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9 题号:16175037
唐朝注重法律制定,《唐律疏议》在中国和世界法制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以下为若干记载
637年,房玄龄等把《贞观律》送呈太宗,总计为18700条。太宗对法律的兴趣经久不衰,他临终的遗嘱还吩咐他的继承者再次修订法典。651年,长孙无忌等把奉敕修订好的律、令、格、式的新版本奏报皇上《剑桥中国史》/剑桥中国隋唐史》[英]崔瑞德
651年,高宗皇帝修订法典《永徽律》653年首次编撰了一部疏议《永徽疏议》(即《唐律疏议》)用来教育司法官员以助于正确审判《哈佛中国史》/《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日]气贺泽保规
日本自奈良时代(710794年)开始零星地整理各项法律条文,直到平安时代(7941192年)制定“格式”,真正的整理和汇编绝于走上了正轨。9世纪是“格式”等法典逐步被编纂“仪式书”得到完善的时代《律令国家的转变》/[日]坂上康俊

有学生以上述材料探究唐朝法制史,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上述记载均出自他国著作,不能作为探究唐朝法制史的材料
B.通过阅读不同的材料,可以勾勒出唐朝法典编撰史的时间线
C.《贞观律》的制定早于《永徽律》,所以与《唐律疏议》无关
D.《律令国家的转变》及其记载,可以推断日本在照搬唐朝法典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秦朝的《法律答问》规定:“亡久(记)书、符券、公玺、衡赢(累),已坐以论,后自得所亡,论当除不当?不当。”这说明,秦朝(     
A.法律注重轻罪重罚B.民众法治意识淡薄
C.立法强化文书管理D.文书管理较为混乱
2023-02-19更新 | 4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汉代名臣黄霸在任职颍川太守期间“力行教化而后诛罚”。治颍川八年“百姓乡化,孝子、悌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狱或八年亡重罪囚”。这反映出汉代(     
A.开创了德治礼教的治理方式B.社会治理渗透德治教化思想
C.地方治理形成了统一的标准D.社会道德伦理水平普遍提高
2022-11-25更新 | 8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唐律》规定“诸在市及人众中故相惊动,令扰乱者,杖八十;以故杀伤人者,减故杀伤一等;因失财物者,坐赃论;其误惊杀伤人者,从过失法。”该规定(     
A.强化儒家伦理对法律的渗透B.维护市场交易的正常秩序
C.放宽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D.保障商品贸易的公平公正
2022-12-08更新 | 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