具,被纳入儒家学说的一统体系。

——摘编自钟祥财《封建社会农业政策对王朝更替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自汉武帝以来,如何使农业人口与土地重新结合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北魏面对中原地区的较高级经济、文化和政治与财政制度,他们不得不加速自身的汉化进程,以求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在此思想基础上的均田制做到了有授有还,还田之后再授,使封建国家寻找到了一种既能有效控制国家户籍,又能不间断地授田与编户齐民的途径,不仅使小农有了可以作为世业土地的桑田,也使国家土地制度有了赖以延续的基础。

——摘编自李炜光《北魏均田制与新租调的制度更新和思想价值》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比商鞅和董仲舒对土地问题的看法,归纳董仲舒治国思想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北魏实施均田制的影响。
2020-01-17更新 | 9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国地广人稀,荒地比较多,商鞅把奖励开垦荒地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的重点。法令规定:“勠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还规定商人必须向官府登记各种奴隶的名字和数目,以便官府摊派徭役;提高市上酒肉的税额,要让税额比成本高十倍;加重关卡和市场上的商品税,不准私自贩卖粮食。

——摘编自杨宽《战国史》

材料二   熙宁二年九月,北宋政府推出青苗法。各地方政府于每年正月和五月两次贷钱谷给农村主户,按户等高低规定借贷数目。半年为限,取息二分,远低于民间借贷利息。十一月,推出农田水利法。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其工料由当地居民照户等高下分派。凡单靠民力不能兴修的,不足部分可向政府贷款,取息一分;一州一县不能胜任的,可联合若干州县共同负责。五年三月,又推出市易法。由政府拨出资金100万贯,在开封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去。商贩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即可成批赊购政府仓库里的某种货物到各处销售,半年出息一分。后来推广到其他地方。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中经济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的异同。
2021-12-12更新 | 3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