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9 题号:15015626
中国关税与对外贸易

材料一   中英《南京条约》第十条   规定:英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经商“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从此以后,直到1931年国民党政府乞求帝国主义国家取得形式上的关税自主权为止,中国的海关税则非经帝国主义国家一致同意,不得更改。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同意“海关聘用英、法、美三国人员帮办税务”,中国海关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19世纪70年代后,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呼声渐起。如郑观应提出“收我利权,富我商民,酌盈剂虚”;张謇、朱葆三、沈联芳等商界人士主张成立国际税法平等会,敦促巴黎和会承认中国关税自主。

——摘编自夏保国《中国近代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与收复——以中美关税交涉为中心(19191928)》

材料二   19287月,国民政府与美驻华公使签订了《中美关税条约》,规定:“历来中美两国所订立有效之条约内,所载关于在中国进出口货物之税率、存票、子口税等条款,应即撤销作废,而适应国家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接着,英、法、荷等国相继与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了《关税条约》,承认中国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中国政府遂于192812月颁布“海关进口税则”,将各国于1926年同意的七级附加税率再分别加上5%的进口正税,即八级税率公布为第一个国定税则,并决定于192921日起开始实施。

——摘编自邱松庆《简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自主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中国关税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自主政策。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前期的海关制度多是前代市舶制度的继续,海关全部事务由海关监督管理。它对于正在开辟世界市场的西方资产阶级的侵略活动曾经起过一定的抵制作用。鸦片战争之后,情况出现变化,尤其是1866年,英国人赫德开始着手建立近代中国海关制度,首先他建立了比较严密的会计制度;其次他建立了完备严谨的人事管理制度。这些改造确实使中国海关变成了一个近代资本主义式的海关,但更加有利于赫德彻底掌控中国海关,也便利了西方商人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进一步渗透。1901年,《辛丑条约》使中华民族的屈辱到达无以复加的地步,民众的不满更是日趋高涨。1906年,清政府毅然谕令设立税务处取代外务部统辖海关。赫德认识到“中国人治中国”的局面即将到来。1910年,英国人安格联暂行代理中国海关第三任总税务司,直至1927年因违抗北洋政府的命令,被顾维钧内阁罢免。同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宣告关税自主。随后,美、英、日等国虽然与国民政府相继签署了新的关税协定,但是运行中仍然享有特权。

——摘编自杨燕《论近代中国海关的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海关主权的变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海关主权变迁的认识。
2024-01-11更新 | 6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美国财政赤字达27亿美元。对此,国会通过立法提高个人所得税税率。到1936年,美国最低税率已提高到4%,最高税率提高到79%。美国于1940年和1941年两次提高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税负。到1944年,联邦个人所得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应纳税所得额不足2000美元的纳税人税率达23%,而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万美元者的税率高达94%。同年,联邦个人所得税从1935年的52.7亿美元增加到197.05亿美元。此后,联邦个人所得税在税收总额中的比重一直维持在40%以上,并稳居第一税种的地位,联邦个人所得税由“富人税”演变为“大众税”。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的减税法案是一种供给性减税,是供给学派理论框架下的减税。由于没有其它宏观经济政策配合,里根政府的减税政策实施后,导致了高赤字、高债务、高利率、高汇率和高贸易赤字等“五高”问题。

——摘编自付伯颖《美国联邦个人所得税变迁的思考与借鉴》

材料二   近年来,个人所得税在我国税收中的比重有所增加,成为我国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之后的第三大税种。我国自201911日起正式实施新个人所得税法,新税法除提高起征点,基础减除费用提高至每月5000元,还新增了六项专项附加扣除。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涵盖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贷款利息扣除、住房租金、大病医疗、赡养老人等方面。子女教育的扣除标准是按照每人每月1000元的标准进行定额扣除,政策规定中没有人数限制。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适用对象是赡养60岁以上符合条件的老人的纳税人,扣除标准是:独生子女每月2000元;非独生子女对每月2000元的标准进行分摊扣除,但每人最多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202211日,我国新增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摘编自王子洋《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析美国20世纪30、40年代和80年代个人所得税政策调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政策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和中国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区别。
2024-04-09更新 | 9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协定关税”开始,中国就被迫在低关税条件下卷入国际市场。低关税直接促成了大规模的商品进口,不仅冲击了自然经济,催生了近代工业,还促使近代工业重视竞争,进行现代化运作经营。美亚丝绸厂组成专门的“南洋考察团”远赴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了解当地市场;著名的范旭东民族化工业,以高薪延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912年后各纱厂逐渐革除落后的“文场武场”制度,实行较科学的计时、计件工资制等。

——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   1928年,国民政府为了顺应民意,要求与各国“改订新约”,要求实现关税自主。刚刚建立的国民政府,面对满目疮痍的中国,面临着严重的财政经济危机,而关税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国民政府急于收回关税主权,以增加财政收入。1934年,国民政府财政总收入1115506千元,其中关税收入353258千元。正常情况下,关税收入占全部税收半数以上,有些年度甚至达60%~70%。

——摘编自薛平、胡长青、黄翠红《从“协定关税”到“国定税则”——关税自主运动成功的原因及其估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低关税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国民政府“要求实现关税自主”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协定关税”到“关税自主”折射出的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
2022-09-20更新 | 2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