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开辟新航路 >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7 题号:1594885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英国实现城市化仅用了不到80年的时间。……19世纪30年代曼彻斯特1/5的人口是爱尔兰人……1851年的人口普查表明,英国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1%,而同期的法国是25.2%,美国是13%。在城市化进程中,曼彻斯特等制造业和采矿业城市发展速度最快,诺里奇等传统老城却因为与工业革命疏远而发展缓慢。在城市化过程中,英国先后制定或修订了《济贫法》《环境卫生法》等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

——摘编自马先标《世界城市化历程回顾——兼述英国城市化的特征与启示》等

材料二 近代以来全球市场形成状况表

阶段时间状况关键词
第一阶段15世纪末到18世纪60年代初级阶段物种大交换、三角贸易、商业革命
第二阶段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迅猛发展机器大工业、产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第三阶段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总体形成垄断资本、瓜分世界的狂潮

——整编自栾文莲《全球的脉动: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与经济全球化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说明工业革命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影响三个阶段形成的重大事件,概述第一阶段中“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

材料二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情况并简析其原因,指出欧洲殖民主义的不同“做法”并加以评价。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时代背景,并谈谈你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

2017-06-22更新 | 9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洲历史未入海洋时期以前,西方没有一个国家把提倡海外发展当作政府的大事业。西人来中国者多半为个人的好奇心、利禄心所驱使。他们的事业与欧洲国家或民族的国计民生都没有关系。到葡萄牙人发现好望角的时候,欧洲的局势就不同了。这些国家的国王无不以提倡海外发展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业。那帮在海外掠财夺土的半海盗半官商居然成了民族的英雄。文学家又从而赞扬之。在十六、十七世纪的欧人眼里,国家的富强得靠海外事业的成败。个人冒险而到海外去奋斗的,不但可以发大财,且成为国王的忠臣、民族的志士和上帝的忠实信徒……值得注意的是,当欧洲在赢得对亚洲海上贸易的控制时,中国统治集团正在积极地反对海外事业。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与西方和亚洲一些国家相比,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转型是激进的、极端的和曲折的。这不是中国人的错,西方列强为主角的竞争和战争把中国卷入了世界,列强对中国的掠夺和压迫,形成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并激化了中国的阶级和社会矛盾,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摘自郑佳明《中国社会转型与价值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新航路开辟前后,欧洲人对海外贸易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一例说明“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转型是激进”的表现,并分析“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转型是激进的、极端的和曲折的”原因。
2021-01-06更新 | 13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海上交通十分发达……中国的船只远达大西洋沿岸,指南针正是这些远航水手传到阿拉伯和波斯的。通过他们,中国发明的航海罗盘为欧洲人所熟悉。13世纪初,欧洲开始有航海中使用指南针的记载。

传教士大批来华是在明朝万历年间(1572—1620),他们带来了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物理学和机械学知识……顺治和康熙(1644—1722)对传教士比较信任,西学遂大量传入。

——据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从鸦片战争到1895年,清政府主要引进军事技术和少数相关技术,对西方技术体系一知半解,未发展机器制造等基础技术和基础工业。

——据张柏春《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等

材料三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我国外交的发展,在中、美、苏战略大三角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从1965年到1975年的10年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由49个猛增到107个,中国不但成了第三世界国家信赖的朋友,也逐步实现了与西方许多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王纪一《毛泽东与“两弹一星”战略决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中国科技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政府引进西方技术的历史背景。
2020-11-23更新 | 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