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 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9 题号:17915707
清代对官员的考核分为京察和大计,分别对京官和外官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京察一等、大计一等和二等的部分官员将被引见给皇帝。被引见的官员中,经常有人被取消“一等”或“卓异”的评价。这一做法(     
A.表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是吏治澄清的表现
C.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D.体现了人治的色彩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监察机构和官员的设置带有一定的时代烙印。下列是部分时期监察机构和官员设置沿革情况:司隶校尉--剑南道--通判--都察院,其对应的朝代顺序是
A.西汉—唐代—宋代—明清B.秦朝—汉代—唐代—元代
C.西汉—南北朝—宋代—明清D.三国—唐代—元代—明清
2022-02-15更新 | 9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清初的总督、巡抚除京官头衔外,其印信也临时使用遣官所用的长方形“关防”。另外他们手下没有官方设置的属员,文牍事务主要依靠私人聘清的“幕宾”协助处理,“幕宾”薪酬也由长官私人支付,不纳入国家开支。清初的这些举措(     
A.致使督抚不能正常行使职权B.表明国家财政陷入危机
C.利于加强中央对官员的管理D.推动地方吏治趋向公正
2023-11-02更新 | 17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明朝时期,朝廷规定都察院监察御史“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并要求御史必从进士及监生中有学识并通达治体者选任。由此可知,明朝旨在(     
A.提升社会道德修养B.保证监察规范有效
C.完善地方行政制度D.提高官员选拔标准
2023-11-23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