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商鞅变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5 题号:155741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国在早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崇武尚战、重功利而轻伦理、宗法观念相对淡薄、注重实际、讲求实效的文化传统。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很好地研究和利用了秦文化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抑制其消极、落后的内容,继承和发扬其服务于新制度的内容,并将其与新的思想观念进行整合,从而上升为新制度的意识形态,使秦文化能够更好地适应富国强兵、加强君权的需要,使新制度和新文化结合起来共同推动秦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利用和改造秦国的文化传统,是商鞅变法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商鞅虽死而“秦法未败”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王绍东《秦朝兴亡的文化探讨》


(1)据材料并结合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分析商鞅通过利用和改造秦国的文化传统来推进变法的措施。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通过利用和改造秦国的文化传统推进变法的积极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商鞅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用力最苦而赢利最少,从事工商活动的人用力最少而获利最多,结果是“农贫而商富”。这样,人们便脱离农业而从事工商了。而农业衰落,国家就会陷入贫困境地。商鞅认为,如果任凭工商业发展,那么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就日益增多。这不但妨碍了农业生产,而且征兵制度也难以贯彻,而且在人民中间还会滋长害怕战争、厌恶战争的情绪。商贾少了,侈靡之风就不会盛行,农民就不会嗜酒成性,经常喝得酩酊大醉,官吏们也就不会荒忽职守,而沉于酒宴。农业生产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途径,但工业生产(当时主要是手工业)作为创造社会财富的途径更为广阔,工业比农业创造的社会财富更多。抑商政策到了秦始皇时代,更是变本加厉。他竟把商人与逃犯、赘婿一样看待,让他们到荒远地区去略地、戍守。

——摘编自洪家义《论商鞅变法》

材料二   除了政治、军事、经济上的改革措施,商鞅还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习俗颁布了法令,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分异令”。所谓“分异令”,是指单位家庭内如果有两个及以上成年儿子,要为其子分家,否则要加倍征收其家之赋税。除此之外,商鞅还下令“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即禁止民众私斗,违反者视情节轻重依律处刑。荀子在参观秦国后由衷赞叹:“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但贾谊却不以为然,认为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两者截然相反的评价,背后反映出的是法制和礼制两种治国思想的差异。

——摘编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严厉压制工商业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分析商鞅变法抑商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推行移风易俗改革的积极影响。
2021-09-18更新 | 12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冬十月丁未,诏曰:“朕承乾在位,十有五年。每览先王之典,经纶百氏,储畜既积,黎元永安。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二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北魏孝文帝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作用如何?
(2)依据材料二回答,商鞅是如何保证新法顺利推行的?结合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谈谈他是如何化解改革阻力的?
2016-12-13更新 | 8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秦国的文化传统中,宗法观念相对淡薄,商鞅利用这一点……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鼓励、引导并强制秦人把大家族变为小家庭,“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材料二   苏轼给宋神宗上书: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1)商鞅变法是如何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的?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小家庭政策得以推行的作用。
(2)概括材料二中苏轼的观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出发点。
2021-02-23更新 | 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