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62 题号:15678171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齐律》将统治者认为最严重的罪名,集中置于律首,称“重罪十条”。这些罪名包括反逆、反叛、降敌等罪过,也包括不敬、不孝、不义等行为。这一规定
A.反映了法家赏罚分明、以法治国的思想B.体现了中华法系入礼于刑的立法特点
C.标志着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最终完成D.首创了律例合编的国家法典编纂体例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秦朝修建驰道,禁止百姓在驰道中央行走。西汉沿袭秦制,但到汉宣帝时“民公犯之”却“罚罪之轻”,汉平帝时废除了该禁令。这一变化(     
A.加强了中央集权B.顺应了经济发展
C.体现了与民休息D.推动了礼法结合
2023-04-13更新 | 38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显示,秦代曾用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了农耕播撒种子的数量:稻谷一亩播种二又三分之二斗,麦子一亩播种一斗,大豆一亩播种半斗。这反映出秦律
A.重视保护农民的私有财产B.条目繁杂琐细,刑罚极其苛酷
C.关注民生与社会实际问题D.剥夺贵族特权,适应社会转型
2021-11-13更新 | 25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唐代《杂令》规定:“诸家长在,而子孙弟侄等不得辄以奴婢、六畜、田宅及财物和自质举,及卖田宅。……若不相本问,违而辄与及买者,物即还主,钱没不追。”由此可见当时(     
A.理学思想制约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宗法社会中家庭卑幼成员无财产权
C.封建国家禁止未成年人处分财产D.封建国家依法保护父家长的财产权
2023-06-14更新 | 2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