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88 题号:17866458
火炬,又称火把,是一种用来照明和传送火的工具,火炬象征着光明、进步,凝聚着时代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说明

阿拉伯的智慧宫

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将大量的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典籍译成阿拉伯文。经过9-11世纪的百年翻译运动,阿拉伯成为“整个中世纪高举文明火炬的民族”。后来的欧洲人是靠翻译这些阿拉伯文的译本才得以了解在欧洲早已消失的先人的思想,继而开始他们的文艺复兴的。

卢梭墓碑

卢梭墓碑被设计成一栋气派的房屋,房屋一扇门微开着,一只手臂从门缝里伸出,手中握着燃着一团浓烈火焰的火把,象征着卢梭的思想点燃了革命的燎原烈火。


青岛五四广场“五月的风”

雕塑设计者黄震曾介绍称:“雕塑造型既像火炬,又像升腾中的淡风,意味着五四运动是点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种’,是席卷全国的爱国主义飓风。”


依据材料和所学,对材料中“火炬”的内涵进行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十一条”与国耻记忆自1915年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发生之后,北京政府、革命党以及社会各界从各自的立场出发,不约而同地意识到“二十一条”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记忆”保存价值。北京政府保存此国耻记忆,既有免责之虑,也有捍卫其统治合法性的功利性诉求;革命党将“二十一条”国耻记忆用来证明北京政府的卖国行为,以便进行革命动员;一般新闻出版界则借此刺激民族主义消费,寻求国货消费的合法性。五四运动期间,“二十一条”国耻记忆向卖国贼国耻记忆演变。由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而凸显的民族危机与国内激烈的派系竞争纠缠在一起。在此语境下,国耻记忆扮演着对普通民众进行救亡启蒙的社会角色。

——据马建标《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一战前后中国国耻记忆的形成与演变》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促使一战前后中国国耻记忆形成与演变的基本因素。
(2)编写一幕发生在五四运动中北京街头的人物关于“二十一条”国耻记忆的对话场景。(要求:有人物角色定位,对话连贯,符合逻辑。)
2020-09-23更新 | 46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曾于1902年《新民之议》一文中指出:“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那么,决定着中国历史存续与现代命运的精神是么?自严复、梁启超、辜鸿铭始,中国知识界给出了种种界定官之,无非是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两大主题。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所讲:“实现中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刘成纪《中国精神的传统基源与现代转换》

材料二   虽然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早已凝固而无需强化,但对一般中国人来说,这个民族认同感恐怕更多是像章太炎所说的那样潜藏在心中,远未达到“活跃两自觉”的程度,如果不出现大的内忧外患,大约也就会基本维持在潜存的局面,从这个角度看,近代中国民众的民族认同感仍是可以被“唤起”而转化为政治力量的,一旦有社会,政治的大变动,尤其是透到外患时,“先知先觉”的民族主义者仍可诉诸大众的民族认同,将其失起并使之转化为政治力量”。

——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精神”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的论述,结合具体史实说明在近代“中国精神”如何被“唤起”而转化为政治力量的。(举两例)
2020-03-24更新 | 15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一   在世界近代历史潮流转换的过程中,我国逐渐由领先变为落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人民备受屈辱,有不少仁人志士挺身而出,试图为国家发展寻找出路,做了很多艰辛的探索。在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开始了被动现代化的历程。

——张占斌《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国家治理》周刊202210月下)

材料二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提出了中国工业化的问题。……19569月,毛泽东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现在也面临着和苏联建国初期大体相同的任务,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1957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讲到农业与工业的关系时,再次强调,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必须实行工业与农业同时并举,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和现代化的农业”。……19572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毛泽东还指出,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目的是“为了保卫全体人民进行和平劳动,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范希春《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与追求》(人民网2022.1.24

材料三   197912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1)要说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开始了被动现代化的历程”,可以选择哪些史实进行佐证?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8)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2012)两个时期中各选一个实例,阐释中国共产党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3-06-12更新 | 2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