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0 题号:17339401
《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化外人(外国人),谓蕃夷之国,别立君长者,各有风俗,制法不同。其有同类自相犯者,须问本国之制,依其俗法断之。异类相犯者,皆以国家法律议定刑名。”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政府主权意识淡漠B.唐律具有开放性原则性
C.涉外法律体系完备D.唐朝与外国的矛盾突出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唐律疏议》规定:马球、角抵等对抗性体育运动的伤害,以“戏杀伤”定罪;射箭、弹弓等造成他人意外伤害,以“过失杀伤”定罪;体育活动中出现的争斗,以“斗杀伤”定罪。这反映了
A.基层教化的加强B.中华法系的确立
C.礼法并施的执行D.国家治理的智慧
2022-05-13更新 | 61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秦朝时,统治者提出“以吏为师”,到汉代,统治者提出“以师为吏"。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治理理念的不断更新B.加强对知识分子阶层的管控
C.黄老之术已不能适应时代需要D.百家争鸣局面的最终结束
2021-10-29更新 | 12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唐代建立了同职连署制:要求有关的官员共同审案判决,共同承担错判的责任。《唐律疏议》规定同职连署的范围,如大理寺卿、少卿、丞、府都在同职连署的范围内,一旦因公判错案件,承办人承担主要责任,其他人则逐级降等处罚;因私错判,其他人也有失察之责。由此可见唐朝(     
A.司法有序规范B.唐律注重礼法合一
C.司法人员素养较高D.基层治理政策开明
2023-08-25更新 | 2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