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4 题号:17123239
1914年,在袁世凯精心策划下,北洋政府公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中华民国总统任期为十年,连任几次不限;下令公布省、道、县官制,各县县长一律改称为县知事,各省观察使一律改称道尹,各省民政长一律改称巡按使。这说明(     
A.恢复帝制违背民意人心B.政府应对困局无能为力
C.爆发二次革命已成必然D.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张目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查看更多[4]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由于政治动荡和社会黑暗,爆发了多次的农民起义。有些农民起义的口号中出现了一些新词,如“革命”、“光复"、“共和”、“政党"等。这反映了在北洋军阀时期
A.农民阶级接受了民主共和思想B.民国政治在农村中有一定影响
C.开始进入训政时期D.开始尝试政党政治
2022-02-26更新 | 24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晚清到民国初期,从“预备立宪”到辛亥革命后的“临时宪政”,再到袁世凯的“洪宪帝制”,中国政坛上演的这一出出大戏,从世界历史发展角度看,其过程本质上体现了
A.保守势力力量强大B.晚清民国宪政艰难
C.近代中国动荡不安D.中央集权不断削弱
2022-01-03更新 | 20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1913年,宋教仁在《代草国民党大政见》中认为:“当吾国之积弱,非善运用外交,不足以求存;然欲运用外交,非具世界之眼光,不足以尽其用”,强调开展外交必须具有世界眼光,认清国内外形势,才能在外交实践中因势利导,借势而为,切实维护国家利益。这一认识充分体现了宋教仁(     
A.追求富强的改良主张B.开放包容的国际情怀
C.越挫越勇的坚定信念D.经世致用的务实思想
2024-01-25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