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1 题号:16351208

史料 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应该有议会、内阁(或总统)和法院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职权,又互相制衡。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邓小平

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它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


为什么说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适合我国国情?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政党政治见证了近代中国共和制的曲折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的政党、社团有300多个,如统一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共和建设沁讨论会、中国社会党等。这些党派大体为原有的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派势力的分合。其中,同盟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为三大党,共和党拥戴袁世凯,统一共和党接近同盟会。

——摘编自统编教材:《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1940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在陕甘宁边区,1941年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材料三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大量成功的执政经验,留攒下一批宝贵的政治遗产。“三三制”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它是延安民主的象征。随着抗战胜利的临近,新中国也在不远的将来可以望见,“参议会”将为……所取代。“三三制”民主的统战协商功能将主分离出去,因而更加凸显“人民民主”的实质内涵。那种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政治参与和政治教育的民主,将开辟民主的中国模式,而在抗战中形成的:“延安道路”亦将延伸为“中国道路”。

——摘编自刘晨光《“三三制”民主:原因、问题与实质》


(1)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
(2)分析材料二、三,说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探索的意义。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抗战中形成的“延安道路”如何延伸为“中国道路”的表现?
2022-02-04更新 | 59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大一统不仅是一种思想传统,也是一种制度形态。思想的大一统,最终仍要通过制度层面的大一统得以呈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周,史称三代,三代期间均有一统雄心,但只有周立之后,广为封建,才在政治上,并由政治而文化上实现了最初的大一统。这种一统之势,在社会管理方面形成以王室为中心、为正统的政治权力体系;在民族关系上,形成了以华夏为主体,融合各族群的统一民族形态;在地域上,基本统一了宜耕地带,形成以华夏地区,也就是中原地区为主体,延及广大农耕地区疆域,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耕文明;在文化上,以华夏地域为主体的中原文化成为其文明的主要形态,并融合了周边地带的有益元素,形成了容纳多样文化而又以中原文化为正统的文明。

——杜学文《大一统的形成与治理体系的完善——从华夏文明到中华文明》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古典大一统模式的基础上,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结合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创造性地发展出了新大一统模式。在这一模式的指引下,现代中国实现了有效治理和科学发展。其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立并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其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立足于中国的“土壤”,创造了新型政党制度,是从古代专制社会到现代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其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终得以建立和发展。具体而言,更多地指向两个层面:一是在民族问题上,二是在统一问题上,即族群统一与疆域统一。这也正是大一统在社会主义中国最为明显的制度化表达。

——摘编自韩向臣、李龙《政治制度与政治文明:现代中国的新大一统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分封制对西周“大一统”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中国新大一统模式的特点,并指出其制度内涵。
(3)结合上述材料,就中国的制度建设与“大一统”模式之间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2024-01-31更新 | 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议定皇帝尊号,初建封建朝廷之后不久,秦始皇和公卿大臣们便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地方行政机构的问题。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结束了长达二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革命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两个半世纪以来民族主义革命传统的梦想,而且还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诉求,将政权从清朝那里解放出来,将它扩大到所有中国人:汉人、满人、蒙古人、回人和西藏人,从19111010日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11日共和国成立,其间仅共有83天。这样迅速的胜利在世界上其他任何伟大的革命中是罕有其匹的。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总纲: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中秦朝实行了哪些政治制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有哪些?说明为什么“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
2021-04-06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